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六年级美术作业弹簧兔

小学六年级美术作业弹簧兔

发布时间:2021-03-16 08:01:12

1. 六年级上册,美术书第二课质朴的农民画兔子吃白菜谁能帮我拍一下,谢谢

的话你可以去找一下相关的,网络上应该有相应的图片,所以说这还是挺简单的。我仔细找一下还是能找到的。

2. 我要交一张美术的作业 画画高手进

我父亲是一位画家,而我虽然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但,是班上的美术课代表,就让我来教你吧!首先你把图片打出来,把8开纸放在上面,然后准备一盒马利水粉,拿一两只毛笔或排笔,一个盆子里面放1/2的水,留着洗笔用,还要一个调色盘,如果实在没有调色盘,也可以用家里平时用的大盘子只要能调色就行,画时要注意颜色的清淡,劝你最好临摹,先练习几遍,只要相信自己,用心去画就一定会画好!!!!!

3. 求十张照片,作为美术作业

自己在旅游的时候拍摄的旅游景点的照片,大部分是毕业时拍的学校,不好意思,不方便露出人脸,所以基本选择了全景物上传,希望对你有帮助。

4. 小学六年级美术作业难忘的一件事。急!

你就没有一件难忘的事?
比如:考试得了100分,或者是0分。
比如:你过生日时候的场景。
比如: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时的神情等等。
很多。

5. 自己用包装纸包装礼盒(说明步骤,要清楚)是小学六年级上的美术作业

一、把包装纸平铺放好,有花纹的朝下。
二、把包装盒放在包装纸中间,盒子的下边缘和包装纸的边缘处于平行状态。
三、把包装纸从前后方向把盒子卷着包起来,适当固定一下。(一定要包紧)
四、左右两边可以紧贴着盒子没有包的两个面,。延边沿对其紧压进去。
五、紧压盒子边的顺序是先折前后,再左右。或者先左右再前后。
六、剩下的两个面被包裹好后,可以选择在顶面加丝带编花用大头针斜着固定上面。

6. 六年级美术测试卷

六年级美术测试卷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0 小时
一、填空:34%
1、我们学习的陶艺制作方法主要有 和 、徒手捏制法。
2、立线浮雕是将 、 的 结合在一起制作的艺术作品。
3、中国古代青铜器起始于 ,兴盛时期是 。
4、综合纸版画是利用 、 、 、 、 等技法,融合各种 的什物材料,综合运用在同一 上,表现出更为活泼、奇特的艺术效果的纸版画品种。
5、烧制陶艺作品的窑炉有 、 、 、
、 等。
6、色彩中按给人的感觉来分可分为 和 ,紫红的花在大
红花旁显得 ,在绿叶丛中却显得 。把红、蓝、橙、黄、绿、紫按给人的感觉分成两类,并注明分的类别。

7、变化的柱子的制作过程:先确定好纸柱的 ,―――是圆柱还
是三角柱等,然后用铅笔柱面画出小 ,再用 剪刻。
8、我国古代著名的陶艺作品主要有 和 。
9、在一种颜色中加入另一种颜色就可以改变它的相貌,请按这种色彩渐变的顺序将下列颜色排列起来。
黄、蓝、紫、橙、红、紫红

10、柔软的黏土制品经过 的烧炼,变成 的陶器。
11、 是一种古老的陶艺成型方法,适宜制作 的陶艺。

二、连线
1、这些词语会引起你哪些色调的联想,请画连线。8%
海景 暖色调
火烧云
丰收的麦田 冷色调
草地

2、不同的性格可以用不同的点、线、面、色、来表现,请大家把相对应的用线条进行连接。 6%
跳跃变的线条 热烈
明净的淡黄色块 暴烈
喷发的鲜艳的红色 轻快
颤动的弥漫的黑色 柔和
五彩的发散的点 恐惧

3、给这些世界名画找到它的作者。3%
《吊桥》 埃舍尔
《清明上河图》 凡高
《饮水渠》 张择端

4、你了解我国的青铜器吗?请把它们的年代找出来。9%
三彩天王俑 战国
男舞俑 西汉
持伞俑
说唱俑 东汉
面具 唐朝
铜牛灯
虎牛铜枕 南唐
虎耳骑士四牛储备器 商朝晚朝
牛虎案 春秋晚期

7. 有关6年级 5 1 节的美术作业图片网址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0%A1%D1%A7%C9%FA%C3%C0%CA%F5%BB%E6%BB%AD%D7%F7%C6%B7在网络上面找的。都是一些小学阶段的美术作品,希望可以适合你。。

8. 美术作业:

1.《蒙娜丽莎》、《《日出-印象》、《红屋顶》、《蒙特马尔大街》、《林中浴女》、《向日葵》、《芭蕾恋曲》等等,太多了
2.(是说艺术三杰吧)1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2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 。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
3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3.邮票诞生(一)在邮票问世之前

邮票是近代邮政的产物。而邮政的历史,比邮票长得多。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周朝就已有邮政机构,那时称务邮或驿,合称邮驿。孔子曾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传命。”此种邮驿制度延续了2000多年,一直保持到1912年才取消。

我国古代邮驿只传递政府的公文和军报,是不收邮费的,用不着发行邮票。但是为了辨别真伪,保证传递的准确、安全,历代都规定了牌符制度,用牌符证明所传的文书是真的。周代用竹符,汉代用铜符,唐代用银符,宋代用木牌,涂漆写字,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等。金字牌,一天行400里,只有传递敕书和军事机密文件才使用。J13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邮票图案是战国时期的虎节。虎身上有铭文“王命命传凭”,意思是传递王命,供应车马和饮食。这种虎节和虎符一样,一分为二,一半发给传递军事文书的信使,另一半发给驿站或关卡,以查验是否符合,判别真伪。

清代还有一种排单制度。驿站传递公文或军报都附粘“排单”或“火票”,沿途各站均须填明到达日期和时刻,查核有无延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2月28日湖南沅州发到辰州的公文封套,粘连排单,填了到达各驿站的日期和时刻。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4日吉林到直隶(今河北省)的“将军火票”。
古代邮驿是政府办的,但不收寄老百姓的信件。老百姓要寄信件,只有靠熟人捎带,非常困难。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开始出现了民信局,为民间传递信件。民信局是民办的商业组织,资本大的,在各地设立分局、联号或代理店,形成一定地共有通信网;资本小的,则与其他民信局建立联系,互相接递信件。民信局除捎运信件外,还办理包裹、汇兑等业务。民信局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也没有统一的邮票。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费方式亦不完全一样。有预收的,亦有信件收到时由收信人付费的。收寄费用,有的叫酒资或酒力,也有叫号金的。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据。
欧洲的情况与我国相似。2000多年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赞扬驿夫说:“不论雨雪风霜,不论酷暑严冬,还是黑夜,都不能阻挡信使迅速完成他们的邮班。”当时邮政是国王的特权,是为王家和朝臣寄送信件和传递信息的。以后商业发达了,邮政才逐渐发展到供商人使用。到了中世纪,欧洲有一些教会、学校、商行开始经营送信业务,为一般群众寄送信件。那时民信局送信,不预收邮费,而是在信送到后才向收信人收取邮资。
17世纪中叶,法国民信局已很发达。年,在巴黎有一位名叫德.维拉叶(MONSIEUR DE VELAYER,后为伯爵)的人建立了一个“小邮局”,收寄巴黎市区范围内的信件。他向用户出售一种纸片,上面印有“邮资已付”字样。寄信人把这种纸片贴在信封上,投入信箱。“小邮局”定时开启信箱,把信投交收信人。德.维拉叶创造的“邮资已付”的纸片,可以说是现行邮票的雏型。可惜他所创办的‘小邮局“不久便停办了。他发行“邮票”、预收邮费的办法也没有坚持下来。到了1814年,撒丁尼亚王国(在今意大利境内),才重新采用德.维拉叶的办法,发行了一种“邮戳纸”(STAMPED PAPER),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在各地邮局出售。寄信人把它贴在信封上,便可将信寄出。邮资是根据传递路程计算的。当时“邮戳纸”有三种面值,即15分、25分和50分。50分的“邮戳纸”为八角形,图案是信差骑在马上,吹着号角,奔驰送信,用蓝色印在光滑的白纸上,纸内印有水印。这种“邮戳纸”发行量很大,但实行时间很短,遗留下来的很少。因图案中的信差似骑士,集邮者称它为“骑士”票,视为珍品。

18世纪未叶,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实行国营邮政,业务有所发展,但是仍照民办信局的办法,向收信人收取邮费。邮费仍按路程计算。但因当时有些国家本身并不统一,各邦币制不同,互相折算,非常困难。国营邮政,被作为财政来源,邮费昂贵,人民负担不起。据传说,1835年,英国大不列颠岛上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远近闻名,向她求婚者很多。求婚者纷纷写信给她,表示爱慕之情。姑娘每天收信数十件,所付邮资很多,不堪负担。于是她拒收信件,不付邮费。当时象这样拒收邮件的事很多。邮局传递信件,收不到邮费,受到不少损失。

还有一个传说,1838年的一天,英国有位名叫罗兰.希尔(SIR ROWLAND HILL,后为爵士)的人在伦敦乡间散步。他见到一位信差把信送给一位姑娘。姑娘瞧了一下信封,便把信还给信差,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钱,付不起邮资,请把信退回去吧!”信差不答应,两个人争执起来。罗兰.希尔上前劝说,代付了邮资,把信交给了那位姑娘。信差走后,姑娘对罗兰.希尔说:“这封信是我哥哥寄来的。我们预先约好,他平安无事,就在信封上画个圆圈,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平安无事,就不必收信,邮费也就不付了。”罗兰.希尔听了姑娘的话,深有感触,立志研究改进邮政传递纳费的办法。
邮票诞生(二)世界上第一种邮票诞生

罗兰.希尔在1835年就开始研究邮政问题。他发现,英国提高邮资,国家邮政收入反而减少;而法国降低邮资,却使信件增多、邮政收入增加。他进一步研究发现,英国邮政收入减少的原因,是大多数信件到投递时才收费。而许多收信人拒收信件,不付邮费,当信件退回时,寄信人也不会付费。邮局信差白跑了两趟路,分文没有。更明显的是,按传递路程计费,邮资偏高。那时英国邮政规定,从15英里以内单页信函收取邮费4便士,到700英里以上收取17便士,其间共分14级。罗兰.希尔通过调查发现:一封信从甲地送到乙地,其运费是很少的。例如,自伦敦到爱丁堡400英里,一封信的邮费不过是1/36便士。但是同一信函,运到较近的地方,因为数量少,分担的运费反而多。所以罗兰.希尔得出结论说:“信函按路程远近,收取不同的邮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合理的,实际毫无根据。如果邮费多少与信函收寄、运转、投递的成本成正比例,伦敦收寄本地投递的一封信收费2便士,则伦敦寄到爱丁堡的信,加收邮费1/36便士,便足够两地之间的运输费。试问这样微小数目的钱如何收取?”于是,他提出了一项改革办法。即在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范围内,信件不论远近,都收取固定的邮费,每半盎斯(英两)收邮费一便士。所有邮费都须预付。各邮局出售一种表示“邮资已付”的“印花”的信封和封皮纸。为了方便那些不愿使用邮局印刷的信封而用自己的信封的寄信人,邮局另外出售一种表示“邮资已付”的“印花”纸片。纸片大小与“印花”差不多,背面上胶,稍加润湿,即可贴在信封上。那时罗兰.希尔称这种纸片为“标签”,实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邮票。

1837年1月,罗兰.希尔写信给梅尔蓬勋爵政府,提出他的建议,但没有结果。他又出版一本名为《论邮政改革:其重要性和实践》(POST OFFICE REFORM: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E)的小册了。当时的邮政总局局长列支菲尔特勋爵(LORD LICHFIFLD)对罗兰.希尔的建议竭力反对,并指责说:“我所有听到或读到的荒唐无稽的计划中,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后来,罗兰.希尔再次出版他的小册子,并改为公开发行,引起舆论界的注意,反应极为强烈。1837年11月23日,英国下议院任命一个委员会调查这个问题,1838年7月17日通过信函每半盎斯2便士的“均一邮资法案”,但政府表示反对。1839年7月17日,下议院通过政府预算时,把信函每半盎斯2便士的邮资列入预算通过。1839年12月5日,财政部把信函邮资定为每盎斯为4便士,即原来规定的最低资费,作为过渡,到1840年1月10日起实行罗兰.希尔建议的信函不论远近,每半盎斯一便士,即一便士邮资制。

财政部委任罗兰.希尔到该部工作,执行他的改革邮政的计划。1839年,罗兰.希尔委托威廉.墨尔莱台(WILLIAN MULREADY)设计信封和包封纸。“邮票”是采用了帕金斯的雕刻版印制方法印制出来的。

帕金斯(JACOB PERKINS)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人,机械发明家。他于1819年发明了轮转印刷机,能用雕刻铜版印刷钞票。

1839年12月罗兰.希尔与帕金斯的公司签订印刷邮票的合同。

邮票中间的图案是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享利.科普尔特(HENRY CAUBOULD)选用了皇家造币厂W.惠恩为纪念1837年女王首次访问伦敦城所作奖章上肖像而设计的。查利.希恩和弗莱杜立克.希恩负责雕刻印模。图案上端中间有“邮资”(POSTAGE)字样,左右两角是交叉十字图形。下端中间是面值“一便士”(ONE PENNY)或“二便士”(TWO PRNNY);左右两角是大写英文字母。

英国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这是世界上首次发行的邮票。

英国原来规定自1840年1月10日开始实行一便士邮资制度,但是到了1月,信封、包封纸以及邮票都未准备就绪。于是临时改用在信封上加盖“手戳”来作“邮资已付”的证明,一直用到1840年5月6日。英国1840年发行的邮票共有两种面值,1便士邮票,黑色,集邮者称为黑便士邮票;2便士邮票,蓝色。邮票用白纸印刷 。为了防止伪造,纸里有小皇冠水印。当时只有英国发行邮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当时为了宣传使用邮票,一大张1便士邮票周围留有空白,印着“每枚售价1便士,每排12枚,售价1先令;每一整张售价1英镑。请把邮票粘在信封右上方。沾湿背面,注意别除去粘胶”等字样。当时没有打孔机,每枚邮票周围没有齿孔,邮局出售单枚邮票时要用剪刀把各枚邮票剪开。

罗兰.希尔原来认为,大多数寄信人喜欢购用邮局印制的带有邮票的信封(类似现在的“邮简”)和包封纸。而事实上,大家喜欢购用邮票,并且很多人感觉新奇,整张整张购买。结果邮票供不应求,印刷工人夜以继日地赶印,才满足需要。据统计,从1840年5月6日到1841年1月共售出黑便士邮票7200万枚。
邮票诞生(三)邮票创始人罗兰.希尔

罗兰 .希尔(1795-1879)是英国教育家,邮票的创始人,1795年12月3日出生于基德明斯特。他17岁时开始在其父开设在伯翰希尔托普的学校里教授数学。1827年罗兰.希尔迁到托顿汉姆(TOTTENHAM)市布鲁斯堡(BRUCE CASTLE)的学校任职,1833年因病退职。布鲁斯堡1928年被作为英国邮政博物馆。

1842年,英国自由党政府下台不久,罗兰.希尔被解除在财政部执行改革邮政计划的任务。为了补偿他的损失,表扬他的劳绩,国家赠予他一笔款子。后来,自由党重新执政,他被任命为邮政总局秘书,1854年升任邮政总局高级秘书。他管理邮政有方,提高了通信能力。在1838-1864年间,收费函件从7600万件增加到64200万件。1864年罗兰.希尔退休,国会给他补助金2万英镑,并保留他的年薪2000英镑,作为退休年金。1879年8月27日,罗兰.希尔在汉姆斯特德(HAMSTEAD)逝世,葬于西敏寺。
4.关于路灯,不知道哎。。。
5. 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
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称为"对比色(互补色)".把对比色放在一起,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若混合在一起,会调出浑浊的颜色 对比色的弱化效果.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对比色。 冷暖色指色彩的冷暖分别。色彩学上根据心理感受,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冷色调(青、蓝)和中性色调(紫、绿、黄、黑、灰、白)。在绘画、设计中,暖/冷色调分别给人以亲密/距离、温暖/凉爽之感。红、橙、黄色常使人联想起东方旭日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色常使人联想起高空的蓝天、阴影处的冰雪,因此有寒冷的感觉,所以称为“冷色”;绿、紫等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暖,故称为“中性色”。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在同类色彩中,含暖意成分多的较暖,反之较冷。
6.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乡”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只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网络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编辑本段]【起源和发展】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另一说: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就是《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足见在宋时人物年画已具规模。
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样发展下来,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绿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及至明末崇祯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极为驰名,图画内容也愈见丰富。
清代人才辈出,年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予人以一种幽默感。印制方面亦有各种各样,有木板、有石印、有胶版、有国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有炭彩、有仿古、有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之“西洋之剧场”就是。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乡”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只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网络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编辑本段]【起源和发展】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另一说: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7.素描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素描是其它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 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 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素描是画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也可以作为复制或摹写的基础,但以它的 性质而言,它是独特的。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 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在作画时往往预先勾出轮廓作为草稿,然 后用色彩渲染,当艺术作品完成时,素描稿常被掩没或销毁。因此,素 描只是一种技术准备。到14世纪末,素描不再仅是附属品,而成为一门 独立的艺术。它有着广泛的表现范畴:能表现体积、空间、深度、实质 和动作。文艺复兴以后,素描已不仅只有实用地位,而是成为能代表人 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

9. 我的美术作业.帮忙下

印象派

一是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印象派认为“记忆”和“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手》、《咖啡馆里》、《弗利·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二是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艺术要素、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号,光和色是形、意、美的艺术起始点,形、意、美在光和色中成形、达意、示美。印象派画家最基本的绘画技法是竭力探索一种有效方法,以突破物体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他们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那种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他们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五光十色描绘得惟妙惟肖。他们进而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光与色的表达。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的光与色。这次珍品展展出的《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与《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便是莫奈为教堂绘制的30余幅油画中的两幅。画这批画时,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他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将其补上,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三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四是“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绘画场所位移,而是绘画方式变革,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方式,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雷诺阿喜欢在户外林下写生模特儿,以悉心研究模特儿身上、脸上的绿色反光和灿烂的斑点效果。雷诺阿从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于是,有了《打阳伞的丽丝》中的伞下阴影处、回眸一瞬间视觉色彩的晶莹剔透与丽丝眼神的非视觉色彩的真诚魅力,有了《夏杜的春天》的春光明媚、春色涌动、春讯汇集和春意荡漾,有了《泛舟塞纳河》的河水淌动、河光波动、小舟划动和泛舟人的灵动。“阳光下的绘画”,为印象派绘画的崛起和发展在绘画方式上奠定了基础。

五是变革西方传统绘画和借鉴各种画派,留下印象派叩开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的文化轨迹。印象主义艺术思潮随印象派绘画而生,印象派绘画又在印象主义艺术思潮的涌动中而兴。印象派之兴,在于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对19世纪上半叶各种画派的借鉴,包括借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印象派绘画的反叛表现在众多方面。印象派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绘画特征和文化风采,在独树一帜驰骋19世纪下半叶艺术舞台的同时,也显现了自身的艺术选择和文化取向的局限性,以至于困惑、分化不断。在这种进程中,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相继而生。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衰落后,立体主义和20世纪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从中吸取了动力。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叩开了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

印象派画家的文化肖像

在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演进中,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画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到印象派旗帜之下;有的虽然没有印象派的“团队意识”,但他们的笔下却吐露出印象派的艺术风格;有的虽然参加了印象派初期的艺术活动,但其总体艺术倾向更接近后印象派,或者成了后印象派代表人物。这次“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共选作品51幅,有4幅以上作品的为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德加、塞尚。马奈是印象主义的奠基者,他在绘画创作题材上开创了从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中取材的先河,强调绘画的色块运筹要高于描绘作用。莫奈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人、引领者和坚定不移的实践者,“光和色”的讴歌者。毕沙罗是点彩法的引领人。西斯莱在印象派中画风较为稳健。雷诺阿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先驱,早期作品是典型的印象主义的真实写照,充满了闪烁的色彩和光线。德加被誉为表现动态人物的绘画大师。塞尚是后印象派杰出画家之一,现代绘画艺术之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20世纪许多美术家及美术运动(特别是立体主义)的审美观念发展很有影响。

印象派画家各有风采、各显个性,同时又共显亮丽,共具特征。

一是艺术思想的批判性。印象派绘画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叛逆”的,被正统沙龙排斥,又因排斥而增强了“叛逆”性,更坚韧地走上了探索之路。1874年一群青年画家假借巴黎著名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行首次画展,即是受正统沙龙排斥的产物,至1886年,印象派共举办8次画展。其间,印象派绘画曲折发展,印象派画家离合聚散。然而,整体而言,印象派艺术思想的批判性锐意不减。

二是艺术体系的独创性。印象派代表人物虽然仍保持了绘画的古典形式和一般审美理念,却撼动了传统绘画方式,松动了传承性极强的艺术之链,在美学理念、光色处理、视觉建构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创造了新的艺术体系。

三是艺术精神的探索性。印象派画家始终处于探索之中,起步于探索,发展于探索,在探索中走到一起,在探索中又新展艺术轨迹,在探索中冲撞而分手,在探索中从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走来,又向20世纪现代艺术走去。

四是艺术珍品的渐显性。印象派绘画被世人接受有个过程。当印象派画家作品被正统沙龙拒之门外时,其作品随之遭受冷落,甚至已买走的作品被要求退回。1933年7月,当雷诺阿的《小艺术家》在巴黎以17万法郎售出时,常书鸿先生曾感慨地在巴黎写了《雷诺阿的胜利》:“雷诺阿和莫奈可说是印象派前锋队伍中两个最独特的具备着卓绝的情操、艰苦奋勇穷毕生精力向时代挑战着的纯艺术家……人说雷诺阿是胜利了!然而请不要忘记他在仇视和讥刺中的奋斗,他不断地追求,而且这个胜利的报酬是在1933年距他死后14年的今朝。”在这里,艺术珍品的渐显过程经历了14个春秋!

五是艺术技法的借鉴性。印象派画家借鉴了巴比松派画家和英国画家的技法与审美理念。西斯莱曾对评论家阿道尔夫·达维尼埃说:“我喜欢的画家是谁?如果只说同代人,那就是德拉克洛瓦、柯罗、米勒、卢梭和库尔贝,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热爱大自然并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巴比松派风景画家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显而易见。毕沙罗则承认:“我们的道路是从英国大画家透纳开始的……”印象派画家还从中国、日本等东方艺术中吸取营养。凡·高指出:“我敢预言,别的画家们会喜欢一种在强烈阳光下的色彩,喜欢日本绘画中那种晶莹澄澈的色彩。”“日本艺术……在法国印象派艺术家中生了根。”1870年,莫奈对日本浮世绘发生了兴趣,并且于1871年开始收集浮世绘版画

2
后印象主义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存在于19世纪80至90年代的美术现象,并不含有风格意义。这些艺术家既不同于印象派狂热地追求外光和色彩,也不同于新印象派对光色进行分析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艺术创作。他们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的观念,重视作者的主观个性,注意在作品中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注意形式的 表现力。通常被称作后印象主义的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

后印象主义画家的探索过程与成果对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产生很大的影响。 塞尚主张绘画摆脱文学性和情节性,充分发挥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推动了欧洲纯绘画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被誉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他的作品注重理念、注重结构,注重画面的建筑美。他对体面的深入研究和高度重视,孕含了立体主义的因素。凡高的作品含有深刻的悲剧意识,他大胆地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追求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形式,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后来的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派,都从凡高的艺术中获得丰 厚的收益。高更受象征主义美学观念的影响,作品充满原始艺术的抽象性、神秘性和象征因素,结合他精致的艺术趣味,平绘的构成形式,浓郁的装饰效果,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他推动了近代象征艺术的发展,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也有深远的影响。

3

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

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

……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P.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的油画《弹曼多林的少女》(1910),被

认为是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立体主义绘画方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酝酿过程。20世纪初巴黎画坛异常活跃。继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之后,年轻的艺

术家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来表现在迅猛变革的工业社会里人们的内在情绪和心理。新的流派在法国、德国、意大

利和俄国相继出现。在法国,继野兽主义崛起后,另一群文艺家常在蒙马尔特的”流动洗衣房”聚会。参加的有毕加索、布拉

克、M.洛朗森、G.阿波利奈尔、A.萨尔蒙、M.雷纳尔、J.格里斯、F.莱热等。支持他们的有画商D.-H.卡恩韦勒,他在1907年

在巴黎开办了画廊,这便是被人们称作的立体主义社团。参予立体主义活动的还有R.德洛内、A.格莱兹。1910年,以J.维荣为

中心,建立起新的立体派社团,因经常在法国皮托活动,被称作皮托集团。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墨西哥的J.de里维拉也与皮

托集团有联系。他们赋予分析的立体主义以秩序和规则,从而促进了立体主义朝着更为抽象和主观的方向发展。从1912年开

始,毕加索等又进行综合的立体主义的试验。在分析的立体主义破碎而又剔透的结构中,还保留着强烈的光线和某种空间感。

画家们将不同状态及不同视点所观察到的对象,集中地表现于单一的平面上,造成一个总体经验的效果。综合的立体主义不再

从解剖、分析一定的对象着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实物拼贴的手法,试图使艺术家

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实。

虽然作为立体主义分支的黄金分割社于1920、1925年继续举行展览,但作为艺术运动的立体主义早在1914年便失去活力。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

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

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

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

立体主义在反传统的口号下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但它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又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

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不小的推动作用。

4达芬奇(Da Vinc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和博学的学者。
达芬奇在各个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无论是皮具、服饰、珠宝、家具还是自行车、汽车、飞机、潜水艇、军事工程、军事武器、解剖医学……五百年来,人类正是沿着达芬奇的足迹,才取得了今日的成绩,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以及日本、韩国、以色列这些亚洲国家都有专门达芬奇的研究机构,时至今日,他当年的一些科学设想又陆续被人们发现、了解和应用,事实证明达芬奇的思想在今天还是历久而弥新的,相信在未来他的理论仍然会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在科学学术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达芬奇(Da Vinci)品牌作为古典艺术的现代演绎代表了时尚潮流,代表卓越、高贵和素质。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富丽辉煌的历史诗篇让意大利充满了诗情画意。使达芬奇(Da Vinci)品牌注入时尚元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达芬奇(Da Vinci)向消费者展示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达芬奇对消费者,即"Da Vinci B TO C",正是这一经营理念和意识,达芬奇在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上不懈追求尽善尽美最终使达芬奇(Da Vinci)品牌成为著名的时尚名牌。
达芬奇(Da Vinci)的自画像被中国消费者称为"老人头",其实真正的"老人头"就是"达芬奇Da Vinci",只有意大利达芬奇国际集团出品的"达芬奇Da Vinci"才是真正的国际品牌。请认明"达芬奇Da Vinci"及侧面图像方为正品。
达芬奇大事记

1452年4月15日 意大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芬奇镇近郊,赛尔·皮耶洛·达芬奇与卡特莉娜所生。 1465年 进入韦罗基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3~14岁)。
1473年 创作《圣告图》。
1476年 被告密与韦罗基奥的其它弟子犯了同性恋之罪,由于他矢口否认,最后被释放(24岁)。 1482年 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岁)。
1483年 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1岁)
1495年 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岁)。
1502~03年 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0岁)。
1516年 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岁)。
1519年5月2日 去世于法国安伯瓦兹(67岁)。
1980年意大利达芬奇国际基金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共和国芬奇镇成立。
2000年在香港组建亚太代表处后升格为亚太总部即意大利达芬奇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前身。
2001年-2004年达芬奇品牌进入知识产权保护期,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数十个类别获商标权得到法律保护。
2004年达芬奇品牌正式进入亚太市场。
2005年意大利达芬奇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组建。
2005年设立广州代表处负责中国大陆市场推广。
2006年投资成立广州市达芬奇实业有限公司"达芬奇DAVINCI"皮具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维特鲁威人》

5

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自画像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造成伦勃朗的伟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光暗。这名辞,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换言之,伦勃朗的光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光暗是含着绝然不同的作用的。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目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
卢浮宫中藏有两幅被认为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我们正可以把它们用来了解伦式氏的“光暗”的真际。
作品《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藏里昂美术馆),通过捕捉面部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了塑造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他毕生研究相学,其探索的成果是他绘画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姆斯特丹时期(1632~1648)从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到1640年,是其创作的成熟阶段。成名作《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突破团体肖像画呆板的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情上处理得逼真而又生动。这时期的大量宗教画,均表现世俗内容,具有巴洛克画风。1636年所作《参孙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画细腻而复杂,被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类似的杰作还有《画家和他的妻子》、《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藏德累斯顿画廊)等。1640~1648年,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深化的阶段。1642年儿子去世使他悲痛万分,而《夜巡》(藏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问世,一开始又不被人理解,这幅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性质,可以使人回忆起往昔荷兰人民反抗异族统治斗争的史诗性杰作,因其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画法,开始不被订画者接收,一度形成僵局。此时期他的其他作品,也像《夜巡》一样采用更加接近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含蓄地描绘画面上的主要人物,因而不像30年代那样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欢迎,以致生活越来越困难。《夜巡》晚年(1648~1669)伦勃朗晚年生活困难,家产被拍卖,油画作品买主不多,只有宗教题材的蚀刻版画还有人订制。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币版画》的作品,就是依其售价而定名的。这时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描绘荷兰古代英雄C.西菲利斯反抗罗马暴政的《西菲利斯的密谋》和《呢商同业公会理事》(藏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团体肖像。前一幅具有纪念碑式气魄,可惜现只存一块残片,藏于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后一幅因表现了因人而异的外貌性格特征,成为他的不朽之作。家庭的不幸和一系列折磨并未摧毁这位倔强的老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直至逝世前还画出了《浪子回头》、《扫罗与大卫》等名画。据20世纪60年代统计,他一生留存的作品有油画600幅,蚀刻版画350幅,素描1500幅,70年代以后还陆续有新的发现。

阅读全文

与小学六年级美术作业弹簧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