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中小学健康教育经验

中小学健康教育经验

发布时间:2021-03-16 11:15:46

㈠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嫉妒心理的克服
吕桂萍
晓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
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关爱: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激励: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疏导: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缩短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
万 焱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通常后进生给我们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表面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有效的转化他们。
一、运用期望理论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和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进行交往时,才会减少无意中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几率,让师生的心靠得越来越近。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这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他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对他们满怀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接触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教师接受到后进生良好的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这是后进生发生转变的重要环节。
二、利用身体言语沟通
人与人沟通的类型十分复杂,除了言语沟通,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心理学家经过严格的观察发现在人际沟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实现的。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我们知道,表面上后进生可能对很多事都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与后进生交往时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因为这也是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利用空间距离的缩短
空间位置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可以让他们的座位尽量靠前。而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学生自由选择座位,与教师围坐在一起,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他们。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四、利用鼓励
来自学业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次在课上与学生谈到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时,一位女学生不好意思的说:“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哪个老师的课,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的说:对!就是这个样子,我也是。看来表扬和鼓励确实能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来说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与一位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聊天时,当我问到他最近学的怎么样时,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语,自豪的说:“语文老师说我比以前有进步了。”后来经了解因为他在听写字词时,比以前有一点进步,语文老师及时鼓励了他。这小小的鼓励,对这位学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五、利用班级环境
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级。从物资环境来讲,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班级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班级中,后进生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的乐趣,与老师的关系自然也非常和谐。初中一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对我说:“老师,我感到很没意思,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总是在机械的重复。”可想而知,在学校、在班级找不到一点快乐的学生,他就是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后进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便得心应手了。
后进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及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无论怎样,只要教师与后进生的心灵相通,心理相近,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细致的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赵丹阳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但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各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及矫正
韩晶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丑陋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

㈡ 小学安全教育经验总结

强化安全职责 构建和谐校园
————实验小学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总结
为了努力营造全校师生和谐平安的工作、学习环境,我校在市教体局正确领导下,在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建立组织 明确责任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通力合作,分工明确。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杨耀庭同志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周新安同志、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郭宝勇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主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直接为责任人,学校德育处、教导处、后勤处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学校与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师德承诺书、防邪教责任书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二、制度保障 措施到位
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学校并从人力、财力、制度上进行落实,采取“人防、物防、技防”并重的方针,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施。到目前为止,在校园硬件建设方面,我校投资1.2万元加高了楼梯扶手和走廊栏杆,有原来的0.9米升高为现在的1.2米;投资8000余元为老教学楼增添了安全防护窗;投资1000多元安装了红外线防盗系统;又对我校所有楼房的避雷设施进一步加强完善,并通过了安监局防雷设施检测。学校成立了校园治安室,加强了校门口的治安力量,严禁校外车辆未经同意私自进校。加强学生出入管理,实行学生到校零报告制度,对迟到学生实行登记。学生临时确需外出,首先由班主任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而后持班主任签发的“学生临时外出单”,否则学生不得外出。
为了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我校在市交警警力不足的情况下,我校加大了护送学生放学路队的力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值日老师每天上下午放学都要组织路队,站在大路两边严把过往的车辆,保证学生安安全全、平平安安回家。现在,我校学生的放学路队统一整队,秩序井然,教师护送路队认真负责,学校领导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可以说放学路队已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了加强安全,每天晚上及节假日我校都安排了老师值班巡逻,做好防盗、防火等工作。
三、加强教育 注重实效
我校规定每学期第一个月为安全教育月,每月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每周一为安全教育日。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课、班会、队会、晨会、板报等多种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
我校聘请建设路派出所王学超副所长为法制副校长。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2次法制报告会。在报告会上,王副校长结合实际,详细生动地列举了周边活生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对社会的危害,以及预防犯罪的方法。通过法制报告会,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让学生感到“法”与我们密切相关,“法”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促使同学们争作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2006年我校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心里健康教育试验基地,我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大了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力度,把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经常利用班队会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培训、教育。2006年9月,学校健全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由郭春生老师担任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心里健康教育讲座。同学们认真听取了杨老师的辅导,并以班级为单位在会后充分发言,交流心得,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自学校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以来,同学们排除了心里负担,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还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要求,我校与消防队联系进行了突发火灾事故演练,全校学生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引导下,用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低着头从不同的楼道有秩序地逃离“火灾”现场,并迅速跑到空旷的操场集中。全校学生在2分20秒的时间内全部安全逃离现场。通过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全体学生的消防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在火灾中的逃生技巧。
四、加强检查 及时整改
俗话说,防重于治。我校经常开展常规检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关键是要防范于未然。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我校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每月对学校每个角落进行地毯式的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教室的门窗、学校围墙、电路的布置、学校重点部位(电脑室,实验室,运动场,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等定期检查,对较旧的电气设备、电线、灭火设施等进行更换,杜绝隐患。
五、齐抓共管 群防群治
为贯彻教育部等十部委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提高对学校安全工作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认识。我校与公安、交警、工商、城建、司法、办事处等有关单位积极行动,开展了“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取缔校园周边200米内网吧;取缔占道经营的游动摊点;解决学校与周边居民民事纠纷。交警队加强了学校周边安全警示标志建设,在学校大门口的建设路划人行斑马线,学校门口两侧设置安全警示牌。通过整治,有力地提升了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为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段时间来,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我校能取得一些成绩,一方面是在于校内各职能部门配合和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与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和拓宽创建“平安校园”的新路子,使创安工作更上一层楼。

㈢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健康教育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

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

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教师要把系统的教育工程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使之成为日常性的心理启迪与心灵塑造工作。这就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连成密林,育人的长期功效是在点滴的培养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具有艺术的魅力。以心理理论作指导,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在社会心理咨询和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和同事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显的理论研究。
我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观随意滥施乱用,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可以自成系统的,这个系统既有灵活运用传统思想教育方法的继承性,又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的新颖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是赋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在心理理论指导下创造新的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教育的兼容性,可以与学校教育的各种方法相结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比如,可以结合学校德育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德育也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特别是要培养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动机、道德目的、 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交叉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可以和德育相互促进的。又如,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活动,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与其它教育方法相通相联之外,也有独立操作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些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其方法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这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仅仅是我们的一些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 书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郑日昌、刘视湘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ISBN: 9787307076662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第一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论
第一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含义 适应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 中小学生身心特点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标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第三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四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五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 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 第二章学业发展的教育与辅导
第一节入学适应的教育与辅导 入学适应概述 入学适应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第三节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 学习策略概述 认知策略及其学习 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 第四节考试焦虑的教育与辅导 考试焦虑及其原因 考试焦虑的调适方法 第三章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
第一节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 自我认识的含义 中小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自我认识的途径和方式 第二节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 自我接纳的含义 自我接纳的途径和方式 第三节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 自我完善的含义 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式 第四章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第一节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第二节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同伴关系的特点 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第三节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亲子关系的特点 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第四节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异性关系的特点 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第五章情绪教育与辅导
第一节情绪与情绪智力 情绪的含义 情绪智力的含义 情绪与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情绪认知的教育与辅导 情绪认知的含义 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第三节情绪表达的教育与辅导 情绪表达的含义 怎样合理表达情绪 第四节情绪管理的教育与辅导 情绪管理的含义 情绪管理的方式 第六章生活适应的教育与辅导
第一节生命教育与辅导 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容 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节网络健康教育与辅导 网络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必要性 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及其成因 网络成瘾的干预 网络成瘾的预防 第三节挫折教育与辅导 挫折教育与辅导的内涵 挫折心理简述 挫折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挫折教育与辅导的课堂活动设计案例及解析 第四节休闲教育与辅导 休闲教育与辅导的含义 休闲教育与辅导的目的和原则 休闲教育与辅导的内容 常见休闲活动的教育与辅导 第五节消费教育与辅导 中小学生常见的消费误区 消费教育与辅导的含义和重要性 消费教育与辅导的实施 第六节生涯教育与辅导 生涯教育与辅导的含义与内容 生涯教育与辅导的目标与内容 生涯辅导理论概述 中小学生生涯辅导活动举要 中小学生生涯教育建议 第七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含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活动形式 第三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人际互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团体动力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学生团体 第四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特点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功能与种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实施 第八章中小学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节个别心理咨询 个别心理咨询的含义 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 个别心理咨询的影响因素 个别心理咨询的过程 个别心理咨询的技术 个别心理咨询的伦理 第二节团体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咨询的含义 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 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影响因素 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 团体心理咨询的开展形式 第九章家校合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由之路
第一节家校合作概述 目前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之路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第二节家庭与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因素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 第三节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营造家校合作良好氛围 建立家校合作组织机构 引入社区资源以拓展家校合作 参考文献

㈤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健康教育教学之我见

一、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从根本上说教师的素养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小学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资源匮乏,并没有专业的教师,大多由其他科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并没经过专门的训练,缺乏专业技能,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有的教师甚至将健康课上成游戏课、休闲课。教师本身素质不高、重视不够,这是导致健康教育课程低效的重要原因。当前提高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健康教育课程准确定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师资队伍。首先,重视健康教育课程。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集体讨论,使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开设这门课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只有形成全校重视的氛围,才能引起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关注,在教与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建立专业教师队伍。这涉及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的内容,是一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工作。对此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应持有上岗证等等。教师如果不够专业,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相反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招聘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对于在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教学研修与理论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教师在教学中历练,在教学中提升。同时要创设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在交流中扬长避短,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改变照本宣科,机械讲授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实用性不强,学生感觉不到与自身关联性,往往会认为学了也没有用,而且还枯燥单调,学生不感兴趣,教学自然不会成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要善于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来入手进行教学,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切性与可信度。学生会感受到健康教育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相关内容的学习与探究中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发挥,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帮助下积极构建。真正践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来指导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与体魄。
三、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寓言故事
故事通俗易懂,是小学生所喜爱的重要形式。我们可以将健康教育与各种寓言故事结合起来,用故事中积极的正面人物形象来传递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生活、乐观向上、富有同情心、坚忍不拔、诚实守信等心理品质。
(二)观看视频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学生乐于活动,乐于接受。
(三)角色扮演
小学生活泼好动,让学生来扮演各种角色,让他们动起来比让学生静坐来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们要为学生的角色扮演创造机会,让学生变换角色,处于特定的环境中来模仿,解决现实问题。
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意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活动中学会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学会正确调节心理与情绪,积极而乐观地学习。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结合起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宽广,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模式互相促进,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避免学生在学校学的是一套,到了家中与社会上又是一套的现象发生。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孩子,要及时与他们家长沟通,互相了解情况,使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担负责任。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一些社区活动等,使学生有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体化,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在思想上重视,观念上先进,教学上改革,实践中探索,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㈥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学生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接受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对于个人回成长是非常有益的。答
2、此时学生心理处于成长和成型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必要,可以塑造其将来,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
3、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个人心理尚不成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个人很容易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因素,为将来一些不良心理埋下了祸根。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应该占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比语文数学还要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决定将来走的生活道路,将来能否成功,但语文数学考100分将来就能生活的好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已经显现,而且在逐步改进中。

㈦ 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学校健康教育担负着增强学生健康的重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健康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符合中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教会学生合理膳食;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注重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形式要多样化,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时代性 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中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是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而相应的营养未跟上;同时,一些家长和学校在学生膳食的安排上存在一些问题。根据一些调查报告显示,每日中学生膳食中的热量的供给量仅达到标准供给量的80%左右;蛋白质仅为70%左右;钙、核黄素和维生素A也明显不足。中学生膳食中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猪肉食品,但是猪肉的蛋白质含量不如牛肉和其它一些禽类,而脂肪的含量却比这些食品高,尽管猪肉也是不错的蛋白质食品,但是单一的蛋白质来源,会使中学生需要的其他一些营养素的摄入量减少。因此应适当增加牛肉、鱼类、奶类和动物血、豆类及制品的摄取,以补充全面均衡的营养。此外,膳食单调,烹调不考虑色、香、味、型,不能增进学生的食欲,也影响了营养的摄取。
为了让学生能健康成长,家庭膳食应有计划地进行调配,尽量使饭菜多样化。即使食物品种不能更换,也应在烹调方法上多做文章。在选购食品时还应注意,凡营养价值低而价格贵者尽量不买或少买。在中学生一天的膳食中,要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即五谷类(大米、面包、谷类及粉面类事物)每天约300—500克,蔬菜类每天约400—500克,水果类每天约400—500克,奶制品每天100克、豆制品每天50克,鱼、禽、肉、蛋每天125—200克,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需要传播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但不能将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播作为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中改变不良行为,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避免健康教育的学科化、理论化。学校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完善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工作的“三检查”(环境卫生检查、个人卫生检查和体格检查)、“两监督”(教学卫生监督、饮食卫生监督)。每天的清洁卫生打扫实行定岗服务,即人人岗位责任制,对个人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洗头;勤洗手。)、“五不” (不乱丢果壳纸屑;不随地吐痰及吐泡泡糖渣;不乱涂墙壁;不乱倒脏物污水;不喝生水。),以此促使学生自我约束,互相监督,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实用性。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每天打扫卫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我保健观,以便真正做到“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还可以保持校园整洁,创造优美学习、生活环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要有相应的内容传授,也要有适当的课堂讨论,还要有课外的延伸。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班会、宣传栏、校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同内容的健康保健知识,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校内的教育,还需要校外、社区、家庭的支持,通过邀请校外医疗机构开展知识讲座,召开家长会等,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转变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功能,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健康教育”环境。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进行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养成健康行为的有利措施。我们通过不定期对学生开展健康保健宣传活动,举行卫生救护演习,举办健康保健知识图片展、健康保健知识竞赛、环境污染实地考察和环保知识征文比赛,溺水、地震、火灾自救模拟演习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深刻的健康保健与安全自救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都是为学生身体健康服务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和体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如今,原来的体育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的形式出现,正是两者的最佳结合。因此,体育教师应按大纲要求,寓健康教育于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无论是备课、上课、课后小结都应有渗透意识;无论是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师都应该把握时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特别要充分利用阴雨天的室内课,将健康保健知识不折不扣地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养护与锻炼相结合。
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任课教师应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保健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艾滋病、吸毒、交通伤害、环境污染等,我们的教育也应相应增加这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清醒看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向学生传授面临突发性灾难的生存技巧,教给他们必要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必要的预防各类疾病与恶习的传播,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使学生获得相关的医学保健知识,如今年“红眼病”流行,针对性地进行宣教,使“红眼病”除个别学生在家庭感染外,未造成校内流行。
总之,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出发,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健康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一门新生的学科。青少年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必须掌握有关健康的知识,逐步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健康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完善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健康、更幸福、更和谐的新时代的新人。

㈧ 初中健康教育学习心得

健康教育学习心得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首先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健康教育经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