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小学生写的杨柳的诗
杨柳无言笑春风,
燕子徘徊飞其中。
愿意化作杨柳叶,
飘摇不定笑长空。
B. 小学柳树怎么画(最好有图)
以上
C. 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天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要装多少块玻璃
324÷12÷3
=9块
D. 人教版小学岸边的柳树教案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让幼儿学会亲近大自然与树木建立朋友般的亲密关系。
2.了解认识柳树,掌握几种常见柳树的名称,寻找它们不同的特征。
3.让幼儿学习和树交朋友,懂得如何保护树木,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认识柳树,掌握几种常见柳树的名称,寻找它们不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懂得如何保护树木,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颐和绿苑。
2.提供各种有关树的书籍,以及各种可以让孩子表征的材料:皱纹纸、报纸、剪刀、橡皮泥、插花、积木、各种花布和一些辅助材料。
3.联系家长,了解主题内容,同幼儿一起积累各种资料。
4.学具:红绿小旗,铃鼓。
教学过程
1.
幼儿自愿分成两干组,由两位老师分头领着幼儿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去观察幼儿园的树。
2.鼓励幼儿数一数幼儿园里共有多少棵树,有多少种树?
3.谈话:你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树?你发现了哪些树的秘密?鼓励孩子把自己发现的树的秘密告诉大家。
4.教师提问:这是一棵什么树?(柳树)这棵树的枝条是怎么样的?(柳树的枝条是向下垂,让幼儿用手作下垂状,幼儿边作动作,边说柳树的枝条是向下垂的。)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柳树?
5.寻找柳树:
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柳树,请小朋友去找一找,谁找到了就站在柳树的下面。
6.游戏:亲亲柳树(激发兴趣)
集体游戏。如:教师发口令小孩小孩真爱玩,亲亲柳树跑回来;幼儿就迅速跑向柳树亲亲跑回来,教师发出口令小孩小孩真爱玩,亲亲柳树蹲下来,幼儿就迅速跑向柳树蹲下来。
7.观察柳树: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亲亲柳树的游戏,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颗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请小朋友摸一摸柳树的树干,说说柳树的树干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2)请小朋友观察柳树的颜色.提问:柳树的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树枝是什么颜色的?
(3)引导幼儿看一看柳树是怎么样的?(向下垂的,幼儿学做向下垂的动作)
看一看柳树的叶子长得怎么样?有些什么变化?(小芽胞长大变成小树叶了,树叶长多了,变得更绿了)
(4)引导幼儿观察春风一吹,柳树的枝条好象在干什么?请幼儿学学柳树枝飘动的样子。
(5)让幼儿抱一抱柳树,和柳树做个朋友。
(6)柳树可以为人类做哪些事情?多种柳树可以美化环境,进化空气,人类可以用柳树制作各种家具,用柳枝制作各种工艺品。教师可出示一些工艺品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爱护柳树的热情。
8.游戏:柳树娃娃
幼儿用双手向下垂作柳树娃娃。老师说;春风来了,柳树娃娃可以做弯腰状,双手晃动作树枝飘荡状,双手做招手状。
9.领养柳树。
请每个幼儿领养一棵柳树,为柳树起名字,记录柳树的生长变化,要求孩子们像妈妈一样要照顾好树宝宝。
10.教师总结:柳树是我们家乡种植最多的一种树木,柳树的枝条细长而低垂,柳树的颜色是褐绿色的,柳树耐寒、耐旱。柳树是在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变绿的。柳树变绿长出绿芽就是告诉我们人类春天来到啦。柳树是我们人流的朋友。
11.游戏:给柳树照像
(1)提供各种材料,启发幼儿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柳树的印象,如:绘画、粘贴、制作等。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制作:春姐姐来了,柳树发芽了,对着我们招招手,对着我们弯弯腰。
(2)展示成果。
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分类,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1.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在回家的路上,公园里,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柳树?都有哪些柳树?
E.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17课杨柳这篇小古文的译文
磨针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F. 我要一些小学写作的教案
想象作文《春天来了》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是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相结合的产物。所谓想象,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经过思考,而创造出一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目前,我们的学生生活环境比较稳定,“学校上课——家中作业——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学生缺乏想象的空间,甚至于不会想象。而学生写作文实际上就是一个想象的创造过程,想象力的匮乏是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在小学中年级设计一次想象作文,初步探索通过想象作文开启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和途径。主题是“春天来了”,通过本次训练力求达到这样几个目标:1、引导学生听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2、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把心中的春天美景自由地画出来;3、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以画练说、以说促写,把春天的画描绘成笔下的话。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音乐与想象
1、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将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与表现出春天大自然中的声音(溪水、鸟鸣、虫叫、牛鸣等)合成在一起,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春天来了,春姑娘奏响了动听的乐章,闭上眼睛,听着音乐,你能想象出春天的景象吗?
在这个设计中,教师向学生提供能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又富有表现的音乐(呈现给学生的知觉材料),加上教师的激情引导,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想象出各种相应的事物(经过学生思考而创造出的新形象)。通过这个教学设计,激活学生想象的兴趣,一旦有了这个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想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愉快的活动中,学生想象的灵感顿时被激发出来,记忆中的表象材料跃然眼前,学生头脑中的春天便会多姿多彩。
2、指导学生汇报自己想象的内容:听着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通过这个设计,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想象目标(想象一组与春天有关的内容)回忆刚才听过的音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表象进行合理的加工。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过去学生大胆的创造想象往往得不到我们的理解,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对学生的一些不符合“规矩”的大胆想象加以纠正,殊不知这种愚蠢的做法往往过早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求异想象,想象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说与别人不一样的景象。
二、绘画与想象
1、学生汇报以后,教师激情引导: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你能把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用彩笔给画出来吗?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教师还可以随手在黑板上画一棵柳树,一条小河,鼓励学生以“春天来了”为主题自由地添画。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指导学生绘画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画,想什么就画什么,学生在构思图画内容和布局时,必然会进行丰富而活跃的想象,这个心理过程不正是和学生作文时构思、布局、描写而一一对应起来了吗?
2、在学生想象绘画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想象绘画的情况,因学生受一定技能的限制,难以表达想象内容时,教师应适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想象绘画时要有独创性、新颖性,而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重复和再现,也不是“依葫芦画瓢”。这样,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便跃然纸上:有笑咪咪的太阳,有吹笛子的小鸟,有打鼓的青蛙,有跳舞的杨柳……
三、说画与写话
1、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画用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说画的方法:(1)说说你画了哪些景物?(2)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呢?(3)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吗?(4)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引导学生抓重点、说具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想象画的静态美表达出来(如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还要引导学生表达出想象画的动态美(如小鸟在空中飞,春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引导学生说画时要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把想象的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并且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异想天开”,激起学生的童趣,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生动、更感人。
2、鼓励学生将自己说的内容用语言文字写出来:同学们,你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欣赏了你们的想象画,聆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仿佛觉得小树活了,鸟儿飞起来了……画面动了起来,真是太精彩了,如果你能给想象画配上一段文字描写,让你的画面也动起来、活起来,该有多好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听音乐想象春天的情景,再把想象的情景用彩笔描绘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说话,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受与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起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欲望,这时学生的想象作文就有了丰富的语言、情感基础,写起作文来行笔如云、一蹴而就。这样通过想象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生动而又不乏个性,语言流畅而又不乏跳跃,想象新颖而又不乏纯真。
通过这次想象作文的教学实践,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这句话的含义,想象的确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由声音想象到事物,由花草树木想象到鸟兽虫鱼,从一个思路跳跃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跃到另一种意境,使学生的生活空间得到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事物聚合粘结……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的积累。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与作文之间就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一方面会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充盈、更新颖。
21世纪是开拓人类创造力的世纪,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那么,就让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点滴中去渗透、去营造、去张扬,让我们的学生尽快地成长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素养的一代创造性人才。
G. 小学生小古文第17课杨柳的意思
《小学生小古文》第十七课是《铁杵磨针》,原文为: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专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属,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其中没有“杨柳”
在古文中,杨柳释义如下:
yáng liǔ
1. 泛指柳树。
例:《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 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柽,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
3. 借指侍妾、歌姬。
例:唐白居易《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