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語文寫景文教學

小學語文寫景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07 14:18:31

⑴ 公開課 怎樣閱讀寫景文章(1) 小學 作文 語文

她回復頭對郭老漢道:「不制想吃,等睡起來再吃吧。」
郭老漢一聲不吭地站起,背著手下樓去了。
吳氏也起身,緊跟著他下樓,阮氏留在房裡照顧小姑子。
到外面廊下,郭老漢在一條長凳上坐了,對門口玩石子的幾個娃喝道:「勤娃子,你爹呢?叫你爹你娘來!還有你二叔三叔,都喊來!」
郭勤郭儉郭巧一齊停下動作,爬了起來。
七歲的郭勤將烏黑的手在褲子上用力擦了擦,回道:「爹在屋呢。二叔也在屋裡頭。三叔一早上就下地去了。」跟著仰頭扯開嗓子喊「爹——二叔——」
一聲未了,郭大全和媳婦蔡氏、二弟郭大有一齊從東廂跑出來。
原來他們也正聚在一處說妹妹的事呢。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怎麼教

作文教學的四大殺手
不要以為殺手一定就是滿臉絡腮胡、目露凶光的肌肉男,說不定也會長成風情萬種的美女模樣呢。在作文教學中扮演殺手的這四位,就沒有一點凶惡模樣,乍眼一看,倒反而相貌端莊,不苟言笑,一派威儀,都是特別正規的樣式,很容易嚇唬住小孩子的。可以想像一下某些權力部門對待百姓的表情,對,就是特威嚴的那個樣子。
這四位殺手,在功利應試的滋養下,從宮廷後院到行走江湖,以扼殺一代代孩子的創造力為己任,將天才變成庸才,將人才變成蠢才,將原本簡單的作文化作一種煎熬,將原本純真的孩子塑成一具空殼。很多時候,這些殺手還會勾結權威,套上制服、揣上證書、攥著糖果、握著棍棒,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扮演各種角色,用各種手段,或強制,或引誘,死守「謊言說一千遍也便成了真理」的原則,對著天真、聽話的孩子大開殺戒,目標非常明確:殺死自由的思想,殺死創新的勇氣,殺死獨立的創造,殺!殺!殺!面對敬業的殺手,孩子們心靈失血,思想蒼白,知識僵化,學成書獃子,長成書袋子,成年以後,大多就落下了人雲亦雲、好高騖遠、紙上談兵的毛病,工作求穩,生活求逸,一個混字就可以概括整個人生了。
也許你說,作文對做人有這么大影響?
我的觀點是,作文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作文這個事情本身並不能影響做人,但以一種生活態度的觀點去對待作文,你會發現,作文的過程,不知不覺地建立了做人的價值觀、世界觀,這並不是作文形式本身的影響,而是生活態度對做人的影響。所謂我手寫我心,所謂生活即作文,所謂作文如做人,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殺手們做的事情,是為了告訴你,作文就是作文,與生活態度沒有關系。換個說法:作文有作文的寫法,你得聽作文的,而不是作文聽你的。得了,你成了作文的奴隸,那個鮮活的你基本上就被殺死了。
殺人於無形,這是敬業的殺手們追求的境界。有句笑話這樣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作文教學的四大殺手,都是有文化的流氓,我們來看看到底可怕不可怕。

一號殺手:模式化
作文模式化,就是給作文建立一個標準式樣。什麼樣的作文題目,就應該寫什麼樣的內容,確定什麼樣的中心思想,按著規定來。殺手自有一套理論:無規矩不成方圓,守規矩的,考試的時候才能拿到作文分。
這位殺手先生其實蠻辛苦,要對各種各樣的作文題目先進行分大類,寫人的,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等等,將每大類作文的寫法整一個模式出來;然後還要對每大類進行分小類,比如寫人的,老師怎麼寫,母親怎麼寫,同學怎麼寫,等等;再具體到內容上,老師的外貌怎麼寫,舉些什麼例子,歌頌什麼精神,結尾怎麼提升,等等。這樣的模式建立雖然麻煩,但是一旦建立起來了,就一勞永逸了。
這種模式化其實是政治語文的遺風,塑造人物高大全,主題思想政治化,不得越雷池一步,謂之得法。模式化作文的基本內涵,是把活生生的人機械化,作文就是生產皮鞋,按照預設的一道道工序,製造出來整齊劃一的產品,拿到考場上去用就可以,謂之應試。
對於千姿百態的心靈而言,模式化其實是很讓人討厭的,不過殺手的威懾力在於,在孩子不知作文為何物的時候,先威風凜凜地告訴孩子:你的作文這兒寫得不對,那兒寫得不對,重寫!怎麼?害怕了?好,按照模式來吧。
作文有沒有標準式樣呢?
舉個例子,比如《下雨的時候》(此題出自某地方版語文教材四年級單元習作),從題目來講,是很好的。雨的含義非常豐富,可以寫景抒情,可以寫人敘事,可以寫自然天氣,可以寫內心風雨,可以寫快樂,可以寫憂傷,可以寫生活,可以寫童話,誰能給這樣的題目建立一個標準式樣?可惜教材中給了一個很有局限性的提示:「如果小鳥、小魚、小樹、小草、風、雨……都會講話,下雨的時候,他們會說些什麼呢?發揮你的想像,編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提示就顯得狹窄,空洞,模式化,把「下雨的時候」暗示成了「雨中的對話」。在作文中,對話其實很難寫,需把握「什麼人說什麼話」,需寫出說話的人的個性來,否則對話就沒有什麼意義。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而言,這很困難。所以這個提示中的預設,並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明顯帶著什麼題目應該怎麼去寫的心理,這就是模式化的尷尬。但是這樣的提示自有其道理:如果按照提示寫成「雨中的對話」,這個題目絕對不會寫偏題,對不?不偏題,就可以拿到作文基本分,對不?而且這樣寫,思路上好像還是創新的呢,對不?
作文原本沒有標準式樣,但模式化就這樣硬生生地給一個標准,大家都按這個寫,保險。美其名曰:這樣寫對應試是有用的。
現在發揮一下想像:你就是一名閱卷老師,正在批改某個班的考試作文,題目正是《下雨的時候》,看一篇,小花小草小雨在對話;看兩篇,小花小草小雨在對話;……不是存心要把你逼瘋,在變瘋之前告訴我,你怎樣給這些模式化的作文評分?
所謂對應試有用,不過是自欺欺人。再想一想,只是實施模式化的操作,並不能形成真正的作文能力,如果考試的時候沒有碰上寫過的題目,怎麼辦呢?盡管現在猜考試題有很多牛人,通常還把那種能力混淆為作文教學水平,但肯定會有猜不中的時候,——或許那正是最關鍵的一次考試。
模式化,不過以拿到考試作文那點可憐的基本分為籌碼,如果你想學習真正的作文能力,要努力拿高分,拿滿分,模式化殺手就只能遁入暗處,對你無從下手了。

二號殺手:套路化
套路化是模式化的一個變種,不過長得不像模式化那麼威嚴。如果說模式化好歹還在研究作文寫法的話,那麼套路化就是赤裸裸地高舉功利應試的旗幟了。套路化最商業的策略是:用幾個套路,去寫盡天下作文題,這在應試誘惑上就比模式化更勝一籌。模式化畢竟內容繁雜,內容多了容易把人腦子搞亂掉。到了套路化這里,簡單了:直接針對考試,准備幾篇文章,其秘訣是一個「套」字,主體內容都一樣,就是開頭結尾隨機應變地應一下景,以避偏題之嫌。套路化殺手也自有一套理論,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所謂准備充分,戰無不勝。
這位殺手小姐長著一副美麗面容,——通常可以准備一些看上去很美很有理的作文材料,以便勾引那些面對作文就發愁的孩子和家長,一旦上了鉤,再脫掉就不容易了:畢竟這是一條應試作文的捷徑,有時候還真能套上點分數,並且,越是在小時候的考試,成績可能還會越明顯。當然,這在高考中可能不太容易矇混過關,因為高考閱卷相對要嚴一點,閱卷老師也相對要水平高一點,評卷標准也相對要明確一點,閱卷的責任感也相對要強一點,就這樣一點點,大部分套路化的本來面目就被識破了。很多平時考試作文分數不錯的孩子,到高考時往往在作文上栽跟頭,絕大部分是上了套路化的當。可悲的是,即便上了當之後,也並沒有多少人自知,因為在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漫長道路上,套路化通常借著分數的力量,完全瓦解了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積蓄的探索精神、思辨能力、感悟水平、人文情懷以及創造的習慣,而讓孩子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應試機器。一部機器,目前來看還聰明不到能夠自知的程度。成為機器的人是可悲的:活著,但沒有自己的思想。
為了完成應試任務,很多老師都能夠將套路化教學運用自如,用心良苦,也是出於無奈。我們的教育,有太多的非教育因素干擾,絕大部分老師沒有條件靜下心來研究教育的事情,也不允許偏離課標、違背教參去進行探索教育,或者說,是貌似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硬杠杠,將一個個鮮活的老師規定成了教學機器,直接導致了教育的失敗。很多高高在上的專家面對這樣的尷尬是很著急的,於是越失敗,就越制定更多的規定,恨不得將老師上課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都規定好,教育無法避免地進入惡性循環。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求生存的老師們,找到套路來出成績,實在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了。中國教育,這樣的悲劇很多。
有一些校外教育機構,為了逐利也會這樣做,對孩子的作文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現代中國,校外教育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支教育力量,但可惜並沒有擔當起重要的角色,反倒成為精明的商人牟利的場所。在社會生活中幸福感越來越虛幻、教育投資越來越成為家庭重要開支的今天,校外教育市場火爆得讓人驚訝。商人們本來就擅長研究消費心理,針對家長急功近利的心態,迅速將套路化作文的媚眾化發展到了極致。其表現的基本方式是:將一篇作文的基本結構和主體內容都給孩子定好,然後讓孩子抄下很多形似美麗的詞彙,貌似優美的句子,看似精彩的片段,誘導孩子直接往結構裡面填,以便迎合家長和老師。短期內的美麗展現,迅速產生了廣告效益,待到眾多家長和老師醒悟過來時,孩子已經形成了對作文的錯誤審美,其中很多人陷入了無法挽救的尷尬與茫然。
套路化殺手出門的時候,基本上是披著技巧的外衣,至於作文最重要的真情實感、生活感悟、思想認識、人文審美,她都會有意無意地迴避和忽略,所以,通常出來的作文效果是:在美麗的作文形式下,內容做作,思想蒼白,邏輯混亂,情感虛假,真我已經死了。這正是殺手們所期盼的。如果你堅持面對真正的自我,常常解剖一下真實的內心,看生活有點自己的觀點,寫作文有點自己的語言,套路化殺手的騙局就很容易被揭穿了。

三號殺手:成人化
成人化這位殺手貌似深刻,實則自以為是,完全不懂得尊重孩子,還非要做出一副十分關心孩子成長的模樣,屬於患了自閉症的臆想式殺手。孩子懵懂無知,以為這是好人,跟在後面要糖果吃,結果不幸遇害。
在小時候,我們的教育多以乖巧懂事為標准,聽大人的話,按照大人講的去做,大人沒講的不要亂做,做了,叫搗亂,添亂。要說這也合情合理,大人畢竟閱歷豐富,判斷有經驗,審美有原則,可以避免孩子走彎路,走錯路。問題出在,有很多時候,大人的話很是莫名其妙,孩子完全聽不懂,如果聽不懂而非要強制聽,還要強制照模子去說,把孩子努力地往鸚鵡方向打造。孩子長著一個大腦,這個大腦註定是用來超越前人的,但變成鸚鵡的大腦,就失去了主動思考的習慣和勇氣,於是越來越倒退,一代不如一代。
成人化通常是從兩個方面下手的。一是主題,二是語言。
主題的成人化,在學生作文中幾乎泛濫成災。孩子的一篇作文,要是不整出點什麼意義來,很難得過關的。什麼叫意義呢?就是成人眼裡那些正確而空洞的道理。正確,是針對成人精神世界裡的普世價值觀而言的,這樣的價值觀支撐著整個道德體系和行為准則。空洞,也要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這樣的道理在現實世界中大多僅僅屬於精神范疇,很多人卻是說一套,做一套,道理僅僅是用來講的,當然就顯空洞;另一方面,很多這樣的道理放在孩子的生活中來看,顯得遙遠而陌生,雖然在大人的絮絮叨叨中強加進了記憶,或者被要求放進了自己的作文里,但絕大部分孩子事實上無法領會成人世界裡的道理,當然空洞。很多孩子其實是會說道理的,可惜說出來的道理常常被以幼稚可笑或錯誤的理由給否定了,只有寫出大人們能接受的道理,才能做為作文的主題,在小學作文里,這叫中心思想。
比如,孩子寫學校里組織的春遊,如果結論是「這一次玩得真沒有意思,玩了還不如不玩」,那麼肯定會被否定;再寫「這次春遊走太多路了,累死了」,十之八九還要被否定;直到按要求寫出「觀賞了美麗風景,欣賞了大好春光,並因此懂得了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道理」,怕是才能合格了。不過事實是,幾乎所有的孩子春遊之後,都絕不可能因此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的。
這種對思考乃至思想的扼殺,是在堂而皇之地實施強權暴力,在這位殺手面前,孩子稚嫩的思想,幾乎沒有成長的機會。
語言的成人化,一般披著「書面語言」的外衣。比如寫上學,要寫「我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在上學的路上」,寫老師說話,要寫「老師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如此之類的話,活生生地將作文語言與孩子的生活語言剝離開來,其直接結果是導致語言的不合情理,不合邏輯。從小培養說空話說大話的習慣,這是成人化在作文教學中的主要目的。
童年寫作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完全沒有童真、童趣、童心的作文,事實上已經偏離了作文的發展方向。真實的思考,真實的聲音,才會有思維上的真實進步。

四號殺手:優美化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優美化通常被欣賞,是因為冒充了文學的名頭,不易被人識出真面目來。事實上文學並沒有顯著的優美特徵,一般說優秀的文學語言,幾乎是依照了形象、生動、准確、傳神、意味深長的標准,優美只是文學語言風格的一種。但因為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常有優美之處出現,而這樣的優美通常又是文采斐然的地方,是作者創作過程中的妙筆生花之處,因而常被人欣賞。於是很多人把這個標准拿來衡量小學生作文,自以為高標准,事實上是自我陶醉。
優美化這位溫柔殺手裝作出自文學深閨的模樣,掛在嘴邊的詞彙是「好詞好句」,很多人被這個詞弄糊塗了,心裡想著作文中多些好詞好句總是沒有錯的,稀里糊塗就著了道兒,中了溫柔一刀。由於受了優美化的影響,很多人以為的好詞好句,幾乎與景物描寫等同起來,這屬於中毒症狀已經發作。在優美化殺手的蒙騙下,孩子的作文,特別是小學生作文中,景物描寫的空洞、蒼白、做作已成燎原之勢,假、大、空從思想表達延伸到了具體描寫。可以說,正是四大殺手中優美化這最後一招,將作文徹底變成了扼殺創造的一件血淋淋的凶器,童真、童趣、童心都在所謂的美的語言中失血而死了。
描寫的首要目的是形象,形象的語言,不是空中樓閣的編織,而是生活形象的再現與創造,應該說是作者對生活形象的敏銳捕捉和對文字表現的獨特理解。但優美化強調的卻是辭藻堆砌,只重優美表象,不重文字內涵,用看似很美的形式,來屏蔽關注生活的心靈。
看這么一段出自學生作文的描寫。(此文來自網路,這里僅就作文本身論,探討一下純粹的優美化導致的問題,我對小作者努力作文的態度是很欣賞的,如果小作者看到我這里的文字,希望只從作文本身問題去理解,改正缺點,而不要因此喪失作文的信心啊。)
我們佇立一旁,心潮在美麗中起伏,思想在美麗中陶醉……我曾經領略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之美,感嘆過黃河「黃沙四夜風聲起,百萬雄獅過大江」之磅礴氣勢,也觀賞過「一鳴驚眾人」的長江,可是此時,我卻被姑婆山瀑布雄渾而又恬靜的個性所震懾,原先那些華麗的感慨頓時被眼前獨得天然的魅力所了……
不單是詩句的胡亂堆砌,讓人哭笑不得,而且其它句子也亂糟糟詞不達意。本是孩子的玩樂,並且後一段的開頭一句是「我們早已激動不已了,頑皮地在小石階上蹦來蹦去……」那麼這里怎麼可能有「佇立」之意啊?思想是睿智的,可是思想陶醉是什麼意思啊?雄渾和恬靜搭配在一起合適嗎?華麗的感慨從何而來?想過「所了」的含義是什麼嗎?
這只是其中一段。從全文看,也是空話多多,病句連篇,慘不忍睹。無法想像一篇作文怎麼可以寫出這么多病句來,即便記記流水賬,也不會出現這樣觸目驚心的結果啊。
這種可怕的現象,大多是遭遇了優美化殺手的結果,單純的孩子,尚無識別能力,被傷害了卻未自知。但這是孩子的錯嗎?不是。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大人正在強制孩子背誦好詞好句用到作文中去;有多少老師正在用美麗的波浪線劃出作文中那些抄襲來的所謂好詞好句,鼓勵孩子繼續抄下去;有多少專業從事作文教學的人,將所謂優美的描寫抄在黑板上,誘導孩子直接往現成的作文框架中填。藉助功利心理,優美化殺手已經惡魔附體,扮演了孩子面對作文時那些依賴的、信任的、尊重的施教者角色,孩子們逃得掉嗎?
以優美的名義,侮辱美麗的文字,戕害純真的心靈,我們的作文教育到底怎麼了?作文不過是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一下自己眼裡的世界,抒發一下自己的心情,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推理一下自己的思想,這並不復雜的事情,為什麼要這么莫名其妙地折騰呢?

作文教學的四大殺手,雖然面目各異,但它們的僱主無非功利。為什麼它們可以在中國語文教育中大行其道?為什麼一代一代學子的母語文化修養越來越讓人傷感?為什麼穿上古服誦讀經典會成為時尚?為什麼現代人在紛繁復雜的法律、法規、規定、制度制約之下,道德建設的事情還要試圖返祖?因為我們沒有學會教育最核心的兩個字:尊重。關於教育的尊重,我另文專述。如果孩子的教育,只是掠奪功利的一條途徑;如果學習的課堂,只是製作廣告廣拉生源的實驗基地;如果童年的天空,只飄盪著獎牌和名校錄取通知單,那麼,對於作文,這樣一個原本可以培養語言、思想、人文、審美、思辨等做人基本素質的美麗項目,最終被四大殺手玩弄於股掌之間,實在不是一個意外。放眼教育,其實何止是作文一項陷入此等慘境。
有殺手橫行的世界,是一個恐怖主義主宰的世界,不論流氓如何用文化來粉飾,都改變不了流氓的本性。但是,內心渴望和平、正義、安寧生活的人們,永遠不會停止對真相的探求和揭露。我一直執拗地相信,只要有愛,就有奇跡,作文教育沒有理由不美麗。

⑶ 如何寫好寫景文章ppt 人教版

:《語文課程標准》指抄出:「小學生作文就把自己經歷的事情或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旨在粗淺地談談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好寫景作文。
【關鍵詞】:寫景 觀察 景物特點 寓情於景 想像
一篇寫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寫為主要對象,如雲霧雷電、雪雨風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樹木等。景物描寫是運用生動的語言把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的狀態、特徵從形態、色彩、聲音、光影等方面,真實、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再現於讀者面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要寫好這類文章,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好景物描寫的文章,就要

⑷ 小學語文寫景作文如何高效教學

一、學習抓景物特點的幾種方法。 同學們,地各有貌,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我們要仔細觀察景物,抓住特點寫具體,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請看以下片斷,想想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萬里碧空上飄著朵朵白雲。這些白雲,有的幾片連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滾著銀色的浪花,像層巒疊嶂的遠山,有時在一片銀灰色的大雲層上,又飄浮著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雲朵兒,就像島嶼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這個片斷作者是抓住了白雲的形狀、大小進行描寫的。 (2).請同學們再讀以下幾個片斷,看看這幾位作者又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的? ①「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火燒雲的色彩絢麗的特點進行描寫的,從而反映了火燒雲的美。 ②「遠處,幾棵櫟樹呆立不動,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駝鳥走來走去。一條彎彎的小河緩緩地向東南流去,岸邊盛開著一簇簇美麗的鮮花。」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櫟樹、羚羊、駝鳥、小河、鮮花的數量進行描寫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來,啄木鳥『篤篤』地啄著樹桿。甲蟲『嗡嗡』地叫。揚科躺在河邊靜靜地聽著。」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鳥、甲蟲發出的聲響進行描寫,反映了小音樂家揚科對音樂的喜愛。 (3).寫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聲響這些方面進行描寫外,還可以從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呢?還可抓住景物的神韻、動態變化來寫。例如: ①「現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這棵大榕樹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段描寫作者抓住了大榕樹枝繁葉茂中所表現出的神韻進行描寫,使我們感覺到她充滿了生命力。 ②以上描寫「火燒雲」的片斷。作者是抓住了火燒雲短時間里色彩變化多、快的特點,反映了火燒雲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靜,碧波盪漾,銀光閃爍,海鷗在江面上展翅飛翔。此時,我總愛佇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吳淞口,那一望無際的江面,水天相連。一陳清風拂來,猛吸一口新鮮空氣,頓時令人心曠神怡。江堤邊的樹林里,鳥兒清脆的叫聲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邊散步,打太極拳……當陽光撒滿江面的時候,江面開始沸騰了。你看,那大小船隻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機帆船的馬達聲、大輪船的汽笛聲,江浪的撞擊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支雄壯的交響樂。「嗚「的一聲汽笛。一艘萬噸輪由遠而近,所到之處湧起兩排巨浪,呈八字形,像兩條白龍朝兩面三刀岸滾來,浪花撲打在江邊的岩石灘上,濺起一簇簇白花……傍晚,夕陽把江面映得通紅。此時,我和小夥伴們總愛到江邊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個傍晚可捉二、三十隻。晚上,沸騰的江面恢復了寧靜。這時,停靠在碼頭上的萬噸巨輪燈火輝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輝映,把船邊的江水也映紅了。江風陣陣,迎面襲來,驅散了夏日的暑意。」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江面從早到晚的變化,寫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 ④我們的教室和操場中間,有一條甬道,甬道兩旁是兩排齊刷刷的梧桐樹。春風給它滿枝葉苞,點點鵝黃,片片嫩綠。夏日,一張繹葉就是一個綠色的巴掌,托著一輪驕陽。一棵樹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陽傘,樹下清風習習。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過後,幾場秋雨。幾陣秋風,把那葉子染成銹紅色。此時,藍王碼電腦公司軟體中心高空,秋陽淡光,梧桐白白的軀干,紅紅的樹冠,顯得分外嫻靜、妖嬈,優雅、莊重。走在這甬道上,置身在畫圖中,沉浸在恬適的氛圍里。不必可惜,西北風一夜刮盡樹葉,那遍地鋪金,不正象徵這金色的豐收季節嗎?冬天,梧桐粗壯的樹干,光禿的枝椏,倔強地挺立在那裡,頂嚴寒,斗風雪。看到它,縮頸袖手的人會挺起胸來,凝視它的身影,會油然而生敬意。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梧桐樹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反映了作者對校園梧桐樹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 二、總結抓景物特點,寫好景物的幾種方法。 同學們,以上這些片斷告訴我們,要寫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聲響、神韻、變化等這些方面進行描寫。這樣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徵,使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當然,並不是在寫每樣景物時,都要運用以上這些描寫方法,應根據所寫景物的特徵,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而且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另外,還須注意描寫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寫。有的按景物的遠近寫;有的按方位寫;有的按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寫,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最後,要說的是:不管寫什麼景物都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描寫景物開頭 在文章的開頭,運用景物描寫,為文中所寫的人和事渲染環境、提供背景,能給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寫景的內容,可以是天氣情況、自然風光、建築設施,可以是動景靜景、遠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們都愛好景物,也最喜歡寫景,這種開頭,會一下子抓住讀者,有助於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 當然,開頭運用景物描寫,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寫景的文字不能過多,不能一寫到景物,就沒完沒了,無始無終,結果,景物寫了很多,顯得頭大身子小,文章不勻稱;二是要重點突出,主要景物多寫一些,次要景物點一下即可,不能樣樣都寫,結果都沒有寫好;三是寫景是為人和事服務的,要與文中所寫的人和事有密切關聯,景與人事不能脫節,更不能把景物寫成了文章的累贅。 請看下面這個開頭: 瓦藍瓦藍的天,絲絲縷縷的輕雲如煙般繚繞,夕陽的光輝灑滿田間,萬條金線接天浮動,玫瑰色的光彩,映在綠得發黑的菜上,葉面上像抹了一層油,亮閃閃的。 這段文字,是習作《路過天堂》的開頭,用的全是景物描寫,主要是仰視之景,夕陽下的美景,藍天、輕雲、夕照的光彩、碧綠的菜葉,渲染了美好的情境,為寫「我」下文「路過天堂寨」提供了優美的環境背景。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令人心馳神往,顯然是一個好的開頭。 3 三、景物的描寫手法。 所謂描寫景物,通常指描寫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對社會景物即社會環境的描寫。 景物描寫是小學生作文的重要內容。景物描寫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大地,風雷雲電,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這些事物的交錯組合就構成了景物描寫的對象。寫作的目的則因文而異。有的在歌頌祖國山河的壯麗,有的則借寫景而抒發某種感情。 END 注意事項 1 一、抓住景物的特徵。 對所寫景物認真觀察,抓住特點,是寫好這類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點,關鍵在於作者細心的觀察,並將觀察所得銘記於心。正所謂"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因此,要求在觀察中,善於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中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面特有的變化,善手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觀察、體會。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寫。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節的特徵。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節的變化會引起景物的變化。每個季節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徵;二要注意時間變化的特徵。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時間往往各有特徵。白晝、夜晚、早晨、黃昏都為景物塗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氣候不同的特徵。同一景物在雨中、風中、霧中、雪中所展現的景觀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徵。南方、北方、城市、鄉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著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徵。 2 二、要選好觀察的角度。 選好觀察的角度,就要先確立好觀察點。要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固定立足點和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的方法,或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同時,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是由近及遠,還是由遠而近?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這是指空間的變換。還可以時間的變化或游覽的先後為順序。這樣,所描寫的景物才不會雜亂無章。總之,要做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 3 三、安排好描寫的順序。 景物描寫的順序一般分為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兩種 空間順序--一般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還有一種空間順序,不取固定的觀察點,而隨著觀察者位置的轉移來描寫景物,這叫做游覽順序。 時間順序--同一個地方在不同的時間里,其景物是有變化的,按一定的時段依次寫來,可以表現出景物的豐富多姿,使人產生美的感受。時段有長短之分,長時段如春、夏、秋、冬,短時段如晨、午、暮、夜。選用哪一種時間順序,應視描寫對象的特點而定。 4 四、要融情於景,表達主觀感受。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斷言:「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作者對任何景物,總會有自己的感情。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同時,觀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要在寫景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感情,寓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寫景貴有情,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讀者產生共鳴,進而給讀者帶來愉悅之情,陶醉之情,將讀者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5 五、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 只寫靜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滯,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穩定。只有將靜態描寫景物形態特徵和動態描寫利於傳神的長處結合起來,所繪景物才會具體、生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寫景物需要繪形、繪色、繪聲,彷彿使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這就需要盡可能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因而要善於找到最能表現景物特徵的動詞和一些恰當的形容詞,尤其要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詞藻。

⑸ 人教版 小學語文的寫景狀物類文章有哪些

上冊:《金色的草地》《秋天的雨》《花鍾》《蜜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香港,璀璨的明珠》下冊:《燕子》《荷花》《珍珠泉》《翠鳥》應該就這些吧,LZ自己看看

⑹ 如何分析小學語文寫景文章

一、學習抓景物特點的幾種方法。 同學們,地各有貌,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我們要仔細觀察景物,抓住特點寫具體,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請看以下片斷,想想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萬里碧空上飄著朵朵白雲。這些白雲,有的幾片連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滾著銀色的浪花,像層巒疊嶂的遠山,有時在一片銀灰色的大雲層上,又飄浮著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雲朵兒,就像島嶼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這個片斷作者是抓住了白雲的形狀、大小進行描寫的。 (2).請同學們再讀以下幾個片斷,看看這幾位作者又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的? ①「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火燒雲的色彩絢麗的特點進行描寫的,從而反映了火燒雲的美。 ②「遠處,幾棵櫟樹呆立不動,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駝鳥走來走去。一條彎彎的小河緩緩地向東南流去,岸邊盛開著一簇簇美麗的鮮花。」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櫟樹、羚羊、駝鳥、小河、鮮花的數量進行描寫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來,啄木鳥『篤篤』地啄著樹桿。甲蟲『嗡嗡』地叫。揚科躺在河邊靜靜地聽著。」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鳥、甲蟲發出的聲響進行描寫,反映了小音樂家揚科對音樂的喜愛。 (3).寫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聲響這些方面進行描寫外,還可以從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呢?還可抓住景物的神韻、動態變化來寫。例如: ①「現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這棵大榕樹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段描寫作者抓住了大榕樹枝繁葉茂中所表現出的神韻進行描寫,使我們感覺到她充滿了生命力。 ②以上描寫「火燒雲」的片斷。作者是抓住了火燒雲短時間里色彩變化多、快的特點,反映了火燒雲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靜,碧波盪漾,銀光閃爍,海鷗在江面上展翅飛翔。此時,我總愛佇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吳淞口,那一望無際的江面,水天相連。一陳清風拂來,猛吸一口新鮮空氣,頓時令人心曠神怡。江堤邊的樹林里,鳥兒清脆的叫聲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邊散步,打太極拳……當陽光撒滿江面的時候,江面開始沸騰了。你看,那大小船隻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機帆船的馬達聲、大輪船的汽笛聲,江浪的撞擊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支雄壯的交響樂。「嗚「的一聲汽笛。一艘萬噸輪由遠而近,所到之處湧起兩排巨浪,呈八字形,像兩條白龍朝兩面三刀岸滾來,浪花撲打在江邊的岩石灘上,濺起一簇簇白花……傍晚,夕陽把江面映得通紅。此時,我和小夥伴們總愛到江邊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個傍晚可捉二、三十隻。晚上,沸騰的江面恢復了寧靜。這時,停靠在碼頭上的萬噸巨輪燈火輝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輝映,把船邊的江水也映紅了。江風陣陣,迎面襲來,驅散了夏日的暑意。」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江面從早到晚的變化,寫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 ④我們的教室和操場中間,有一條甬道,甬道兩旁是兩排齊刷刷的梧桐樹。春風給它滿枝葉苞,點點鵝黃,片片嫩綠。夏日,一張繹葉就是一個綠色的巴掌,托著一輪驕陽。一棵樹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陽傘,樹下清風習習。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過後,幾場秋雨。幾陣秋風,把那葉子染成銹紅色。此時,藍王碼電腦公司軟體中心高空,秋陽淡光,梧桐白白的軀干,紅紅的樹冠,顯得分外嫻靜、妖嬈,優雅、莊重。走在這甬道上,置身在畫圖中,沉浸在恬適的氛圍里。不必可惜,西北風一夜刮盡樹葉,那遍地鋪金,不正象徵這金色的豐收季節嗎?冬天,梧桐粗壯的樹干,光禿的枝椏,倔強地挺立在那裡,頂嚴寒,斗風雪。看到它,縮頸袖手的人會挺起胸來,凝視它的身影,會油然而生敬意。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梧桐樹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反映了作者對校園梧桐樹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 二、總結抓景物特點,寫好景物的幾種方法。 同學們,以上這些片斷告訴我們,要寫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聲響、神韻、變化等這些方面進行描寫。這樣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徵,使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當然,並不是在寫每樣景物時,都要運用以上這些描寫方法,應根據所寫景物的特徵,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而且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另外,還須注意描寫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寫。有的按景物的遠近寫;有的按方位寫;有的按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寫,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最後,要說的是:不管寫什麼景物都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描寫景物開頭 在文章的開頭,運用景物描寫,為文中所寫的人和事渲染環境、提供背景,能給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寫景的內容,可以是天氣情況、自然風光、建築設施,可以是動景靜景、遠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們都愛好景物,也最喜歡寫景,這種開頭,會一下子抓住讀者,有助於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 當然,開頭運用景物描寫,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寫景的文字不能過多,不能一寫到景物,就沒完沒了,無始無終,結果,景物寫了很多,顯得頭大身子小,文章不勻稱;二是要重點突出,主要景物多寫一些,次要景物點一下即可,不能樣樣都寫,結果都沒有寫好;三是寫景是為人和事服務的,要與文中所寫的人和事有密切關聯,景與人事不能脫節,更不能把景物寫成了文章的累贅。 請看下面這個開頭: 瓦藍瓦藍的天,絲絲縷縷的輕雲如煙般繚繞,夕陽的光輝灑滿田間,萬條金線接天浮動,玫瑰色的光彩,映在綠得發黑的菜上,葉面上像抹了一層油,亮閃閃的。 這段文字,是習作《路過天堂》的開頭,用的全是景物描寫,主要是仰視之景,夕陽下的美景,藍天、輕雲、夕照的光彩、碧綠的菜葉,渲染了美好的情境,為寫「我」下文「路過天堂寨」提供了優美的環境背景。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令人心馳神往,顯然是一個好的開頭。 3 三、景物的描寫手法。 所謂描寫景物,通常指描寫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對社會景物即社會環境的描寫。 景物描寫是小學生作文的重要內容。景物描寫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大地,風雷雲電,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這些事物的交錯組合就構成了景物描寫的對象。寫作的目的則因文而異。有的在歌頌祖國山河的壯麗,有的則借寫景而抒發某種感情。 END 注意事項 1 一、抓住景物的特徵。 對所寫景物認真觀察,抓住特點,是寫好這類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點,關鍵在於作者細心的觀察,並將觀察所得銘記於心。正所謂"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因此,要求在觀察中,善於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中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面特有的變化,善手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觀察、體會。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寫。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節的特徵。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節的變化會引起景物的變化。每個季節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徵;二要注意時間變化的特徵。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時間往往各有特徵。白晝、夜晚、早晨、黃昏都為景物塗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氣候不同的特徵。同一景物在雨中、風中、霧中、雪中所展現的景觀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徵。南方、北方、城市、鄉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著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徵。 2 二、要選好觀察的角度。 選好觀察的角度,就要先確立好觀察點。要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固定立足點和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的方法,或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同時,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是由近及遠,還是由遠而近?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這是指空間的變換。還可以時間的變化或游覽的先後為順序。這樣,所描寫的景物才不會雜亂無章。總之,要做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 3 三、安排好描寫的順序。 景物描寫的順序一般分為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兩種 空間順序--一般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還有一種空間順序,不取固定的觀察點,而隨著觀察者位置的轉移來描寫景物,這叫做游覽順序。 時間順序--同一個地方在不同的時間里,其景物是有變化的,按一定的時段依次寫來,可以表現出景物的豐富多姿,使人產生美的感受。時段有長短之分,長時段如春、夏、秋、冬,短時段如晨、午、暮、夜。選用哪一種時間順序,應視描寫對象的特點而定。 4 四、要融情於景,表達主觀感受。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斷言:「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作者對任何景物,總會有自己的感情。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同時,觀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要在寫景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感情,寓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寫景貴有情,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讀者產生共鳴,進而給讀者帶來愉悅之情,陶醉之情,將讀者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5 五、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 只寫靜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滯,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穩定。只有將靜態描寫景物形態特徵和動態描寫利於傳神的長處結合起來,所繪景物才會具體、生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寫景物需要繪形、繪色、繪聲,彷彿使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這就需要盡可能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因而要善於找到最能表現景物特徵的動詞和一些恰當的形容詞,尤其要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詞藻。

寫作時首先要「說真話」,即要真誠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與情感。說真話可以聽讓人產生寫作興趣,發現寫作內容。寫作激情來源於表達的願望,寫真話才清楚自己想表達什麼,才能有可表達的內容。

⑺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版習活動的內部動力.要樹立學權生的自信,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如:開展豐富的交流活動、積極向報刊投稿、列印學生的作文成冊,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成就.

2、備課要有創意
教師首先應該在明確習作內容及訓練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習作的有創意、有創新的部分,並把有創意、創新的思維作為激發點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詳細地設計好每一步教學步驟.

3、指導要從細處入手、點滴抓起
教師要在平時就要注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提高認識.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人物的衣著、神情以及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等方面的特點細致觀察.要求學生善於思考,勤於積累,平時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節目,或者在生活中見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時記下來.

⑻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作文教學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作文時經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容空洞.條理分不清,或者是詞不表意.馬頭牛嘴對不上.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麼,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

1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小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致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2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漫談文藝創作》).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範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後,就要鼓勵他們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後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3.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4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後,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寬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6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⑼ 小學四年級語文寫景習作如何指導

怎樣繪景
描景物,怎下筆;寫形狀,須具體;繪顏色,濃淡宜;描形態,寫情趣專;多聯想,多比喻;屬並列寫,可排比;引詩句,妙無比;抓特點,按順序,融入情,精描繪。

寫景的結構方式:
1、 移步換景發:去哪玩,交代地點——首先看到了什麼——其次——……——結尾
2、 放眼四望法:定點觀察,眼睛四處觀望,目之所及筆之所及。
3、 眼中無它法:定住一個景,想像馳騁,不拘泥於眼前的其它景象……
以上幾種方法各有優點,就看你去的地方適合哪種方法你應選用哪種方法來說敘述。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⑽ 關於小學語文作文怎麼教學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作文時經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容空洞.條理分不清,或者是詞不表意.馬頭牛嘴對不上.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麼,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

1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小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致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2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漫談文藝創作》).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範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後,就要鼓勵他們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後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3.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4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後,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寬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6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寫景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