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比較水的多少教案
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准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用網狀圖展現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准進行分類。
【教學准備】
給每組准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應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來裝四種液體)1塊石頭、1塊木頭、1片樹葉、分類用圖紙。
給每個學生准備:1瓶醋(500 ml,分發給小組)、1瓶牛奶(500 ml,分發給小組)、網狀圖記錄紙1張。
給全班准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分類用圖紙。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水
1、師:關於水,我們了解哪些?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將自己知道的關於水的內容進行簡單記錄。
2、匯報交流,師有目的地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概括、梳理。
3、師生交流總結,把關於水的知識歸結為幾個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水的作用、水與生物的關系、水的基本特點等。
4、播放一小段關於水的影像資料,進行拓展,同時滲透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水在哪個袋中
1、師:在這幾個袋子中分別裝有石頭、木塊、樹葉、水、醋、牛奶、空氣這些物質。(出示幾個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開袋子的前提下,你們有什麼辦法猜測裡面裝的是什麼,水又裝在哪個袋中嗎?並思考這么猜測的根據是什麼。
2、生實踐,師巡迴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觀進行感知,並了解學生的想法。
3、交流討論:你們猜測的結果如何?你們猜測的依據是什麼?
這些物質中,比較難辨別的是哪些,為什麼?
4、討論交流:把這些較難辨別的袋子單獨取出,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能准確地找到水嗎?打算怎麼做?為什麼?
5、生實踐
6、師:對於袋中所裝的物質,我們都有了自己的猜測,請大家把袋子都打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7、引導學生將袋中所裝的物質進行分類,交流匯報自己的理由。
8、根據學生交流匯報的情況,告訴學生固體、液體和氣體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同時讓生生進行交流,人們這樣進行分類的理由是什麼。並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還有哪些。
②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4,今天掛什麼風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今天刮什麼風
一、課程標准:
1.知道利用根據觀測比利用感官更准確有效。
2.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 3.能用簡單測量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採集數據,並做簡單記錄。 4.能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 5.知道可以用風力.風向來描述和測量天氣。 6.知道基本氣象觀測器材的作用。
7.體會到長期測量和記錄天氣數據是非常有價值的。 8.了解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律。 9.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 10.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 11.關注與科學有關的問題。
二、教學目的: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自製風向標和風力計,用來測量風向和風級。 2.能夠用一些輕飄物判斷風向和風力。 3.能夠識別風向。
4.能夠對照風級歌識別風級。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風吹來的方向叫做風向.風速叫做風級。 2.知道風向會改變。
3.了解一些判斷風向和風力的方法,認識風向標和風力計。 4.懂得用風向標可以測出風向.用風力計可以測出風速。 5.知道不同等級的風造成的自然現象。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願意較長時期地記錄天氣情況。
2.懂得可以用身邊的材料自製科學觀測器具,樹立勤儉節約搞科學的意識。
③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今天刮什麼風》教案
教案的形式不拘來一樣,內容詳略源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④ 三年級下冊科學活動記錄蘇教版
氣溫有多高教學目標:1.能夠正確使用溫度表,掌握溫度的正確讀寫方法。2.能夠測量版並比較不同位置氣溫的差異權。3.能利用之前氣溫變化記錄,歸納出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規律。(早晚低,午後高;最高時並不在正午)4.理解進行標准化測量的意義。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通過觀測記錄,了解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律。難點:正確認讀溫度。教學准備:溫度計若干,最高溫度計,最低溫度計,實驗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