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

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12-28 06:31:09

1. “数与代数”的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解决策略有哪些

首先,让学生感受口算方法的优势。通过与学生交谈,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教材版中提供的基权本口算方法,而乐于采用笔算化的口算方法,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笔算方法有统一的运算法则,操作起来不容易出错。学生了解笔算的优势,但不了解口算的优势。因此,教师应有效挖掘口算及其基本方法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在感受口算及其基本方法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口算。同时,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口算方法,发展口算能力。我曾让学生采访路边小摊的摊主,询问他们不用计算器怎么能很快地算出商品的价钱;我曾让学生调查父母、邻居等大人在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的过程及理由;我还在班上开展过“小小商店”的活动,让学生在买与卖的“交易”过程中应用口算知识。学生亲身经历了上述实践活动,对口算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方法的价值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口算。

2. 在实际教学中对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教学的策略有哪些

《新课标》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专数学思考属、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根据我的教学体会,谈一谈这四方面的落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获得数学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用数学"的信心.体会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启发式教学

3. 在实际教学中对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呢

《新课标》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技专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属决、情感态度。根据我的教学体会,谈一谈这四方面的落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获得数学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用数学"的信心.体会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启发式教学

4. 1.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第一学段包括哪些内容

A.数的认识 B.数的运算 C.常见的量 D.式与方程 .正比例\反比例 F.探索规律 2.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应抓住哪几条重要的主线? (A B C D) A.数概念的建立 B.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C.问题解决与数量关系 D.代数的初步 3.《标准》对整数的认识在第一学段设计了4条内容,下面哪几条是第一学段的内容? (A B E F) A.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B.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C.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D.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E.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F.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4.《标准》以于方程学习的要求是:列举教学中的一个案例,体现了促进学生形成符号意识或模型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标准》首先说明了模型思想的价值,即建立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小学阶段有两个典型的模型“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有了这些模型,就可以建立方程等去阐述现实世界中的“故事”,就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当课堂探究时如果对于同一问题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不应轻易地否定某一种方法,而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讨论和对比中自己去认识不同方法的优劣,同时也体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建立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要造好以下几点: 1、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获得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从一些名师教学实录中可以看到,使学生构建模型的基本思路是:①创设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准备;②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③解释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价值——应用数学模型。 2、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从纷杂的实际问题中,筛选出有用信息,从而抽象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数学建模”的起点;第二个是根据已提出的问题,全面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必要时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要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建立模型思想”的核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立模型思想,培养推理能力。例如在一节《相遇问题》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中,教师既重视了“解决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上学情境,且采用动画形式呈现,学生在现实而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吸引下,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提炼生成完整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第一个转化。同时也重视了“解决问题”:即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信息——理清数量关系;借助直观图形——探明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答——自主建构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解决问题。这样,由于扎实完成了学生缄默思想,让学生有效地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这位老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是: (一)借助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一是借助动画情景,诱导学生初次感知两个物体的运动,从直观的角度感知“相遇问题”的特征;并借助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了解学生对“相遇问题”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寻找到了新知学习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二是采用模拟表演、打手势等直观生动的演示方式描述王明和李华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二方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帮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直观形象地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在初步理解相遇问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数学信息,提炼生成完整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极具亲历性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亲自参与其中的合作活动,并在参与合作活动中获得体验。 (二)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情景中的信息加以梳理,将抽象难懂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形象易懂的图画、图表等信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对各种解题策略进行分析与比较,突出了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的优越性。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获得了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又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的理解。从而引领学生提炼出相遇模型背后所蕴含着的结构性知识,并构建起这类应用问题的解题模型——“速度和×时间=总速度”。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整理——组内交流——展示汇报——分析比较——提炼升华”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突破了固定的思维框架,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过程。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教学策略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取得优良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借鉴名师经验,细心揣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搞好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教学。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