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一、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食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为课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要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课时,我由学生熟悉的儿歌“人有两个宝:……”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了内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之后,我没有简单地提示出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旅途,而是让学生亲自品尝老师准备的食物,然后再让学生拿出听诊器互相听一听,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了解了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这本是节枯燥乏味的课,我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变得轻松愉悦。观察、验证,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总结拓展,让学生主动去解说。让科学教材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从而体现出了《科学》的一些特点。在使用教材时,要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它并不象小学自然教材那样内容非常的固定,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的单调、一陈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要使用具有弹性和开放性教材。
㈡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怎么写
一转眼,培训学习已快结束。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让我激动、感动。每一个专家的精彩讲座,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使我深受启发,感悟很深。
当我带着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走进这次培训课堂时。是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对话中,我喜悦地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作为一名教师,我不得不去读一读《课程标准解读》,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听了宛容教授的《教授的职业倦怠与调整》,让我对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在市场经济猛烈冲击的状况下,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受排斥、受挤压,这时教师难免会职业倦怠。但听了这次讲座,我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中的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上课,用爱心去感动每一个学生。
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学员的教学设计、互相之间评课说课,外出观摩等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不断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太多了。首先,教育理念需要更新;其次,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第三,教学知识水平需要提高,个人专业素养需要提升;第四,信息技术需要提高。我的课件制作水平还有待于提高。第五,我应该多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
在培训中的每一次听课学习,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异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地琢磨和专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对我来说,不论是从理论还是教学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有良时机。在交流过程中,我也能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聆听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从每次的观摩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友得到了一次发展,让我对教育教学又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而言之,通过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为期十天的骨干教师培训,不论是从教育教学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有良时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以理服人。我会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来锻炼自己,发挥带头作用,热心和我的同伴交流、合作。在教学工作中,把这次培训学习的心得与同伴分享。使我们的队伍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作为教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专研。要学习的路很长。所以,我们要对教育教学充满信心和希望。虽然这次短期的学习已结束,但终身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学习像一场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着雨露茁壮成长,准备为春天的美好增添一首亮丽的风景。
㈢ 30年教龄乡村教师的心得体会范文
乡村教师,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各级政府采取补回救措答施,大量招收乡村教师。另有同名小说和电影。小说的作者是刘慈欣。电影的导演是博丹·斯拉马 Bohdan Slama,讲述曾就职于首都私立学校的青年教师皮特(Pavel Liska 饰)因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放弃相恋多年的女友和优渥的工作,只身来到偏远乡村的小学校教书的故事。
教育部2015年9月7日通过其网站公布消息,各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4年,享受补助学校6.7万所,受益乡村教师94.9万人。部分实施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较高的补助标准,一些县最高补助标准达到或超过了1000元,其中四川马边县最高为2000元。[1]
㈣ 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感悟
一、率先垂范,做为人师表的模范
一是以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严格遵守教育部十条禁令以及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规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开始,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优良的品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首先,坚持向书本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艺术。其次,虚心向同行学习,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再次,主动向家长和学生学习。现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畅通,好多知识教师并不比学生和家长知道得多,特别是一些家长有他们独特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虚心向学生和家长学习,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三是时刻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做到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要求学生关心集体,班主任应先为班集体着想;要求学生在劳动中积极肯干,班主任就不能指手划脚,袖手旁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班主任应先做到不迟到;要求学生不乱扔脏物,班主任应先做到不乱扔脏物,以文明的言行激励学生形成好习惯。
二、加强班级管理,形成优良的班风
优良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团结向上,凝聚力不断增强,正能量得以释放的体现。良好的班风需要班主任精心培育,悉心呵护,需要班主任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得以形成。
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纪律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制订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班规,便于规范学生言行。
二是选好班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全班学生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三是鼓励竞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结为竞争伙伴,确定竞争目标,并朝着确定的目标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
四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班级争光,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五是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㈤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轮训学习的日志怎样写
就写教学内容啊什么的,
㈥ 几条农村小学教师简短的典型感人故事,用于演讲,急,谢谢
第一
好大一棵树
----一个农村小学教师、我的父亲的故事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著名歌手那英演唱的《好大一棵树》曾经深深地打动许多人,而这首歌,也正是福安市溪潭学区小学教师缪联奇人生的真实写照。
山旮旯里燃明灯
1973年9月,缪联奇从白云山下的穆云乡燕科民族小学调到海拔600多米的溪潭镇岭头村任教。这是一所初小校,只有三个年级36名学生。由于交不起学费,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40%,800多人的山村,没有一名初中毕业生,青壮年基本上是文盲、半文盲。
望着乡亲们祈求的目光和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缪联奇老师彻夜难眠。经过几夜的辗转反侧后,他找来村干部商量,由每个生产队每学期出资5元,用作民办教师工资和办公费开支,全村孩子一律免费入学。这个办法一公布,即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学生一下子猛增到86人,入学率达94%。
学生增加了,两个教师没办法应付,缪联奇让妻子放弃在周宁教民办,到岭头村教一年级。学校一时没有民办教师编制,他就让妻子义务教书。他自己则担当起小学三、四、五三个年级,语、数、体、音、美、自然等二十几门课程的复式教学任务。白天干满8个小时,晚上他还办起了扫盲班。饱尝没有文化之苦的村民们在白天辛勤耕作后,晚上纷纷提着用玻璃罐头瓶自制的煤油灯涌向学校。
琅琅读书声淹没了夏夜的蛙鸣和冬日寒风的呼啸。经过几年努力,岭头村在溪潭镇第一个实现基本无文盲村。1975年9月,岭头村第一届10名小学毕业生全部考上初中。1980年9月。岭头村民敲锣打鼓欢送第一名大学生到南京工程学院就读,缪联奇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贫瘠、荒凉的山旮旯。
一片深情藏沃土
岭头村没有校舍,近百名学生借在张姓祠堂的走廊、大厅、戏台上上课。每逢下雨,到处漏水,学生们则一边上课,一边不停搬动课座椅避雨。缪联奇到岭头小学后,积极争取上级拨款,在村宣传队、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赶在第二学期开学前,盖起了3间土木结构的教室。缪联奇则利用暑假时间,自己动手,为学校安装上了3面门,12个窗户,孩子们终于有了一个可避风雨放得下书桌的学习场所了。随着时间推移,3间校舍历经10余年风雨剥蚀,变得日益衰破。1989年,缪联奇多方奔走,筹资重建学校。工程开工后,他带头义务劳动。当时岭头村不通公路,4万块砖运到10里外的康厝乡施洋村,年过半百,双鬓斑白的缪老师和群众一道挑砖,挑涂料,百十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还要翻山越岭,缪老师大汗淋漓,双腿发软,但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吃苦流汗又算什么?孩子们放学后也跑去用稚嫩的肩膀去扛砖,一块,两块,像燕子衔泥一样搬回了所有的建筑材料。节假休息日,缪联奇和其他教师一道拌沙浆、筛沙,整整一个学期,他没有歇过一天。新楼初步建成了,为省下一笔油漆工钱,缪联奇又泡进去整个暑假,自己动手,把建筑面积240多平方米的校舍油漆一新。
缪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1996年9月,他调到偏僻的瓜溪民族小学。这里的学生来自子庄、外瓜溪、里瓜溪、桦林、条罗、白照、南山等9个行政村,远的离学校5公里,学生带饭到学校,中午,就着咸菜配凉饭,缪老师心疼了。孩子小的才7岁啊!他跑到溪潭镇批发回一大包海带、大紫菜、猪油、味精、盐巴,发动妻子免费为学生寄炊。午饭时,不仅为学生端上热饭,而且每桌还摆上两大碗紫菜汤。菜汤飘香,学生由原来的50多人增加到90多人,寄炊的多时达26人。家长们受感动了,纷纷送来柴火、蔬菜,缪老师夫妇的菜汤被誉为“普九菜汤”,成为人们的美谈。
风雨如磐终无悔
选择了农村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在选择了高尚的同时,也选择了艰难和清贫。岭头村离缪老师老家穆阳镇10公里。10公里青石岭蜿蜒向上盘施,青石岭之巅就是岭头村。在岭头,每学期开学,他总是一头挑着年幼的孩子,一头挑着粮食、衣服,在高高的青石岭上艰难攀登。在岭头19年,19年住祠堂,由于海拔高,春季来时,祠堂木板、墙壁发霉,夏天地上则长满青苔,每逢下雨,脸盆、水桶都得用来盛水。生活工作艰苦是一方面。更艰难的是缺医少药。一次,3岁的儿子出麻疹,烧41度,抽筋、昏迷不醒,无医无药,一家人抱头大哭。一个青草医闻讯后,冒雨上山挖草药,才捡回了儿子一条命。有许多次领导让他调到方便一点的学校,可他总是想,艰苦的地方其他老师未必呆得住,那孩子们怎么办?他割舍不下的是那一群山村的孩子啊!
缪联奇劳碌一生,一生清贫。连孩子读大学,他也是靠向亲朋借贷。坚持过来的。物质上贫乏,可他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教书36年,输送合格小学毕业生近400名。数十人考上大中专院校,有的还赴美留学,有的当上市长,可谓挑李满天下。他本人也40多次受到各级表彰,多次评为优秀农村教师,并当选为福安市七届人大代表。
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回首走过的路,多少风雨沧桑,多少悲欢离合,但缪老师却坦然地说:今生无悔
第二
开学的第一天,汤老师对班上五年级的小朋友撒了一个谎。她说她绝不对任何小朋友有所偏心。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歪歪斜斜坐在前排的,是个名叫泰德的小男孩┅┅。
泰德四年级的时候,汤老师便注意到他了。泰德老和其它孩子玩不来,衣服脏脏绉绉地,好象也从来没洗过澡似的,泰德实在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汤老师只要一看到泰德的作业,几乎可以闭上眼睛,想也不用想地打个大“?”,然后画上一个大“F”(不及格)记号。
悬殊的记录
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检阅学生过去的学习记录。汤老师把泰德的成绩单留到最后才看。只不过看完了泰德的学习记录,汤老师大大地吃了惊!
泰德一年级的老师写道∶聪明活泼,成绩好,有礼貌,讨人喜爱。
二年级老师的评语是∶功课好,人缘好。可惜母亲病重,家庭生活压力大,使他忧愁。
三年级的老师说∶母亲病故,父亲冷漠。泰德学习努力,但需要极大的关心及辅导。
四年级老师写道∶学习兴趣低落,不擅交友,经常在课堂上打上瞌睡。
现在,汤老师终于明白泰德的问题所在。
想到自己对这孩子的偏见,汤老师觉得十分羞愧。圣诞节前,学生们给老师的礼物,不是用耀眼的缎带绑着,便是漂亮的包装纸包着。只有泰德的礼物,塞在一堆黄黄绉绉的纸袋里。汤老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打开泰德的礼物。当大家看到老师打开的,是一条缺了好几个珠子的手炼及一瓶用掉了大半瓶的香水。小朋友们全笑得前俯后仰,直到汤老师正经八百地戴上手炼,又在手腕上轻轻抹上几滴香水,并且称赞泰德的礼物很特别,小朋友们的笑声才渐渐压低了下来。
放学之后,泰德特意留下来。他对汤老师说∶「老师,你今天闻起来和我的妈妈从前的味道一模一样。」
等到所有的学生都离开了之后,汤老师在教室里至少哭了一个钟头。
教“书”与教“人”
从那天起,汤老师不再教书了,她开始教学生。
她尤其注意小泰德。汤老师多花一点时间在泰德身上,泰德的心思便多专注一点,汤老师多鼓励泰德一下,泰德的反应便又更快些。一学年下来,泰德成了全班最聪明,功课最好的学生。汤老师虽然告诉全班小朋友她绝不偏心,但是不知不觉中,泰德早已成为汤老师心中的最爱了!
一年之后,汤老师在办公室门缝里看到一张泰德塞给她的小纸条∶汤老师,您是我一生中遇过最好的老师。
六年之后,汤老师收到了泰德的一封信∶汤老师,我今年就要从高中毕业了,我是全班的第三名。您仍旧是我一生中所遇过最好的老师。
又过了四年,泰德捎了封信给汤老师,告诉她生活虽有压力,但他决心要完成学业。今年他将以第一名成绩从大学毕业。泰德说∶汤老师,您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另一个四年,泰德的下一封信写着∶大学毕业之后,我决定再继续深造。汤老师,您仍是我心中最敬爱的老师。这一回,泰德的署名长了一点,信尾的签名是∶史泰德医生。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汤老师在春天时又收到泰德的一封信,信上说他就快要结婚了。泰德的父亲两年前病逝,泰德想征得汤老师的同意,请她参加婚礼,并且,坐在婚礼中的父母席上。
学生的婚礼
当然没问题!汤老师喜孜孜地同意了。
猜猜汤老师做了什幺?婚礼上,她戴着多年前泰德给她的那个缺了好几个珠子的手炼,又擦了“闻起来像泰德妈妈”的香水。
泰德和老师互相拥抱,史泰德医生在汤老师的耳边说∶「谢谢老师当年对我的信任,教我重拾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汤老师泪眼蒙眬地说∶「泰德,你错了,你才是那个教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老师。教过你之后,我才真知道如何教学生呢!」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