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生京劇教學

小學生京劇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8 20:58:09

❶ 如何在小學生中開展學畫京劇臉譜

由此除了在音樂課唱京劇之外,在美術課中插入學畫京劇臉譜同樣是十分有意義的,重視和挖掘臉譜畫的深刻內涵更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京劇臉譜的教學不僅在內容上體現了民族特點,而且充分發揚了我國民間藝術的優良傳統,增強了民族的自尊感。可以說在指導學生學會欣賞京劇臉譜的基礎上,逐步學會描繪臉譜,這是個不可多得的美術教學內容,在美育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什麼是臉譜?「臉譜是中國戲曲內獨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一種化妝造型藝術。從戲劇的角度來講,它是性格化的;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它是圖案式的。在漫長的歲月里,戲曲臉譜是隨著戲曲的孕育成熟,逐漸形成,並以譜式的方法相對固定下來。」 臉譜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意義和欣賞價值,但它始終是戲曲表演藝術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故而人們也只有在觀看戲曲舞台演出的過程中,結合演員的表演,才能認識臉譜的藝術表現力和它的審美特性。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融合了許多藝術形式,在美術教學中,就要牢牢抓住它的美感。在欣賞、表現的過程中注意內容安排的合理性與層次性,逐步形成學生綜合的美術素養。把描繪京劇臉譜作為美術教學的內容,首先要領略它特有的藝術魅力。欣賞京劇臉譜從精彩的劇照,戲曲繪畫,雕塑等作品入手,了解反映京劇題材美術作品中的形式美及作品含義,了解京劇表演藝術家表述自己的感受。那麼這項教學活動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京劇臉譜的描繪程序:1、 識譜戲曲臉譜有間接反映觀眾觀劇心理、烘托與渲染戲劇氛圍的特點。由於中國戲曲臉譜或多或少地與戲劇人物的性格特徵,對戲劇人物的善惡褒貶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又由於這種聯系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已為觀眾所接受,乃至成為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所以,在看戲的時候,只要角色粉墨登場,觀其貌便知其人,或屬奸佞,或為忠良。臉譜對於視覺效果與人物身份、作者的道德評價多種因素的綜合體現,有助於觀眾理解人物、把握劇情,使觀眾在對人物面目比較明了的情況下,去專心致志地欣賞演員的表演技藝。也有助於演員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識譜」,這是一個較長的學習過程。但我們可以從簡做起,教師與學生共同搜集臉譜,然後從認識個別的臉譜慢慢延伸,這樣的效果一定會很好。2、勾線在紙上用顏色或用墨色勾畫,勾畫出臉譜上的眉、眼、鼻窩及人物面部肌肉紋路。注意在臉型及花紋上進行誇張變形。例如用一些猙獰的臉譜來製造恐怖,用驚異的變臉來製造神秘。3、著色設色是臉譜藝術的重要構成因素。在設色的過程中應注意色彩的均勻度。一般來說,「生」、「旦」的化妝,是略施脂粉以達到美化的效果,這種化妝稱為「俊扮」,也叫「素麵」或「潔面」。「凈」、「丑」行當的各種人物,以誇張強烈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與「素麵」的「生」、「旦」化妝形成對比。「凈」、「丑」角色的勾線設色是因人設譜,一人一譜,盡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種譜式組成,但卻是一種性格妝,直接表現人物個性,有多少「凈」、「丑」角色就有多少譜樣,不相雷同。因此,臉譜的著色是「千變萬化」的。 「凈」,俗稱花臉。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為突出標志,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色塊」大,大開大合,氣度恢宏。如關羽、張飛、曹操、包拯、廉頗等即是凈扮。 「丑」(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樑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④丑臉的特點是人物顏面中心一塊白。其形狀如豆腐塊、腰子形、桃形、棗核形、菊花形等。 在指導學生進行描繪臉譜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辨色、用色。按臉譜的主色分類,主色一般指用在額和兩頰部位的顏色。在戲曲藝術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地、約定俗成地賦予譜色相對固定的感情色彩,使其象徵或隱寓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徵。譬如:紅臉一般為赤膽忠心的勇烈人物。如關羽、姜維、趙匡胤等。粉紅臉一般為年老氣衰的人物。如袁紹、蘇獻等。紫臉一般為剛毅果斷、老成穩練的人物。如廉頗、常遇春等。黑臉一般為鐵面無私、或粗率剛猛的人物。如包拯、張飛、夏侯淵等。藍臉一般為驍勇強悍或桀鴦不馴的人物。如馬武、單雄信等。綠臉一般為暴躁蠻橫的人物。如青面虎、程咬金等。白臉又分水白臉和油白臉。水白臉又稱粉白臉、大白臉、大白抹臉。抹水白臉者多為陰險奸詐,善用心計的人物。如曹操、嚴嵩等。勾油白臉者多為剛愎自用、狂妄無知的武夫。如馬謖、高登等。黃臉一般為驃悍或陰鷙人物。如宇文成都、沐英等。金銀色臉一般為神怪人物及番邦將帥。如二郎神、金錢豹等。要讓學生真正把握用色,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面對初中學生學繪臉譜,那就得在三年中有一個完整合理的學習安排,切忌搬上一大堆臉譜,不管青紅皂白,讓學生囫圇吞棗,這樣的話是絕對沒有教學效果的。應該一個一個認識,一個一個學繪;成熟一個,學會一個;成熟幾個,學會幾個;成熟一批,學會一批。日積月累,就會收到良好的的教學效果。4、修飾修飾是對眉子、眼窩、鼻窩、嘴岔以及額和兩頰部位的造型形式的細加工。部位造型形象是刻畫人物性格的具體方面,它是根據自己對京劇人物的理解創造出來的。因此部位造型雖有一定的形式規律,卻無絕對的成法定式。它通常以點線裝飾和圖案化的造型方法,採用隨形附意的物象型命名方式。在描繪京劇臉譜時,要做到比較充分地發揮臉譜造型的誇張性,圖案的裝飾性,色彩的鮮明性,著力刻畫和渲染劇中人物最有典型意義的基本特徵,使臉譜能強烈深刻地感染觀眾,從中也顯露出藝人們極其豐富的想像力和出色的創造性。當然學繪京劇臉譜的涉及面是很寬的,除了畫在紙上之外,還可以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在廢棄的盒蓋、易拉罐、玻璃瓶子上設計畫畫,用軟陶等材料製作成小掛飾等。京劇人物的表現,除了常見的中國畫,水粉、兒童畫等之外,泥塑,紙造型,拼帖等都可以,可以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著京劇題材進行設計、製作。這算是描繪京劇臉譜的延伸和拓展吧。把京劇臉譜引入美術教學,教學形式也可以多種形式,如運用描繪、雕塑、拓印等各種手段和方法,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其教學內容是十分豐富多彩的。

❷ 京劇表演課進入小學課堂的弊端

師資力量不足,老師對京劇不懂,審美、欣賞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引導和教授學生.
領導外行,選取的教材深淺、水平不合適,不能充分代表京劇的精華,不能適合適齡學生的領悟學習.

❸ 談京劇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

京劇進課堂之我見
今年3月至7月,教育部決定在全國10個省市的200家中小學校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工作,人們對這一舉措褒貶不一,我認為,此舉是教育課程的一大改革,應該引起我們對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思考。
京劇是國粹,是一種綜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藝術,它蘊涵著豐富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歷史以及社會學方面的知識,把京劇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部分,納入國家課程體系,說明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是站在提高軟實力的高度上推進課改,這對傳播傳統文化更加有利。多年來,我們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在實踐中卻常常把素質教育理解得比較狹隘,認為就是給孩子們增加一些音、美、舞的內容,帶著他們跳個舞、唱首歌、畫幅畫就是素質教育了。這只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目前人們對藝術的認識走進一個更大的誤區——每年春天高校相繼舉行的藝術考試,似乎成為某些家長送孩子進大學門的捷徑。於是,孩子小小年紀便被剝奪了自由發展和自由玩耍的權利,鋼琴、練功、素描成了孩子每天的必修課。在即將進入高考的時候,放眼看去,各色各樣的考前輔導班、突擊培訓班、包拿統考證班風起雲涌,據說生意也真的好得很。而這些孩子們滿腦子想的都是「還珠格格」、超女、快男。這種快餐式的藝術培訓導致他們對高雅藝術的漠不關心和傳統文化的嚴重缺失。京劇進課堂是讓孩子們通過接觸經典作品、了解京劇常識、引導學生有欣賞戲曲的興趣,體驗戲曲藝術的魅力,感受京劇表演的神韻,引導學生進一步熱愛、繼承和發展民族的藝術文化,樹立民族精神。使孩子們不能只知道周傑倫,也應該知道梅蘭芳,知道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進課堂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讓孩子欣賞到京劇的美,更是一種培養、一種認知,是轉變單一的美育為全方位素質教育的一個實驗。
長期以來,我國的藝術教育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異化」現象。一方面,普通學校的藝術教育缺少藝術的特點,藝術教育不藝術;另一方面,一些家長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為了考級、為了升學加分而讓孩子學習藝術。藝術的本質是審美,同樣,藝術教育在本質上是審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只有當藝術教育承載了人文內涵,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激勵人們去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教育」。
京劇作為音樂課程的重要內容走進中小學生課堂,是在教育界開展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大大豐富了中小學藝術課的內容。新課改提倡學生的學習應由單一學科向綜合學科過渡,京劇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形式,它的唱念做打、它的舞台服裝等就蘊涵了多學科的內容,又屬於美術課的內容。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京劇接受品德教育、感受藝術之美,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寓教於樂。 京劇進課堂並不是「心血來潮」後「拍腦袋」的決定。就其現實背景來說,這是對傳統文化回歸的一種呼應,是針對當下作為「國粹」的京劇與青少年「漸行漸遠」這一現實而採取的舉措,其象徵作用和實際意義理應得到肯定。
一個民族,學藝術的人越多,這個民族就越有活力;一個國家,自願從事藝術事業的人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富於創造精神。據說在俄羅斯,每個家庭都有普希金的詩集。在歐美,歌劇十分普及。詩集與歌劇,都是他們的「國藝」。同樣,京劇在中國的地位相當於西方的歌劇,它既是大雅的,也是大俗的。京劇進校園,應當會引發一連串關於藝術素質教育的積極反應,而不是匆忙地對此「棒喝」或否定。

❹ 京劇藝術如何走進小學課堂

京劇從形成到現在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歷史的積淀使它集結了中國戲曲藝術的一切特徵,它與中醫、國畫並列為中國三大「國粹」。與文化藝術相交融的京劇藝術更體現了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為使這一高雅藝術在中國傳稱和弘揚,就應該從娃娃抓起。

京劇和音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相通的地方,京劇的發展必然離不開音樂的發展,如京劇也有以前的傳統劇目走向今天的現代劇,而京劇作為「國粹」具有深的歷史文化,他更具有極強的導向意義。京劇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傳統的文化逐漸被人們所忽略,在整個社會中並未受到重視,無論是文化、還是教育,強調學習的西方者多,而重視弘揚傳統者少,要想更好的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從教育入手,為避免死板、僵硬的教學方法,更考慮到京劇和音樂相通的藝術特徵,特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加入京劇元素,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讓京劇藝術進校園、進教材。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京劇、喜歡京劇,讓京劇這一藝術的生存發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

❺ 京劇和小學生的關系大不大為什麼

(三)京劇進小學課堂的意義
北京市教委體美處副處長王軍表示「開設京劇有利於強化學生民族文化意識」當前中小學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藝術鑒賞能力降低問題。
1、京劇文化可以得到傳承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文化的東西需要傳承。如果優秀的文化都沒了都不能傳承下去,這是一個中國人的悲哀,也是中國文化的悲哀。中國京劇院一級演員耿其昌委員說「音樂課不教京劇也會教其他的歌,京劇進校園首先在於對學生的吸引。學生聽著聽著或許會發現另一片更廣闊的天地。所以,對於大力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京劇進校園,只是打的先鋒」
2、京劇自身包含了一種民族氣節,他可以宣揚一種民族精神。
京劇作為歷史的文化遺產,他承載很多中國歷史文化特徵,有必要讓小學生去學習,他可以振奮人心,還可以培養孩子們精神品質和人格力量。在唱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們耐挫能力。比如在《紅燈記》選段《窮人孩子早當家》鐵梅的唱段中,表現了鐵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樸的個性特點。現在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家長寵著,生活自由自在,根本體會不到在舊社會窮苦的孩子有怎樣的生活環境,通過這一唱段讓學生們深刻理解唱詞,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他們在以後生活中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對學生也是一次深層次的教育。
3、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普及文化,還可以發現人才,從中培養京劇事業的繼承人,通過對歷史的了解,綜合其他學科知識,可以使學生全方面的認識傳統文化
二 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現狀
(一)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現狀
不久前,在黨的「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有這樣一個議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增設京劇藝術教育》並在山東代表團引起強烈反響,其中36名代表積極簽名響應。
提案後教育部也決定從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甘肅等10省市開展讓京劇藝術進小學音樂課堂試點工作,並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推開。
隨後,教育部也將《智斗》《包龍圖打坐在開封符》等經典唱段編選教材,北京市教委體美處副處長王軍介紹,為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教育部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准進行修訂。增加了有關京劇的教學內容,教材編寫和光碟研製工作也已啟動。
此次試點推出前,北京的黑芝麻胡同小學已開設京劇課近兩年,一些同學常年堅持學習京劇,孩子們通過賞析京劇唱詞,學唱京劇唱段,學習京劇身段,描繪京劇臉譜等。學生通過系統學習了解京劇的精髓,進而真正熱愛京劇。
在北京實驗二小開展的京劇興趣課,在本學校的一間音樂教室里,40多名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正一板一眼唱的熱鬧。這邊,女同學正在排演傳統劇目《天女散花》。一位小朋友手持紅綢邊唱邊舞,不但唱腔甜美,韻味十足,動作也優美利落,真有點電視裡面名角兒的味道。那邊,男孩兒們正二目圓睜,拿著花臉的架子,跟老師唱著「杜鵑山舉義旗三齊三落」唱到情濃時,大家還真入了戲,個個一臉焦慮。其實,這節課並非正式課程,而是實驗二小京劇隊每周一次興趣課。(選自《北京日報》)
在牡丹江市穆棱一中也已經搞了京劇進課堂實驗。起初,學校內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的學生多喜歡一些流行音樂,害怕學生對京劇產生反感,然而開設了京劇課後學生們卻表現出相當大的熱情遠遠超出了預期的效果。
在河北省石家莊以民族藝術教育為辦學特色的石家莊市裕華西路小學,自2006年9月起正式將京劇引進課堂。學生們不僅在音樂課堂上學習和欣賞京劇 唱腔。連學校環境和 課外生活無不滲透著京劇藝術強烈影響。此外開設京劇課的學校還有很多。並且都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從上述的這么多試點學校來看,這些學校在京劇興趣課或者實驗課還未開設時,都存在一種心理,那就是如果增加此課,學生們能否熱愛?能否接受呢?事實表明:這些學生中間大部分都是從剛開始的懵懂變到後來的喜歡。可見學生的學習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讓他們了解然後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進而喜歡這門藝術。

請採納,謝謝

❻ 京劇怎樣進中小學課堂

京劇從形成到現在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歷史的積淀使它集結了中國戲曲藝術的一切特徵版,它與、國權畫並列為中國三大「國粹」。與文化藝術相交融的京劇藝術更體現了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為使這一高雅藝術在中國傳稱和弘揚,就應該從娃娃抓起。

京劇和音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相通的地方,京劇的發展必然離不開音樂的發展,如京劇也有以前的傳統劇目走向今天的現代劇,而京劇作為「國粹」具有深的歷史文化,他更具有極強的導向意義。京劇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傳統的文化逐漸被人們所忽略,在整個社會中並未受到重視,無論是文化、還是教育,強調學習的西方者多,而重視弘揚傳統者少,要想更好的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從教育入手,為避免死板、僵硬的教學方法,更考慮到京劇和音樂相通的藝術特徵,特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加入京劇元素,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讓京劇藝術進校園、進教材。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京劇、喜歡京劇,讓京劇這一藝術的生存發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

❼ 淺談對於京劇進入中小學課堂的認識

1、 首先作為老師自己要先喜歡,要多接觸。你會的多了,選擇就大。

2、 要多看傳統戲,那才是中國京劇的精髓。不要只關注樣板戲,那是時代的產物,不能完全代表京劇。但當時的樣板戲也是匯集了全國最優秀的創作團隊,所以也不乏精彩。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膾炙人口的唱段,比如《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線》,唱腔流暢,節奏明快,唱詞簡潔准確,唱下來也只要一兩分鍾,好聽易學。

3、 對年紀不高的學生,可以推薦故事性比較強、流水板式的唱段,比如《勸千歲殺字休出口》,本來三國演義就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而此段唱對劉關張趙的成就高度概括,學生會產生共鳴;《借東風》對魏蜀吳的局勢分析准確到位;《珠簾寨》中三個嘩啦啦唱起來酣暢淋漓,還有像《坐宮》中的對唱,故事性都比較強。另外像《賣水》中的表花,活潑俏皮,唱念兼備,很適合女孩子學唱。再大一些的就可以聽《貴妃醉酒》等。

4、 讓學生多方面了解京劇,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程式、梨園故事。

5、 京劇進課堂,意義深遠,從大的角度講是傳承文化。從小的方面將,可以提高審美情趣,豐富生活,增加樂趣。京劇的很多劇目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很多都是出自大家之手,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而且自古以來,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貧民百姓都有人喜愛痴迷,她一定是有魅力,有生命力的。

❽ 小學生第一次學京劇的感受400字

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然後回到好好學習的主題!

❾ 本人六年級小學生,老師布置作業里有學京劇,我該如何學哪一出適合我學呢

插一句話地飄過~這什麼學校,什麼老師,又不是藝術學院。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京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