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学生必读的国学名著有哪些
骆驼祥子》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繁星·春水》
《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童年》
《昆虫记》
《爱的教育》
《名人传》
《朝花夕拾》
《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课标指定篇)》
标准的12本......
㈡ 中小学国学考级点如何申请
一、以向有这种考级资质的单位申请,比如全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学会考级委员会,她们有中小学的奥数、作文、国学、英语考级,也有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考级。具体要去她们网站看看。
流程是
二、申办流程
1、申办单位向主办单位提交申请材料:
(1)文化艺术考级定点机构申请书,内容包括申办单位主要业务以及具备相应的人员、资金、场地和设备等考级条件的文字说明;
(2)申办单位准确清晰填写并提交由主办单位统一规制的《文化艺术考级定点机构情况登记表》,并在左上角申办单位名称处加盖公章;
(3)申办单位提供法人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有效场地使用证明复印件、法人代表(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和考级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2、在收到申办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后10个工作日之内,主办单位答复是否设立全国文化艺术考级定点机构。
3、主办单位与申办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并为申办单位提供授权书和其他相关资料。
㈢ 如何当下中小学课堂的国学教育现状
(一)、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思想是中国幼儿教育界的主流思想,他们虽然也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有别于小学教育,但是两者没有本质差别。幼儿园就是简化版小学。不可否认,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的规范性、实践性和效果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以河南为例,占据主导品牌地位的几乎都是隶属于学校的附属幼儿园,其中包含很多民办学校的幼儿园。他们具有资源优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幼儿园的品牌影响和认可还取决于该园的历史渊源和特殊地位。传统教育模式里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从属地位,优秀导师和学生悟性制约教育效果,这已经成为阻碍传统教育模式发展的无解难题。 (二)、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全球影响力、教育理论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教育效果的显著性,促使蒙台梭利成为对中国幼儿教育影响最大的西方幼教专家,她揭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幼儿世界。蒙氏教育法带有强烈的个人烙印,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杜威、克伯屈等大教育家的严厉批评。它的理论基石—形式训练理论—早在19世纪下半叶便被证明有缺陷。但同时,蒙氏教育法独特的教学效果又使得它大受父母的欢迎,它强调知觉发展、动手操作、注意力培养,是让儿童自由选择,促进优化的有效学习模式,但在语言发展、个性培养和想象力塑造方面则没有显著提升。因此,蒙氏教育“中国化”需要长期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早期教育 诸如爱婴、宝贝等早教中心,以西方早教专家的系统理论为依托,利用丰富多彩的早教形式,在中国开创了0-3岁全新的婴幼儿早教高端市场。特点:高利润、低成本;经营模式简单化和市场的高速发展;连锁经营促进规模化。他们资本雄厚,手握资源,成为幼儿园市场竞争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但是未来软肋恰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早教模式,早教理论和实践活动缺乏有效论证,教育形式过于商业化,教育过程过于取悦家长,教育效果无从考证。早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均没有脱离传统范畴。如果不克服简单、浮躁、轻率的教育态度,他们注定会成为幼教市场的边缘角色。 (四)、双语教育 国人对英语的狂热和外教资源长期短缺将是双语教育高成本的根源。南京一家收费十万/年的贵族幼儿园打得就是外教牌,利用全天候外教、中外混合班、游戏化教学、大型表演剧等吸引高端市场的家庭。把握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有效促进外语能力发展,这是具有旺盛市场需求的教育目标。虽然语言氛围是婴幼儿最优的成长模式,但是高昂的外教成本让它成为不可能的教育选择。如何摆脱成人学英语模式,建立适合婴幼儿外语语言发展的可行的低成本学习模式,这是幼儿教育界努力探索的教育课题。 (五)、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是美国立法实施的教育模式,也称天赋教育,精髓就是自我教育,它是利用学生的自身天赋结合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加速个体发展的教育思路。天赋教育没有强迫教育,也没有放任教育,是一种顺其天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承认个体差异,主张平等和个性。教育平等是通过倡导用不平等的教育对待天资不同的学生而实现,个性化教育其实就是精英教育。日本千叶的天才幼儿园、北京八中少儿班、中科大少年班等与美国天赋班的教育模式极为相似。中国民营学校要想改变公立学校的主导地位,只有在教育领域掀起革命风暴,占据教育制高点,才有机会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处境。
㈣ 中学生应该了解那些国学知识
身为08级班的语文课代表,我可以很明确地补充一下,那就是:凡封建思想者不读,其以孔子为主要代表。凡有新兴趋向者益读,其以庄子、孟子及冯梦龙、李汝珍、曹雪芹一派。凡为中国国学之精髓者益读,其以歌、诗、词、曲为主干。当然,这并不代表孔子之学说皆为糟粕,而其它皆为精华。只是孔门一派含金量太小,而含毒量过大,故不建议翻阅。推荐阅读如下:(书名号略) 三韬 六略 庄子(南华经) 孟子 墨子 孙子兵法 史记 世说新语 三国志 菜根谭 官场现行记 小说:明小说-三国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 清小说-镜花缘、儒林外史、隋唐演义 、红楼梦、七侠五仪歌以诗经、曹操的东门行为主 诗以李白、杜甫、李贺、杜牧、李商隐为代表的唐诗表及以陆游为代表的宋诗 词以李煜、苏轼为代表 曲以杨果、郑光祖等为代表古文以古文观止为佳品这是文学方面的。人文科学方面还有很多,不一列举除文学方面,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武术、中国戏剧、中国皮影等无数项目都是中国国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不朽的精神文明遗产。而适宜我们学习继承的国学必须符合一点,即思想积极,反对压迫,反对剥削,不为那些地主阶级编造剥削人民的借口。
㈤ 中国有哪些经典国学适合中学生学习
首推《论语》《大学》《中庸》其次《古文观止》《唐诗、宋词专》
其中《论语》《中庸》其属实要有一些人生阅历,才来的深刻,才更好理解其中内涵。
但是,我认为《唐诗300首》是中学生之必读。
能有阅读国学的想法是好事,但要切记,这些都是建立在完成自身学业的基础上,而后才要涉猎的领域,望你满意!
㈥ 中学国学课教案范文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1——1.4
教学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论语》的思想内涵;
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孔子介绍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原文内容:
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
四、经典哲理
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
【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1.3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4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5、【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汉代以后逐渐将“忠”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五、经典背诵
学生背诵,小组检查,教师抽背。
六、经典应用
说说学习体会,教师总结。
㈦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当属孔子的《论语》啦,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的诗,宋词 苏轼,辛弃疾,岳飞 的名篇。特别是那些名篇像《论语》、《蜀道难》、《满江红》最好能够背诵,熟读于心。
㈧ 适合中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论语源》
《三字经》
《幼学故事琼林》
《千字文》
《唐宋诗举要》或《唐诗三百首》
《史记》《左传》
《古文观止》
是公认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著作。功底较深的可以试着阅读《庄子》
参考文献:http://blog.sina.com.cn/calenla28
㈨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初中国学班怎么样
应该是可以的,不过最好自己亲自去考察一下,这样比较清楚。
㈩ 适合中学生朗诵的国学经典诗文
《荀子.劝学》 不错,符合你的需求 ,给你一段感受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回之于蓝而青于蓝;冰答,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