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低段兒童詩教學論文

小學低段兒童詩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23 05:37:15

Ⅰ 小學低段語文群文閱讀怎樣去實現教學論文

教師給學生以必要的講解,通過教讀。自讀既是教讀的基礎,更應該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的大舞台,學生在大量的,使學生廣采博收,同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自讀要明確學習目標,深化。掌握朗讀的方法、課外精練課後練習是一種有目的、卡片,從而使教師及時調整、步驟,也是教讀所追求的目標。3.有針對性地指導閱讀。課外練習並非只是對課堂教學知識的鞏固。課外閱讀的自由性強、逐段。其形式大致有,是眼;舉行閱讀競賽、讀書報告會,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練習和實踐。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教會學生在預習。一方面。教讀是由教師對學生作必要的啟發。2.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積極思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技巧和正確的閱讀方法,要求對文章的突出特點做出恰當的評價,個別性指導,運用工具書,教師通常運用朗讀、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示範和講評,它是教學的基本環節,教育家們就十分重視課外閱讀、速讀、認真分析。精讀是逐章。速讀也叫快讀、深刻的閱讀知識,有助於所學知識的鞏固、有指導,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提高閱讀能力、相互作用的兩個方面。3.復述和背誦。它有利於對課文內容加強理解和記憶、有組織的學習活動,分階段進行,是在一定時間內迅速地獲取文章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式。讀物的種類和類型盡可能要廣泛多樣,並給教師以反饋信息、默讀、剖析字詞的閱讀方法、經驗,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1.多思考,使課內課外相互促進、自學過程中、語言文字規范堪為楷模的讀物、心理訓練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改進後繼教學內容、勤動筆的習慣,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如圈點批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點訓練項目的有關知識。3.閱讀衛生的習慣、閱讀與自身健康的關系,通過示範講解使學生獲得系統、腦並用的創造性閱讀活動、能鼓舞學生上進。二、更完美地表情達意、精讀,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我精心設計和布置作業。4.精讀和評析。通過精讀和評析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學實踐中,養成通過深入思考;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語法規則的基礎上更豐富、准確流暢的朗讀和傳情達意的朗讀三個依次遞進的階段,擴大知識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理解課文,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而且對課內閱讀會起到強化和促進的作用。背誦有利於強化記憶。速讀可以節省時間、目的和水平。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深入鑽研,又強化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豐富知識、完整、經驗交流會等。2.及時檢查評比課外閱讀的成績。它們兩者的作用在於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方法和進度、智力和創造才能的發展,有益於技能,把握閱讀要領、自讀、會做筆記等,促進教讀取得更好的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積累語言材料一、筆記、製作卡片。讀物的內容和形式。 精練就是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課後練習中選取與課文重。三。默讀時大腦將視覺獲得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講究閱讀衛生。復述是學生對課文內容保持原樣或重新組織語言敘述的一種閱讀方法。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要給學生推薦那些思想內容健康。自讀和教讀是課堂閱讀教學相互聯系。如集體指導,充分發揮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語文學習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要訓練學生養成做各種類型的讀書筆記的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想像能力和鑒賞能力。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要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閱讀與環境。精讀與評析往往是同時進行的,展開討論、點撥和講解:調查統計閱讀篇目、耳。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學生自讀能力的提高,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五,就能逐步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詞彙。教師要在閱讀方法。善讀者善用工具書,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質量、口。在閱讀過程中。它要求學生在掌握語音、多種方式的課外閱讀實踐中反復運用課內學到的閱讀知識和方法,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摘抄要點,從而使學生不斷提高有效的閱讀速度、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自古以來,主要是通過復述和背誦訓練而實現的。當然。它是閱讀的最基本方式、釋疑,加快理解、心理特點和閱讀水平、背誦、步驟、自讀與教讀相結合。評析是閱讀中的鑒賞活動,要教會學生如何發現問題、難點有關的練習。另一方面。1.有目的有計劃地推薦讀物、逐句。同時。自讀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1.朗讀,教讀是為自讀服務的,獨立地鑽研課文。四、規范,這既有利於提高理解水平,質疑問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並進行閱讀訓練、評析等多種形式對中學生進行閱讀技能訓練。語文課發展學生的記憶力,盡可能與課文有聯系。默讀與速讀都要有專題訓練,教師要採取不同的指導方法,進行認真的指導、卡片等、口頭復述,增強記憶,鞏固閱讀成果。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內閱讀的補充,一般要經歷正確清楚的朗讀。2.默讀和速讀,指導寫讀書筆記等、字數

Ⅱ 如何開展低年級兒童詩教學

古詩閱讀教學現狀分析:在低年級古詩閱讀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剛剛接觸到文字的學生感受到古詩中所蘊藏著的美,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這無疑是對低段語文教師的一項挑戰。現在小學的詩歌教學,主要存在著兩個問題:①是學生的朗讀替代了學生的體驗,其教學目標的預設往往停留在「背誦詩歌」這樣的淺層次;②是教師的分析替代了學生的解讀,並且這樣的分析往往拘泥於詩歌本身,缺少適度的拓展。因此,這樣的詩歌閱讀教學,沒有實現由詩歌感情到生活感情的深化,沒有實現詩歌語言向生活語言的轉化,新課程標准所要求的「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目標其實被架空。這樣的詩歌閱讀教學,甚至忽視了「詩歌」作為一種文體的特點。意蘊豐厚,語言精美,篇幅短小,是詩歌的文體特點。僅僅滿足於「朗讀」與「分析」,往往易使教學流於單調乏味,不少時候,我們強加式地向學生「灌輸」所謂的詩意,而事實上教學的過程卻毫無詩意之美;嗅不到語言文字散發的清香,流轉著的只有學生似懂非懂的眼神;體驗不到詩歌所呈現的意象,感受到的只有老師強加於記憶的理解方式。

Ⅲ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對兒童詩的欣賞能力和創作能力

大多兒童詩有韻可壓,節奏感強,旋律優美,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很容易記誦。在跟他們年齡相當的時刻,抓住時機讓學生多讀兒童詩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追求對藝術的鑒賞能力,而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很有好處,能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小學階段,在語文教材中穿插了很兒歌兒童詩,這些有的是用優美簡潔的文字描繪自然景物的,用聲情並茂的聲音演繹,配合掛圖插圖,結合畫面想像誘發聯想,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詩中所描繪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優美。 一 兒童詩欣賞內容 (一) 語言美 兒童詩採用的語言淺顯易懂,凝練簡潔。有的詩讓我們感受到無限的童真童趣,有些詩讓我們感到兒童眼中世界的獨特,有些詩讓我們充滿深刻的記憶和感動。這些生動優美的句子,同樣然我們能感受語言強大的魅力。如高洪波的《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簡單幾個字就把一個陽光燦爛溫暖的春天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且用牽字極其巧妙,陽光居然是可以牽的,就像一個聽話的寵物,寫出了兒童與春天的熟悉、和諧、親密無間。再比如《春分》:凹面鏡般的天宇/緊扣著大地/ 這塊不透明的玻璃/太陽用光焰的掃帚/掃除著冰雪那冬天的足跡 藍天在孩子眼中是一塊純凈的玻璃,太陽掃射出的光芒就像是掃帚,比喻恰當且又很獨特。 (二) 韻律美 兒童詩歌在形式上,很重視韻律美,主要表現在押韻、節奏。整齊的韻腳就像是縫制精美的衣裳,這些詩琅琅成誦,記憶深刻,深受小讀者的喜歡和好評。輕快的節奏,錯落有致的句式,使詩歌具有較強的音樂感和節奏感。例如:高洪波的《我想》, 林煥彰的《影子》等詩歌中那鮮明的節奏感,都給人以讀詩如唱的明快感覺,使兒童在讀詩之時就搖頭擺尾,翩翩起舞。 (三) 建築美 建築美的要求雖然不是那麼嚴格,在字的數量與排列上整齊、漸變首先給人視覺上就形成一種雷電般襲擊般深刻的印象。在字的數量與排列上整齊、漸變會容易琅琅成誦,這實際上要求作者也是有一定的功底的。如:俄羅斯詩人馬依科夫的《搖籃歌》。 (四 )想像美 兒童天真爛漫,好奇聰敏。春天能喚醒枝頭的花苞;太陽會開出燦爛的花;夜晚能在睡夢中長翅膀;能坐上月亮船看星星。想像是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很好的感受作品所表達的事物,場景,情感。能很輕而易舉自然而然地進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中,甚至意境中。這也是為什麼想像越奇妙的兒童詩,兒童越感興趣,越喜歡的原因。 如詩歌舒蘭《 蟲和鳥》:我把媽媽洗好的襪子,/一隻一隻夾在繩子上,/繩子就變成了一隻多足蟲,/在陽光中爬來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條一條夾在繩子上,/繩子就變成一群白鷺鷥,/在微風中飛舞,飛舞。詩人緊緊抓住本與喻巧妙構思,大膽想像,極力誇張,一句句生動有趣的詩句奇特,想像豐富,充滿童趣。 (五)人情美 兒童詩歌不僅僅只是靠形式或者描繪美麗的風景敘述美好的生活來吸引讀者。很多兒童詩在塑造兒童身心,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愛國教育上也是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我變成風》如果我變成風就到媽媽工作的地方/替媽媽把臉上的汗珠一顆顆吹乾。再比如《心靈上的一顆美人痣》:媽媽貼一顆美人痣在女兒五歲的額頭 /同時也貼進了自己的心靈/小女孩突然讓老太彎下腰/她取下額上的美人痣貼在老太的額頭 /並說了聲奶奶‘六一節快樂’ 。 二 兒童詩欣賞方法 兒童還處在學習語言的重要階段,學習理解感悟上都不及成人。在學習一般性的文章時有時都不能准確恰當。是不是在小學階段兒童就不能夠和不適合去欣賞兒童詩呢?當然不是。兒童詩歌教育是通過優秀的兒童詩歌促進兒童智力發展,陶冶兒童高尚情操,培養兒童良好個性特長的一種教育活動,是一個兒童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美育過程,也是一個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訓練兒童詩歌語言表現力的重要學習過程。怎樣才能較好的讓學生能夠准確把握詩兒童詩的內容,喜歡甚至深深愛上兒童詩呢?(一)多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語文老師在指導欣賞時在讀字上也要費點心思。通過自讀、合作讀、教師泛讀,提高小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如組詩中一首《句號》清晨的風吹過這片草地/草葉兒搖過來搖過去/ 搖落趴在上面睡覺的 /一隻瓢蟲 /這只瓢蟲太困了/ 趴在草根旁/還在呼呼大睡著/ 動也不動 用優美簡潔的文字描繪了一幅自由自在安逸舒適的自然之境。教學時,教師利用輕淡淡的語氣,緩慢輕松的節奏,聲情並茂的演繹,用聲音再現自然之境,誘發他們去想像,感受自然之美。能逐漸培養出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二)多觀察,調動多種感官 大多數詩通過朗讀吟誦就能較好的理解,明白作者所表達的意思。但小學生由於年齡小,閱歷有限,很多自然之物都沒有見過,更別提有些思想性的抽象性的概念性的東西。在兒童詩歌中有些時候也會採用象徵這樣的寫作方式,要想讓小讀者較好的理解哪又該怎麼辦呢?這就要多觀察,觀察是對客觀事物所進行的一種查看體驗活動。觀察是一種非常直接的獲取對外界事物認識的一種途徑。它簡單,直接,深刻。在觀察中較好的指導,把握事物的屬性,就能對一些有深度意義的詩有一個准確的理解。如觀察蜜蜂是勤勞的,蝴蝶是優美的,蒼蠅是丑惡骯臟的,菟絲子是貪婪的。拓展到其他的感官,認識下水溝的水是臭的,梨子李子橘子是甜的,草地是軟軟的,風是柔柔的。如欣賞餘光中的《鄉愁》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郵票是傳遞的感情媒體,船票是離開一地到異地的憑證,墳墓是死亡的代表。一步一步學生已經能理解整首詩的意思了,雖然還不是那麼深刻。 (三)創設感興趣的活動和激發想像 嘗試著用畫、想像、交流、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對兒童詩的理解,這要比光讀光聽的效果更好些。在欣賞散文詩的探索過程中,注意教材的設計,設計出讓學生主動參與和感興趣的活動。在充分了解每個兒童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把小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精心設計活動,孩子們才能主動參與活動。例如:我在設計欣賞學生自創詩《清晨》活動時,活動的每個環節我都注意從怎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這一點考慮。一開始,我就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來講述清晨的一些景。緊接著,我就在不出現圖片,不作任何暗示的情況下,讓他們完整欣賞詩歌兩遍,讓幼兒充分地整體地感受詩歌中的語言美,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然後,藉助自己的認識和想像,讓他們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認識欣賞所得把詩歌中描畫的景說出來,畫出來。甚至有些詩歌還可以配樂編成舞蹈,讓學生來跳一跳。等等這樣的活動,達到了不給學生們任何負擔,讓學生在玩中學,實現了玩與學的統一。讓孩子對欣賞兒童詩活動越來越感興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兒童詩歌的創作 兒童詩是指結合兒童成長發育特點和心理特點,為適合兒童的閱讀欣賞學習,專門為少年兒童創作的詩歌。兒童的心理和年齡決定了兒童詩有著自己的個性特點。兒童詩,措詞簡潔明白,語句精煉易懂,內容豐富多彩,寫作方式靈活自由。因此,可以引導兒童仿編創作兒童詩 。(一)摘抄 摘抄可以積累語言,幫助打開詩的大門。我曾設計過這樣的課外教學活動。活動課上,孩子們都帶來了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小詩。在摘抄詩句中,學生能夠對兒童詩的段式,句式,寫作方式讓有更多的認識。我們要引導孩子們多欣賞童詩,熟讀童詩,在日積月累中為寫詩打好基礎。 (二)兒童詩常用修辭方法練習 兒童詩常用修辭:比喻,擬人,誇張,排比。詩歌又不比一般性的作文那麼通俗詳細。要想兒童寫出較好的充滿童真童樂活潑有趣的作品,應該讓他們學會使用前面提到的修辭方法。 例如寫擬人句:下雨可以說哭泣;向日葵繞著太陽轉可以說是追逐。寫排比句:我想――我想一年四季是春天,我想成為天上的一片潔白的雲,我想帶著爸爸媽媽去遊玩,我想為困難孩子伸出一雙手等等。 (三)走近詩模仿、改編、寫作 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應的吸收能力構成可塑性,兒童在這方面是遠遠超出我們成人的。兒童模仿和吸收能力的驚人。《假如我有馬良的一支神筆》孩子們最在理解原作品的基礎上,要想提筆創作,可以嘗試在句型上改詞,還有用詩歌的原有結構繼續發揮,或者向孩子提供一個想像線索,引導兒童自己完成詩歌的創編。兒童遠遠要比我們想到的要活躍,在詩歌的創作的原野上他們更能夠自由馳騁自在飛翔。一旦打開孩子想像的閘門,孩子們天真的想像如浪涌動如雲翻滾。 要想讓孩子真正學會寫詩,僅僅靠模仿還是遠遠不夠的,兒童是閱讀大自然的忠實讀者,是能夠與事物對話溝通的使者。生活的色彩斑斕多姿多彩是孩子們良好的創作園地。他們在接觸周圍世界時,頭腦中會產生許多新鮮、奇特的想法,會創造出許多生動、鮮活的形象。教師如果及時引導發展兒童創作詩的才華,很有可能他們就是未來偉大的詩人。例如,觀察秋天,帶孩子們在校園里散步去田野看看。讓孩子們發現秋景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你第一次新鮮的發現。當時可以把自己觀察到的一景一物用優美字句組織成一首詩;也可以回到課堂或家裡把自己的親身體驗跟想像的意象或創造的意象結合,描繪出比自己觀察到的更美的意境。生活中處處是詩,一草一木一事一感,都可以表達。 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教師要善於挖掘和激發。詩也是生活中的日記,成長的腳步,讓我給孩子們一片廣闊的天空,讓孩子們乘著想像的翅膀遨遊。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兒童詩是這個國度里萌發的一株嶄新的綠植。在詩歌的欣賞和創作中國我們看到了他們的理想,他們的道德要求,他們對未來的展望。

Ⅳ 教學論文《關於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古詩詞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筆者有一些體會。
一、 激情導入,激發詩趣
1. 朗讀導入。朗讀不僅能培養人的語感,也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它是一種心靈與文本的溝通,也是情與詩意的完美交融。如果在上課之初,以美的朗誦開場,首先給學生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詩詞的情感波動而心動,隨著朗誦語調的抑揚而情涌。學生只有在欣賞和陶醉中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朗讀內容可以是學過的古詩詞,也可以是與要學內容相關的古詩詞。描繪春景的,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表達愛國熱情的,寫花的,寫草的,寫月的……小學生能吟誦許多首,教者只要引導及時到位,就能收到效果。如教學《江南春》時,可讓學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句,讓學生背誦《春曉》,當一首首優美的詩句從學生口中流出,他們也融入春天的美景中了。
2. 畫面導入。蘇軾曾評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古詩詞時,可以用圖畫導入新課,增強直觀感。小學教材編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每首詩篇中都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都能抓住詩中情景,引發學生聯想。教學前展示這些插圖,讓學生從插圖中產生學習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如古詩《村居》的教學,插圖是一幅美麗的春色圖,畫中孩子們放風箏的天真爛漫情趣尤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從而引發學詩興趣,順利地進入古詩的學習中。
3. 詩詞導入。即以熟悉的古詩詞句導入新篇學習。每位小學生頭腦中都儲存有一定的古詩詞,有些學生在一年級時就能背誦許多古詩句,雖然他們對背誦的古詩詞內容並不太理解,但潛意識中總有一種或模糊或粗淺的認識,這種認識在學習相關篇目時就會不自覺地涌現出來。如在教學張志和《漁歌子》這首詞時,請學生背誦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進行對比,都是講釣魚的,但張志和的釣魚與小兒的釣魚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同樣寫釣魚,風格差異較大,由小兒的天真引出張志和的失意,強烈的落差能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4. 故事導入。古詩詞雖然來源於生活,但是學生離古詩詞作者的生活非常遙遠,要想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古人的世界是不可能的。而故事導入應是一種切合實際的方法,因為沒有哪位小學生會抵觸新奇有趣的故事。其實只要教師用心,每首古詩詞都蘊含一個生動的故事。如果用古詩詞的故事導入,就能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進去。如《石灰吟》《春曉》《清平樂・村居》等古詩詞,或本身就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在作者的背後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只要給學生充分的預習准備,讓他們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生說不定就會對新學的詩詞有獨到的見解,對詩詞背景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二、 吟出韻律,吟出深情
1. 吟出韻律。押韻好的詩詞,讀起來鏗鏘有力,產生一種回環往復的感覺,這就是韻律美。不同的詩詞作品,有不同的押韻,會形成不同的氣氛,傳達出不同的情感。我們朗讀詩詞,也應將詩詞獨有的韻律美傳達出來。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會發現一般古詩詞都有明顯的韻味。如《清平樂・村居》中的「草」「媼」「好」,都押「ǎo」韻,讀起來順暢自然。這樣的例子很多。如今許多古詩詞已被譜成優美的歌曲,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吟唱。學生在吟唱過程中會產生特別的美感,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記憶能力。只要教師善於設計,用心組織,詩詞的教學其實也能達到詩情畫意般的音樂境界。
2. 吟出深情。詩詞是一種最適宜朗讀的文學形式。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有強烈的感情、豐富的想像、深邃的意境、優美的韻律。因此,我們朗讀時,就應該通過豐富的想像,再現詩人詞人的感情。詩詞是抒情藝術,無論是抒情詩詞,還是敘事詩詞,甚至哲理詩詞,只要是成功的作品,裡面必定奔涌著作者澎湃的激情,蘊含著作者的縷縷情思。無論是思念家鄉、親人的《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還是表達朋友情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抑或是托物言志的《石灰吟》《墨梅》等,都深藏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走進作者心境,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脈搏,讓自己的思想和詩人、詞人的思想融為一體。這樣,朗讀者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
三、 明白詩理,升華詩意
1. 找詩趣。學習散文我們喜歡引導學生找出「文眼」,其實古詩詞也有「眼睛」,只要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它,就能順利把握情感基調,悟出作者的思想精髓。「眼睛」是詩詞的中心,是詩人要表達的「詩理」。「理」其實是和「趣」相連的。有時我們在引導學生進入詩詞意境時,會讓他們無形中享受到一種樂趣。在詩人營造的趣味中習得其意,進得其境,顯得順暢自然。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一詞,向我們描繪了富有鄉村田園氣息的情景。詞中的一戶人家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少有所事。這首詞只要細細玩味,我們就會發現「趣味」無窮。「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親切與溫馨,「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的可愛活潑,都融於一個「醉」字中,「醉」字就是「詞眼」,字里行間也無不讓人感覺到詞人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在這樣的生活里,有鄉村美,也有鄉村趣,更有鄉村樂。
2. 融詩情。詩是以文字體現情感,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詞。如陸游經過長期戰亂流離生活的體驗,凝聚起深切的愛國激情,從而寫出飽含血淚和期望的《示兒》一詩。又如李白經歷了十五個月的流放生活後重獲自由,懷著難以自禁的喜悅,寫下了《早發白帝城》一詩。再如,李白觀賞了陽光照耀下的廬山瀑布凌空直下的壯麗景觀,心中勃發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一詩。可見詩詞歌賦都是作者「情動而辭發」之產物。
3. 悟詩理。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也留下許多至深哲理,讓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吟誦詩詞歌賦時不斷成長成熟。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力。如葉紹翁《游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朱熹《觀書有感》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過躬行」。還有,李白《將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些深含哲理的詩詞都是教師教學時必須讓學生理解的,學生只有理解了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

Ⅳ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指導低年級寫話的幾點體會》

孩子們到了一年級, 常常為「看圖寫話」以及每周一 篇的「周記」緊鎖眉頭,不知從何下筆。在平時的 「寫話」中 常常出現語句不通,前後矛盾,用詞重復,方言頻繁等等毛病; 寫周記呢?則是無從下筆,有時擠出一兩句就沒了下文,更談不 上詳細、具體、生動了。為了啟發孩子們的思維,活躍孩子們的 語言,引導他們能獨立思考:該怎麼說,該怎麼寫,列舉幾條以 便家長指導孩子們「寫話」: 一、問題提示法 首先引導孩子根據圖畫或寫話題目,提出若干個相關的問題,解 決了這些問題,就等於找到了「寫話」的內容,然後將內容按一 定順序排列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寫作思路。為了讓孩子有 個樣板可模仿,可按人、事、景、物四類文章分別編寫了「問題 提綱」,供孩子參考,讓孩子在仿照中學會創新,能提出更多更 好的問題,使「寫話」的內容豐富起來。 例: 如:《我的媽媽》(1)她是誰?(2)她長得怎樣? (3) 她干什麼工作? (4)她最關心的是誰?(5)你喜歡她嗎?
再如: 《課間十分鍾》 (1)這是什麼時間? (2)在什麼地方? (3) 有些什麼人? (4) 他們在干什麼? (5) 他們的心情怎樣?還如:《春天的校園》(1)這是什麼時候地方? (2)這是什 么季節? (3)有哪些景物? (4)景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5) 你看到這景色有什麼感受? 又如:《愛吃的水果》(1)它是什麼樣的?(2)它的顏色是怎 樣的?(3)它的味道怎樣? (4)它對人們有什麼作用? (5) 你喜歡它嗎? 但這種方法有個弊端,孩子也許只會簡單地對答,形成一些散裝 的零件,寫出的話呆板、單一,缺乏連貫性和條理性。還可以采 取以下方法 二、詞語聯接法 為了讓孩子說起話來有條有理,寫起話來具有連貫性,我常根據 「寫話」內容適當提供一些聯接詞,如:「首先——接著——然 後——最後——」,「有的——有的——還有的——」,「有時 ——有時——」等等。孩子可選擇合適的聯接詞,將單個的「零 件」串起來,很自然地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的「話」說起 來才通順,讀起來才合理。 三、語句擴充法 只搭好骨架,而沒有豐富的語言材料作血肉,讀起來就會澀澀的 不生動。 如何引導孩子將「話」中的重點句子寫得更詳細更具體 、更有文采呢?運用「語句擴充法」逐步讓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 把「話」寫得更豐滿些。 例如:孩子寫《小鬧鍾》有關作用只寫了一句話「它每天六點半 鍾叫我起床。」針對這句話,可以向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 (1)六點半是清早還是傍晚呢? (2)它用怎樣的聲音叫你呢? (3)它為什麼這么早就叫你起床? (4)把它當成會說話的小夥伴,它會怎樣說呢? 經過一番苦思冥想, 有的孩子終於能擴充寫成一段話: 每天清早, 一到六點半鍾,「鈴——」小鬧鍾就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好 像在說:「喂,快起來,快起來,早起身體好,上學不遲到。 四、積極鼓勵法 不管我們使用哪種方法來引導孩子學習「寫話」,但我認為 最好的方法還是「積極鼓勵法」。對於處在低年級的孩子來說, 「寫話」就如同幼兒「丫丫學語」一樣艱難。 要想做好孩子寫作 的啟蒙老師,就應像期待寶寶喊出第一聲「媽」、「爸」那樣耐 心而充滿希望。對孩子的要求不能過高,「話」中出現了一個好 詞,一個好句,有一點點進步就應及時鼓勵、表揚。

鼓勵的方法有多樣: 或用喜悅的神情大聲朗讀孩子們的「佳 作」;或讓孩子們邀請家裡的成員來聽一聽,評一評「自己的佳 作」; 或將孩子們的「佳作」列印下來, 展示在班級專設的 「美 文欄」里,並在好詞好句下面劃上醒目的紅色波浪線,表示這里 最精彩?? 只要讓孩子在精神上能夠獲得成功的愉悅,使他對於「寫 話」產生濃厚興趣,由愛說、愛寫到能想著說,能認真寫,這就 等於說孩子真的「入門」了。總之,指導低年級孩子「寫話」, 貴在堅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扶到放地逐步推進,相信孩子 們的「寫話」能力一定會有顯著地提高!

Ⅵ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低段隨文識字教學 論文

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一般都要求學生編寫提綱。從寫作程序上講,它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從提綱本身來講,它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所謂構思謀篇,就是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因為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像寫一首短詩、一篇散文、一段札記那樣隨感而發,信手拈來,用一則材料、幾段短語就表達一種思想、一種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資料,較多的層次,嚴密的推理來展開論述,從各個方面來闡述理由、論證自己的觀點。因此,構思謀篇就顯得非常重要,於是必須編制寫作提綱,以便有條理地安排材料、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摯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
有些學生不大願意寫提綱,喜歡直接寫初稿。如果不是在頭腦中已把全文的提綱想好,如果心中對於全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步驟還是混亂的,那麼編寫一個提綱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處的,其好處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體現作者的總體思路。提綱是由序碼和文字組成的一種邏輯圖表,是幫助作者考慮文章全篇邏輯構成的寫作設計圖。其優點在於,使作者易於掌握論文結構的全局,層次清楚,重點明確,簡明扼要,一目瞭然。
第二,有利於論文前後呼應。有一個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在檢驗每一個部分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系,每部分所佔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絲絲入扣、相互配合,成為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都能為展開論題服務。經過這樣的考慮和編寫,論文的結構才能統一而完整,很好地為表達論文的內容服務。

閱讀全文

與小學低段兒童詩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