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發布時間:2020-11-23 21:13:48

1.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標准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使我們深刻體會到: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上是多麼的重要。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課堂效率。那麼,在教學中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 突出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互動的過程。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針對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往往會被一些無關的事物吸引而轉移注意力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刺激學生的感官,以趣制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小小圖書館》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又根據兒童們樂於助人的特點,設置了給圖書管理員幫忙這一任務,讓學生們想一想,你能幫她干什麼?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緊扣主題。在後面的練習中,讓學生展開競賽,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運算技能,把枯燥的計算變成了有趣的游戲,學生樂學、愛學. 二、重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又是創造的前提,一切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康托爾指出:「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往往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離不開提問,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凸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精神,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教師根據教學要求,把新舊數學知識之間的矛盾揭示出來,作為一種啟發信息提供給學生,使學生產生思維的震盪,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從而開展思考、討論,探究規律,獲得新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所以要作到讓學生敢問、想問、善問、會問,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的目的。
三提高小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合作交流學習「它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群體研討,協作交流,知識技能互補的一種學習方式。開展合作交流學習,可以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身心潛能,突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感受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要正確認識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是課堂生成比較活躍的環節,無論科學的「預設」如何盡可能的估計,都無法窮盡課堂「合作」的「生成」。因為數學課堂本身的「生成」就有其不可知的一面,更何況合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張揚學生個性的過程,組成合作學習群體的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社會背景上的差異,造成學生思維、表達上的差異,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有生成許多的精彩,教師要成為課堂信息的重組者,將差異看成資源,立足教育目標,相機引導,把課堂的合作學習一步步引向深入。必要時動態的創設交流的機遇,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具備較為豐厚的教育教學底蘊,具有呼之即出的教學機智,以學定教、靈活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
四、優化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課堂練習是鞏固新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體現,是教師反饋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所以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我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多層次設計課堂練習,以適應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使優生得到發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學困生學有所得。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喜歡新奇有趣的東西。因此,在設計練習題時,要注重練習的趣味性,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在教學《動物運動會》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一堂枯燥簡單的數學練習課變成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活動課,同學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果尤為顯著。
五、關注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地情感體驗,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才會樂於學習。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及時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喚起學生心中的自豪感。因此,在課堂評價中應主要採用真誠的鼓勵性評價。如:你真棒!你說的真精彩!你真行,連老師也佩服你!你是個會動腦筋的孩子等;還可以利用教室後面的評比欄,在黑板上評紅花、添笑臉,獎勵小紅星等;也可以對表現好的孩子豎起大拇指稱贊;當孩子回答完問題後可以與之握握手、摸摸他的頭,對他們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切不可為了表揚而表揚,以免遷就錯誤而產生誤導,使學生迷失了自我。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戰略性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教師要研究策略,講究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快樂、輕松和高效地學習

2.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毫無疑義的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意義體現在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自我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建構。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學生走。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標准。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

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游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了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

如教學《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當學生探究出豎式計算的「原始」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出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三、重視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為此,《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不排斥接受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

2、重視探究學習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量」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我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的竟拔掉一根頭發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麼測量後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數學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學習內容是否適合於探究學習,從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四、重視學習情感的有效性

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教學的和諧性,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生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形成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

3.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毫無疑義的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意義體現在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自我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建構。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學生走。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標准。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

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游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了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

如教學《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當學生探究出豎式計算的「原始」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出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4.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我看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深受啟發現轉載如下:

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小學數學教學在注重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牛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用科學的、理性的思維指導學生的學習,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最短時間內追求更大的教學價值,就作為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擺在了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

一、什麼是課堂教學有效性

我們提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有效的教學。我以為,有效的教學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達到某一階段中的最佳教學效果。

2、激起學生的學引興趣,使之能主動建構臼己的知識體系。

3.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能力得到提高。

4.為學生的學習、工作留有後勁,

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追求最高效率與最大的收益。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所要實實在在研究的課題之一,

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分析

雖然我們人力提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並且很努力地做著,但是,就現實情況來看並不十分樂觀。當前的課堂教學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部分教師准備充分,設計巧妙,學生比較感興趣,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幫助,課堂教學效率比較高。

二是教師沒有精心准備,只是簡單地寫出―個常用的流程,學生平靜地、習慣式地學,教師點到哪裡,學生就想到哪裡,課堂效率不高。

三是教師沒有準備,只是拿著課本宣讀,學生無奈地「學」,做足了教師的「接話蟲」,學生的思維沒有發展,只是在「泡堂」,課堂效率低下。

後兩種情況佔有很大的比重,尤其以第二種情況為多。究其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情況。比如,教師對自身要求不高,學校沒有足夠重視,教學習慣很難改變等等。不管是什麼原因,對學生來說都是不公平的,是對學牛的不尊重,更是對學生今後生活、工作習慣的誤導.

5.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保障有效

這里所說的有效,主要指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的有效性與學的有效性。

1、教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學方法不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內容,應追求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簡單地說,就是你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方法要有教學效益,不能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諸如當前的情境教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都應為了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採用,而不是為了追求這一形式而運用。

因而,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

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即要求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2、學的有效性。

【鏡頭】

我在黑板上帶領大家歸納、總結用小數表示的單、復名數之間的轉換特點,隨著總結的不斷深入,一些原本還有些模糊的學生,思維逐漸地清晰起來了,慢慢地找到了解決此類問題的抓手。此時,我一眼掃去,發現「M」也很認真地在聽,在寫,還時不時地皺皺眉,從他的學習情勢上來看,他學的很認真,心想今天「M」或許掌握了一直沒有掌握的名數互化的內容了。

可等到全班學生進行練習時,發現「M」的作業幾乎還都是錯的,並且,錯的內容就是剛剛大家討論過的錯例。

【思考】

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學習,不講話,是不是就能一定把學習搞好呢?通過M這個例子,最起碼可以看出,所謂的專心聽講、不講話、守紀律,不一定能達到真正的有效學習。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學習是否有效,並不與這個人的一些外在的表現相關聯。只有當這種外面學習的表現是因為內在學習的動機的自然流露時,外在的表現才能顯現出學習狀態的某些特徵。那什麼樣的學習是有效的學習呢?

一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里所說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流露出來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做作出來的,做作出來的積極性是被動的、應付式的,他不是學習者真實學習情感的流露。只有真正發自於學習者內心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促進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有效學習。

二是實實在在地體驗學習過程。學習任何知識都需要學習者有一個全面、深入的體驗過程,學習者只有在實實在在地體驗過程中,才能感受到知識形成的過程與脈絡,才能體味到學習的三味,才能把知識一點一滴地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那些蜻蜓點水式地學習的人,是很難把握所要學習知識的核心。

三是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習的首要。學習知識的過程不只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的點對點的學習,而是藉助對某一個有代表性的學習內容的學習,以期達到對點所在面上所有內容的全面把握,這就是要求學習者不僅僅把學習的內容作為學習重點,更要把學會學習的方法作為學習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相應的學習方法,學習的效率才能提高,學習才能真正到學習的目的。

二、抓實基礎

新課程改革以來,人們一直在迴避傳統教學中的「雙基」問題,好像只要一談到「雙基」就不是新課改了,把傳統教學中的「雙基」訓練與新課改對立起來。可以說這是對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曲解,正是由於當前存在著不同層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誤讀,形成了一種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漂浮現象,不少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技能沒有形成。

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不是對原有傳統教學的全盤否定,它應是在保持傳統教學中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只有這樣,進行的改革才會有根,才會基礎,才能腳踏實地。

因而,在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時,不應忘記合作、探究的基礎,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礎知識,那時的合作、探究只能成為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形式而已,更何況,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無法實現的。

為此,今後的教學中,應把「雙基」訓練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機的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轉變學習方式的同時,「雙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注重運用

加強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是當前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關系,應成為我們教學中關注的一個重點。

原有的教材與生活實際也有聯系,但相對來說,那種聯系是間接,或很牽強的,甚至是造作的。同時,原有教材在知識運用時,大量出現的都是封閉式的練習內容,模式化的思維方式。這時的運用,與其說是運用,還不如說是在進行簡單化的訓練,它只單純地考慮到了如何達成數學學科學習的需要,沒有考慮到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讓數學學習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這種枯燥的運用,時間一長,不僅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也割裂了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更不利於學生的思維的發展。

為此,在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處理好知識點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當前的很多學習內容都是從生活中尋找來的素材,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解讀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的眼光,使他們從紛繁的生活現象中把握住數學內容。

二是處理好封閉性與開放性的關系。通過一些開放性的練習,培養學生學會篩選、甄別、比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

三是處理好多樣化與最優化的關系。學生在知識運用的過程中,多樣化與最優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組問題,我們應在鼓勵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走上最優化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引導學生的思維螺旋式的上升。

四、綜合發展

從一些學生學習反饋情況來看,我們在日常的數學教學工作中,如何關注學生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

當前的教學中,更多的教師關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發展目標。可能很多人會說,我這沒有錯呀,但如果你站在學生成長的角度來說,未免過於偏頗了。數學教學不應只關注到學生眼前一點發展,更要關注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需要。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中,不能僅僅只教幾個知識點,讓學生會做題,考高分就行了。而是要把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也就是要授「漁」,而不是授「魚」。

因而,關注學生的發展,就是要引導學生掌握了相應的學習方法,這不僅能提升現有的學習效果,也能為他將來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真正把關注學生短期發展與長遠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確保學生順利成長。

6.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焦陽

摘要: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激趣 主動學習 有效性
一、設置疑問,激發興趣
教育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如果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主動克服各種困難,自覺地積極思考。「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師要巧設懸念,以疑激趣。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我先讓學生從學具袋中拿出預先准備的三個不同三角形(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同桌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個三角形中三個角的度數,然後請幾個學生說出三角形的任意兩個角的度數,教師馬上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連續說了幾個後,學生都感到驚奇,急於想了解教師怎麼不用量就能正確說出答案時,我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及閱讀課本,學生掌握了三角形內角和的特徵之後,再讓學生說出剛才教師是如何判斷的。此時,學生的疑問迎刃而解。
二、開拓思路,轉化思想
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斷問題,鼓勵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想法,設置困難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迎接挑戰,大膽嘗試,開闊思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如為了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我為他們提供較靈活的學習素材,讓學生自己尋找規律,擺脫思維定勢的影響。在一次思維訓練課上,我出了這樣一道計算題:++++......++。本題直接通分顯然計算量相當大,部分學生寄託於教師或同學直接告訴答案而懶於動腦思考,不敢嘗試。此時教師鼓勵學生敢於面對困難,認真觀察各加數的特徵,從第二個加數起,後一個加數是前一個加數的一半,且有=1-,=-,=-可逐項消去。解答如下:原式=(1-)+(-)+(- )+……+(- )=1-=。這樣原來復雜的問題一下子變得簡單,輕輕鬆鬆地解決了。華羅庚說:「數缺形時少知覺,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非。」可見畫圖策略有利於分析題意,拓寬思路,化繁為簡。為此我引導學生用畫圖幫助理解,這樣運用直觀圖示,即數形結合進行教學,便於啟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學生興趣盎然,思維處於活躍中,從而迅速找到解題方法。當學生說出准確答案,然後引導學生使用恰當的方法表述自己的解題思路,並將策略的選擇權還給學生,特別是針對解題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在傾聽他人的見解中內化理解。又如,在教完「圓柱的體積」後,我設計一個問題:「老師有一個不規則鐵塊,你們能根據學過的知識幫我算出它的體積嗎?」學生思索片刻便紛紛舉手。有的說把它熔鑄成長方體或圓柱體等規則形體,再根據規則圖形體積公式計算;有的說把它浸入圓柱體容器的水中,上升部分水的體積就是鐵塊的體積……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數學知識中的轉化思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錯誤變資源,課堂更精彩
詩人歌德說:「錯誤同真理的關系,就像睡夢同清醒的關系一樣。一個人從錯誤中醒來,就會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教師應當學會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有效利用學生學習中的錯誤,更充分地營造數學課堂的生機與活力。如在做一道工程問題「從甲地到乙地,客車需小時,貨車行完需小時。如果客貨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經過多少小時兩車相遇?」我在巡視時發現學生解題主要有兩種算式:
(1)1÷(+)=(小時)
(2)1÷(1÷+1÷)=(小時)
我分別指定一個學生把答案寫在黑板上,這時課堂活躍起來,學生意見不統一。我並沒有急於表態,而是讓學生自己分辨對錯。
生甲:我認為第一個算式是錯的。因為客車行完全程才需小時或貨車行完全程才需小時,而兩車相對開出,時間反而更多,所以錯了。
聽了甲同學的回答,第一種算式的學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我緊接著問誰能說出他們錯在哪裡呢?
生乙:因為小時、小時分別是客、貨車行駛的時間,而不是它們的速度。
生丙:我同意乙的說法。因為路程÷時間=速度。所以1÷或1÷才是它們的速度。
在學生意見統一後,我又拋出問題:如果要使第一種算式成立,題目應怎樣改?
生:相遇時間等於總路程除以速度和。 和分別是客、貨車的速度,那麼它們行完全程所需的時間分別是2小時和小時。
學生都舉手贊成。
對待學生的錯誤,教師不應當僅僅是否定和「告訴」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應通過合適的方式認識學生出錯的原因,給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之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資源。
四、創設操作情境,激發求知慾望
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智慧的鮮花是開在手上的。」一語道出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充足時間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動」中求知的慾望。為了讓學生親身感受各種幾何形體的特徵,在大腦中形成各種表象。如我在教學「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時,為了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結論,我讓學生同桌合作,每次從學具袋任意拿出3根小棒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嗎?學生動手操作後發現有的圍不成。我讓學生換掉其中若干根小棒繼續圍,然後按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分類,並引導觀察、交流:圍不成的三條線段的長度有什麼特點?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的長度又有什麼特點?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交流討論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這比教師口若懸河地講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我引導學生能否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學過的圖形,學生同桌合作動手操作,通過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發現雖然形狀變了,但面積不變。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底,寬=平行四邊形的高,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做中思,思中做,從而發現規律、概括特徵,掌握方法。
總而言之,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善於抓住課堂中的動態生成,捕捉轉瞬即逝的教育契機,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里主動學習,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7.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參考文獻

一、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內涵

一個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一個或多處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應該描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典型的、生動的交往狀態與外在行為,刻畫他們豐富的、細膩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

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特徵

1、素材真實性

案例所反映的應該是一個真實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發起大家的思考。

2、選材典型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敘述的是一個數學教學的典型事例,這個事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並包括一些戲劇性的沖突,這些沖突主要集中在數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數學思維上的沖突。

3、情節具體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特殊,要能夠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生動地描述出來。例如,反映某一個數學教師與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數學教學目標和特定的數學教學內容的雙邊活動,不應是對活動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說明,而應是對雙邊活動的具體情節展示敘述,做到翔實、有趣。

4、時空廣延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事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個現實的生活場景之中,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5、目標全面性

小學數學數學案例對行為等的敘述,要能反映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特性,涵蓋教學目標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數學認知的思維活動,對教學的態度、情感,學習數學的動機、需要等。

三、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功能

小學數學教師寫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記錄功能——案例寫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學經歷的機會。案例寫作實際上是對教師職業一些困惑、喜悅、問題等等的記錄。如果們說一個數學教師展示其自身生命價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課堂、在學校、在與學生的交往的話,那麼,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在案例中,有教師的情感,同時也蘊涵著無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夠折射出教育歷程的演變,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個人發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社會背景下教育的變革歷程。

2、導向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使小學數學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能夠成為案例的事實,往往是小學數學教師工作中魂牽夢繞的難題,或者是刻骨銘心的事件。如果你對案例寫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工作方式,那麼隨著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會逐漸發現你自身工作的難點在哪裡,今後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3、反思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水平。如果把反思當成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一時沖動或歲末特有的行為,就可以極大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其向專業化水平邁進。

4、傳播功能——案例為教師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工作主要體現為一種個體化勞動過程,平時相互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案例寫作是民書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師的教育教學經歷。它可以使其他教師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為,使個人的經驗成為大家共享的財富。同時,通過個人分析、小組討論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所面臨問題的多樣性和歧義性,並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緘默的知識提升出來,把自己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證自明的知識、價值、態度等,通過討論和批判性分析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四、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編制

1、編制原則

(1)客觀性原則。一個案例就是關於某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椅上杜撰的事實」來代替,也不能用「從抽象的、概括化理論中演繹出的事實」來代替。堅持實事求是,盡量依據時間發展順序客觀記錄事例。杜絕摻假現象,不會「合理構想」。不搞「文字游戲」,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變事實。

(2)獨特性原則。在撰寫案例活動中,倡導教師開展創造性的工作,不人雲亦雲,不見風使舵,要有個性的觀察、個性的實踐、個性的反思、個性的表述。

(3)價值性原則。撰寫案例的目的在於推動教學的改革。因此,所選事例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價值程度,與案例本身的實際意義成正比。所以,要站在時代的高度面向教學實際需要選擇事例。

2、編制格式分析有關案例不難發現案例的一般格式與寫法。目前專家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變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與「提示——案例——訪談錄——分析」。「提示」,主要簡介「案例」與「分析」中將要涉及的基本教育理論,可以促進理論知識與教學實例的融合。「訪談錄」以對話的形式記錄對有關教師進行的訪談,以外化教師的緘默知識,便於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產生的背景、過程和做法。教師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斷+反思」,其變式主要有「背景——片斷——反思」與「片斷——評析——反思」。可見,案例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為了一個主題而截取的教學行為片斷,這些片斷蘊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它源於實踐,但高於實踐。案例以真實的教師和事件為基礎,但又不是簡單而機械的課堂實錄,它是教師對自身典型教學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節課或一個片斷,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把幾節課的相關片斷疊加。從案例內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敘事式」和「對話式」;從案例內容的編排方式看主要有「單一式」、「對照式」和「遞進式」。反思一方面是基於案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例印證理論;另一方面要高於案例,要從案例的分析中生發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觀點。
09-05-03 | 添加評論
0

簡單愛愛愛愛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新課程改革已經歷了五年多了,教師按照新課程標准倡導的理念,積極地投身到課堂教學的探索之中,使數學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讓數學教學更顯精彩。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當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解決。頓時,滿教室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中的學困生則心不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組意見不一致,但在討論時不是以自己的理由去說服不同意見的同學,而是爭吵不休。討論幾分鍾之後,反饋交流自己的意見,學生紛紛舉起小手一個勁叫:「老師,我!我!我!」待老師叫了一個同學,另外同學則唉聲嘆氣,在一部分學生的唉聲嘆氣中,指名的同學開始發言了:「我是……」

「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沒等這同學說完,另一個學生在下面大聲叫嚷著。

「我也有不同意見,我是……」另外的學生也叫了起來。經這幾個同學一鬧,下面學生把各自的方法紛紛說開了。整個教室亂哄哄一片。像剛才的例子我還碰到過多次,因而我就想:這樣的教學有效嗎?

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鬧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交流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而缺少傾聽的過程,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我們的課堂現在普遍呈現出的現象就是:「熱熱鬧鬧」愛說話,愛表達的學生多。但在活躍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傾聽。傾聽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手段,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有效的傾聽能幫助我們博採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觸類旁通,萌發靈感;還能使我們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那麼,我們如何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讓學生正確表現自己,學會傾聽呢?下面簡單談一談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

一、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會聽」。

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它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技能,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不斷提高與完善的。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四點來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⒈ 聽辨法。

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則等編成判斷題,由教師口述題意,全班學生用手勢表示「對」與「錯」。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鞏固練習中,我讓學生認真聽,仔細判斷,看誰的耳朵靈:「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相等的圖形是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的圖形是長方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四邊是平形四邊形。」通過這些判斷練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通過辨別、分析、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個學生必須認真聽才能正確的判斷。這在無形中,就加強了學生傾聽的能力。

⒉ 聽演算法。

計算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盡量做到每天堅持3分鍾的口算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口算練習中,我不但進行視算練習,還時常穿插聽算練習。這樣既改變了單調的練習模式,又有利於激發練習的興趣,同時也逐步提高了學生的聽力。通過聽算,使學生明白,我們不但要學會算,更要注意聽,只有聽清楚,才能算正確。

⒊ 聽說法。

低段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是在游戲中學習,在教學完有餘數的除法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片斷:

師:我們接下來做一個對口令的游戲,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對得又對又快,但不能重復。老師報一個余數是1,你能說出一個等於它的算式嗎?

生1:15÷2=7……1 生2:10÷3=3……1 生3:25÷8=3……1 ……

師:說得真多。下面余數是3。

生1:15÷4=3……3 生2:27÷6=4……3 生3:33÷5=6……3 ……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只有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答題之後,才不致於使自己的答案與別人雷同,這樣還促使學生不斷地思索還有別的答案嗎?

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了,還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參與的熱情。同時,能使學生靜下來耐心聽。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⒋ 轉述概括法。

「學會傾聽」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求聽別人發言要用心,要細心。另一層意思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因而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轉述概括別人的發言,在傾聽別人發言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如在小組合作交流時,要求每個學生發言時,先說出前面發言同學說的內容,並對聽來的內容進行評價,然後再講清自己的觀點。這樣讓學生轉述別人的發言,逐步學會抓住別人講話的精髓,達到真正理解的程度;也從中得到啟發,達到觸類旁通,學會傾聽。

另外,老師每次布置作業時,只說一遍,要求學生認真聽。然後請聽得不夠專心的同學轉述一次。如還不清楚,再請一位同學轉述。

這樣要求學生轉述顯然很費時,但對於傾聽能力的培養卻很有幫助。只要我們從低段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今後的課堂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應舍的花時間。

二、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善聽」。

人的成長其實就是一些習慣的累積。要發展學生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培養學生傾聽的好習慣呢?

⒈ 講明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是一種有意識、主動的聽。由於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並不成熟,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在和諧的氣氛中滲透。在教學時,我總是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聽是尊重別人,聽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用心;我們不僅敢說,還要會聽,這樣才是一個好學生。當然,要讓學生理解傾聽的重要性,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明白,要靠我們教師耐心的引導,利用平時一切可利用的時機,讓學生從體驗中領悟傾聽的重要性。

⒉ 意識傾聽的長期性。

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認真聽,更是一種好品質,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它的養成非一日之功。由於學生年齡小,心理不穩定,理解能力相對較低,要讓學生真正學會傾聽這就顯得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逐步加以細心培養。在平時教學中,我主要要求學生把話聽完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來培養傾聽習慣。不管某個學生回答得「對」還是「錯」,我都教育學生,讓別人把話講完,才舉手發表自己不同的一見解,這才是對別人尊重的表現。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發言時,被別人打斷,你會怎麼想?讓學生設身處地為發言者著想,尊重發言者。要求學生能剋制自己的激動情緒,即使對他人的發言有意見,也得等別人把話講完以後再發表意見。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表達慾望,又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其間還有反復,但我們只要持久有序,長期堅持,是可以實現的。

⒊ 發揮教師的示範性。

要讓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不僅是學生的問題,也是教師的任務。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①聽懂學生的心聲。

教師在與學生對話時,無論孩子們的發言是對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都要專心地聽,偶爾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對待學生發言,首先要看到他的閃光點,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以激勵為主、批評為輔。

②適時恰當地評價學生。

小學生的情緒色彩很濃,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常常由於興奮,不聽同學發言而大聲說話。這時,我就馬上對那些能傾聽別人發言並積極舉手或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瞧,XXX今天聽得多認真呀!」「大家看,XXX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XXX真厲害,一下子就能聽出同學發言的主要意思。」這樣,既表揚了認真聽的學生,又給其他同學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通過以上的嘗試,現在我班學生已逐步養成了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且能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對數學也有了較濃厚的興趣,學習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使我進一步明確課堂上自主不等於隨意。在提倡個性張揚的現代教育理念下,「尊重、民主、平等」是其中的核心,學會傾聽也正是建立在這理念之上的。只有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才能聽懂別人的意思,達到交流的目的。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愛講」,而且要引導學生「會聽」「善聽」、「多思」。

8.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提高小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要關注的問題 第一個關注的問題:課堂質量 質量和效率是築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具有實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量的教與學的過程,否則,無論你課堂教學設計得怎樣精彩,課堂教學中怎樣熱鬧,最終結果不能實現課堂質量,等於課堂教學失敗。怎樣才能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呢?我認為,首先教師要教的有效。要教的有效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要實現教學目標,就應該做到①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②多種教學方式融合,精心組織學習活動。③有效捕捉,利用,組織教學資源。④多層反饋,有效調控,適當評價。其次是學生學得有效。怎樣判定學生學得有效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制定:①學生是否扎實有效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學生的學習技能是否提升。②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是否經歷了數學化過程,也就是說經歷了數學發現、抽象、概括、推理、建模、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③學生是否在這節課中體驗到了學習樂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識的慾望,是否體現了自信與成功。④學生是否獲得了全方面的發展。 第二個關注的問題:課堂效率 第三個關注的問題:實效型教師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效性的教師是關鍵,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那麼實效型的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我們認為應該是:①深刻領悟教材,為學生本節課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定好位,設想如何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給予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學科歷史文化,提升數學素養。②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差異,因材實教。③有效地組織教學素材,優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充滿活力的數學教育。④充滿熱情,有激情,會期待,懂得愛、真誠、友善、寬容、公平,懂得尊重學生和怎樣獲得學生的尊重,給學生以理解和信任。⑤具有教育智慧和教學機智。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方法、策略 1、讓學生面對數學現實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執教者要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的實際。 ①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作為執教者,應該做到課前調研。 ②數學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作為執教者,應該抓准切入點。 ③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作為執教者,我們應該讓學生親歷過程。 2、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下面就有一個案例。 學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邊長的長度,然後根據公式計算周長。此時,教師給予肯定,並說:請大家拿出各自准備好的圓形紙片,想想用什麼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長?學生有的皺起眉頭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劃,最終大家搖搖頭。在這突然出現的新問題面前,他們不安於束手無策,都想找個好辦法解決老師出的難題,於是出現第一次認知沖突,出現了思維活動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學生說可以在尺子上滾,大家同意他們的看法,各自測量自己的圓的周長,問題得以解決。 (2)正當同學們為想出好辦法,量出圓紙片周長而得意時,老師又提出第二個問題:誰能算出校園內圓形花壇的周長?在新的矛盾面前老辦法又一次束手無策了,於是又激起第二個認識沖突。最後學生得出用一根線貼著花壇圓周繞一圈,量出一圈線的長度,就是花園的周長。老師說:大家很聰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圓的周長,可是誰又能算出這個圓的周長呢?老師邊說邊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看著黑板上畫的圓,滾不能滾,圍不圍,怎麼辦呢?於是課堂出現第三次認識沖突,又激起強烈的求知願望。接著老師又畫了幾個大小不等的圓,問學生:畫圓的時候什麼變了,周長也就變了?周長和它有什麼關系?通過實踐,很快發現:圓的周長÷直徑=π,進而成功地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3)同學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後,老師讓學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個圓的直徑就可以算出圓的周長。然後老師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又給學生創設了第四次認知沖突,把本節課教學目標進一步深化、鞏固。她說:同學們知道我們學校教學樓前有一棵古樹,可我想知道這棵古樹樹乾的直徑該怎麼辦呢? 馬上就有一個學生說:把樹鋸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馬上又有一名學生站起來反駁。老師:是呀,那該怎麼辦呢? 最後得出:用線子先測出樹乾的周長,再用周長÷π得出直徑。 整節課學生精神飽滿,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謤知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的特點,把這種矛盾和沖突恰當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產生一個個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這樣的學習情境就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就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3、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①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②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③創設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④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製作用,有的人則處於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對策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我這里有一個案例: 內容是教學小學數學中求平均數。首先讓學生親歷的過程是:為什麼要學平均數。這樣就可以設計一個情境:讓三個人一組拍球比成績,這時用總數就行。但如果某一組有四個人拍球,學生馬上就會說不能再用總數,這樣不公平這就是生長點。切入不是過去那種今天我們來學習平均數,平均數能較好地表現一組數的平均水平的這種直接切入,而應該是從生活的現實背景出發,找准切入點,再讓學生切入的過程。如學生在一次拍球比賽後告訴我:老師,我真的拍了12個,但現在我變成8個了。我馬上問他:那你少的4個呢?學生看了看旁邊的同學:我給他了。是多的給了少的,少的加上了多的,然後慢慢就平了這是不是一個數學過程?是不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切入點、生長點?本節課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也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學生很輕松地就理解了平均數、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意義和內涵。 綜上所述,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確定好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課堂的生成點。教學風格朴實一點,雙基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

9.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10.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它是評價課堂教學效益大小的重要依據。 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這些都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特徵。但我認為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 從這幾點也可以看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二、聯系農村學生的實際,合理確定教學目標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育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我們教師充分了解本班學生原有的數學基礎,准確把握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好每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我們首先要了解本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接受能力、知識基礎等,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進而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熟悉數學教材,對教材的編排意圖、教學要求、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都要了如指掌。另外,還要明確各單元、各章節的知識在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做到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融會貫通地教授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我在講授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第一課時時,根據本班學生數學基礎和接受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大綱把教學目標定為: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通過拼圖活動探索勾股定理,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拼圖探索勾股定理,沒有按照教學大綱把證明勾股定理作為教學的重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確保課堂有效教學
教學活動之前,每位教師不僅要認真備好課堂教學的內容,更要充分備好如何指導學生通過學習去掌握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備好如何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際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緒完全靠老師來調動。隨著教學內容的不同,環境不同,情景不同,學生接受知識的情緒不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具有教育機智,隨時都能指導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約束自己,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備課中,我們還要在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的廣度、深度、自覺度上下功夫。要恰當合理的組織教學,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的最貼切的情景材料和保證學生該用的足夠的時間,幫助學生實現有效的學習。只有當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我們的教學才可能實現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標。要讓學生學習有效,教師在備課中首先要確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學方案,才能保證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習積極性
(1)、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單一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多媒體課件教學在這方面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運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兩種教學方法優勢互補,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使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吸引他們長期的注意力,讓他們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達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例如:我在講授九年級下冊《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第二課時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很輕松地演示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雙曲線,以及圖象的位置和增減性。特別直觀、形象,學生很容易記住,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教學方法。
由於不同的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樣,因此,僅靠教師的整體教學效果並不明顯,通過摸索我們發現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即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各小組內的同學之間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組之間互相競爭,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講授九年級上冊《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第一課時時,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讓每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觀察、分析、總結反比例函數的性質,並且要求每組的小組長建立明確的責任制,保證每位組員都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然後,每組推選出一個代表到講台上當小老師講課,匯報他們小組的討論結果,體驗一下當老師的感覺。最後,我還會對小老師們的講課和各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綜合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之處。剛開始時,學生們個個都比較膽小,沒有人願意上講台去講。但是當他們後來發現自己的講課獲得了老師和全班同學的肯定時,都變得喜歡上講台,爭著上講台講課了,他們真正成了數學課堂的「主人翁」。看到學生們有這樣的轉變,我感到非常地欣慰,很有成就感。
五、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如今,教師對學生表現好壞的評價還是通過學業成績的高低來決定的,是片面的,消極的,所以也是低效的。學知識應該先做人,這是教師在教授知識前應該教給學生的。任何一個人都處在一個或大或小的集體裡面,如果他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不尊重他人,是要被集體淘汰的,所以不是學習成績好就能決定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同時,教師也不能片面地認為學生學習成績好就是發展得好。
有效的評價體現應該是全面、公平、人性化的。全面,應該包括學生的德、智、體、美、勞,這里的「智」也不單單指學習成績的高低,還應該包括個方面的能力,如與人溝通團結協作的能力、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等。評價的形式也不僅僅是百分制和等級制,可以採取書信式和評語式等比較親和的形式,把學生個人存在的問題逐一分析,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能得到全面發展。切不可再將學生推入考試和題海的深淵。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有限的45分中內讓學生學到多於45分鍾的內容,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提倡的「輕負擔,高質量」,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