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物體的浮與沉教案

小學物體的浮與沉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7 22:01:39

⑴ 物體的浮與沉教案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
過程與方法:
1、對物體沉浮做出預測,並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
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重點】
同種材料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
【教學難點】
在實驗探究中糾正原有對沉浮的錯誤認識。
【教學准備】
演示實驗:水槽1個,大小相近的磚塊、木塊和塑料塊各1個。
學生實驗一:水槽1個,物體7種(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實驗記錄表。
學生實驗二:水槽,蘿卜,橡皮,小刀,回形針,木塊3塊,實驗記錄表。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過程】
一、觀察物體的沉浮:
1、師: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磚塊,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下沉過程,板書:沉。再出示木塊,同樣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2、把塑料塊輕輕放入水裡,觀察它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二、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師從小袋子取出7種物體,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
2、對這些物體進行預測、並說明理由,用往上或往下的箭頭符號來表示。
3、小組領實驗器材,分工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完成實驗記錄表。
4、組織交流:
把我們的預測與實驗結果相比較,預測正確的有哪些,預測不正確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預測理由,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如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
三、觀察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小組整理實驗材料,留下水槽、蘿卜、橡皮,裝好另外幾種物體放置一邊。
教師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並提問: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沉嗎?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推測把它切得更小會怎樣。
蘿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蘿卜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推測把它們切得更小會怎樣。
2、學生進行預測、並說明理由。
3、小組領小刀,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果並思考其中的原因。
(橡皮和蘿卜不能無限度的切小,因為一旦切分的過小,會出現浮在水面上的情況,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不利於教學,會改變活動探究的方向。)
4、組織交流,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改變了什麼因素?(體積大小),物體的沉浮情況有沒有發生改變?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小,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不會發生改的。)
5、收回小刀、蘿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針和木塊,體溫:
一枚回形針在水中是沉的,把兩枚回形針穿在一起,還是沉的嗎?把更多的回形針穿在一起,放入水裡,是沉還是浮?
一塊木塊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膠帶把兩塊木塊粘在一起,放入水裡,還是浮的嗎?如果把三塊、四塊甚至更多的木塊粘在一起,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學生實驗。
7、組織交流,概括: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大,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也不會發生改變的。
8、小結:把剛才切分和疊加這兩個實驗聯系在一起,我們得到了什麼結論?學生記錄中教材第4面的實驗報告單上。(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物體的浮與沉教案的板書設計: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磚塊 沉
木塊 浮
塑料塊 浮
與沉浮相關因素: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⑵ 物理探究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教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平衡狀態和平衡力,知道最簡單的平衡是二力平衡


2
)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


3
)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教學重點: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學難點: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教學器材:小車、木板

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


動:觀察與思考

在我們的生活中,物體受到各種各樣力的作用而處於某種運動狀態,請同學們想一想,
書本中展現的幾幅圖景中,物體分別處於什麼運動狀態?它們又分別受到什麼力的作用?

認真地觀察教材圖,
通過比較四幅圖中航天測量船、
潛水艇、
天花板上懸掛的電燈以及
降落的
「神舟」
返回艙的運動狀態的異同,體會各圖中物體所處的運動狀態,並分別對它們
進行受力分析.
結合自己生活中遇到或看到的類似的運動事例,
討論各種情況下物體的運動
狀態和受力情況。

交流與討論:每小組選出代表,匯報本組討論的結果

總結與歸納:
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
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我們就說物體處
於平衡狀態。
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力的作用,
在物理上把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受到的幾個
力稱做平衡力。

二、新課教學:

(一)
、二力平衡的概念

生活中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很多,如靜止在講台上的書本、勻速行駛的電動自行車、勻
速下降的降落傘等,
引導學生在對日常生活中現象觀察的基礎上,
通過分析找到他們共同的
性質,建立二力平衡的概念。

歸納:
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
就稱做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平衡現象
中最簡單的現象。

提問:
在你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
你還觀察或知道哪些二力平衡的現象?不妨給大家介
紹介紹。

(二)
、二力平衡的條件

活動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提出問題:

二力平衡的現象這么多,那麼二力平衡時應該滿足什麼條件呢?

猜想與假設:

二力平衡時兩個力的大小可能相等

二力平衡時兩個力的方向可能相反

二力平衡時兩個力
……
..
可能
……
..
二力平衡時兩個力
……
..
可能
……
..
二力平衡時兩個力
……
..
可能
……
..
二力平衡時兩個力
……
..
可能
……
..
二力平衡時兩個力
……
..
可能
……
..
設計計劃制定方案:

圍繞學生提出的猜想進行設計,摒棄不合理的猜想,選取合理的猜想進行設計

同學們提出的猜想很好,那麼應該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呢?

實驗提示:

為了實驗方便,本活動主要探究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所滿足的條件。

由於本活動應注意在每個實驗步驟中,要控制哪些物理量不變?要改變哪個物理量?

要能通過實驗的探究,分析得出某一物理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實驗探究與驗證:

按照教材圖所示,
進行器材安裝,
注意控制硬紙板兩個對角上細線拉力的大小,
選擇適當數
量的鉤碼,來改變細線對硬紙板兩個對角拉力的大小.

實驗一:
兩個力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直線上,
研究兩個力的大小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影
響;

實驗二:
作用在硬紙板對角上的兩個力的大小相等,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研究兩個力的
方向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

實驗三:

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研究作用在硬紙板對角上的兩個力不在同一

條直線上時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

收集證據:根據實驗條件的改變,及時記錄下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

分析歸納:對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驗證同學們提出的猜想。

物體處於二力平衡時,滿足的條件是:物體同時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處於二力平衡的物體一般處於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保持靜止狀態、

判定一個物體是否處於二力平衡的依據有兩個:

一是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來判定.
當物
體只受兩個力作用時,
如果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那麼這兩個力就一定是平衡
力,處於二力平衡.

二是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來判定.
首先,
看物體受到的兩個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再分
析兩個力是否符合「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若這些條件都滿足,則物
體就處於二力平衡.其中有任一個條件不滿足,物體就不能處於二力平衡.

(

)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主要有兩點:
一是根據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來求另一個力的大
小和方向;

二是利用二力平衡條件判定物體的運動狀態.
當物體只受到兩個力的作用,
且滿足二
力平衡時,則可以判定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例題解析

例題一: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受力情況

例題二:懸掛在天花板上靜止不動的電燈的受力情況

例題三:閱讀書本「讀一讀」
「潛水艇的浮與沉」
,體會二力平衡在物體浮沉條件中的應用

例題四:漂浮的特點與應用:

活動的設計:如何用一根細木棒與細鐵絲區別鹽水與水?

例題五:畫二力平衡的示意圖

閱讀全文

與小學物體的浮與沉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