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 小学 三年级 思品 《我的邻里乡亲》教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如以前这样融洽,有的邻里之间可能同住在一幢楼里连姓啥都不知道,有的连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成了奢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我的邻里乡亲”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邻居,并进行合理的调查访问,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有教养的人。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简单了解熟悉的邻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3、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学生进行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制作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思路:
1、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课程标准)。”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品德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邻居和邻里关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发展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在提高培养中生活。通过播放几段录象,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情境,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友好地与邻居相处。
2、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调查、查找等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主题的设计中,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的任务,并进行简单指导。我设想教师能尽可能参与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3、适当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我最后设计了三项拓展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也感受共享的快乐。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调查访问、了解邻居
教师活动:
课前提出调查的要求,指导调查的方法,可以单独一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
学生活动:
课前调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一两个邻居进行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要使学生了解邻居,才能亲近邻居,帮助邻居。
二、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
教师活动:
今天,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可以说说他的名字、年龄,在哪儿读书(工作),最好能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你有怎样的邻居?并进行简单介绍。
2、“这是我的邻居”通过照片、采访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所得。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邻居,夸夸我的好邻居,使学生感受到邻里和睦相处的意义,并愿意与邻居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三、设置情境、指导行为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播放录象:
A小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当她到阳台去拿晒在外面的裙子时,发现裙子被楼上邻居家空调水管里滴下的水淋湿了。
B小方和小黄是邻居。一天,俩人在院子里玩,小方不小心将小黄撞倒在地,头上还流了血。小黄的妈妈不明真相,说小方欺负小黄。
C李斌和王宏两家的大人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点矛盾,如果你是李斌或王宏见到对方的家长时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如果我是录象中的主人公,我会这样做……
设计意图: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录象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交流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分享快乐、帮助邻居
教师活动:
讨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邻居,你能说说当邻居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吗?当你得到他们的帮助时,你是怎样想的?当你有困难时,你的邻居又是怎样帮助你的?
学生活动:
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起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回忆。
设计意图:
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与邻居相处要做到一个“助”字,当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心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五、课外拓展活动
教师活动:
1、总结,出示谚语。
2、选择一两项自己能为邻居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并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3、向居委会和社区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方便周围的邻居。
4、开个家庭会,专门汇总一下近些年来邻居帮助自家的情况,想一想怎样回报好邻居。
学生活动:
读一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
“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和向社区提建议的活动可以一人行动,也可以几个家较近的学生一起行动。
设计意图:
了解一些谚语及其含义。通过开展“邻里文明使者”将此活动持续下去,成为儿童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本课内容从生活中来,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㈡ 哪里有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三下)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道客巴巴 网址链接:鄂教版三下道德与法治全版册复习题(期末权) https://www.doc88.com/p-1751722132383.html
㈢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规则有什么用》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假如没有规则
方法一: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规则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规则是人们共同制定的。规则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规则。人们为什么要制定这么多规则?规则到底有什么用呢?(板书课题:规则有什么用)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学校里规则的作用。
方法二:(备选)
1.[出示图片:学校生活场景]
学校生活场景的图片,如上课、课间、放学的不同景象。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图片,我们了解到规则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学校里规则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想象一下,学校里能不能没有规则?假如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播放课件:上下楼不靠右行,会怎样?]
3.学生交流对话。
4.小结:楼梯是上下楼的必经之路,必须按各自方向上下楼。如果大家都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楼道里就会很乱,上楼和下楼的人就会撞到一起,要是速度再快一点儿,也许会摔下楼梯。这样的话就会很危险。如果没有“靠右行走”的规则,大家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5.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有规则,生活中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6.师生交流对话。(引导学生了解没有规则给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的严重后果。)
7.小结:规则就在我们身边。如果忽视它,我们将无法快乐地学习、生活,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生活中不能没有规则!
活动二 给规则分分类
1.看来,规则真的太重要了。学校为了保障正常、有序的学习、生活,又制定了哪些规则呢?你们能给知道的规则分分类吗?
㈣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有多少人为了我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有多少人为了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的第二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感受社会上有许许多多人在直接或间接地为“我”服务,第二课时侧重如何尊重劳动者。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学校、社会中有许多人在关心我们,为我们服务。
2、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方便,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3、感恩默默关心我们的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有许许多多人在为“我”服务。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谜语
版块一:感受家庭中的温暖
1、导入:前两天,老师看到一组很感人的漫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生交流)
2、对,他们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凝聚了家人无数心血。谁能说一说,你的家人是怎样关心你的?(生交流)
3、老师听出来了,你们的家人都非常爱你们,时时刻刻关心着你们。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会用自己最好的方式来感恩家人,回报家人。
板块二:感受校园中的关爱
一、发现感知
1、过渡:其实,关爱你,为了你的健康成长而付出心血的人还有很多。就拿你每天快乐学习的地方----我们美丽的校园来说,就有很多人在为你忙碌,为你辛劳。想一想,你能想到谁?(生交流)(相机体验:搬纯净水)
真是时时有关心,处处有服务啊!
2、老师也用相机捕捉到了一些镜头。(看,每天,我们在晨光中来到美丽的校园。老师们辛勤工作,用心呵护我们成长。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我们默默地服务着,不辞辛劳。监督岗的同学在细心检查,图书管理员耐心地整理图书,播音员认真主持节目。同学用自己的双手把学校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瞧,互帮互助,心手相连,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校园里有那么多人在为我们服务 ,你想对谁说几句吗?(生交流)
4、是的,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有了他们的服务,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二、小采访
1、同学们,看得到的服务背后,是看不到的辛苦。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比我们想象的辛苦得多了。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食堂的张阿姨。让我们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一下她的工作,好不好?
2、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阿姨上台!
(阿姨跟同学们打招呼)
(学生提问)
(相机体验:锅子的大小,拿一拿铲子)
3、请阿姨也给我们说几句吧。
4、“最大的心愿就是同学们能吃饱,吃好。”多么朴实而温暖的话语啊!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阿姨不怕苦,也不怕累。此时,阿姨又要回到工作的岗位上了,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欢送阿姨!
版块三:感受社会的和谐
一、说一说
过渡:看来,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同学们处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其实,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同样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你、为我服务着。当你有这些需要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课件出示填空题)
二、小讨论
1、哪怕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物品,也包含了许许多多人的劳动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馒头,看似简单的它到底需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呢? (小组讨论)
2、由此可见,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凝聚了许许多多人的心血,我们都要爱惜它们啊!
三、小视频
1、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而默默辛劳的人太多了。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熟悉他们的身影。就像他们……(视频)
2、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3、是啊,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辛勤地工作。刚才有同学注意到了视频里的交警叔叔,我们也来跟着他做一做指挥交通的手势,看看你有怎样的感受。(体验交警执勤)
四、比一比
1、社会上像他们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想到谁?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比一比,男生和女生谁想到的多,怎么样?(小游戏)
2、现在我宣布,本次比赛 获胜。
五、假如
1、每天,从清晨到夜晚,有多少人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而忙碌啊!我们每天享受着他们的劳动,也许你还感受不到他们有多重要。老师想请你想一想,假如没有了他们,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课件出示,交流)
2、是啊,他们是平凡的,但他们更是伟大的。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社会才会如此美好,如此和谐!
板块四:拓展升华
一、小诗
老师忍不住要为他们送上一首小诗,题目是《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二、感恩的心
1、亲爱的同学们,我知道,此时的你一定也思绪万千,家人对你的关爱,老师同学对你的帮助,还有那么多人对你的操劳,都在你的心中涌动。让我们一起唱响《感恩的心》,向所有关心我们,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吧!
2、一张张亲切的脸庞,就像一盏盏点亮的灯,照亮了我们的生活,温暖了我们的心。面对这么多可敬又可爱的人,你最想说什么呢?(生交流)那就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喊出我们的心声吧!
三、总结
同学们,爱在课堂流转,感恩之情在心中涌动。心中有爱,心有感恩,才会处处花开。感恩是一种付出,感恩是一种收获。让我们一起携手,在感恩中茁壮成长!
课后活动
用你喜欢的方式向身边的劳动者表达感恩之情
㈤ 三年级下品社我的爱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我的爱是什么》主题活动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家庭因我更美丽》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
【基于标准】
1、回忆家人对自己表达爱的一些事情,体会家长对自己的爱。
2、说一说自己对家长的爱,关心自己的家庭生活,爱自己的家人。
3、通过一个小事例,理解家长的爱。
4、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内容分析】
《我的爱是什么》主题活动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家庭因我更美丽》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平时家长对自己的爱,理解家长爱的方式,并能主动大胆说出自己对家长的爱,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些行动中,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家人为孩子包办了一切,而孩子也感觉家长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通过调查发现我班的孩子很少通过言行为父母做些事情,更别说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了。所以在学习本课之前,先安排孩子留心观察父母对自己的一些行动,并在家主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我们班的孩子有音乐特长,所以在设计本活动时,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生活,爱自己的家人,能从语言、行动方面理解家人、关心家人,从细节之处表达对家人的爱。
2、提示学生如何对家人付出自己的爱,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学习重点】
通过言行向父母表达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学习难点】
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具准备】
学生生活录象片段 课件 自编歌曲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基本评价题目】
1、说说在家中家人是怎样表达对自己的爱的。
检测:学生了解家长对自己爱的方式。
2、学生用语言、行动表达对家长的爱。
检测: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家长的爱。
3、通过一个教学情境,说出自己的感受。
检测:学生理解家长不同方式的爱。
【学习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家中家人是怎样表达对你的爱的?
(学生说出家长表达爱的方式。)
师:家人对我们的爱不止止表现在一个字上,而是妈妈的拥抱,爸爸的目光,还有那可口的晚餐等等。那么你对家人的爱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的爱是什么》。
二、 过语言、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师:那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对家人的爱?
(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用语言、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的。)
师:同学们真是长大了。下面我们看一段录象,看这个小朋友在家是怎样做的?(放录象)
师:看完这个小朋友在家中的表现,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希望你们能经常这样做。下面把你在家中的表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内合作演一演。
(生交流、表演)
师: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也感受到你们真的长大了,老师希望你们永远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三、能够理解家人对我们的爱
1、设置情景:老师收到一位小朋友的来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我的一位同学生病了,我送他回家,当我回到家时已是晚上9点,我一回到家,爸爸就训了我一顿,我感到很委屈就哭了,到后来我想想,爸爸也是因为关心我、爱我才这样做的,我想向爸爸说明情况,可我不知该怎么做?请帮我想个主意,好吗?
2、同桌一起想主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并有感而发,说说自己被父母误会的情况,以后再有这种情况发生该怎么做。理解家人的唠叨也是对我们的爱。
四、表达对家人的爱
1、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不仅能用一句贴心的话、一个小小的行动去关心家人、帮助家人,还能够理解家人对我们的爱。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家人的爱,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一个小小的行动、一句贴心的话、一个小故事。(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学生自由结合,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2、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展示?
(展示、汇报)
五、结束活动
师:同学们都很了不起,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同样的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我们也爱自己的家人,让我们对家人的爱永远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会更加温馨、更加美丽,让爱永远住在我们的家中。
师:老师这有一首歌《让爱住我家》。老师把这首歌送给大家,也希望大家把这首歌带回自己的家。
让爱住我家
我爱我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爱就是贴心的话,让家永远温馨。
我爱我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爱就是小小的行动,让家充满欢乐。
我爱我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爱是理解的微笑,让家永远幸福。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欢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在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㈥ 未来出版社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怎样面对烦恼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二单元“做乐观向上的人”的第一课《怎样面对烦恼》,本单元主要是教育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困难、压力和失败,学会自我调节,提高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怎样面对烦恼》一课旨在教育学生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烦恼,遇到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敢于面对它,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教学要生活化,避免说教,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谈话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对待学习中的烦恼(学困生、学习障碍)学习中遇到困难,导致学生厌恶学习,不按时完成作业,逃避学习。
二、 对待生活中的烦恼(贫困、留守、单亲、导致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与说话,课堂上不善于发言同时也不与同学交流.)
三、 成长中的烦恼(如:个字矮小,身体残缺、导致自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烦恼。遇到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敢于面对它,解决问题。
2.学习消除烦恼的方法。
3.初步形成面对烦恼的正确心态和积极调整的意识。
㈦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这有复哦制!你找吧:http://www.7139.com/jxja/xxja/sxpd/sn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