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特色教學設計

小學特色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06 16:27:30

㈠ 小學綜合實踐家鄉的特產知多少教學設計

《家鄉特產知多少》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家鄉有哪些特產,感受祖國物產豐富。

2、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的發展,激起愛家鄉的豪情。

3、培養搜集資料,處理材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多種渠道地搜集家鄉特產的宣傳資料,廣泛地知道各地特產的名稱。

教學難點:能夠找到家鄉的特產和自然環境有關,與當地經濟發展有關。

教師准備:課件

學生准備:

1、調查家鄉的特產的知名度。

2、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家鄉的特產。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了解特產特點

1、出示圖片,圖上的產品你認識嗎?吃過嗎?

2、這些產品有什麼特點?

3、這些產品都是一個地方所特有的,因為頗具特色,所以聞名全國,這些產品就是我們日常說的————特產。(特產是指一個地方特有的產品,他不為其他地方所有,也指一個地方的著名產品。)

二、了解各地特產

1、你知道我國各地有哪些特產嗎?學習課文後匯報交流。根據學生說的隨機課件出示特產的圖片或資料。

㈡ 小學創森知識教學設計

開展「創森知識進課堂」活動方案;為了貫徹落實縣教育局關於在全縣各中小學校廣泛開展;一、活動目標;開展「創森知識進課堂」活動,在全校廣泛開展創森知;二、工作重點;1、學習創森相關知識,認識創森的重要意義,明確創;2、召開創森相關會議,部署有關工作,制定激勵政策;3、開展各種活動,增強我校師生創森的緊迫感、使命;4、宣傳生態文明、生態安全,提升廣大人民綠化意識;

開展「創森知識進課堂」活動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縣教育局關於在全縣各中小學校廣泛開展「創森知識進課堂」活動的方案,讓創森知識深入人心,積極行動起來,為創森活動做出貢獻。結合我校情況,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動目標
開展「創森知識進課堂」活動,在全校廣泛開展創森知識宣傳學習,努力營造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濃厚氛圍,實現「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創建宗旨,力爭創森知識深入人心,為安化縣早日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工作重點
1、學習創森相關知識,認識創森的重要意義,明確創森目標任務,增強廣大師生對創森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
2、召開創森相關會議,部署有關工作,制定激勵政策、工作措施等,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參與創森的積極性;
3、開展各種活動,增強我校師生創森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4、宣傳生態文明、生態安全,提升廣大人民綠化意識和創森知曉率,形成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森林、參與創森的氛圍,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態文明觀念和道德情操。
三、活動內容與步驟
1.在開學之初上好一堂創森課,宣傳普及生態環保和創森知識。
2.將《創森知識20問》印發到各班,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宣講。
3.充分利用校園網路、宣傳欄等平台,採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團隊活動等多種形式,提高「創森」知識的知曉率和參與「創森」活動的積極性。
4、將創森知識列入校本課程的內容,組織課堂教學,集中學習創森知識。
5、充分利用植樹節等各種載體,策劃開展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立意深刻、具有實效性的主題宣傳活動,開展一次義務植樹活動。
6、組織一次創森知識競賽活動,進行獎勵評比。
7、文學社組織一次創森主題徵文活動。
四、組織領導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馬路鎮中學

第一課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基礎知識講座(一)
同學們,我們常聽說的「城市之肺」是說什麼呢?為什麼這樣說?(森林,因為森林有很多功能。一:將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凈化成空氣。二:提高空氣濕度。三:保護水土,防範風沙,保護生命物種,維護生態平衡。)
1.什麼是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標准,並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授牌的城市。
2.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什麼?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3.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有哪些?
(一)組織領導
(1)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有關林業、綠化的方針、政策、法規;
(2)政府高度重視、大力開展城市森林建設,創建工作指導思想明確,組織機構健全,政策措施有力;
(3)在城市森林建設中,創造出富有特色的建設模式和成功經驗,對全國有示範、推動作用;
(4)把城市森林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其建設資金有保障並納入政府公共財政預算。
(二)管理制度
(1)認真編制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予以實施。城市森林建設按照規劃嚴格實施,能按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並有相應的檢查考核制度;
(2)相關法規和管理制度配套齊全,執法嚴格有效,無嚴重非法侵佔林地、破壞森林和樹木事件,近三年沒有發生破壞綠化成果案件;
(3)城市森林建設有長期穩固的科技支撐;
(4)城市森林建設工作有明確的管理機構;
(5)城市森林資源管理檔案完整、規范,圖件齊備。
(三)森林建設
(1)綜合指標
①編制實施的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科學合理,有具體的階段發展目標和配套的建設工程。
②城市森林建設理念切合實際,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歷史文化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觀優美;
③以鄉土樹種為主,通過喬、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營造各種類型的森林和以樹木為主體的綠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為主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④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功能分區和過渡區建有綠化隔離林帶,樹種選擇、配置合理,緩解城市熱島、渾濁效應等效果顯著;
⑤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網路的連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護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養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水質近5年來不斷改善;
⑥提倡綠化建設節水、節能,注重節約建設與管護成本。
(2)覆蓋率
①城市森林覆蓋率南方城市達到35%以上,北方城市達到25%以上;
②城市建成區(包括下轄區市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綠地率達到33%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以上;
③城市郊區森林覆蓋率因立地條件而異,山區應達到60%以上,丘陵區應達到40%以上,平原區應達到20%以上(南方平原應達到15%以上);
④積極開展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
(3)森林生態網路
①連接重點生態區的骨幹河流、道路的綠化帶達到一定寬度,建有貫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態廊道;
②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水岸綠化率達80%以上。在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採用近自然的水岸綠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
③公路、鐵路等道路綠化注重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的結合與協調,綠化率達80%以上,形成綠色通道網路;
④城市郊區農田林網建設按照國家要求達標。

第二課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基礎知識講座(二)
1.國家森林城市採取什麼方式評審驗收?
主要採取聽取匯報、材料審核、問卷調查、網路調查、實地考察、整體觀察六種方法評審驗收。
2.我國有哪些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04年以來,我國已有貴陽、沈陽、長沙、成都、包頭、許昌、臨安、新鄉、廣州、阿克蘇、杭州、威海、寶雞、無錫等14個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意義是什麼?
(1)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態環境的主題
(2)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建設
(3)城市森林建設是增加城市綠色GDP的有效途徑
(4)城市森林有利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堅持城鄉統籌,政府主導的原則
(2)堅持生態優先,師法自然的原則
(3)堅持林水相依,鄉土植樹為主的原則
(4)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
5.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什麼工作要求?
(1)城市、林業、園林「三者融合」
(2)城區、近郊、遠郊「三位一體」
(3)水網、路網、林網「三網合一」
(4)喬木、灌木、草叢「三頭並舉」
(5)生態林、產業林、文化傳承林三林共建
6.解決城市綠化空間利用問題的途徑有哪些?
(1)充分發揮喬木生態功能
(2)樹木少截干多整枝
(3)利用速生樹種較快佔領空間
(4)形成合理的城市森林結構
(5)增加攀緣植物的綠化比重。
7.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百姓能享受哪些實惠?
森林城市可以給市民提供一個巨型「氧吧」,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減少噪音,增加地下水儲量。改善整個城市的氣候條件,減小熱島效應,改善空氣質量,增強對水的凈化作用,還可以減少光污染,提高人民居住環境質量。
8.國家森林城市對經營城市有什麼益處?
森林城市將成為洛陽的綠色名片,可以提升洛陽的城市形象,改善投資軟環境,外資企業也將更青睞洛陽。高質量的人居環境,對外界的吸引力更大。
9.森林城市和園林城市的區別?
(1)范圍規模不同。園林城市建設一般主要在城市城區或延及城鄉接合部的近郊,而森林城市建設范圍不僅包括城市區域,而且還包括近郊、遠郊以及所轄的區市縣。所以,森林城市的建設范圍及規模遠大於園林城市。
(2)結構內容不同。園林城市是以大面積喬、灌、花、草植被構成園林小區,形成一道道風景亮麗、美不勝收的園林景觀。而森林城市除涵蓋上述內容外,突出以高大喬木及灌木為城市森林生態系統主體,特別是在城市的近郊、遠郊部位建有大面積高標准林帶、林網以及植物園、森林公園等,構成以林木為主體,總量適宜、分布合理、功能完善、生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生態網路體系,實現城區、近郊、遠郊協調配置的綠色生態圈,形成河流及道路寬頻林網,森林公園、城區公園及園林綠地相結合的城市森林體系。
(3)功能作用不同。園林城市主要功能作用是以優美的環境和突出的景觀效應給人以美的享受。而森林城市是以其獨特而強大的生態功能對城市生態環境改善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森林城市的建設使城市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以及社會、經濟價值更能完美地體現出來。
10.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應注意哪些問題?
(1)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管理部門重視的是創建過程,而不是指標的評審過關。
(2)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要注重指標,更要注重內涵。國家森林城市本意是要從和諧城鄉的要求出發,促進城區、郊區綠化的協調發展;尊重人民的要求,增進人民健康,改善人居環境,惠及人民的生產生活;進一步加強城市森林理念的提升和傳播,弘揚森林生態文化,提高全社會的森林和生態意識,這才是森林城市創建的初衷和根本。
(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要注重達標,更要注重彰顯特色。防止出現所有創建城市千面一孔,南北無異。
(4)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注重建設,更要注重管護。首先要提高對管護好城市森林重要性的認識;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城市森林作為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涉及環節多,管護、維護、保護任務繁重。第三要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破壞行為。第四要注重製定地方法規,使執法部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課時:森林相關知識講座
1.什麼是森林?
森林是以喬木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喬木與其它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並與環境相互影響,從而形成的一個生態系統的總體。
2.森林有哪些益處?
①改善空氣質量;②緩解「熱島效應」;③減少泥沙流失;④涵養水源;⑤減少風沙危害;⑥豐富生物品種;⑦增加景點景區;⑧帶動種苗、花卉產業;⑨減輕噪音污染;⑩優化投資環境。
3.森林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4.植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吸出(入)氣體
一個成人每天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吸收氧氣 0.8千克;
1公頃闊葉林1天可吸收1噸二氧化碳,放出0.73噸氧氣;
每平方米草坪1小時可吸收二氧化碳1.5克。
(2)減塵
樹葉通過其上面的絨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對塵粒有很強的吸附和過濾作用。每公頃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噸粉塵,城市綠化地帶空氣的含塵量一般要比非綠化地帶少一半以上。
(3)吸收有害氣體
樟樹、夾竹桃、丁香、楓樹、刺槐、臭椿、檜柏、女貞、橡樹、紅柳、木槿、榆樹、馬尾松、法國梧桐等都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的能力。這些氣體通過綠化林帶,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凈化。1公頃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的二氧化硫;100平方米的紫花苜蓿每年可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硫600噸以上。
森林還可以吸收Cl2,NO2,HF以及某些重金屬的大氣污染。
(4)調節小氣候
在高溫夏季,林地內的溫度較非林地要低3℃~5℃。在嚴寒多風的冬季,森林能使風速降低而使溫度提高。此外森林中植物的葉面有蒸騰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圍空氣濕度提高。
(5)減弱雜訊
林帶降低雜訊比空地上同距離的自然衰減多10~15分貝,綠化的街道比未綠化的街道可減少雜訊8~10分貝。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低雜訊10~15分貝。
(6)殺菌
杉、松、桉、楊、圓柏、橡樹等植物能分泌出一種帶有芳香味的單萜烯、倍半萜烯和雙萜類氣體「殺菌素」,能殺死空氣中的白喉、傷寒、結核、痢疾、霍亂等病菌。據調查,在乾燥無林處,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400萬個病菌,而在林蔭道處只含60萬個,在森林中則只有幾十個了。鬧市區空氣里的細菌含量比公園,街道高數倍至25倍。
(7)人體保健
森林和原野里有一種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的物質—負離子,它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呼吸平穩、血壓下降以及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據測定,在城市房子里每立方厘米只有四五十個負離子,林蔭處則有一二百個,而在森林、山谷、草原等處則達到一萬個以上。
綠色對光反射率達30%~40%時,對人的視網膜組織的刺激恰到好處,它可以吸收陽光中對人眼有害的紫外線,使眼疲勞迅速消失,精神爽朗。同時,綠色的環境能減少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人平靜、舒服,還能增強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
5.森林銳減的危害有哪些?
從全球角度看,森林銳減直接導致了六大生態危機:①土地嚴重沙漠化;②嚴重水土流失;③嚴重乾旱缺水;④嚴重的洪澇災害;⑤大量動植物物種滅絕;⑥溫室效應加劇。
6.假如沒有森林?
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陸地上90%的生物將消失,450萬個生物物種將滅絕;90%的動植物將面臨乾渴的威脅;全世界70%的淡水會白白流入大海,人類將會出現淡水危機;生活用炭將減少70%,生物放氧將減少67%,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大量增加,地球將會升溫;許多地區風速將增加60-80%,億萬人將毀於風災;沙漠擴大,水土流失嚴重;人類得不到木柴、建材、林副產品,經濟生活將遇到巨大困難;空氣污染、雜訊污染、太陽輻射增加,人類將無法生活。

第四課時:不讓森林被破壞知識講座

森林被破壞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砍伐材木。那麼,為什麼要砍伐材木?為了誰要砍伐材木呢?答案很明確,砍伐材木的是人類。
什麼叫森林破壞?
世界陸地的四分之一是森林。豐富的森林會給我們帶來新鮮的空氣,充分的水資源。但是,有這樣的報告,再過100年全球森林就會消失。我們也許活不到那個時候,但我們不得不考慮我們的孩子們。想像一下森林消失的那時刻。地球上的所有的生物也許也會被滅絕。森林破壞,作為環境問題的一項重要課題,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問題。
森林被破壞的主要原因
◇為了利用木材,大量地砍伐森林
◇燒毀田地造成的原生林的消失
◇為放牧,確保大規模的農地而開拓森林
◇滑雪場等娛樂設施的開發
◇因酸性雨的樹木乾枯
◇全球變暖造成的森林乾枯
破壞森林的後果
森林長久以來就是這個地球表面上最為壯觀的植被景觀,是林木、伴生植物、動物及其與環境的綜合體。它不僅是「地球的綠肺」,也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世界現存的530多萬種動植物,半數以上在森林中。它也是煤炭鼻祖、天然監 測儀、自然防疫員、大自然的美容師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調節氣候,防災抗災,它是地球最珍貴最美麗的財富。
雖然森林是可再生自然資源,卻禁不起人類毀滅性的破壞。森林遭受破壞的原因很多,也會因地區而有所不同。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評估,工業性森林砍伐已成為原始森林的重要殺手之一,影響著70%以上的瀕危森林。伐木公司不會為環境作長遠考慮,所以隨意破壞性砍伐;而伐木公司的運作大多欠缺透明度,讓公眾難以追蹤確定木材來源。這些都加劇了砍伐問題。
農業擴張、采礦、種植人工林和基礎設施建設、森林人為火災等也都日益威脅著森林,巴西的雨林主要是農業擴張(大豆、牧牛)造成;印尼大片森林被破壞源自漿紙業和油棕種植的侵蝕;中國也是人工林種植也威脅著天然林的生存;雖然非洲森林的毀滅還主要來自非法和破壞性採伐,但也越來越遭受油棕等農業擴張侵襲。
保護森林的舉措
防止森林被破壞的4R運動
我們生存的地球被稱為「綠色的地球」、「美麗的地球」。但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有重大的環境污染,垃圾等問題。我們以富裕的生活為代價,換來了種種這樣的問題。為了我們的孩子們,我們得盡量減少垃圾,提倡物品的再利用。作為對策,有4R運動。
肯亞環境副大臣提倡了這項4R運動。4R運動就是減少浪費的運動。
拒絕
→拒絕多餘的商品包裝。
減少
→盡量減少垃圾。
再利用
→提倡反復地再利用物品。東西壞了,最好修理,不要馬上更換新東西。
資源的再利用
→提倡資源的有效利用。回收後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不要跟不能用的垃圾混在一起。
4R運動,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情開始做起。這是[珍惜東西]的心靈表現。4R運動當中的一項也好,為了我們的地球,您是不是也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呢?關於成為全世界課題的全球變暖,環境問題,我們得更加的關注。為了我們的孩子們,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也要愛惜我們的地球。

㈢ 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突出了哪些特點

四年級信息技術教案--認識word《認識Word》電子教案課題:《認識Word》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Word是一種文字處理軟體,學會啟動和退出Word。2、知道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與作用。3、會對Word窗口作一些簡單的調整。教

㈣ 小學科學《怎樣才能省力》教學設計特色簡述

怎樣才能省力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的教學思想是先組織學生動手體驗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後聯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來認識簡單機械;最後尋找生物器官與簡單機械結構的聯系。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設計3種以上省力的方法。

2.能說明一種簡單工具是如何省力的。

3.能通過對圖片或實物的觀察,發現在動物的行為中,哪些屬於省力行為,並對自己的觀察結果說明理由。

4.能在生活環境中找到動物省力的行為。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與其他同學探討生活中所見到的省力的方法。

三、科學知識目標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麼是簡單機械。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選自河北遠程教育

1.能舉出2個以上使用簡單機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實例。

2.能在生活環境中找到動物省力的行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對簡單機械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並綜合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對簡單機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各種有關省力工具的圖片。

課時建議: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由教材的單元頁人類使用工具的歷史過程導入。

2.提問:單元頁的內容說明了什麼?

(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發明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結論:我們要學會怎樣才能省力。

(二)新課教學

◆活動1:拔圖釘比賽

談話:同學們,相信大家都拔過圖釘,但是怎樣拔更省力呢?現在就讓我們親身體驗一下吧。

1.提問:

①你能用幾種辦法拔出釘在木板上的圖釘?

②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機械的區別?

2.組織學生小組活動

提示:在此活動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學生活動時不能猛然用力撬圖釘,防止圖釘飛起刺傷眼睛。

活動:小組中確定一種最好的方法參加小組間的比賽。

3.討論與交流

談活動中的體會。

◆活動2:簡單機械的應用

1.讀圖回答問題。

教師:大家翻開書P2,看活動2的插圖,我們怎樣才能輕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務?

學生活動。

教師提示:可以用連線的方法將用什麼工具去完成圖上的哪項任務連起來。

2.教師總結。

①撬油桶蓋的鋼板工作時是一種簡單機械叫杠桿。

②木棍和磨盤相結合的簡單機械叫輪軸。

③架在台階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簡單機械叫斜面。

④繩子與樹干組合的簡單機械叫滑輪。

杠桿、斜面、滑輪、輪軸等都是常見的簡單機械。

3.討論

教師:根據老師剛才講的知識,請大家找一找P3插圖中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簡單機械?

4.交流

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

★拓展活動:動物的省力「工具」

1.觀察課本插圖回答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看書上P3拓展活動插圖,說說動物身體上的哪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的作用?

2.教師舉例總結。

①啄木鳥的喙相當於鑷子和鑿,屬於簡單機械中的杠桿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動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②虎的齒和爪相當於鑿,屬於簡單機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斷食物等活動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㈤ 小學 教學設計和評析集錦的前言 該怎麼寫跪求

既然讓你寫,你就寫點唄,一開始就寫寫自己,比如自己本沒資格寫這個前言的,但是沒辦法只好屈就,然後後面談點自己的個人看法,估計這樣的前言更貼近大家,而別人也反而會覺得你很謙虛

㈥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特點

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發展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
三: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四: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五:語文教育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六: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
泰安點金教育為您解答

閱讀全文

與小學特色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