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科學問題銀行教案

小學科學問題銀行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3 06:08:07

『壹』 中班社會方便生活的銀行教案

活動准備:

1、各班學會念《畢業詩》,會唱《畢業歌》。

2、幼兒畢業卡、花環、禮品等。

3、場地布置,各種音響設備。

『貳』 人教版小學科學下冊教案在哪裡還是沒找著

科 學 教 學 論 文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小學科學是在自然的基礎上更全面,更科學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究科學真諦能力的一門學科。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自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我們如何引導學生經歷和尋找得出結論的過程並在過程中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切實帶領孩子們一起去領略科學探究中的樂趣呢?
一、「探究」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
小學三年級學生是《科學》課初始階段,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極為興奮的事情,學生對科學教材產生有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學習慾望,願意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勇躍發言及合作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針對很多科學探究都是通過實踐來總結、驗正的。,如: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測一測等,再通過聯系課內所獲知識,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分析現象、思考問題,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做夠,動口說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一個知道學習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個幸運的孩子,他會因此而找到探究的興趣與共事的夥伴;一個善於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乾的孩子,一個樂於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會因此而學會科學學習乃至科學探究,並且從中享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如我在教學《改變浮和沉》時,為了使一些物體改變浮沉狀況更為直觀、形象,特意引導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鼓勵每人都要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注意傾聽它人的看法,敢於失敗,敢於競爭。學生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提出了很多種不同方案,然後經充分討論選出最佳探究觀察和想像能手。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教師能主動做好事件的引探,並注意到小組各成員的分工與協同作用,使每一小組的同學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參與、人人有收獲的喜人效果。
二、「電化教學」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參與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科學啟蒙性學科。它側重於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研究學習中保持或發展兒童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的科學信息,圖文並茂,有許多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的文字相結合,從而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此外,一堂40分鍾的《科學課》,是由多個實驗活動—問題—實驗活動組成的,如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等各種電化教學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優化了教學環境,拓寬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思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教《物體的熱脹冷縮》時,我設計了一個小課件,開始是小朋友燒開水的生活情景動畫錄像,當放到「盛滿水」和「燒時茶壺溢水「等幾個情節時,在「茶壺溢水」的畫面的小朋友頭腦上出現一個個的「?」,這樣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通過研討、實驗,使學生先得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結論後,再出示一段課件,「鐵路工人築路時,每隔一段要開一道裂縫填進瀝青」……隨後出示問題,為什麼修路時每隔一段都要開一道裂縫?架線路為什麼不要扯的太緊,在得出結論後,再出示課件通過不開裂縫路面與開裂路面的熱脹冷縮情況和線路緊與距離對比演示,進一步明確問題原因所在,啟發了學生動腦思索,解決了生活中實際問題。
三、「多元評價」讓學生天天都在進步成長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探究始終保持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於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中常善用評價激勵語言如:「某某同學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個小老師,不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樣的!」「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而且說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創見,這非常可貴,請再熟練地做一遍!」「傾聽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某某同學正在分享著大家的快樂,我相信他已經有了很多收獲!」還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識真豐富!我們大家要向你學習!」「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來,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妙的方法,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你的回答真是與眾不同啊,很有創意,老師特欣賞你這點!」「你真像位小科學家,有這么多重大發現!」「了不起的發現,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對於學生的回答,無論恰當與否,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這點,我在教學中已頗受至深。我還結合實際,進行了「兩會兩能」評價法。就是上課時會聽,會看,能說,能做。學生在科學課探究活動中,學生首先進行自評,自己認為做到了,就可以到科代表那兒要求加一顆星,當然也要結合學生互評。學期結束前,教師可根據組長統計的情況,滿15顆星以上可以得「優」,10顆到15顆可以得「良」,5顆到10顆可以得「中」,這就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讓學生來操作,既方便,又真實。這事實表明,「課改」後教師的評價標准發生了變化。從實踐看,實行這種激勵性評價,學生心中就會始終涌動出一種精神力量,誰也不會自甘落後。

『叄』 小學科學課教學案例

探究科學 體驗樂趣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案例
【主題】
在科學教學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科學問題的各方面能力,體驗其中的樂趣,促進更有效地學習自然規律,掌握科學知識。
【案例背景】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新課程標准》指出應盡可能地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的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和魅力,一方面能增強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和深刻地獲取和掌握科學知識。
小學科學作為一門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基礎課程。它強調了體驗、增長、獲取、尊重和善於等一系列科學學習的過程、方法和素養,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是四年級科學中一節探究型的課程。「聲音」本身就是一個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的物體,而在這節課中,通過實驗和觀察認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並且通過幾個小實驗體會樂趣,把抽象化為具體,有效地掌握課程內容。

『肆』 求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 教案(要詳案!) 含 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和反思

大象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 植物角里的科學
《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教學目標:
1、能對現象的原因、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藉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會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出科學問題,能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
3、樂於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
1、藉助他人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權威。
2、通過各種方法選出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選出科學問題。
教具准備:幾盆身子傾斜的花草,資料卡,圖片,關於植物的書籍,准備好資料本。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提問
在每組桌子上放置一盆傾斜的鳳仙花,斜向南方。
師:不知道什麼時候,窗檯邊上的鳳仙花,都悄悄的把頭探向了窗外。它們傾斜著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種力量所吸引。有標記的這里向著南方。你們能找到答案嗎?
學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現象?比如路邊的哪棵樹、盆景、向日葵(教師出示照片)。對於這些現象,我們有哪些認識和疑惑?請同學們交流。
二、猜想與假設
師:誰有這么大的魅力,讓花草為之傾倒?請同學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
學生討論後交流。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師: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們很有必要要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學家的研究、學者的報告,書上的資料等。
三、分析與總結
師: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種猜想,對於明顯不符合實際的猜想,我們應及時排除,以確保更具有價值的假設能得以研究。這樣獲得的問題,才更可能是一個科學問題。(板書《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師:哪個假設最不可能成立呢 ?說說理由。
請同學說出判斷的方法和結果。
比如,「不可能是風刮斜的。因為這幾天沒有大風;另外,窗戶晚上還關著,沒有北風吹過來。」我們可以通過報紙查天氣預報,還可以實地觀察。
記錄學生最後留下的科學問題。
師:我們不能對所有的猜想都進行探究,因為時間、能力、條件等都是有限的,怎麼辦呢?我們常常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來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時又要對這些猜想進行選擇,可以用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選出科學的問題後,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四、計劃與組織
師: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怎麼進行實驗呢?請同學們討論你們所選問題的實驗思路。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交流。重點是思路的調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備。
師:根據同學們的實驗思路,我們可以在這節課後准備好我們的實驗材料。為下節課的實驗做好准備。
《在實驗中探秘》
教學目標:
1、經歷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收集實驗現象、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結論、把實驗結論和同學們共享的科學探究過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實驗過程中能與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方案。
3、能和小組同學一起,堅持實驗觀察,並做好記載。
4、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5、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生新的問題。
6、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准備:
1、學生准備:一人准備一株矮小的植物。
2、小組准備:探究記錄本;標簽紙4張;紙盒四隻;水壺一隻;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植物角的植物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變化?
教學說明:通過談話,喚起學生關於植物角植物變化而產生的問題的記憶,提出研究問題。
學生可能根據上節課提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陽光照射的方向有關;和長期只在花盆的一側澆水有關;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勻有關等。學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據,有的則是無依據的。如果出現不合理的猜想,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2、提問:怎樣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說明:學生可能會根據以往科學探究的經驗,提出「做實驗」。猜想只有通過實驗才能驗證,本環節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驗證意識。
二、設計實驗
1、談話: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小組的猜想是什麼?怎樣設計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說明:小組內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教師要建議小組內相對集中地研究一個問題。
2、小組討論:各小組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麼研究?實驗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們控制的變數是什麼?怎樣控制變數?請各小組討論後制定實驗方案。
教學說明:實驗方案的制定,應該由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學生經過三年的科學探究經歷,能較好地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3、交流實驗方案:你們小組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樣進行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哪個小組給大家匯報一下?
教學說明:一個小組的實驗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學設計實驗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師生會發現一些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有指向地指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
4、全班共同分析:他們的方案設計的合理嗎?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教學說明:在學生分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敏銳的眼光,及時發現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方案進行完善。
5、完善實驗方案:請各小組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
教學說明:學生在分析樣本後,會反思自己的實驗方案,然後在小組內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
三、組裝實驗材料
1、准備實驗材料:我們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需要哪些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准備實驗材料之前,學生要根據實驗方案,准備實驗需要的材料。
2、分組組裝實驗材料。請同學們根據實驗方案組裝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可能有一些實驗材料沒有寫進實驗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餘了,有可能對實驗方案進行再次修改。
3、小組分工:怎樣操作?怎樣觀察和記錄?
教學說明:組裝好了,小組同學應該有一個分工:有記錄員,有操作員,有觀察員……小組內進行合理的分工,對實驗的有序進行將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4、反思與評價:在組裝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麼收獲?還有什麼問題?你認為本組同學表現如何?
教學說明:在實驗裝置完成後,有必要對組裝實驗的過程進行反思。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是一個不斷修正實驗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經歷中獲得積極體驗的過程。對小組同學、班級同學積極性的評價,對本組同學經驗的反思,都會是一種深刻的探究體驗。
第二課時
一、匯報交流
提問: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和觀察,我們各小組都有哪些發現?
教學說明:學生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把學生這些觀察報告在全班進行交流,有助於學生了解其他小組實驗的成果,也是師生共同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的需要。教師應引導向光性小組和向水性實驗小組分別進行匯報交流。
二、歸納分析
1、討論:各小組實驗的情況有相同的地方嗎?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發現分組實驗實驗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進一步發現,控制的變數和實驗結果之間的關系。
2、思考:這些實驗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象和變數之間的關系,得出實驗結論。陽光控制組可以得出結論:植物生長向著有光的地方生長,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實;而水份控制組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生長方向和澆水的方向無關,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偽。
3、提問:在實驗中,我們還發現了什麼問題?
教學說明:在實驗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是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的一般經歷,這也應該成為小學生在科學探究實驗中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就是要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問題。
4、小結:我們在實驗中,發現植物生長過程中,不斷地向有光的地方傾斜,科學家通過研究也發現了這個秘密,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
三、延伸拓展
問題: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植物的根的生長方向與澆水的方向有關嗎?怎樣知道?
教學說明:一個研究的結束,意味著一個新的研究的開始。此環節引導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思考,意在為進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筆。
《研究仍在繼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就是在不斷發現新的問題的過程中得以延續和進步的。
2、讓學生再一次經歷從問題發現到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新的問題仍在發現中,研究仍在繼續中,本課將主要引導學生研究植物根的向水性。
教學准備:油菜種子、不透光的紙盒四個,剪刀、膠帶、花盆四個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在研究植物的身子為什麼會長歪時,我們還有了新的意外的發現。你發現了哪些問題?
學生說一說。
二、合作探究。
1、反思與提問
學生交流自己的問題,教師引導進行選取。( 「植物的根為什麼會偏向有水的一邊?」「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水分的嗎?」)假如學生能提出更有價值且適宜他們研究的問題,教師也要加以鼓勵和指導。
2、猜想原因,設計實驗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 「研究根吸水的實驗」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證實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水分的。具體方法見教材。實驗中,還可以在瓶中的水裡加入1-2滴紅墨水,這樣將有助於觀察。
第二個實驗「探究根的向水生長實驗」,是觀察大豆或稻子等種子發芽後根的生長方向來說明根具有向水生長的性質。
三、分析與總結
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分析所觀察到的實驗結果,並做出結論。
課文中的「知識鏈接」是對學生本單元探究學習的知識補充和綜述,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植物有許多特性,這對於我們更好的種植、管理植物有很大的幫助。
二、表達與交流
1、教師引導學生學生採用適當的形式進行成果交流,並應用到實踐中。
2、寫一份管好植物角的建議書並交流。
三、回顧與反思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的內容,理清教材脈絡。
2、試寫出本次「旅行」經過的地方。
3、師生交流評議。
四、拓展
1、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進一步了解植物的生活習性。
第二單元 讓生活充滿陽光
《讓生活充滿陽光》
教學目標:
1、知道進行一項大的活動(事情)首先要從整體上進行計劃和組織。
2、能較好的分析討論他人的經驗。
3、培養學生嚴禁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活動整體構思意識。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活動整體構思意識。
教學准備:實驗室進行暗室效果設計,下載的遠程教育資源中的一些場景圖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上課時,打開實驗室的門(不大),讓學生進入「暗室」。
師:走進這個房間瞬間,同學們有什麼感受?談一談.
這時,學生的感受會有兩方面,一是陰涼舒適,最多的是昏暗害怕、不方便。鼓勵學生能從不同的側面對事情進行評價,選定我們今天「想使這里亮起來」。
二、回顧反思
師:我們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嗎?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存在採光不足的問題?師生交流。
三、計劃與組織
師:假如你是地下停車場的負責人,你是那條街道的負責人,當你發現這里採光不足時,你會怎麼做呢?
學生大多能想到安上各種各樣的燈,既節能又美觀。(因為電視、生活中常見這樣的場景。)沒有去實地考察、廣集方案的意識。
師:這么大的工程,我們怎麼能一個人或幾個人一商量就去草率的進行呢?想一想我們「鄭東新區」是多麼的美,我們的「水立方」、「鳥巢」、還有那世人稱贊的「奧運會開幕式」,「奧運會的口號」,舞動的「京」字,熊貓的名字……這些活動大家都是通過什麼方式做得這么出色呢?
學生討論,但是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活動也可「招標」。
師:人們對於一項重大的事情,不是拍拍腦門,一次沖動就做出決定的。很多時候通過招標、邀請、比賽、論證會等方式,廣征方法和建議,從中篩選出最佳設計方案後,才進行實施的。我們也可以開展一個「採光設計方案邀請賽」,邀請我們全體學生參與設計,從中選取最佳方案,讓其我們每個小組都來設計吧。
師:就像我們家衛生間、廚房一樣,能通過改造就能達到我們的目的時,我們是不會把房子推倒重建的。也像我們身邊的都市村莊一樣,怎麼改也達不到現代大都市的要求時,我們就會設計一套新的方案,重新進行建造。我們的設計方案相應的可以分成「改進型方案」和「理想型方案」兩種。
出示15頁的「採光方案設計邀請賽」圖片,注意要求。
師:你們對哪裡的採光不足進行設計呢?怎樣參加這次邀請賽呢?小組討論,制定一個可行的研究計劃。
小組討論,寫計劃。(這時的學生還可能沒有達到「實地考察,發現問題——搜集資料,制定方案——實驗驗證方案,用模型解釋解決方案」的水平)教師巡視傾聽、必要的指導。
師:我們可以參考16頁奇妙小組的研究計劃,對比自己的方案,修改完善我們的總體研究計劃。
教師進行小組指導。
四、交流總結。
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改進方案,師生評議。
《探尋光的路線》
教學目標:
1、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
2、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築物採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3、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知道物體反光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悅。
教學准備:
教師:下載並整合的遠程教育資源中關於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學生:模擬建築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醫院的長通道為什麼會出現採光問題?
二、模擬實驗。
1、實驗探究光傳播的路線
(1)演示實驗:我們需要哪些材料來做模擬實驗?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麼光照不到建築物的內部?為什麼會出現影子?
學生猜測,大膽假設。
(3)學生實驗:我們用彎管吸管能看見日光燈嗎?為什麼?
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2、閱讀資料
(1)談話: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說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2)知識鏈接:閱讀課文第17頁。
了解什麼是光源。教師和學生共同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光源。
(3)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師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利用課件直觀地演示光直線的傳播的現象,了解古人怎樣研究和利用光直線傳播原理的。(墨翟)
三、問題解決
1、談話: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採光問題?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大膽進行假設。
2、實驗探究: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後,再利用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3、拓展研究:各種材料反光性能有什麼不同?
師生利用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麼顏色的材料反射什麼顏色的光;
4、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有哪些發現?把我們的發現記錄到記錄本上。
四、拓展學習
1、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現象?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
2、作業:請課後收集和查閱有關光傳播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收集的資料
1、談話:同學們收集到哪些關於光傳播的資料?誰願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3、教師課件展示:光導纖維、放大鏡匯聚光線等。
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中的課件把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光導纖維等高科技,以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光傳播路線的新方法。
二、設計方案
1、談話:我們剛才交流了這么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資料,我們怎樣解決採光不足的問題呢?請各小組利用文字、圖畫或者圖結合的方式,分組設計解決方案。
2、交流展示:我們的方案設計好了,請各小組向大家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組同學注意傾聽,提出好的建議。注意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3、閱讀:自主閱讀P28/29頁的科學自助餐。
4、改進方案:請各小組根據剛才同學們的建議,結合科學自助餐里的啟示,對自己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實驗驗證我們的方案能否成功。
《把光請進來》
教學目標:
1、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設計方案,能分析、評價並試圖改進自己的設計方案。
2、能在研究過程中提出新的問題。
教學重點:能在研究過程中提出新的問題。
教學難點: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設計方案,能分析、評價並試圖改進自己的設計方案。
教學准備:手電筒、大小不同的紙盒、實驗記錄表。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前面的設計是否成功呢?用什麼辦法檢驗最有效?(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導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把光請進來》
二、實驗與驗證。
1、製作模型,驗證自己的設計方案。
學生分組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交流,發現設計中的不足。
3、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
教師指導。(重點是讓學生體驗模擬實驗這個科學研究過程)
三、整理與分析。
1、學生小組分析實驗結果,提出評估和改進,並進行反復實驗驗證。
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分析實驗信息,尋找新的問題。
四、反思與總結。
根據第二次實驗中發現的問題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教師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改進,不一定設計都能變成現實。
《我的陽光小屋》
教學目標:
1、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想像,和小組同學合作設計一個「陽光小屋」。
2、自覺收集關於光的資料,並能利用相關的資料,對本小組 「陽光小屋」的設計進行創新。
3、通過實驗製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了解物體的顏色是由物體所反射的光的顏色所決定的。
4、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生新的問題。
5、樂於展示小組成果,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准備:
1、教師:各種顏色的紙片、玻璃紙;三棱鏡;下載的遠程教育資源中光的分解課件等。
2、學生:各種顏色的紙片、玻璃紙;三棱鏡;記錄本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學習。
1、談話:設計採光方案中大家有什麼收獲?
2、在前一節課的學習中,大家還有什麼問題?
學生交流,激趣導入。
二、表達與交流。
1、思考:我心目中的「陽光小屋」是什麼樣的?
2、交流:把自己的創意與同學們分享?
師生交流評議。
三、計劃與組織:設計我的「陽光小屋」。
1、談話:同學們的想像獨特而豐富,如何把我們的創意變為現實呢?我們需要做哪些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開展活動。
2、制定計劃:怎樣實現我們的設想?我們小組的陽光小屋是什麼樣的?我們打算怎麼研究?
提示:可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表現本組的研究計劃。
3、交流:請各小組交流修訂計劃。
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反思與改進。
第二課時
一、收集和閱讀資料。
1、談話:同學們的「陽光小屋」設計的各具特色,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希望自己的「陽光小屋」美麗明亮。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屋更漂亮?
2、閱讀資料:請同學們閱讀P25頁資料卡,了解更多關於光的知識。
通過閱讀資料,交流觀點,學生會獲取更多關於光和色彩的關系。
二、製作「人工彩虹」。
1、提問:「彩虹小屋」的設計很美,我們能不那製造人工彩虹呢?
2、談話:怎樣製造「彩虹小屋」?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彩虹的形成,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製造彩虹。
3、實驗:用手電筒將一束光線通過紙板的縫隙,透過三棱鏡投射到紙屏上,觀察紙屏上有哪些顏色?
如果現象不明顯,教師可引導學生了解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組合而成。
4、實驗:將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顏色的紙板上,紙板會呈現什麼顏色?(教師輔以課件進行展示)
學生匯報,教師小結: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射不同的色光。
三、製作「彩虹小屋」。
1、試一試:「彩虹小屋」能看見彩虹嗎?
2、交流:我們的「彩虹小屋」有什麼成功的經驗?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第三課時
一、交流「陽光小屋」的設計。
1、討論:經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自己的設計有哪些新的想法?怎樣改進我們的設計?
2、學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問題
1、談話: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又有什麼新的問題?
2、思考:對這些問題,我們打算怎麼研究?
學生小組交流,代表匯報。
3、記錄:請同學們把這些問題存入問題銀行中,找合適的機會我們再研究。
三、單元教學評價
1、思考:如何評價我們本單元的學習?從哪幾個方面評價我們的學習?
(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中來,自己制定評價的內容和依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自我評價:我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3、小組評價:我們小組的同學表現有哪些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4、班級互評:其他小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5、小結。

『伍』 一年級的問題銀行,你在生活中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把它們記下來,你能解決嗎

超市裡的標價碼,嗯,紅綠燈的倒計時秒錶

『陸』 急求小學科學課優質教案

你可以去小學科學輔導網

『柒』 小學科學問題

直接觀察,利用感官如視覺,聽覺,嗅覺等
間接觀察,利用工具或儀器,如放大鏡,顯微鏡,一些測量工具尺子,量筒等

『捌』 急需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教案(大象出版社),先謝謝大家的幫忙…

大象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共6頁 ,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網路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就可以到我們網站

1、向人類的祖先「提問」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的習慣。
2、學生能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人類祖先的生活習性進行猜想。
3、培養學生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積極開展評價的習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的習慣。
教學難點:學生能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人類祖先的生活習性進行猜想。
教學准備:關於人類起源的相關課件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提問:「你是從哪裡來的?你的爸爸媽媽又是從哪裡來的?那你的爺爺奶奶呢?……」學生說一說,激發學習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什麼是猜想。
二、活動探究。
1、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將他們存入「問題銀行」。
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活動。
(1)學生分小組整理和評議所提出的問題,並從中選擇一兩個既感興趣又有能力研究的問題進行研究。
教師指導:選擇好主題後,要大膽的有根據的進行猜想,並用自己擅長的形式表達出來。
三、集體交流。
1、學生代表說一說自己的問題和猜想,並說說自己猜想的依據。
2、師生評議.
第二單元 綠色社區調查3、調查小組在行動4、我們的綠
3、調查小組在行動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採用訪談法、實地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文獻法等方法搜集、記錄數據與信息。
2、能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篩選,用圖片、統計圖表、訪談記錄等方式來表示。
3、能分析相關數據並做出一定的結論,並對所居住的社區進行整體、客觀的評價。
4、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樹立節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搜集整理調查數據,並做出合理分析。
教學過程
1、指導學生根據調查計劃。分組到社區搜集數據與信息。學生做好調查研究前的各項准備工作以後,分組按計劃到社區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要讓學生牢記,調查研究成功的要素缺一

『玖』 科學問題(小學六年級)

1.頭骨,肋骨
2.斜拉橋,懸索橋
3.穹頂
4.拱形
5.趙州橋
你追問的那幾道題:
1.形變,形變
2.改變結構,增厚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問題銀行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