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一年级如何进行生字教学

小学一年级如何进行生字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07 01:35:58

1. 怎样教一年级的小学生认识笔画较多的生字呢,有什么窍门么

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比如说: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甚至可以通过字谜来学习,边学边玩。记忆会很深刻。

怎样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记住生字
呵呵,谁有好方法我这急需呀?
现在一年级的生字都比较难记,我推荐你使用这种方法:
1、用猜字谜的办法。
(比如:一天24小时,72小时是什么字?是 |晶| 字。)
(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告|字)。。。。。。可以自拟,也可以上网查,只要形象生动,就很容易记住。

2、用谐音字的办法。
(比如:栽和裁、闷和闹。。。。。)
你先叫他找出这个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然后教他区别,就很容易记住。

3、用分左右或上下的办法。
(比如:“狗”字)你先问他左边是什么偏旁,然后再问右边是什么字,这左右两边组成了什么字。渐渐地他就会记住了。
尝试学字法
[摘要]
尝试学字法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加工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主张活用模式。目前,诸多识字教学法,包括几种新课改实验的识字教学部分,均以灌输、记忆为主,缺乏理想的教学模式,而且对“别字”束手无策,尝试学字法能够克服这些弊端。尝试学字法课堂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构字规则、用字规则,以学生为主、尝试为主、练习为主,先练后讲,多练少讲。由于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汉字的实践机会,所以能有效地区分易混字、克服错别字。本文还阐述了尝试学字的概念、前提条件,以及尝试学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金练字法。
[正文]
海内外汉字识字教学法已经出现几十种,这些教学方法基本相似,以灌输、记忆为主,其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绝大部分识字教学方法根本就没有设计课堂模式,所有的识字教学方法都有别字,而且在克服“别字”问题上束手无策。小学语文新课改实验在这些问题上也没有新的突破。
尝试学字法课堂就不同了,学生自主探究汉字构字规则、用字规则,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学生为主,尝试为主,练习为主,能有效克服错别字。教学法的核心是课堂操作模式,先谈模式。
1.尝试学字法的一般模式
具体教学程序分六个环节,举例说明如下。
1.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青——清、请、晴、蜻、情; 精、睛。
1.2.基本训练
1.2.1. 学习“青”字族的共同点
在背诵声母、韵母表的基础上精细辨识j,q,ing;拼读练习jing1; qing1,qing2,qing3(阿拉伯数字标声调,下同)。
3.2.2. 学习“青”字族的不同点
复习常用偏旁三字文。
言字旁,形变样。表语言,说读讲。
日字旁,表太阳。晨早起,惜时光。
目字旁,眼有关。早已盼,去爬山。
三点水,形变样。江河水,入海洋。
竖心旁,一条心。爱人民,怀真情。
虫字旁,昆虫多。小蜻蜓,小飞蛾。
米字旁,不少粮。有精食,有粗糠。
1.3.尝试准备
复习《小qing1蛙》,背诵学材《小qing1蛙》。
《小qing1蛙》
河水 qing1qing1 天气 qing2 ,
qing1qing1草地飞 qing1蜓。
稻田处处呱呱叫,
小 小qing1蛙大眼 jing1。
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qing2。
Qing3你保护小qing1蛙,
它是庄稼好卫兵。
尝试学字法学材利用早读时间,提前熟读成诵。
1.4.进行新课
1.4.1.出示尝试题
选字填在学材中的拼音下面,“青,请,清,晴,蜻,情,睛,精”。
《小qing1 蛙》
河水 qing1 qing1 天气qing2 ,
qing1 qing1 草地飞 qing1 蜓。
稻田处处呱呱叫,
小 小qing1 蛙大眼 jing 。
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qing2 。
qing3 你保护小 qing1 蛙,
它是庄稼好卫兵。
1.4.2尝试练习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辅导。
1.4.3.讨论讲解
学生介绍自己选字的理由或想法;学生讲不清的,老师启发、点拨。
经过以上环节,青字族不练也会默写,书写规范靠黄金练字法。
1.5.写字教学
1.5.1.黄金练字板上粉笔书写
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字尝试书写“青、请、睛”,老师巡视辅导。
典型作业讨论,教师点拨。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书写。
1.5.2.黄金练字帖上铅笔书写
模仿字帖上的范字书写青字族汉字,每字写两遍老师巡视辅导。
作业投影,讨论、点拨。
每字再练习一遍。
1.6.小结,下课
2.什么是尝试学字法
“尝试学字法”依据正常华语儿童学习华文的迁移规律,先学分词分短语朗读,在学会朗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识字目标,针对读写实践中的别字白字问题,运用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把鄢文俊《字族文识字教材》加工为《尝试学字学材》,设计出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汉字构字规则、用字规则的教学方法。它的显著特征是先练后讲、多练少讲。“尝试学字法”能比较理想地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儿童识字的内部需要如何产生?如何设计教学法才能大幅度减少读写实践中的白字、别字?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才能出现自主、合作、探究?样才能把识字、写字结合起来,书写规范、减轻负担?
为何取名“尝试学字法”?全国几十种识字教学法在小学、幼儿园乃至海外都取得效果,说明识字不是难点;但是绝大多数识字教学方法的后遗症都一致——错别字多。错字的原因在哪里?——汉字构形有规则,识字教学法没有把构字规则作为重点。别字的原因在哪理?——汉字用字有规则,识字教学没有把用字规则作为重点。构字规则和用字规则是在读写实践中掌握的,诸多识字法以记忆字形为重点,在识字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选择使用形近、音近、义近字的实践机会。识字的目标定位在记忆字形特征;学字的目标定位在学习构形规则、用字规则。绝大多数识字教学法和写字教学各行其是,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默写生字和规范书写依然缺乏理想的教学模式,汉字书写水平依然不理想。“尝试学字法”把学字和黄金练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减轻生字默写负担,而且学生能写出规范漂亮的字。《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总目标》第5条明确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说,新课改实验四年来,语文课堂上一直“自主”不起来。低段的识字教学更不能例外,只能“他主”——被动学习。笔者设计的“尝试学字法”在课堂上恰恰能出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场面。尝试学字课堂,有特色鲜明的第一次尝试题、第二次尝试题、书写尝试,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实践为主,先练后讲,多练少讲。
3.“尝试学字法”的前提——激发儿童学字的内部需要
入小学时,如果口语发展正常,说话时总是分词、分短语、分句,字盲儿童的语料库已经丰富到一定程度了。为什么入学后读书反而一字一顿?因为老师没有很好利用并且继续加大力度去丰富这个语料库,而是另起炉灶,带着学生每天用字卡强化字形,用教鞭指读汉字,甚至指读课文,学生读书时,也要看清字形,生怕读错。老师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甚至调动一切评价激励手段。这些都是儿童识字的外因。只能说明儿童识字过程是被动学习的过程。因为这时的识字需要是社会群体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并不是儿童自己思想上产生的识字需要。能不能在儿童识字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使儿童萌发识字的欲望,从而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呢?应该如何准备?准备到什么程度为好?笔者认为,这是识字教育科学化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认识汉字:社会群体对儿童的要求,是儿童识字的外部需要。
听读故事:儿童缠着家长每天午、晚睡前读故事听。
笔者的孩子5周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儿版《西游记》24万多字,随便翻开某页某段,均能分词分短语比较流利地朗读。家长并没有专门教孩子识字,都是在听读故事时不知不觉认识的。下面是她读书识字的发展阶段:
[1]7000多字262页彩图版《百变孙悟空》,孩子要听读。
[2]随便翻开一页,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读。
[3]随便找一句话,孩子能正确流利地读。
[4]用厚纸剪长方形窟隆盖住某页,露出四个字,随便考,能认识。
[5]剪更小的窟隆,只露出两个字,随便考,能认识。
[6]剪最小的窟隆,只露出一个字,随便考,能认识。
从[1]阶段到[6]阶段,都是她主动提出来要听读书,或自己打开书读,家长没有催促她,是故事情节在吸引她。胡适说,要引起儿童的文学兴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因为家里书多,又开始听读《顽皮哪吒》等,偶尔想起读《百变孙悟空》,她自己会读,但个别字已经记不清怎么读,主动向家长请教。这是儿童个体的识字需要,不是社会群体对儿童的识字要求。这种需要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儿童有她自己的精神消费,家长(老师)不能要求她把《百变孙悟空》的用字全部掌握以后,再读别的书。从书店买一些读物,她能分短语正确、流利地朗读。
实验证明,从一年级开始听读故事学阅读识汉字完全可行。使用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的老师,课堂上一般先领读课文,先读熟课文后识字。学生模仿老师读熟300字的课文再识字14个,或者也可以先认识14个生字然后模仿老师学习熟读300字课文。实践证明,前者省时省力。如果熟读30万字课文再学生字,是不是更省力?如果选择的阅读材料不是课本而是印制精美的《孙悟空》、《哪吒》、《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彩图本,是不是还能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2000常用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王宁),多音字占17%(周有光)。随着朗读数量质量发展,识字量不断增加,易混字(别字、白字)越来越多,儿童逐渐产生了区分易混字的需要。引导儿童区分易混字,才是识字教学的重点。这时,笔者设计的自主探究构字规则、用字规则的“尝试学字法”自然而然地适应了儿童的需要。
4尝试学字法的变式
教学模式并不是僵化的教条,关键在于使用者灵活变通,变化中有一条不能变:先练后讲,多练少讲。使用一个阶段以后,师生都熟悉了教学环节,而且常见的汉字形符也不多,就可以简化程序,缩短尝试练习之前的时间,精简基本训练的内容,教师可以仿照第二次尝试练习题目设计第三次尝试练习,因为同一个汉字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变换语境训练可以提高运用汉字的能力。
5尝试学字法具有普遍适应性
不但可以进行严格的“尝试学字法”实验,而且可以作为普通班级中高年级读写白字、别字的预防措施。因为它抓住了儿童学习中文的要害问题。普通班级中高年级可以在语文课上以练习的形式进行尝试学字训练。
6黄金练字法
6.1汉字结体接近黄金分割比例
方块汉字左小右大或右小左大,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很难用田字格说明结构特征。小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汉字,整个字往往不在田字格的正中,很容易偏右偏下。著名书法家启功认为,汉字结构特征为“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合体字多,用“黄金格”说明结构特征比较容易。和田字格相比,“黄金格”的方框内有两纵两横四条参照线,儿童容易掌握合体字的结构,能够克服田字格中写字偏右偏下的毛病。
启功曾作《论书绝句》百首,其中第九十九首专论汉字结构规律:“运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7月第一版)为此,笔者依据启功的研究成果设计了黄金练字板、黄金练字本,分别使用粉笔和铅笔(钢笔)书写。
6.2粉笔书写便于学生观察领悟
铅笔字太小,老师评改,学生难以领悟结字特征;用粉笔书写几乎放大了一百多倍,老师用彩色粉笔在学生作业上直接评改,对错、美丑,一目了然。
6.3粉笔书写便于模仿老师运笔
儿童学写字以模仿为主。学生用铅笔,老师用粉笔,学生难以模仿老师写字。如果学生也用粉笔,而且老师就在学生的字上用彩色粉笔改,学生近距离观察,易于模仿。
6.4粉笔书写适应肌肉发育状态
六、七岁儿童,手指小肌肉群发育状况还不大适应铅笔写字,控制能力差,手指酸困。操作粉笔以运腕为主,不易疲劳,易于控制。
6.5粉笔书写避免近视保护颈椎
由于儿童注意力难以多方面分配,如果同时注意坐姿、握笔姿势、字的部件组成、结构比例,必然顾此失彼。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驼背,与此相关。学生先用小黑板和粉笔站立书写,待初步掌握一组字的书写要求以后,再用铅笔、黄金练字本(帖)写一遍。
6.6铅笔书写需要准备专用字帖
为便于学生模仿书写,必须设计相应的黄金练字帖。
(附:石皇冠设计、书写的黄金练字帖)
6.7写字尝试教学课堂模式设计
由于儿童听话能力、观察能力、肌肉控制能力正在培养中,老师先讲学生后练,学生往往听不明白,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真学习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理论,设计了先练后讲的写字教学常规步骤,具体内容如下。以“青、清、请、晴、蜻、情、睛”的书写指导为例。
A基本训练:书写“青”字 ,说出“青”在黄金格中的位置。
B准备训练:书写偏旁“氵、讠、忄”,应该写在黄金格的什么位置?
C进行新课:
(1)出示尝试题:书写“清”“氵”和“青”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2)学生讨论,尝试书写,老师辅导;
(3)学生讲评,老师点拨、示范书写;
(4)模仿书写,老师辅导;
D第二次尝试:“请、情”怎么写?
E课堂练习:用铅笔、黄金练字本(帖)练习写字;老师辅导,选取典型作业;作业投影讲评。
F小结:师生共同总结“青”字族的结字规律。

2. 小学一年级认识生字的方法有哪几种

常用的有环境濡复染法、生制活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看图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等。

1、环境濡染法

① 利用家庭里常见、常说、常用的实物上挂(贴)相应的大字卡片和其他卡片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② 利用户外的广告、招牌、标语、路牌、门牌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③ 利用食品袋、电视节目等到处都有视觉语言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2、生活识字法

利用视觉语言的参与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游戏识字法

将生字词组织成游戏帮助学生识记。

例如:

①做表情识字:笑、哭、眨。

②做动作识字:站、爬、捏。

③教小动物“识字”。

④文字当物识字。

⑤手心手背猜字。

⑥谜语识字等等。

4、看图识字法

利用图画(简笔画、贴画、照片等)帮助识记。

5、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

如:

①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

②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

③两个小人儿土上坐(坐)。

6、编故事识字法

是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识字。

3. 小学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方法:
1、运用形声字的构字原理;
2、引入字谜,增强学生兴趣;
3、集体编认字歌谣;
4、读写结合;
5、结合词句认读;
6、形近字比较识字。

4. 小学一年级生字卡片怎么做

一年级学生卡片带上拼音。

5. 一年级语文识字如何教学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如第10课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2.“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3.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4.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5.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宇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形成统一的联系。

6. 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何学好生字

对初入学儿童,应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儿童就会对学习兴趣。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 地轻松快乐地学习。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 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对于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 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 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问:火车、火车从哪开?生:从我们这里开!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交生字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教师也可以把生字发给 若干名学生,请他们分别拿着生字找朋友(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学生读后交朋友。教师随机给予表扬、鼓励。

7. 如何指导一年级小学生的生字书写

可以编一些顺口来溜。
比如说:告字源(一口咬掉牛尾巴)。
甚至可以通过字谜来学习,边学边玩。
记忆会很深刻。
怎样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记住生字呵呵,谁有好方法我这急需呀?现在一年级的生字都比较难记,我推荐你使用这种方法:1、用猜字谜的办法。

8. 小学一年级如何快速识字

1、加一加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例如学习 “让”,在学了“上”这个字为基础的前提下,需要教会孩子认识言字旁。首先告诉孩子,言字旁的字跟语言有关,跟话语有关。然后让孩子分析字形,左边言字旁,右边一个上,于是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唱出识字方法: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让”,言字旁加个上,让让让,让座的让。

2、减一减

这个方法适合合体字与组成这个合体字的部分有相同的类型。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学习去就是丢掉了一笔就变成了去,家没有了房盖就成了豕。例如“景”字,可以让孩子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景”: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景,景色的景去掉日子头,京京京,北京的京。

3、换部首

这个识字方法适合合体字中除部首外的字相对复杂,不是一个独体汉字,或者去掉部首的那个部分比较生僻,不适合用加一加的方法。那么可以让孩子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新字。例如由“谁”这个字,学习“堆”字,就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堆”,谁家的谁,去掉言字旁,换成提土旁,就是堆,土堆的堆。

4、组词法

这种方法更适合孩子认识生字时使用,加上组词后,不仅可以记住字形,还能借助词语大致了解字的意义。例如学习“数”:用组词的方法记住数,数数数,数字的数。

5、编字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变字小魔术

结合语文百花园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孩子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孩子会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阅读全文

与小学一年级如何进行生字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