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数学易错题整理有什么好处
理论上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小学也要求这个,错题集,基本就是临到检查的时候抄些题上去,基本除了应付检查,没啥用处
B. 小学数学易错易混的题目怎样点拨更有效
先不讲解,让学生练习!
易错易混的题在一起,多几道练习!
然后根据结果,再讲解,比较更有效果!
C. 求小学数学30道易错题与解答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红红的叉,头也不抬,在附上那个两个字“订正”。不问青红皂白的批判,导致的后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慑于老师的权威,一些同学只好偷偷借来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应对老师,问题始终没能解决 。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若是错的同学多了,老师不免嘀咕:“这道题怎么这么多的学生不明白?”。好吧,明天再强调。结果是不明就里地炒冷饭,对于成年人而言,元认知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行。可是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学生来说,确实不胜其烦,尤其是平时就很难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
其后果,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曾出不穷,学习困难学生呈加速度增长;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辛勤耕耘,但缺失了新鲜感,增加了倦怠感。随着 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只能发出越来越深的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我将数学题型划分为两大类:考察基础的知识型题目和考察综合运用的能力型题目。
知识型的题目,除把错误更正,加以明晰,并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还应查找资料或咨询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一起。
   而能力型的题目则重在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熟能生巧。而像写作这一类主观性题目,我给同学们总结为“不选难的,只写对的”。
    最后错题集中的错题,都不应该是偏题、怪题,而应该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矫枉过正。
我认为错题有以下用途:
    1.可以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2.可以作为第二节课的课堂作业和单元过关测试题。
    3.作为学生考试之前的复习资料,这时候可让学生重读、重做错题。 
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反复出现和多次变式训练及错题重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的纠正。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结,一个学期一次总结。
 一星期一小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每天记录下来的错题浏览一遍。在“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完全明白以后有可能再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知道为什么错一直没有弄懂”的题目前打上一个“△”。
一个月一中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把每个星期总结出来的“?”级题目想办法彻底解决弄懂,自己不行的话,一定要请教老师把它“消灭掉”,不能客气。而把“△”级题目再行抄录下来,如果一点新的发现都没有,就将它升级为“☆”级题目,如果已经觉得可以“消灭掉”了,就将它降级为“?”,下一个月中结时争取把它“消灭掉”并降级为“×” 。
一学期一总结的具体方法是,通常是在期末考试前15天完成,首先把一个月一中结中的“☆”级题目整理出来,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消灭掉”,然后再将星期小结和月中结中的“?”级、“△”级,不管有没有“消灭掉”,不仅全部从头思考一遍,想想当时是自己是如何“消灭掉”它的,从中找到大约15%-20%数量的好题用笔再做一遍。最后把一学期一总结的成果抄录到另外一个“错题精华本”上去,每学期一个“错题精华本”,这个“精华本”一般不需一个学科一本,只要进行分类即可。如果培养了这个方法,那么复习就会变得很容易了,除了看课本,把知识串起来,就是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成果”了,这样的好方法如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那样学习就变得很简单很简单了。
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整理错题集的: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第四册第五单元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的数。第六单元是认识克和千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质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常见错题题型	常见错因分析	相应策略
写出近似数:
1、永乐小学有学生1308人约(     )人。
2、一台彩色电视机的售价是8890元,约(     )元。
3、一条高速公路全长4966米,约(      )米。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我是教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理解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因此大部分的学生是不理解的,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可以理解,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是出错比较多的。	错对学生出错的原因,以现实情境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哪个数容易记住?”并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碰到过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
在(    )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包大米重5(    ),一瓶牛奶重500(    ),一只香蕉重150(    ),一只母鸡重2(    )。	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 学生未清晰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未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因此学生不能合适地选择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	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借助了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写出下面各数。
1、新华电影院有座位一千三百零九个(      ),2、从小明家到学校要走二千零三米(     )。	学生从写100以内的数到写万以内的数,数位比较多,学生对数位顺序表不清晰,因此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	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进一步强调“先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几位数?再写,写完后检查位数对不对,另一方面加强改错练习,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还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先在计数器上拨数,再对照计数器写数
D. 小学数学易错题
已知时间求速度甲为六分之一,乙为五分之一,丙为十五分之二(化简后的分数)
甲占其中的:   六分之一               25              25
          ————-————=  ————————=————————
           1        1     2     15 :18 :12   (15+18+12)=45
          —— : —— : ——   
           6        5     15
乙占其中的:   五分之一               18            18
          ————-————=  ————————=————————
           1        1     2     15 :18 :12   (15+18+12)=45
          —— : —— : ——   
           6        5     15
丙占其中的 : 十二分之一            12           12
          ————-————=  ————————=————————
           1        1     2     15 :18 :12   (15+18+12)=45
          —— : —— : ——   
           6        5     15
用:1500*15分之45=500(甲)
    1500*18分之45=600(乙)
    1500*12分之45=400(丙)
参考资料:用脑想!!!
(请采纳,我运思良苦才想出来的!!!)
E. 小学数学易错题归纳
易错还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多见题型,多练题就行,不必要找什么易错题。
F. 小学四年级数学易错点,看你家孩子掉不掉坑
【重点1】填空:下图中图形A向下平移()格得到图形B。
【分析】平移的距离要看平移前后图形一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看两个图形之间的距离。因而右图中图形A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B。

【分析】旋转必须图形里每条边每部分都一起旋转且大小不变,原图是较短对角线旋转180°后还应该是较短对角线,因而正确选项是(④)。
【重点3】100000=()万
9990000000≈()亿
【分析】这题前面一个填空是数的改写,后面是求近似数。审题一定要严谨细致。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去掉原数后面的4个“0”,其他部分照抄,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近似数就要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精确到亿位,要看清数位。正确答案10和100。
【重点4】两个乘数的积是68,其中一个乘数乘6,另一个乘数乘25,则积乘()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孩子容易错,原因是不仔细读题。跟着感觉走!平时练习时做过积是()的题,所以做到这题就想当然了。其实我们读题时应该圈划出关键字“乘”,这题是问积“乘”多少,而不是积“是”多少。所以正确答案是150。
【重点5】李大叔家有129棵银杏树,去年平均每棵收获银杏68千克。今年预计每棵比去年多收获19千克,今年预计能多收获银杏多少千克?
【分析】这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容易忽略问题是求今年预计能“多”收获银杏多少千克,而求成今年预计能收获银杏多少千克,导致错误的发生。仔细读题,理清条件,看准问题再下手。把“多”这个关键字圈出来,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可以简便算法列式19×129=2451(千克)求出今年预计多收获的千克数,也可以用今年能收获的千克数(68+19)×129减去去年收获的千克数68×129,得出今年多收获2451千克。
希望采纳
G.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易错题目集锦判断
选择题:
1、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0,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b
)。a、a
b、b
c、10
2、经过三角形的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
)
a、
180°
b、90
°
3、从甲地开往乙地,要10小时,货车要15小时,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b)。
a、2:3
b、3:2
c、2:5
4、3根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则(
c
)面积最大。
a、长方形b、正方形
c、圆形
5、在除法算式m÷n=a„„b中,(n≠0),下面式子正确的是(
c
)。
a、a>n
b、n>a
c、n>b
6、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
a
)条高。
a、1
b、2
c、无数
7、用三根同样长的铅丝分别围成圆、正方形和长方形(
c
)的面积最小。
a、圆
b、正方形c、长方形
8、甲数与乙数的比值为0.4,乙数与甲数的比值为(b
)
a.0.4
b.2.5
c.
2/5
9、一批零件,100个合格,不合格25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b)
a、75%
b、80%
c、100%
10、小数点右边第三位的计数单位是(
d
)
a、百分位b、千分位
c、0.01
d、0.001
1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比圆锥体体积(
b
)
a、大
b、大2倍
c、小
12、如果4x=3y,那么x与y(
a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3、0.7÷0.3如果商是2那么余数是(
b
)
a、1
b、0.1
c、0.01
d、10
14、做一批零件,如果每人的工效一定,那么工人的人数和用的时间(
b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15、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3/7,另一根剪去3/7米,第(d
)根剪去的长一些。
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第(
a
)段长一些。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c、一样长
d、无法判断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要采纳最先回答的正确答案,是对答题者劳动的尊重。祝进步!!!
H. 小学数学判断易错题(百度知道)
1、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速度的比是5:4。(       )2、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      )3、只要能被2除尽的数就是偶数。   (    )4、每年都有365天。    (       )5、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扩大3倍。    (       )6、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7、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       )8、a、b和c是三个自然数(且不等于0),在a=b×c中A、b一定是a的约数             (    )B、c一定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        (    )C、a一定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    )D、a一定是b和c的公倍数.          (    )9、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    )10、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1、“光明”牛奶包装盒上有“净含量:250亳升”的字样,这个250毫升是指包装盒的容积。  (    )12、x+y=ky(k一定)则x、y不成比例。(     )13、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四边形。(         )14、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两者一定是等底等高。(         )15、比例尺就是前项是1的比。(      )16、1千克的金属比1千克的棉花重。(             )17、1/100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18、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2/3。(           )19、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20、 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不变(       )21、任何长方体,只有相对的两个面才完全相等。(           )2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23、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物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24、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25、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26、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27、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28、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           )29、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是∏∶4。(        )30、分数值越小,分数单位就越小。(          )31、7米的1/8与8米的1/7一样长。(           )3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3、小王加工99个零件,合格99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99%。(        )34、5名工人5小时加工了5个零件,则1名工人1小时加工1个零件。(       )35、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数就扩大100倍。(         )
下面是答案哦
1.×   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长,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2.×   180°是平角不是钝角。3.×   应该是整除,不是除尽。4.×   闰年是366天。5.√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底面积×3,那么等式左边也×3。6.×   化简得4/5,分母是5,可以化成有限小数。7.×   3能被3整除,不能被9整除。8.A√  a÷c=b,所以b是a的约数。  B×  b=1时,a=c,c不是b的约数。  C√  由A得,a是b的倍数,所以a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D√  由A得,a是b的倍数,同理可得a是c的倍数,所以a是b和c的公倍数。9.×   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直角。10.√  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内项互为倒数即为积为1,则外项之积也为1,所以外项也互为倒数。11.×  应为牛奶的体积。12.×  x=(k-1)y,k一定,则(k-1)也一定,所以x和y成比例。13.√  四者都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条件来定义的。14.×  只要两者的底面积×高的值相等就可以了。15.×  完全可以是2:333之类的。16.×  都是一千克,一样重。17.√  1%就是这么定义的。18.×  参看第14条。19.×  不能平行或重合,也一定要有交点。20.√  任何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21.×  正方体也是长方体的一种,它不止相对的两个面相等。22.×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两条边之差越小,长方形面积越大。23.×  如果仅在长方体的范围内,只要高不为1分米,底面积就不为1平方分米。24.√  由题可得正方体棱长为1分米,则体积一定为1平方分米。25.×  必须总量一定才能说他们成反比例。26.√  比的前项增加10%即为前项乘以1.1,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1.1,比值不变。27.×  应为5÷105=1/21,约为4.76%。28.×  比例尺大的,分母小,则实际距离也小。29.√  设两者周长都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为a²/16,圆的面积为a²/4π,所以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应为π:4。30.不知  忘记什么叫分数单位了。  31.×  7/8<1<8/7。32.×  应在同一平面上。33.×  99÷99=1=100%。34.×  由题得1名工人5小时加工1零件,应控制一个量。35.×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加两个0,这个数不变。
O(∩_∩)O谢谢 希望你满意
桃子很可爱呢\(^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