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談如何上好作文指導課
如何上好小學習作指導課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因此,拓寬小學生作文的途徑,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如何上好習作指導課,下面就結合本次學習談談自己初淺的收獲與老師們分享。一:激發習作興趣培養學生喜愛作文是作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對於小學習作教學而言,興趣即是起點也是終點。(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重視「興趣先行」效應,通過多媒體影像、創設實踐體驗的情境等多種手法和形式,來激發學生興趣。(二)引導觀察 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觀察,激發興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三)注重評改 激發興趣習作指導課中的評改過程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好時機。要關注習作過程中的人,而不是只看到習作本身,要本著「賞識鼓勵」的原則,去引導、評價學生,樹立其寫作信心。二:積累習作素材(一)用心觀察生活,發現習作素材帶領同學們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會,多看、多聽、多思,去發現大量的習作素材。(二)積極體驗生活,豐富習作素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積極體驗生活,使習作的素材更加豐富。(三)堅持讀寫結合,積累習作素材三:注重習作指導(一)內容——表達真情實感表達真情實感是小學生習作的靈魂。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首先要強調寫真事,抒真情。(二)形式——倡導自由表達鼓勵學生寫「放膽文」,以「以我手寫我口,以我口表我心」。營造自由表達的氛圍,努力實現「有創意的表達」。(三)方法——注重分層指導把握整體 體現層次 突出重點
② 如何指導小學生習作和看圖寫話課堂實錄
看圖寫話和看圖作文是低中年級作文訓練的主要形式。它對於學生觀專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屬布局謀篇等能力的培養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 在教學中,觀察是基礎,思維是核心,必須切實抓好「引導觀察」、「啟發思維」兩方面的工作。
③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語文作文課
《語文課程標准》與課改前的教學大綱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念下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葉聖陶先生對於修改作文也有過這樣的觀點:修改文章的權利首先應屬於作者本人.我在長期的作文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點滴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一是讓他們多讀一讀,多想一想,多查一查,多問一問,多改一改;二是讓他們把自己的習作讀給老師、同學或父母聽,請他們提修改意見,然後自覺的調整修改.文章經過多次修改,就自然地改通順了.倘若我們把讀改作為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固定下來,堅持不懈,使學生養成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學生的習作是寫和改的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所以,教師應特別重視修改,把它看做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實踐活動,還要引導學生重視修改,學習修改的方法,養成修改的習慣.要想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上好作文修改課是一個重要途徑.那麼,怎樣上好一堂作文修改課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堂指導學生的習作自主修改的課可分三步進行:一、自讀、自改:1、讀.教師要圍繞本次習作的訓練要求,提出本次習作修改的建議,讓學生當自己的第一讀者.自由朗讀,對那些錯別字,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進行修改;找出表達不準確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補漏掉的字詞;刪去多餘的字、詞、句;調換一些字詞的順序;改換不恰當的詞句,讓學生在自讀中進行自主修改.2、看,重點是否突出,主題是否明確,詳略是否得當,該詳寫的要大加渲染,該略寫的要惜墨如金.3、想,文章的寫作特點、表達方式、語言特色是否符合自己的意願和要求.只有把這三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把自己的意思在字里行間表達得淋漓盡致,個性才能得到表露,情感才能得到升華.在自讀自改這個環節,老師要交給學生必要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例如低段教師用統一規范的符號為學生批改句、段練習,給學生做示範.到了四年級上冊又交給學生的增加號、刪減號、和圈去錯別字的符號.四年級下冊又交給學生練習刪減段落、調整段落順序.關於修改符號,教學時要注意應統一,全班人統一,每個人自己前後統一.還要注意根據年段特點提高要求,做到循序漸進.二、互讀、互改1、讀同學的佳作片段,欣賞同學的佳作.在老師對學生的習作了解的基礎上,選優秀的片段、習作,大家欣賞學習.評評他們的習作好在哪裡?讓學生能根據本次習作的要求進行評議,提高學生的習作欣賞水平.2.再把自己的習作和同桌或小組內交換,照老師教的批改方法和批改符號對同學的習作進行修改,教師巡迴指導答疑.3.寫出自己對同學的表揚和建議.(也就是寫評語)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習作:認真觀察生活,選一個像修鞋姑娘這樣真誠的人,寫一寫.就要求學生結合《修鞋姑娘》的寫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表達人物的真誠.在初稿後要求學生修改:抓住有情有意有詳有略進行自改互改自改.為習作寫評語要求:(1).真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2)看看有沒有獨到之處,寫下自己的深刻印象.三、再讀、再自改學生再次拿到自己的文章後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根據自己新的認識和別人給你提的建議進行刪、增、調、改,潤色加工,最後完成自己的本次習作.四、教師復查教師在學生批改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全面復查.關注學生修改習作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對學生修改後的字、標點、好詞、好句、評語,簽同意觀點,還可以指出不足,個別點評,提高學生的互改能力.互改作文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還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既可以擴大學生的受教育面,又有利於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這是一件一舉幾得的事情,我們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④ 如何上好小學三年級的作文公開課
看到你提問題很誠懇, 幫你搜索了一下 希望對你有絲絲的幫助
也談作文公開課的真實、有效性
近日,有幸參加了在海寧市實驗小學召開的國際小學作文教學研討會,聆聽了全國小語會崔巒會長的報告,欣賞了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的課堂演繹,觀摩了幾位優秀中青年名師的教學風采。
作為一名普通的聽課者,我更多地想從中青年名師的課堂中學習些什麼?課堂教學中所折射出的教學理念、靈活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機智……作為在這么大型的公開課,背後所凝聚的是許許多多人的心血,一堂課代表了一所學校的教學水平,甚至代表了某個地區的教學狀況。能讓我學習的真是太多太多,但我自己認為有些東西在短時間里是無法學會的,例如教師深厚的文學底蘊、精湛的教學語言、靈活的教學機智、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所有的一切讓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得心應手。這些幾乎成了一位課堂教學高手的共性,讓我們聽課的嘆為觀止。
這樣的課,哪些東西值得我們拚命吸取消化,並可以運用到平時實際課堂中?哪些還值得我們去推敲、研究的?
[教學現象一]
一位教師在執教《迷》的時候,揭題時用漫畫導入,由「書迷」印發到歌迷、電視迷……請孩子用一句話來描述自己了解的什麼迷?在四人小組中討論後,就請孩子動筆寫了。
就是這樣的要求,用在平時的作文指導課中行不行?是不是高質量的作文指導課?我暫且不敢同意。如果平時的作文指導課度是這樣上,首先學生對作文的要求不明確的,寫什麼?用什麼事例來說明?實際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孩子知道寫誰,也知道要寫他什麼?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豐滿這個人物。還有很多事例是很難寫的,或者說學生是寫不好。如果說沒有很好的範文為他們引路的,沒有很好告訴學生寫的方法,這個方法不是約定俗成的,而是學生自己在仿文的學習中自己悟出來的。那麼,作文指導課的有效性在哪裡?學生作文水平在這節課的增量有多少?
[教學現象二]
為了提高作文公開課的觀賞性,教師省略了學生真實寫作的過程。作文講評課是在學生事前寫好的同題材作文中進行的。
上作文公開課,執教教師最難熬的是在學生靜心寫作的時候。此時,下面的許多聽課教師由於不甘寂寞,場上的孩子在奮筆疾書,他們則會竊竊私語。本來安靜的聽課會場因此變得熱鬧非凡,這是對台上教師和學生的極大不尊,教師的素養有待提高,這些就另當別論。我們看到學生拿上來的作文都是經過認真謄抄的,字跡工整,書面潔凈。所講評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文通句順,完全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聽完了整整一節課的講評,只發現了一個孩子的一個錯別字。學生的評價也是頭頭是道,許多學生都是毛遂自薦,在PK賽中自封冠軍。這樣的場面是皆大歡喜的。但歡喜的背後似乎掩蓋很多的真相,如:學生事前作文,教師已經進行了一次作文指導,今天的作文指導課是不是昨天的重復?平時的課堂好像不可能這樣做?教師指導後,學生當堂作文效果如何?寫完一篇新聞報道需要的時間?學生在當堂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如何在評改課上學習真正的本領,從而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文章……這些我們一概不知了,也讓我們看不到這堂作文指導課真實的有效性了。
⑤ 怎樣上好小學習作指導課
如何上好小學習作指導課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因此,拓寬小學生作文的途徑,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如何上好習作指導課,下面就結合本次學習談談自己初淺的收獲與老師們分享。
一:激發習作興趣
培養學生喜愛作文是作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對於小學習作教學而言,興趣即是起點也是終點。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重視「興趣先行」效應,通過多媒體影像、創設實踐體驗的情境等多種手法和形式,來激發學生興趣。
(二)引導觀察 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觀察,激發興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三)注重評改 激發興趣
習作指導課中的評改過程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好時機。要關注習作過程中的人,而不是只看到習作本身,要本著「賞識鼓勵」的原則,去引導、評價學生,樹立其寫作信心。
二:積累習作素材
(一)用心觀察生活,發現習作素材
帶領同學們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會,多看、多聽、多思,去發現大量的習作素材。
(二)積極體驗生活,豐富習作素材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積極體驗生活,使習作的素材更加豐富。
(三)堅持讀寫結合,積累習作素材
三:注重習作指導
(一)內容——表達真情實感
表達真情實感是小學生習作的靈魂。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首先要強調寫真事,抒真情。
(二)形式——倡導自由表達
鼓勵學生寫「放膽文」,以「以我手寫我口,以我口表我心」。營造自由表達的氛圍,努力實現「有創意的表達」。
(三)方法——注重分層指導
把握整體 體現層次 突出重點
⑥ 如何上好習作課
<<語文課程標准>>避開「作文」二字。低年級叫「寫作」,中年級叫「習作」。在小修訂教材中,習作練習已作了修改。大修訂時又在此基礎上作了改進。習作練習的修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豐富了習作訓練的形式。實虛並舉,既安排了記實作文,又安排了想像作文,還安排了日記,書信,讀後感等常用應用文的練習。想像作文一般每冊安排兩次。
作文的安排盡量減少對學生習作的束縛,以利於學生自由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為此,採取以下一些措施:
1、基本上不搞命題作文,一般是指出寬泛的內容範圍和習作要求,讓學生自己擬題作文。
2、 允許學生不按照提出的內容範圍作文,另選自己想寫的內容作文。
3、 每冊安排一次不提任何范圍的作文。
4、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運用教材,盡量為學生的自主習作創造有利條件。
這樣做強調了小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樂於表面表達」,「能不拘形式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好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在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這不僅是教學要求,而且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從根本意義上說,只有徹底解放了學生讓他們無拘無束地根據自己的認識、感受自由地表達,才容易讓學生對寫作有興趣,才可能出現「有創意的表達」的好文章。
二、聯系生活,挖掘素材,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學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寫作時只能「咬筆桿」,宋朝著名詩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課外」。因此,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是有效解決「無米之炊」的好辦法。
1、 定格「生活小鏡頭」
教師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還要盡量讓教學過程貼近生活。將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紀錄下來,也許就是以後習作時又一個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許就是過眼煙雲,等到作文時,哪怕你搜遍記憶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點相關的內容。因此,「生活小鏡頭」這本紀錄本就孕育而生了,讓學生把從報紙上、電視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義的新聞紀錄下來。「生活小鏡頭」就成了同學作文內容的源頭、活水。在此基礎上引導作文,很容易喚起創作的靈感,他們會挖掘素材,寫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在習作教學中遇到過這樣一個作文題目<<我愛___>>,這是源於生活的半命題作文,可以寫物、寫景、寫人等,只要自己喜歡,什麼都可以寫,大部分學生看到題目後,不假思索地寫<<我愛媽媽>>、<<我愛爸爸>>,很有千篇一律之感。但經老師點撥後,展開合理想像,創作靈感應運而生,學生的習作思路就大不一樣了。有一個學生寫<<我愛白色>>,他寫到了白色的和平鴿,又寫到了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聯想到了白色代表了純潔。整篇文章既流露出大膽的想像,又非常符合實際。還有一個同學的<<我愛早晨>>,她從充滿希望的早晨想到「我們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嗎?」「我們要發奮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這稚嫩的內容創造活動,必然給學生帶來快樂,喚起不斷創作的靈感。
2、 開啟「詞句百寶箱」
積累了生活經驗,有了作文的題材,還得把內容寫具體、寫生動,對於孩子來說從他們一到這個世界,他的一舉一動無不都是以模仿為基礎,正是這種模仿,才成為日後形成思維的准備。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讓學生准備「詞句百寶箱」,把平時閱讀中看到的一些優美的詞句「儲存」起來,時常誦讀,作文時能活學活用,便使作文錦上添花。也許有人會問:象一些農村學校沒有圖書館、閱覽室,許多學生家庭教為困難,除了讀規定的科技書外,很少能自己買課外讀物閱讀,那又怎樣來積累詞句?這就希望學校每年能投入一定的資金,購買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報。這一點我們學校做得教好,學校訂了<<課堂內外>>、<<三里河報>>、<<學語文>>等課外報刊,還為三年級以上的班級准備了「讀書筆記」,人手一本,讓學生從書籍中摘抄優美的詞句,並歸類,培養學生讀書動筆的好習慣。對於高年級的學生還指導出手抄報,開展手抄報展評活動。讓學生背一些優美語段,加強多讀、熟讀、背誦的訓練。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接觸的人,體會到的甘苦記下來,養成及時整理材料的習慣。還有教師提供詞句;在學生說話中提煉詞句。
⑦ 作文教學公開課怎麼上才好
上作文公開課,執教教師最難熬的是在學生靜心寫作的時候。此時,下面的許多內聽課教師由於不甘寂容寞,場上的孩子在奮筆疾書,他們則會竊竊私語。本來安靜的聽課會場因此變得熱鬧非凡,這是對台上教師和學生的極大不尊,教師的素養有待提高,這些就另當別論。我們看到學生拿上來的作文都是經過認真謄抄的,字跡工整,書面潔凈。所講評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文通句順,完全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聽完了整整一節課的講評,只發現了一個孩子的一個錯別字。學生的評價也是頭頭是道,許多學生都是毛遂自薦,在PK賽中自封冠軍。這樣的場面是皆大歡喜的。但歡喜的背後似乎掩蓋很多的真相,如:學生事前作文,教師已經進行了一次作文指導,今天的作文指導課是不是昨天的重復?平時的課堂好像不可能這樣做?教師指導後,學生當堂作文效果如何?寫完一篇新聞報道需要的時間?學生在當堂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如何在評改課上學習真正的本領,從而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文章……這些我們一概不知了,也讓我們看不到這堂作文指導課真實的有效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