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思维

发布时间:2020-11-23 20:51:30

⑴ 小学中数学思维有哪些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10、统计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11、极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12、代换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有时可以借线段图逆推。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还有94千米,求甲乙之距。
14、化归思维方法:
把有可能解决的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以便解决可较易解决的问题,以求得解决,这就是“化归”。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让学生面对新知会用化归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对独立获得新知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帮助。化归的方向应该是化隐为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
15、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
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如何把握数量关系,抓不变的量为突破口,往往问了就迎刃而解。如:科技书和文艺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20%,后来又买来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30%,又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16、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所谓过程,得到简化和假设,它是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乃数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高数学素养所追求的目标。
17、整体思想方法:
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从宏观和大处着手,整体把握化零为整,往往不失为一种更便捷更省时的方法。

⑵ 如何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

一是追求渗透,启发领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点讲解,二是轻例题教学、重课堂练习。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即只追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掌握常见题型的解答,而不注重分析知识和习题背后的数学逻辑。长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磨去数学本身的学科魅力,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教师应当把知识教育与思维训练巧妙融合,把思维训练渗透到每一节课,植根于每一个知识点。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猜想等方式,充分揭示思维过程,把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规律的概括等过程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曲折而生动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数学思维的美。
二是积极动手,引导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小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欲望,对数学这样一门思维体操来说,将抽象思维和“动手动脚”结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我在讲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找了12个小正方体积木,让学生试试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长方体,又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思考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最后推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看似简单的一项操作,却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有学生课下找到我,问其他多边体的组合是否也适用这个公式。这充分说明动手实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
三是任务驱动,激发活力。小学生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认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信息任务,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课堂学习。设立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讲授立方体的表面积时,我特意了解到某学生即将过生日,然后准备了一份需要包装的小礼物和彩纸,要求全班学生帮我用最少的彩纸完成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提出了很多充满童趣的方案。这时,我再提出让他们测量小礼物的长宽高,并介绍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思考:如果立方体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该怎么计算?一个普通的表面积计算就拓展为对整个几何图形知识系统的探究。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猜想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由此可见,任务驱动的过程也是数学思维开拓能力、实践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

⑶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有哪些

一、逆向思维方法
二、对应思维方法
三、假设思维方法
四、转化思维方法
五、消元思维方法
六、发散思维方法
七、联想思维方法
八、量不变思维方法

⑷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世纪之交,千年更迭,历史进入了以信息时代和经济为重要标志的新时代。我们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入WTO,实现第三部战略目标等诸多机遇和挑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在这种国内国际背景下,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我们在继续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高层次数学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解决常规问题比较熟练,而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足。这种现状表明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迫切性。贯彻《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何谓创造性思维?多湖辉哲学创作中对创造性思维这样定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这大概是对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广义的解释。如果说能从这个定义中找到什么是数学的创造思维的话,则可以抓住“它是一种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的高级心理活动,”和“它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所以说数学的创造思维首先是一种新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以数学学习活动为载体,将学生自我因素与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有机协调,这样才能形成“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行为一体的综合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一、引导探索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自主建构。创造离不开思维,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要的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数的奇偶性”时,教材创设了船在北岸,由北岸驶向南岸,再由南岸驶向北岸,问摆渡第101次后船在北岸还是南岸?学生往往在初次遇到这个问题时,基本上找不到思维的原点,更找不到思维的方向。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确定船的初始状态的位置(北岸),再使学生明确摆渡第1次时,船的位置(南岸),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第2次,船在哪岸?引导到这儿,学生便能主动探索,最终发现规律,获取感知和联想,最终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让学生想象参与,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因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个体在进行思维时借助于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来进行探索。创造性思维只有创造想象参与,才能从最高水平上对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组合,构筑出最完整、最理想的新形象。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大海潮汐现象、苹果落地等事实为前提,先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想象,然后进行推理而产生的。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创造性成果,他大多是运用创造想象来进行研究的。他对想象力的评价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一)培养学生猜想的思维习惯猜想是数学上的合理“想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创新、创造的前奏。“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才是被证实”正如有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后,才吸引了一批像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孜孜不倦地去研究,去探索。在数学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摩根的关于地图着色的“四色猜想”,“笛卡尔欧拉公式”正是这些独具魅力的猜想,深深吸引了无数数学家投身其中去研究,去攻克,成为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美国G.波利亚所说:“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到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在数学教学上更要重视猜想,在课堂上运用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在五年级“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我在导课时这样说“老师今天带来了5位尊贵的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学生们猜测到是“鸡和兔”,我说“你们猜得很对,但是老师也只看到这五位个客人的头,你们能猜一猜这五位客人中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于是在猜测中,学生就得出了一对一对的数据,接下来,我问“要知道鸡和兔,到底有多少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学生于是想到了腿,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泉水被激起,接下来再尝试调整,发现规律,学生思维的体系得到很好的联通。(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和英乐尔德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的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像语文课程那样,给学生示范提出问题的多种思路,这不仅是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我们可以多让学生做一些给出已知条件的应用题,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错例,让学生质疑错误发生的原因;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做变换条件的练习。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知道,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年级都在检测学生开放性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令我们教师不满意的结果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要么脱离题意,要么过于简单,比如:六年级的数学统计图分析,常有根据图意提出问题的检测,学生按说应该提出与本年级程度相关的数学问题,可是学生往往提出的是一年级水平的数学问题(一般都是哪个项目最多,哪个项目最少的问题)。虽然检测中问题的提出具有开放性,学生提出了一年级水平的问题也能得分,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性就不高。这就像别人正在吃米饭,你到跟前问:“你吃的是米饭吗?”这虽然也是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幼儿在问,人们还会觉得可爱,如果是相对大得多的孩子在问,被问到的人又会怎么想你呢?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把学生的分数看到重要的程度上去,而要躬身教学,确确实实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创新,我们的学生才能够成才,我们的国家才能够发展。三、开发教材资源,给学生寻找创造性思维的契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不可能在有限宝贵的时间内学完所有的知识,教师要在开发教材资源上,提供给学生有价值的数学资源。所谓有价值的数学资源,这里主要指那些对提高思维品质有潜在作用的数学知识。例如:数学中隐含条件,数学中的各种思想,具有智能价值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主要用于分析问题的模型化能力,主要用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一般意义上的推理能力等)以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各种数学品质。教师要善于开发教材资源,利用新教材对数学综合领域的开发和重视,积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用有效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寻找创造性思维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教材六年级数学教学“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材要求的是学生能够认识并学会分析扇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数学阅读,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扇形统计图,本节教学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相对容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遇到思维的障碍,也不易引起思维的碰撞,表面上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没有契机。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收入,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在班级展示。学生就走进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计算百分比的过程,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系统性得到了锻炼,但是并没有创造思维的渗透。但时,当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上述活动后,在如何把各项收入的百分比准确的绘制在圆中表示扇面的大小时,学生的问题就出现了。这时,学生就要思考,扇面的大小如何绘制?于是,学生就开始想法,最终,学生联想到周角360度的知识,又联想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乘法”的数学知识,还用到了画角的方法,才准确的绘制出自己家庭各项收入分布情况统计图。学生在完成统计图后,还把各项收入的扇面涂上不同的颜色,即直观又美观。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但在此得到发展,而且还欣赏了数学的美。四、营造宽松环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诞生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转换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合作、交流、表达、展示的主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虽然专家们呼吁还学生一个生命灵动的主动课堂,但是不少教师还是沉醉在自己满堂灌,齐声喊的整齐划一的课堂之中,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给学生的精彩留白,激发学生的展示与表达。哪怕是一个错误的表达,它也可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萌芽的火花,而这种表达,也可能启发其他学生或老师思维灵感的滋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灵活性。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性产生新思路,新方案的状态,成为灵感。所以,如果教师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无忧的教学环境,学生便不会因为惧怕出错,惧怕嘲笑,惧怕责罚而不敢表达。没有积极主动表达的渴望,思维可能停滞,更何谈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压抑的环境,严格的责备,致使多少美妙的想法,奇特的思维夭折在恐惧之中,摧残在开口之先。教师的教鞭下没有了瓦特,教师的课堂上没有了爱迪生,教师的认为无可救药中赶走了三毛,这些后来成功的人,反而因为离开了学校课堂的束缚,成就了自己的天才梦想。孔子《论语》的自由谈,成就了门徒72贤。但是,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爱迪生,三毛那样的家庭环境,那样的父母引导,他们可能因为求学环境的压抑,老师的怠慢,夭折了思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淹没了生命的精彩。所以,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之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适合学生需要的数学活动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能够获得直接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在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积淀和发展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可见,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激发,这就像劳动产生了智慧一样,数学课程目标的全面实施才有了可能。(一)做卡片的启示女儿7岁,老师要求做10个相同的心形卡片。她开始把做好的第一个卡片放在硬纸板上用手拿着剪,卡片滑动,她剪得很艰难。两张过后,她把剪好的卡片按着画在硬纸板上,克服了滑动,画出来再剪,剪得快了一些。四张过后,她把剩下的硬纸板两张两张重叠在一起,画好后再剪,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我问女儿,怎么想到的后来这两种剪法,女儿随意说:“做着做着就想到的呗!”女儿的话,启示了我,做中学,做中思,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做中学的数学活动。(二)“做中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不竭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倡导学生“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中,在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尤以“做中学”最为有效。学生在“做中”才能发展探究,开阔思路,经历体验,产生联想,获得感悟,积累智慧,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活动素材,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达到对新知识的真正建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与圆锥”表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具模型,学生在做中,理解并推出了这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为后续图形的与折叠做好铺垫,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做中,学生掌握了这些立体图形中所隐藏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恰好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思维基础。(三)数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触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数学活动,尤以综合实践领域为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安排适合的教学活动,切记揠苗助长,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在数学活动的设置中,教师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和渴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它对于成就一个人的生命才华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感悟并实践新课程,认真开发教材资源,充分重视种种思维能力间的联系和渗透,有效的进行思维训练。在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能适应发展中的社会,并且使自己能成为成长中不断更新的人。参考文献[1]徐巧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2]刘清平李聪睿.小学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3]多湖辉.创造性思维[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⑸ 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思维能力

一)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也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都是经过人们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的真正的科学结论,只是不给学生进行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论证。即使这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具体地说,10—11岁学生开始能逐步分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能初步掌握比较科学的定义,能领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分析,并进行间接的推理(即由几个判断推出新的判断)。因此可以说,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⑹ 小学数学最核心的思维方法是什么

小学数学的思维方式很多
比如有联想思维,发散思维,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那种实际性的具象一点的思维方式

⑺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是哪些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浓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是积极思维活动的源泉,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和情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通过设问、提问、实验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使学生能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而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地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思维。1、创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感情交流。教学既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要和蔼克清,有一定的感染力,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这样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即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非常轻松愉快。2、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之中,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周玉仁教授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情境,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我拿出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让学生求它的体积,如果不改变石头的形状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正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我把盛了一部份水的长方体水槽放在讲桌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这时课堂气氛活跃,争着要讲自己的想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量出水槽的长、宽,又让学生测量水面上升的高度,使学生弄清水面上胜的高度就可以算出石头的体积,然后让学生动笔计算,学生很快算出石头的体积。同时也感到成功的喜悦。3、加强自评、互评学习结果,让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可以在同学中讨论,对有心意和创建的解答教师要给充分地肯定。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三、把握时机,发觉创新思维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生长点,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有利时机,往往可以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这就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打下了良好伏笔。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启迪学生用语言概括出新概念,对建立起的新表象组成要素进行判断,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进而进行内化,达到知识间的守恒。四、动手操作,诱发创新皮亚杰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数学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具有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活动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动手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了获得知识全过程,学的积极主动,满足了学生好动的需要,使他们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进而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⑻ 小学数学思维总结

数学思维立足于孩子的未来,以数学为载体,着手于孩子最熟悉的场景,目的是将孩子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和真正的数学思维课相比,传统教育方式还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能将课程、环境、老师、教学方式、评估、学生等与现代化手段结合,融入到一起。





向左转|向右转




传统教育

而真正的数学思维课则是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孩子熟悉的场景入手教学,传授知识,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同时,注重学习的过程对思维的锻炼,为未来的学习做事打下基础,而不仅仅是注重试卷得分。

数学思维教育还具有如下特征:

1、跨学科融合性

数学思维的锻炼,为孩子跨学科融合打下基础,让孩子能综合思考,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动手体验

教育过程中,强调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锻炼孩子的首脑眼协调能力,让孩子在自己熟悉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3、情境设定

结合知识、思维设定出符合孩子心理和认知的场景,让孩子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间接地进行实践,将来能更好地把课堂情景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

4、协作与竞争

以小班分组互动式教学,强调孩子相互讨论沟通,相互协作,既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让孩子进行思维碰撞,相互启发,还能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

最后要跟讲的是,向孩子提问,需要拥有逻辑性,能够真正的启发孩子思考,能有效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成长为有用的、智慧的、复合型的人才。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思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