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教師自我剖析優點和不足
存在的問來題:
一是思源想認識還不夠。一直以來,我認為我只是一個普通教師,只要教好書,上好課,管好學生,對得起學生和家長,完成領導分配的工作,就算是盡職盡責了。除了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外,平時對國家大事關心不夠。
二是工作作風不夠扎實,遇到困難不能知難而進,有時有任其自然的鬆懈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有時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
三是學習知識不夠全面。總喜歡看自己有關教學業務方面的書籍,其它書看得較少,特別是一些理論性的看得較少。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吸收有些,但面上還不夠廣。認為那些理論書籍看起來枯躁無味,看了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幾年的教學已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有了一種相對固定的模式,有時認為那些理論只是停留在書本上,在現實中很難行得通的。因此,就存在著一種不著急的心態。備課時雖然很認真,但懶於思考教學方法,疏於練習教學基本功。
B. 新教師自我剖析優點和不足
通過《中學教師專業標准》的基本理念學習,我在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啟發,感受良多,現將自己學習後的點滴認識與學員交流:《中小學教師專業標准》的基本理念為:以學生為本,以師德為先,以能力為重,以終身學習為典範。所謂的以學生為本,是指要尊重學生權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我自2001年參加工作以來,至今已有10年時間了。在這10年時間里,我認為自己的專業成長還需要進一步磨練,也越來越感到知識面廣度與深度的的欠缺。在這不斷要求進步和學習的教師隊伍中,要使自己不落伍,更需要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成為科研型的教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關注學生的內容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
1、個人優勢 :
我覺得的敬崗愛業每個教師必須恪守的職業道德底線,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我始終抱著一顆全心全意為學生,為家長服務的心態,來做好本職工作。我工作踏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在工作上能夠積極完成各項任務;善於學習,能夠虛心向他人請教,並接受善意的批評;能夠積極參加教師繼續教育學習。
其次,我喜歡學習,喜歡和同行討論教學問題,這也可以提升自己。也能夠虛心向他人請教,並接受善意的批評;能夠積極參加教師繼續教育學習。
C. 小學教師自我剖析為什麼當教師800字
我為什麼要當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句話說得非常正確。人類的文明發展要靠文化的傳承來實現,而教師正好充當了這樣的角色,大批的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工作著。
為什麼當老師?最初面對這個問題時我內心竟然一片茫然。童年時期的我,理想並非十分清晰,但我清楚我的理想並不是做一名教師。中國人選擇職業並不像外國人那樣有較多的個人因素。高考因分數原因被調劑到師范學校,於是我就結束了自己的高中階段,跨進師范學校的大門。
當我們別無選擇的時候,就該直面現實。本著干一行愛一行的原則,愛它才會發現它給你的諸多的收獲。當老師實在難,不說別的,單說每天上講台所面對的壓力,就可以讓你夜不安寢。有時夜深人獨坐,有時與啟明星爭光輝;夢里是與學生糾纏不清的問題,即使時間尚早也會夢見自己上課遲到。如果哪一天上了一節讓自己滿意的課,就會興奮異常;如若哪節課課堂上死氣沉沉,我就會心情郁悶,開始反省自己。
我不想當老師,也是因為感覺教書太難。如果是一位農民,生計固然艱辛,但勞動的過程中於植物為伴,吹著自然的風,再加上肢體的運動,那是生命中的一種愉悅。如果我是商人,只要我運作得當,我可以日進斗金,滿足自己生活中物質上的虛榮。
我不想當老師,還因為我感覺自己儲備的知識太少,面對求知的雙雙眼睛,我怕自己知識的局限,扼殺了他們明天的美麗。這給我太多的壓力,使我沒有自我滿足的時候。
那麼,我為什麼還要當老師呢?
要當老師是因為老師的生活節奏,每天都要迎接新的挑戰,課堂永遠給你提供機會。這樣你的人生就像一張弓箭,一張一弛的節奏,讓你感覺到生命的脈動。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教學是一個永遠變化內容的活動,即使是相同的教材,不同的時間教授,就會有全新的感受,因為我們本身是在變化著的。學生不同,教授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不同,處理這些問題讓我擁有新鮮感。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當老師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階段,不僅是知識的積累和管理經驗的積累,還有愛的積累。在與不同的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我會以長期鍛煉出來的敏銳察覺出學生對我流露出來的感情,他們的情緒反饋出對我的一舉一動的反感或肯定。
要當老師是因為我喜歡那些喜歡思考、勤學好問的孩子,他們求知的眼神似一株火炬照亮他們前進的路。很多時候他們的精神鼓舞著我,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我喜歡學習。人類的精神財富之巨大,我們一個平凡的人只能視其一隅。因為給學生一飄水,自己就要擁有一桶水,這就促使自己不斷地補充能量。也就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越來越覺得自己知識的不足、境界的低俗,更增強了自己學習的慾望。
要當老師是因為這種職業的可以使我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從教育大家的言行中,我們找到了榜樣;在偉人和名人的事跡中,我們學到了如何面對多舛的命運;在與青年學生的相處中,我的生命增添了朝氣;在與不同社會層次的家長的交流中,我認識了世態人情。
D. 年輕教師優勢劣勢
優勢:
1、年輕教師思維活潑,有的本身就是一個大孩子,更容易讓孩子們產生和「回哥哥姐姐」 一起做游戲的願望,跟答孩子打成一片就成了輕而易舉達到的目的。
2、 有正確的教育思想,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對待教學工作有強烈的責任感,愛自己的每個學生。
3、 能以發展的眼光要求自己,堅持繼續教育
4、 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有廣泛的興趣、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識、活潑開朗的個性。
5、 謙虛、積極要求上進,能認真聽取有經驗的老師的指導與建議。
6、 能運用多媒體手段豐富課堂教學。
劣勢:
1、缺乏經驗。如果出現孩子生病等緊急情況,年輕老師就會由於經驗缺乏而不知道如何解決。
2、年輕人一般比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缺乏耐心,容易將情緒帶入到工作中,這也是許多家長最為擔心的地方。
3, 作為一個新教師,對於課堂教學,如何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最大化,這還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摸索的過程。
4、 有學生氣,有時在處理人際關繫上顯得不夠老練。
5、 有些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
6、 有反思但不深入,也沒有整理成為論文, 缺乏教學經驗。
E. 青年教師自我評價優勢與不足
我叫張**,**區第1中學教師。
思想積極,要求進步,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愛崗敬業,無私奉獻。92年任教以來,一直以愛國心,事業心,責任心「三心」為動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方法,在廣大師生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工作中我不斷鑽研科學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規律,以不怕苦累的實際行動感召學生,以朴實端莊的人民教師形象教育學生,做到了為人師表,修德修才。
教育工作中,我把課前精備、課上精講、課後精練作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三環節,面對有限的課時,我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科學方法,激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的意識,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時間里的教學效益。把提高教學效益當作首要任務,把課前精備、課上精講、課後精練作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三環節。課前精備,是指上課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鑽研教材,廣泛搜集有關資料,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及教學方法上,特別是認真研究怎樣「用最節省的時間、最簡潔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最多的知識,並促使學生最快地轉化為能力」。課上精講,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集中時間,集中精力,講清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能力點、思路和規律,激活課堂氣氛,教得生動,學得主動,充分發揮課堂潛在功能。課後精練,是指在課後作業的安排上,本著質量高,數量少,內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要求,精心設計,合理分配,嚴格控製作業數量。
先後擔任三年時間班主任工作。積極探索班級管理新路子。所帶班級班風純正,學風較端正。倡導「嚴謹、求實、啟智、育人」的教風,不斷加強自身師德,提高業務素質,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國家、愛社會、愛他人的時代青年。
我大膽改革勞動技術課的教學模式,將「我講你聽」的「滿堂灌」變成授課、實踐和競賽等雙向交流的多種方式並存,活躍了課堂氣氛。我運用錄音、錄像投影等現代化手段,增強了教學直觀性、趣味性,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組織學生開展野外實踐活動並指導學生撰寫實踐報告、小論文,在提高應用能力方面作出了可貴的探索。
學習是手段,創造才是目的。在教育學生時我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為目的。以思維能力及創造力的培養為突破口,以地理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地理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兩翼,全面滲透創造力培養的教學原理、原則與策略,在探索中小學生創造性思維規律,開發中小學生創造潛能的途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
學生思維能力及創造力培養是時代的需要。一是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三是能使學生養成不盲目接受、深入思考、敢於否定、勇於發表見解的優良心理品質,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生思維力、創造力的培養,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要最大限度地發揚課堂民主,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設生動活潑的氣氛,讓學生愉快思考、主動探索、大膽質疑,敢於標新立異。採用「引導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巧設問題,善設疑點,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天地,說己之欲說,寫己之欲寫,提供其積極參與的思維空間。學生只有在此境界中才會產生最佳心態,從而誘發潛在的創造智能,使思維趨於活躍,使靈氣得到解放。
在現代科學迅速發展的今天,各學科間的橫向交叉、滲透和融合趨勢日趨明顯,這必然反映到地理教學內容上來。「我始終是教育教學戰線上的一名新兵。」我總是用這樣的想法來鞭策自己學習和不斷提高。正是一直有這樣的業務上的飢餓感,培育努力學習,在學習中探索的習慣。並常以自己的讀書行動體會去感染學生,熏陶學生,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地理的習慣。由於自身文化底蘊逐漸厚實,95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教育學院進行數字專業本科學歷函授學習,於97年合格畢業,三年函授學習,我閱讀了大理專業書籍,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理論知識。為干好教育教學本質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事業上的不斷追求與創新就是一名教師的生命。如今,我的思路更加開闊,目標更加遠大,步伐更加堅實。有決心在地理教研乃至普教研究這塊園地中,更加辛勤地耕耘,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出更加豐碩的果實,讓青春在對事業的追求中煥發出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