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情況

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情況

發布時間:2021-03-16 20:55:48

Ⅰ 職稱評審主持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情況怎麼寫

主持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情況怎麼寫?謝謝了!

Ⅱ 主持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情況的範文

圍繞課堂教學 加強教育科研 河北聯校河北學校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話者和創造者。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關鍵是教學改革。

Ⅲ 小學美術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可以做怎樣的課題研究

小學美術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可以做怎樣的課題研究

課前精心備課,選擇合適的教學過程。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准備工作的好與壞有直接關系。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如查閱各類信息資料、儲備豐富的相關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准備合適的教學手段和用具,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應變能力,積累處理學生生成問題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教師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創造性地整合、加工、運用教材,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教學學生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Ⅳ 《怎樣培養小學生美術學習中的美感》小課題研究結題報

美術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術學習,不僅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可以令其美感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來培養學生的美感。
一、什麼是美感
所謂美感是指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或通過繪畫等方式養成的對美的一種認知。它的初步建立能夠使學生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去欣賞事物,產生愉悅感,積極面對生活。而通過小學美術教學正好能夠培養學生的美感,也能使小學生思考問題、看待問題有一個新的思路。
美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要通過後天的培養。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美感認知,還要滲透一些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相關知識,通過美術教學逐漸培養學生對自然美、藝術美的鑒賞能力,使他們提高審美能力。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美感
學生美感的培養並不簡單,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美感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靈活採取多種有效方法,以幫助學生建立對美的認知,更好地去欣賞生活中各種美的事物,從而逐漸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向學生展示世界上的優秀繪畫作品
世界上優秀的繪畫作品有許多,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欣賞它們,教師就要做好引導工作,挑選一些適合小學生欣賞的優秀繪畫作品,讓他們在課堂上感受這些優秀的繪畫作品有什麼樣的意境,並在教師的帶領下,品讀這些優秀的繪畫作品,弄清楚作品的創作意圖、蘊藏含義等,從而使學生對美產生初步的認知。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荷蘭的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經典作品《十五朵向日葵》,讓學生觀察之後,分組討論交流:這部作品中作者要表達的是什麼,給了人一種什麼感覺,你看到這幅畫時想到了什麼。學生眾說紛紜,各有各的看法。這就代表了在學生的心裏面美往往可以有不同方面的詮釋,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通過美術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優秀繪畫作品,使得更多的學生走進了藝術的殿堂,激發了他們內心對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從而使學生初步建立了美感。由此可見,向學生展示世界上的優秀繪畫作品是培養小學生美感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注重「美感」的知識傳授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不懈地對學生傳授與「美感」有關的知識,這可以讓學生正確理解什麼是美,並逐步形成美感。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色彩、質感、大小、空間等美術元素的講解,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美、理解美,明白什麼才算是真正的美;教師可以通過美術實踐,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學生理解美的應用,形成審美情趣。
(三)走進大自然,欣賞自然之美
大自然作為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它是一種天然的美,是一種沒有經過雕琢的美,如春天的萬物復甦、鳥語花香,夏天的蟲鳴蟬叫、綠蔭如蓋,秋天的碩果累累、霜天紅葉,冬天的白雪皚皚、滴水成冰……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自然中進行美術創作,將大自然千姿百態的美描繪於筆下,讓學生通過觀察、描繪等方法展現出他們眼中的大自然之美,從而使他們體驗到自然之美,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四)讓小學生走進美術評論
讓小學生走進美術評論是指讓學生對美術作品認真地進行理性觀察分析後,做出自己的判斷。這種判斷既能體現出學生個體的審美觀,也能體現出學生不同的審美標准。而他們學會了怎麼評論一幅作品,也就自然增加了對美的感受力和鑒賞力。美術教學中,教師可先出示一幅作品,並進行簡單介紹,再讓學生談談自己認為這幅作品想表達什麼、好在哪裡、不足在何處,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之後小組總結派代表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後教師再進行總結。這樣,學生不僅能學會怎樣正確地鑒賞一幅作品,提高自身判斷能力,還能深化對美的認知。
三、結語
美感只能通過後天的實踐才能形成與發展,且不是短時間或者僅靠幾節美術課就能讓學生完全領悟的。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注重給學生灌輸美學的知識,將對學生美感的培養貫穿於美術課內外,始終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對美的認知,真正實現美術教育的價值。

Ⅳ 有小學美術課題研究的方案和結題報告嗎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梁山縣第一實驗小學 陳峭岩

摘要:隨著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現代美術教學正朝著求立體、多層次、重效果、講效益的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對與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本文以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從本質出發分析影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原因,提出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創設民主、平等氛圍,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學生自主選擇操作,運用多種評價機制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愉悅。
關鍵詞:自主 探究 成功 體驗
一、「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一)正在進行的新的教育改革把學生的發展作為目的,重在培養和塑造人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功能,是我們教育者所面臨的不可迴避的問題。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具有時代性與挑戰性的課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跨世紀的新一代具有自主探究精神,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善學者。
(二)盡管當前廣大美術教師針對各種教學實際也探索出了各種有效的手段,也用各種新鮮的組織形式豐富了課堂,但是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方面並未發生深層次的變化,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角色投入太多、學生自主發揮太少的問題,大多數美術課堂仍處於指令性、灌輸式等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中。
(三)當前,小學評價制度雖然已經從「百分制」改為「等級制」,但是評價的內容和方法依舊未出現較大的改變,評價的最終目的仍然是要分出「高低優劣」,評價的結果照舊是製造出一批「失敗者」。
在「自主探究·體驗成功」研究領域里我之所以選擇了教學模式研究主要基於以下考慮:推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歸根結底是個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問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迫切需要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而眼下各地尚在探求之中。教育家朱紹禹教授說:「為什麼研究教學模式?因為教學模式就是教學的一切,它包含教學的所有內容。教學目標只有通過一定的模式方能完成,教學內容只有通過某種模式才能體現出來,教學方法只有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得到運用,課本只有放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發揮特有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把握了教學模式就把握了教學的整體,就把每一局部納入了全部之中。總之,我們進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育實驗,構建美術教學新模式,是為了扎實推進農村小學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當然,建立模式是為了最終超越「模式」,擺脫「模式」。
二、構建模式的基本理念
(一)哲學的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強調人的認識的能動性,認為主動性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反映。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教學只有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將知識內化,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才能求得主動發展。
(二)素質教育的理論——素質教育就是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諸方面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三)自主學習理論---自主學習的思想可追溯到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的個別化教學以及杜威「做中學」思想。其基本理論是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尊重學生自主性。後來米勒等人總結了自主探究的一般特徵:(1)自主學習是基於學生的一種個別化學習。(2)自主探究要適用於中小學的各科教學。(3)自主學習是一切距離教學的本質特徵。(4)自主學習提倡學生積極參與。我國進行自主學習已很長一段時間了,認為廣義上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達到實現自主性發展。狹義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要以課內學習為主,同時強化學生在課余的選擇性學習,給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性學習機會和空間;學生要以書本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對實踐的學習,不斷地把書本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產生活的體驗相結合;學生要以接受學校教育為主,同時要強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生要以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技能的訓練和實踐的鍛煉,在學習掌握「是什麼、為什麼」的知識的同時,要強化「怎麼做」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技能的訓練轉化為素質,通過實踐的鍛煉升華為素質。
三、教學模式研究目標及應用范圍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研究,從微觀領域著實於研究教學策略。旨在探究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突出體現對人的教育,通過審美教育,藝術實踐,藝術體驗,以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及獨特的個性品質。在交流中架起連接師生情感、傳承美術文化和審美思想的橋梁,共同探索未知的領域。在愉悅的體會成功的情感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並依據一定的教育理論構建的教學模式。此模式適用於小學美術課堂,應用於:「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究」四個學習領域。
四、「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特點
本模式的特點:以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以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基本條件為前提,以教學活動為中介,以探究研討為關鍵,以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主動發展為結果。
五、操作要領與評估標准
(一)遵循的原則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藝術學科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以下教學原則:教學目的性原則,美術教學活動要明確教學目的,師生要圍繞著教學目標而組織教學內容和實施教學,提高學生美術文化素質和促進人格全面發展的目標。
民主開放原則,高度民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體現和諧友愛。充分發揮學生作為主體的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激發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審美性原則,突出以美育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具有審美價值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美的感受,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美的能力。
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原則,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與思想,因材施教。
教學相長原則,注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通過互動作用而實現師生在各方面雙向得到發展。促進教師不斷學習、發展和創造。
(二)操作流程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景——自主探究——自主質疑——反饋調整——體驗成功五個環節。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流程圖

六、 教學模式應用顯現的效果
(一)教師方面
1、.創境導學目標明確引發學習動機.運用語言與非語言調動學生參與.尊重學生的見解使人人都能加入,給學生之間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
2、初步積累了經驗,在美術教學中,不但重視知識形成,而且十分重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了自主探索和自覺反思的學習能力,努力尋求一條美術教學的新路子。
3、提高了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並使實驗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二)學生方面
1、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自主質疑、自主交流,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從多種解決方案中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2、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完成作業情況很好作業完成質量較以前有了很到提高
由於傳統教學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課的態度是可有可無,經過一學期後,試驗班已經沒有這種態了。由於自主教學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學生感到美術課有意思,實驗班的學生對課的興趣高於對照班,可見該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對美術課興趣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次在課堂教學上,試驗班的學生繪畫積極性和表現欲遠遠大於對照班的學生。特別是兩個班的「後進生」比較,試驗班比對照班表現出更大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並能積極主動參與思考,自已主動提出總題,主動參與討論,在體驗成功的喜悅後進一步探索。作業的完成率和質量上,試驗班明顯的高於對照班。
七、模式結論
1、「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是符合學生的美術學習中生理、心理的需求的,運用於美術教學中是可行的。
2、「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課堂模式,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意識、自主探究能力和養成自覺反思的良好習慣。
3、「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確立了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綜上所述,「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下並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實踐,從實驗的理論依據到應用,從模式的流程到教學評估標准,提供了具體的方法,便於教師操作和發揮。充分體現了美術課堂教學的特點和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更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相信在貫徹實施美術課程標准和深化教學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應用性。
主要參考文獻:
《走進美術》尹少淳 主編 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版。
《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兒童美育概論》 杜衛 等 主編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教育 的 智慧》 林崇德 主編 開明出版社
《創造性思維論》 何克抗 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研究與實踐》 徐芬 趙德成 2001年第4期

Ⅵ 職稱評審主持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情況怎麼寫

圍繞課堂教學,加強教育科研,河北聯校河北學校,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話者和創造者。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關鍵是教學改革。

Ⅶ 如何進行美術教學課題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和享用價值。而評價,就是人類發現價值,揭示價值的一種根本方法」.在課程研究發展史上,第一次把課程評價納入課程開發過程並使之成為課程開發的核心環節之一的,是美國著名課程學家拉爾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把課程評價問題作為課程開發的四個基本問題之一,從而使課程評價研究成為新課程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自泰勒之後,課程評價領域從價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經歷了幾代嬗變與演化,每次嬗變和演化都直接體現了整個課程領域的變化;每一次的嬗變和演化也都體現了人類不斷擺脫盲目被動而走向自覺能動,同時間接地折射出了時代精神的發展軌跡。

近觀歷史文化,自20世紀後半葉起,世界文化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呈現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對主義的發展趨勢。世界各國藝術教育改革的焦點集中於一種具有開放、互動、多元特徵的,能不斷擴展的藝術課程,而作為小學藝術教育的主幹課程-美術與這一趨勢相對應,其研究方向也向這一方向聚焦。21世紀中國的藝術教育在繼承全世界藝術教育成就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本國藝術教育特色,同時建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藝術教育新格局。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把課程評價觀的轉變作為一條重要樞紐,新課程更重視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美術教育內容不斷更新,美術教育評價也面臨新的挑戰,立足於素質教育的美術教育也更應重視對每位學生發展的可能性作出積極的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二、研究動因

要提高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保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實,就離不開評價。評價不僅是個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手段,而且也是群體間交流的一種必要手段。無可否認,美術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師生雙邊的交流活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准確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學習反饋形式-學業評價會促使教與學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從而完整地、准確地體現出美術教育思想。因此,如何進行作業評價成為我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從評價標准看: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往往採取當堂評價的方式,如學生、師生共評,教師點評等,作為美術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當堂評價美術作業難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作業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識問題,更難以做到深入的恰當的分析,只能泛泛地點到為止。尤其是面對一些大班額的具體情況,僅憑有限的課堂上三五分鍾的作業評價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除了在課堂上的當堂評價外,在辦公室批改學生的美術作業,是大多數老師所採用的對學生美術作業評價的主要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屬於靜態的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結果的評價,由於離開了學生本人,多少帶有一些教師的主觀意識,因此在評價時,教師如何通過學生的作業來和學生進行客觀的平等的意識上的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從評價結果上看,發現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個分數就算完了,至於那個分數是怎麼打的?為什麼那樣打,大多數老師都沒在等級分數之外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交待,更有甚者,對一些自認為不好的作業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當著學生的面。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更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以這種缺乏溝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確指導的作業評價方式,是對學生勞動成果和學生本人的不尊重,是與《課程標准》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相違背的。

三、課題界定

就當前情況看,提到「評價」,人們大都把它與「判斷」
「價值」等概念聯系起來。本課題所提出的學生作業評價,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學生學習的計劃、活動以及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作出判斷的過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確涵義,還要結合幾個具體問題,其中包括:學習計劃、活動以及結果,即評價內容的問題;學習主體及其心理,即評價對象的問題;關於價值或特點的問題,即將涉及評價的標准;關於評價的方法、途徑問題等等,而其中的具體問題既相互關聯又互相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提出了「評語+等級學業評價體系」這一概念。

鑒於美術教學跨年級段多,我們主張應該視具體的學習任務評價,與其他的學習評價模式相互補充。事實上也是對當前學生美術學習評價領域發展趨勢作一種全面的、整體的、合理的概括和總結,同時通過實踐與研究誕生新的評價模式和方法等評價元素。

(一)理論依據

1.多元智能理論。這是美國認知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突出了多元化,認為人的智能結構由7種要素組成,不同組合使每人的智力結構各具特點,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2.教學論指出:評價是構成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布魯姆曾對評價做出過精闢的論述:A評價是一種獲得和處理用以確定學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論證方法。B評價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試更多種類的證據C評價用於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倡導把評價的過程與結果作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泉。

3.烏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每個孩子都有歸屬、尊重、實現自我的需要。兒童的這種認同感來自於各方面對他的評價。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最優秀,如果他們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便會失望、情緒不振。

(二)研究意義

綜上所述,對於本課題提出和建立,也是基於四種不同的需要:學生心理的需要、家長認識的需要、學校教學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它的現實意義具體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作業,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情感。同時便於家長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術學習情況。

2. 課題實踐和研究過程,能促使我校美術教師在積極參與教改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教育、科研等各種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過程中,運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美術作業的實踐與研究,為教學決策提供科學、可操作性的依據。

四、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經查閱大量文獻等資料表明;教育界這對於「學業評價」「課程評價」等資料方面略有著述,但顯現出「大教育」的跡象,對於「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研究目前還未領略。因此,關於新課程中小學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建構與研究方面的課題及論文專著在國內尚屬冷門。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本課題具體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分別是:

(一)研究內容

1.構建多元化操行評語模式

操行評語是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本身是一種操作過程,當然不可能方法單一,需要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體系。評價的正確性與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多元化是密切相關的。隨著評語的改革與發展,評語的功能日漸突出。因此,在科學、正確的「指揮棒」的導向和推動下,對受教育者的評價不再是以往的學期末一段簡單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①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

所謂主觀評價也叫做自我評價。學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指標體系,對自己的學習、個性特長、與人交往等各方面進行主觀的評估,完成相應的評價任務。主觀評價應當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評價手段。學生的主觀自我評價是進行積極的自我反饋、自我鑒賞、自我總結、自我調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觀評價沒有外界壓力,是在高度自覺、積極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保護和激發被評價者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學生的主觀評價往往是比較深入、貼切的,但是自我評價往往受到評價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對評價的觀點、內容、標准和效果,有很強的主觀色彩,缺少客觀標准,如果主客觀差異比較大,就難免會影響評價的准確性。因此,老師在學生的自我評價基礎上應組織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小組評價或老師綜合評價,這樣就彌補了自我評價的局限,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既有自己的主觀認識,又有同學及老師的客觀評價。

②相對評價與標准評價

相對評價指在接受評價的一個群體中,按照一定的評價要求,將每個學生的情況與評價的要求相比較,來確定每個被評價學生所達到的水平,實現評價目的。這種評價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評估每一個學生達到的高度,並確定其在群體中的位置,同時使學生可以客觀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激發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此種評價方式可根據不同年級段,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但是,該評價是有相對性,有很大的「相比較而言」的弱點。

標准評價是一種相對絕對評價,它告訴學生明確的客觀標准,例如:「你是一位美術愛好者,美術成績優秀,懂得在美術作品中如何表現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標准評價使被評價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沒有達到某種標准,而並不清楚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

③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定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其特點在對學生學習的表象進行全面的深入細致的考察和分析,進而揭示一個學生的基本特點、對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和學習效果。定性評價多用評語的形式表述,反映學生學習的質的既定性。好處是方法較簡捷,由評價者根據平時學習的直覺和理性分析予以評定,但它完全局限於評價者的教學經驗和洞察力,主觀性強,客觀依據不足。

定量評價也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方法,主要運用統計學原理,考察學生的學習有個量的搜集和積累。雖然操作起來較復雜,但有具體的數據作基礎,作為分析、評價依據,就比較客觀,也比較科學。

④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

學生受教育的過程評價,指的是不單純依靠對學生結果的測定來進行評價,而是重視對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進展情況進行觀察記錄,來評定每個學習時期或學習步驟本身的優缺點。如某位學生,剛開學一段時間學習很努力,且學習效果很好,但後期學習鬆懈,效果較差,這樣在評價時應體現他的這一學習的過程體現

結果評價主要依靠學生的最終的學習效果的測定成績,這個測定結果雖然很重要,但不能作為我們評價學生的唯一依據。因為我們要考察學生好的成績是怎麼得來的,同時,也要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所獲得的結果如何。在實踐中,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為了提高評價質量,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是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各種情況,就必須建立科學、公正、多元的現代評價體系,我們必須用好評價這一杠桿,勇於探索,積極創新。如何就學生的受教育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的監控、解剖、收集和運用有關信息,對他們的學習效能和質量作出准確判斷和評價,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深感任重而道遠,我願在此課題不斷探索和研究。

閱讀全文

與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