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備課教案要怎麼寫
教案必須由教師本人獨立思考並設計,可參考其他人的意見或教案,但不能照抄。
編寫教案要從實際、實用、實效出發,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不同內容應各有特色,不強求一律。
書寫教案必須用字規范,書寫清楚,保持干凈整潔,始終如一。
2. 小學科學15分鍾試講教案怎麼寫
一.教學目標
1鞏固「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句子。
3、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二.教學難點
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認識到烏鴉的聰明能幹,並從中受到啟發。
三.教學過程
(一) 復習生字
師:小朋友們都喜歡《烏鴉喝水》的故事。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生字詞,誒,誰的記性好?(指名復習生字)
(二)自學第一自然段
請把書翻到83頁
⑴師:第一自然段的的內容很簡單,現在老師不教,讓小朋友自己學,看哪個小朋友本領強,能藉助拼音把這段文字讀懂,
①師:誰的本領強?通過自學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生:一隻烏鴉口渴了,找水喝。
師:課文上說烏鴉到處找水喝,加上「到處」,怎麼樣?(烏鴉找了很多地方)生:說明這只可憐的烏鴉找了很多地方,可就是找不到水,他心裡很著急。
② 師:如果,你是這只烏鴉,此時你心裡在想什麼?這時候烏鴉看到了什麼,誰能說說。
生1:我會很著急,很難受「我要喝水,我要喝水」。
生2:喝不到水真難受。哎
生3:誰能告訴我,哪裡有水啊
指導:烏鴉看見瓶子里有水,真高興!可是卻喝不著,多著急呀。讀第一節的第2句。
③ 師:請哪個小組願意派個代表來說說烏鴉為什麼喝不到水?(指名2人)如果瓶子怎麼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請小朋友在小組里說說看。
生1:如果瓶子不高,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生2:如果瓶口很大,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生3:如果里邊的水多,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④ 我們再一起讀課文的第一小節,注意突出「到處、可是、怎麼辦呢」。(齊讀)
師(小結):小朋友真有本領。老師不教,你們通過自己學,把第一小節讀懂了。
(三) 自學第二和三自然段
⑴師:烏鴉喝不著水,怎麼辦呢?讓我們來幫幫烏鴉,請大家把書合起來,想想有什麼辦法能喝到水呢?
生1:把瓶子打破。
生2:放入沙子、用吸管吸
生3:把瓶子倒過來,抱著瓶子喝水
……
⑵師:小朋友想得辦法真不少,現在讓我們看看烏鴉想了個什麼辦法?課文第二三小節,老師還是不講,讓小朋友自己學,看你們有沒有讀懂。
師:烏鴉叼起一顆小石子放進瓶里,書上說瓶里的水怎麼樣了?
生:瓶里的水漸漸升高了。
師:如果把「漸漸」換成「很快」,行嗎?
出示句式:瓶里的水(漸漸)升高了。讀一讀。
(「漸漸」是一點兒一點兒升高,「很快」是一下子升高。因為放一顆石子就升高一點,一顆一顆地放,所以只能用漸漸。)「漸漸」就是慢慢的意思。
例如:「春天來了,天氣漸漸暖和了。」 「奶奶的病漸漸好了。」
⑶ 師:(評價)烏鴉從喝不著水,到喝著水。它想的這個辦法真好!好在哪兒呢?
師:為什麼烏鴉叼石子放進水中,不叼小木頭塊呢?(木頭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
師:為什麼烏鴉叼小石子,不叼大石子呢?
生:石頭太大,裝不進瓶口。
師:為什麼烏鴉叼小石子,不叼沙子放進水裡?
生:沙子太小,水很難上升,太慢了。
師:這只是一直聰明的烏鴉啊
(四)總結全文
1、師:小朋友們,這篇課文真有趣,讓我們重溫一下烏鴉聰明的辦法,我們一起再讀課文。
2、烏鴉開始喝不到水,後來自己動腦筋,想辦法終於喝著了水。它喝著喝著,心裡美滋滋的。想想這時烏鴉會說什麼呢?
生1:我太聰明了,想了個這么好的辦法。
生2:這水真好喝啊
生3:喝了水後,好舒服啊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生1:遇到困難要想辦法
生2:我們要像聰明的烏鴉學習。
生3: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要灰心喪氣,要靜下心好好想想該怎麼辦,就像課文里的烏鴉一樣
師:請把掌聲送給陳可欣。
3. 小學科學《一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的說課教案
《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質分離出來。
2、過程與方法: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並想像食鹽的溶解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致觀察、比較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描述食鹽、麵粉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徵。
2、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麵粉和高錳酸鉀在水裡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教學准備:各組裝水燒杯5個,高錳酸鉀、食鹽、沙、麵粉各1小份,小葯勺4根,濾紙1張,三角形玻璃漏斗1個,攪拌棒1根。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
1、引導想像:把一小勺食鹽放入水裡,食鹽哪裡去了?誰來用語言描述一下食鹽的溶解過程?
2、教師講解:為了清晰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我們用一種有顏色的物質來做溶解的實驗。教師出示高錳酸鉀,(取放演示要規范,這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葯品)引導學生觀察描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
3、學生分組實驗:在一個裝水的燒杯內,輕輕地放入幾小粒高錳酸鉀,先靜觀它在水中的分散現象,然後用攪拌棒輕輕攪拌一下水,繼續觀察水和高錳酸鉀的變化。討論觀察到的現象,並做好觀察記錄。(注意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的描述)
4、學生匯報:高錳酸鉀在進入水中的前後有何變化?並完成對書中表一的記錄。
5、想像:學生根據高錳酸鉀的溶解過程,想像並描述食鹽的溶解過程。
三、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1、教師講解:為了更加清楚地觀察到不同物質在水中的狀態,我們選擇了麵粉、沙、食鹽和高錳酸鉀作進一步的觀察實驗。
2、教師以高錳酸鉀為例進行觀察示範,指導學生作好記錄。在做「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嗎」的實驗時,要先講清要求,再讓學生實驗。
3、學生分組實驗、觀察,並完成觀察記錄。(本課表二)
4、學生匯報,並思考:物質在水裡是否溶解了,我們能觀察和區別了嗎?是怎樣觀察和區別的?
5、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溶解是物質______地分散在水中,且_____(能或不能)用_____的方法分離出來。
四、拓展延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見過什麼物質也能溶解到水中的?把字寫在本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