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优化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学会汉语拼音并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是第一学段(小学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是低年级小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可想而知,学会汉语拼音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汉语拼音教学已不是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的专利,几乎所有的学前班教师都担负着为小学一年级打好拼音基础的教学重任。那么,对于学前班幼儿来说,怎样才算学会汉语拼音呢?具体来说,应该达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多动手、动脑的思考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积累运用知识,这对于学前教育改革来说很重要,因为只有领会课改精神,更新观念,重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多年来的汉语拼音教学工作实际与教学经验,我简要地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学前班汉语拼音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认知冲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6周岁的幼儿来说,更是显得极其重要。如果幼儿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时自然就不专心,要学好相应的知识谈何容易。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必须把问题设置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韵母üe时,可以先复习单韵母ü和e及其四声,然后在ü的后面加上e(用卡片演示),接着教师引导:"这是我们即将认识的一位新朋友,小朋友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并将韵母üe的卡片贴在黑板上,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标声调时,幼儿已经学过,声调符号像顶帽,只在韵母头上标,ü上标调把点抹,看见ɑ,ɑ上标,没有ɑ,找o e等标调规则,可是,当教师给出如下音节:i和jiu请幼儿看看如何标声调时,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标在u头上,有的说应该标在ⅰ头上,还说ⅰ上标调把点抹。在孩子们激烈的争论声中,教师及时引导和讲解"ⅰ、u同在标在后"的标调规则,让幼儿理解其真正意思,从而使幼儿牢牢地记住这一标调规则。根据调查,我发现6周岁幼儿大多都有渴望认识许多汉字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拼读音节与认识汉字相结合,让幼儿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自己认识许多汉字这一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试着看一些少儿汉语拼音读物,既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始终强调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从做中学,寓教于乐。征对幼儿特别好动的特点,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适合的游戏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例如:在练习发音或练习拼音时我们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轻松地开展学习活动;又如:在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拼音卡片和实物图,用摸一摸、猜一猜、拼一拼、找一找等游戏方式开展活动,使幼儿在欢乐的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用直观教具或幼儿已有的直接经验开展新授课内容的教学,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一般来说记忆力特别好,但是不及时复习巩固的话也容易遗忘,那么,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自觉巩固旧知识,在巩固旧知识中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要注意让学困幼儿经常获得成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师通常可以做一些简单适合的教具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了韵母的字形和发音方法、书写方法之后,我们可利用射线拼音卡片引导幼儿开火车进行练习拼音并说话;又如: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拼音连线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可以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发现并纠正相应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的态度,做对的要表扬,做错的也不要紧,切勿训斥做错题的幼儿,应该允许幼儿犯错误,让幼儿从亲切的谈话中学会新知识。有些韵母的发音方法教师讲了以后,幼儿未必就能很快学会,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教具进行进行教学,并结合幼儿生活语言来教幼儿迅速学会发音方法。比如:学习韵母ie,单独讲其发音方法和示范,有的幼儿的确不容易学会,但借助树叶这一直观教具极其日常生活语言就能迅速教会幼儿发音。
四、运用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引导幼儿学习相应的学习内容。
有些教学内容往往可以通过已学知识的正迁移迅速教会幼儿掌握知识点,我们就要通过这条捷径进行教学,以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前边教学了z 、 c 、 s后面加ⅰ构成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不能拼,且其发音时比相应的声母发音要长些。我们教学了声母zh、 ch、 sh、 r 之后,教学整体认读音节、 chi 、shi 、ri 、 时,就可以先复习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的构成与发音方法和识记方法,并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试着自学整体认读音节:、 chi 、shi 、ri 。通过幼儿自学之后,教师请幼儿以游戏的方式逐一轮读,有错就及时纠正,正确就给予及时肯定,这样既能培养幼儿自学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学习的自信心。
②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则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求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一、汉语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虽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但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给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常常会出现厌学、怕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学习的是单韵母ɑ.o.e,许多儿童对ɑ的发音老不到位,教师则在发音规则与方法上浪费时间,效果却不明显。如果教师把握了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学时避免繁琐的发音方法的分析,而利用挂图帮助儿童回忆:当你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检查扁桃体时让你张大嘴巴发音,这就是ɑ的读音。学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很快克服了发音不到位的困难。教学声母t时,读准音后让学生记住形,先观察图画,随即取出准备好的弯柄伞撑开,台下一片哗然,学生纷纷举手:我知道怎样记住t的形状了!(我家也有这种伞,以后看到t,就想到弯伞柄了。)接着教师及时点拨:再看,伞柄弯钩朝哪边?(弯钩朝右边,因为在撑伞时,弯钩朝左容易碰着下巴。)(还有,弯钩还容易钩到扣子。)听着学生的回答,已得到了明确的答案:学生已经掌握了“t”的形状,再不需要更多的解释。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时,许多教师按常规音节去教,学生很容易遗忘,采用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教学,效果更好。故事激趣:六一节到,Z妈妈带小i上街,可小i不听话,到处乱跑走丢了,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他哭着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紧跟在你身边。”因此Zi就变成整体认读音节,不再分开拼读。“学生上街”这一生活经验为学好整体认读音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复韵母ɑi时,请两名个头高矮不等的小孩上讲台来比一比,从而引出复韵母ɑi。又如:在教学声母m时,首先利用儿歌吸引学生:“红红和明明,一块儿捉迷藏,你藏我来摸,你摸我来藏,他们玩得真欢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声母就在儿歌中,从而引出m。这些都是在教学时注意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诱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所学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达到学生乐学的效果。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也是学生解疑探究的协作者。刚入学的儿童犹如一张白纸,不仅具有发展的潜力,而且具有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权,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信任。刚入学两周的学生,在上汉语拼音复习课时,认读双音节词:sī ɡuā zhuō zi,注意轻声音节,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能一味地由教师主控,领着一遍又一遍地读,而应充分信任学生,发挥自主权与小组合作权,尝试拼读。会读了就站起来读;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时指导范读,再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拼读,还给予热烈的掌声。这些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与信任下,终于展示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发展的条件之一。在汉语拼音巩固教学中,习题形式丰富多样,更要求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之中,开展有趣的巩固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国标教材人教版、国标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练习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作业类型,达到强化汉语拼音的目的,例如:可采取读卡认拼音式的训练,抽读卡片巩固音节;可以做游戏——找朋友、摘苹果、鸽子送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可采用连线式的训练,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还可以动手涂一涂,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抄一抄,写一写(用所学音节写话),读一读(补充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或古诗文),以达到识字、说好普通话、扩大阅读量的目的。三、掌握汉语拼音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功能的确定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掌握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汉语拼音基础知识,才能迅速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字母辨别能力,而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汉语拼音的掌握。例如:在教ɡǒu这个音节时,为了巩固学生对音节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则赋予音节以意义。出示挂图观察(图为一只淘气的小狗),问:能用ɡǒu这个音节说句话吗?然后取下挂图,让学生想想刚才看到的图画,再来说说:如果你家里有狗,就根据自家狗的样子说句话。由此可见,音节仅作单独的符号存在并无意义,不利于掌握,一旦赋予音节意义,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巩固汉语拼音。发展能力并不是在教学时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而应教给学生声韵成音的规律,掌握拼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教学单韵母ɑ、o、e时,不讲复杂的发音规则,而是布置学生观察口型变化,由此得出口型的不同;在教i u ü时,让学生自己对照规律发现读音的不同,教声母时却发现口型很快复原了,声音也轻而短。这样在类比与对比中,学生很快明白了元音字母与声母的不同,为复韵母和音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听广播 b b b,爬山坡 p p p,两个门洞 m m m,一根拐棍 f f f。左下半圆 d d d,鱼儿跃起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小棍 l l l。小鸽子 ɡ ɡ ɡ,小蝌蚪 k k k,一把椅子 h h h,一只母鸡 j j j。7个气球 q q q,切西瓜 x x x,像个2字 z z z,小刺猬 c c c。小蚕吐丝 s s s,织毛衣 zh zh zh,吃东西 ch ch ch。石狮子 sh sh sh,一轮红日 r r r,一个树杈 y y y,一只乌鸦 w w w。这些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师生共同创作出来的。学生在和老师创编儿歌时,表现了极高的创作欲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四、传授拼音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结合国标教材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的汉语拼音部分,从第四课开始都编排了一首儿歌。国标教材苏教版集中编排6首儿歌,而这些儿歌既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的拼音,还可以凭借儿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ɑo ou iu一课的儿歌是这样的:“小公鸡,有礼貌,见了太阳就问好。太阳公公眯眯笑,奖励一顶大红帽。”在反复朗读之后,让学生谈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你要向它学习什么?从而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又如,国标教材苏教版“汉语拼音儿歌”中有这样一首儿歌:“老乌鸦,叫嘎嘎,捉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亲情教育。思考练习1、汉语拼音知识教学怎样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2、汉语拼音的作业类型有哪些?3、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题性?4、如何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5、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何意义?6、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