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的义务教育是几年
美国义务教育是13年,在美国公立学校提供的基础教育统称为K一12教育,是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一共13年免费义务教育。
❷ 美国公立教育真的免费吗
不同于国内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美国普及的是12年义务教育,实际上算起来应该是13年,从5岁宝宝上幼儿园学前班开始,到高中12年级。
在这个阶段的义务教育分为三种形式:
1、私立学校;
2、HomeSchooling极少数)
3、由各市政府办的公立学校(大比例)
私立学校政策
私立学校是交钱上学,所以不管你住在哪里,都可以把孩子送去,可以说是随意“择校”读书。一般说来,私立学校包括学费在内各种费用加起来,一年约七八千到一万美元不等,不过这并不包括学习音乐画画等额外课程。显而易见这样的私立学校在中小学中所占比例不大。对于美国本土人来讲,接受私立教育成本很高。总之,去私立学校的也都是土豪。
Home school
家庭学校所占比例就更小了,一般都是有独特想法的父母所为。有的孩子在家里学了几年后,再通过考试,插班到正式的学校里去上学。家庭学校,美国政府依然会给孩子准备教材。
公立学校政策
美国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确实是义务的。从学前班到12年级学生都就近上学,不要交学费,甚至不要课本费。课本由学校统一购买,借给学生使用,暑期放假前还给学校,学校再借给下一学年的学生用。这样不仅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投入,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这部分经费用到更需要更有用的地方,还可以使孩子们养成爱惜书本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符合环保的要求,环保这点在美国家庭方面都做的很好。学生只要购买上课所需要的文具纸本就可以了。
当然偶尔学校有活动需要交点门票费,照全班像时需要交钱买照片之类,但是这些都是自愿的,你可以不参加,也就不用付费。除此之外就是早饭午饭,可以在学校食堂吃(早饭是1美元左右,午饭大约2.5美元),也可以自己带饭。家庭经济困难的(比如父母还是留学生,没什么收入),可以申请免费早午餐。如果住家离学校2英里以上,还有免费的校车接送。
公立学校是完全按照居住地划分的。住在哪个学校的覆盖范围内,就上哪一所学校,不管你是自己买的房子还是租房或租公寓。学校要看的不是你的房产证,而是你近期的电话账单或水电账单,这才证明你确实住在这个地址。只要在这里住,孩子就可以在这儿上学,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留学生、短期工作者,甚至非法移民(管他们是移民局的事),只要是学龄孩子,一概接收。但是如果不住在这个学区,不属该校范围内,交钱也不能进去。
当然这并不表示公立学校没有好差高下之分。相反美国每年都公布本年度全美的公立学区排名,公立学校(主要是高中11-12年级)排名,大学排名等等。美国由于其多种族多移民的复杂性,以及经济收入的多层次性,区域差别很大。同样的房子,在这个区值50万,到马路对面的那个区,也许就只值20万了。同样地,学区也是如此,整体教育水平的高下差别也是很大的。
其实政府的投入资金是一样的,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需要有大学学历,而且必须要考下教师资格证才行。差别大的似乎主要是生源,学生的整体素质又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要上好学校,就要住好学区,好学区里的房价地价自然也会随供求市场而水涨船高。
需要说明的是,公立学校的经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政府凭空生出来的。社区内房主每年交的地产税,税额是根据房价按一定的百分比定,房价高的税额也高,房子大没有孩子也一样按房价交税。税款大部分就用于公立学校,公立图书馆之类的公共设施,所以交了税的市民们享受义务教育,享受公立图书馆,当然就是免费的了,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
❸ 在美国可享受公立小学至高中13年免费义务教育是真的吗
在美国可享受公立小学至高中13年免费义务教育这一条是真的。但孩子不能一个人在美国吧,至少得有一个家长监护。所以,你得买房子或租房子,得在美国生活,缴纳购物、地产等各种税,购买医疗、人生、行车等各种保险,这些费用一点也不低,但也不是说非常高。 目前在加州生活的生活费用是中国北上广生活费用的1.5倍左...右。 最关键的问题是,孩子不到21岁时不能申请家长的绿卡,陪读家长来美国只能用探亲或旅游签证,时间有限,到期离开。而且孩子持绿卡你可能会有移民倾向,有可能签证下不来,那个时候所谓的13年免费义务教育就是纸上谈兵了。 另外美国虽然也有学区房概念,但你只要在学区租房就能够就读,所以这点比国内强多了。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新泽西长河赴美月子中心
❹ 为什么美国的民办学校能把义务教育办得这么好
为什么美国的民办学校能把义务教育办得这么好?(说白了就是中国政府对学校的管理没竞争这几年我国义务教育不得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了也加入了竞争)在美国,各州之间、各州内部以及学区内部的不同学校之间都存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基本分布是,北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优越于南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优越于西部地区;高财产值学区的义务教育优越于低财产值学区。
美国公立学校,学生按照“就近原则”入学。由于富人选择居住环境条件较好的郊区,而穷人没有经济能力搬迁,只能居住环境条件较差的市中心,于是位于郊区的学校与位于城市中心学校在财政收入和生源方面出现了差距,从而也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不同。
“择校”现象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美国也不例外。然而,美国在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处理上,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做法,学校选择计划就是为了解决贫富分化和教育质量差异而提出来的。
从中央联邦政府到地方各州都采取了积极鼓励,予以扶持的态度,在经费上给予大力资助。譬如,在1993年教育财政预算中,克林顿政府提出将32.3亿美元用于学校选择计划。而且,克林顿政府也一再表示“支持公立范围的选择”。其推行的与学校选择有关的“特许学校计划”成为当时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2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1)出现磁石学校(Magnet School)。这种学校办学特点鲜明,针对儿童特殊兴趣爱好,开设富有特色的课程,以吸引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有志向、有兴趣的学生前来就读,缓解了当时各大都市普遍出现的“白人外流”现象,推动了学校的种族融合,同时增加选择和竞争。
(2)出现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特许学校”。特许学校,就是指州或市政府与一些团体、企业及个人签订合约,将某些公立学校的主办权交给他们,由承租者提供具有不同教学特点的学校教育,并实行开放招生。特许学校的出现使学校类型更加多样化,为学生及家长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打破了过去只由政府来办公立学校的局面,可以说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尝试。目前,全美有2000多所特许学校,在校生达50余万人。
(3)出现家庭学校(Home School)。所谓“家庭学校”就是指适龄子女在家庭学习的一种学校模式。为满足不同家庭对子女接受多样化教育的需求,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场“在家上学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形式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同,许多州还通过立法,使“在家上学运动”法制化。
由此“家庭学校”成为美国一种公认的教育形式。而且事实也证明,家庭学校的学生成绩也是非常突出的。如2000年全美国中学生单词拼音竞赛最终获奖的前三名都来自家庭学校。
教育券(Ecation Voucher)制度。“教育券”也称“教育凭证”,是政府将补贴的学费以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家长,家长可以用教育券来支付所选择学校的学费或是支付学生所选修的课程或参加的教育项目等。1990年在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Milwaukee)出现了第一个教育券实践活动,其实行范围从1000人扩大到15000人,过去只有非教会学校可以参加这种项目,1995年后,教会学校也可以参加这种项目。
1995年,俄亥俄州议会通过立法,在克利夫兰(Cleveland)实行教育券,允许来自低收入家庭的2000名学生接受政府的资助,选择在教会或非教会私立学校学习。这是美国第二个实施教育券的城市。
1999年佛罗里达州在全州范围内实行了教育券,在办学条件差的公立学校的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政府财政资助,选择去私立学校学习。除了政府发放的教育券外,还有一些私人和企业向学生提供教育券,资助落后公立学校的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处境。1998年,美国有30多个城市发放了私人性质的教育券。
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基本思路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公立学校体系,通过教育券制度实现公立学校的优胜劣汰,医治公共教育的制度僵化、效率低下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券打破了教育制度的僵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充分调动办学机构和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发行教育券,也帮助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同样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样既向学生提供了教育福利,又使学校有了办学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同时还把受教育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所以,在中小学实施教育券制度可以促使教育机会平等、效率和自由三方面获得一致和谐与平衡。
4企业参与办学
20世纪90年代美国普通教育领域中所发生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企业界直接介入教育领域,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控股公司学校,它是一种由公司主办的新兴私立学校。这种学校的收费与公办学校相近,专门为那些想让子女得到最好的教育但又上不起贵族式的私立学校,而且又不愿把孩子送到教会学校去的家长们提供学校教育服务。其中较为有名的如IBM和苹果电脑公司、教育选择公司(EAI)、诺贝尔教育动力公司(NEDI)和“爱迪生计划”等。
这类学校共同的特点是追求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较好的大众化教育,而不是昂贵的精英教育,因此成为公立学校的主要竞争者,促使公立学校不得不进行自身的改革。望采纳
❺ 美国的法定义务教育
文章摘记米高网,更多的详细信息可以自己去查找的哦。美国的6-18岁是属于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部分。教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及高等教育。在高中毕业前是属于通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院、大学和研究所)才分职业教育和一般教育。美国学制没有大学联考,学生凭着在校成绩及SAT/ACT分数,自行申请大学入学。
和许多国家不同的是,美国没有国立大学这种名称,义务教育由州政府来承担。且在义务教育的部分,只要你是合法居留人(Green Card),就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且在美国受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不必缴交学杂费、课本。美国所有的中小学都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课本,多数的课本都是上届学生传给下届学生,一直到不能用为止。此外,还有些学校练习本、作业本也不用买,而是由学校发的。不过,学生就要自己买铅笔、橡皮擦、计算器等等。
高等教育则分州立和私立。州立大学州民可以享受较低的学费,外州学生&国际学生学费较高。私立大学则不分州民或外地主,学费都是一样的。此外,美国大学生在入学后前两年,就如大一、大二时修读通识课程,到大三才会决定主修课程。另外,攻读医科、法律等专业课程要等大学念完毕业后,考到相关考试,才可申请。
❻ 美国的义务教育是多少年
美国抄的义务教育模式一般袭为:
8 年小学 + 4 年中学 = 12 年
6 年小学 + 2 年初中 + 4 年高中 = 12 年
5 年小学 + 3 年初中 + 4 年高中 = 12 年
所以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 12 年。 另美国小孩如果不到16岁却没有上学,小孩和家长都会被抓的,所以不但是义务教育,也是强制教育。
❼ 在美国几年义务教育
美国的义务教育一般是13年。
美国的公立义务(免费)教育称为K-12,是从Kindergarten(简称为K)到12年级的整体教育架构。大多数情况下,分为小学六年(从K到5年级)、中学三年(6~8年级)、高中四年(9~12年级)。
不过,也有一些学校实行小学七年、初中两年、高中四年的学制。因此,不难看出,在中国经常被翻译成幼儿园的Kindergarten,在美国其实是小学的最低年级K。就读的小朋友接受国内所说的幼小衔接教育,为就读小学一年级做准备。
全美各地进入小学K年级的时间要求不同,大多集中在8、9月。以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小学为例,9月1号前满5岁,可报名入学。家长需要在孩子生日过后,持在当地学区居住的证明材料(房产证明或租房合同)到校进行入学登记。
(7)美国义务教育公立私立扩展阅读
在美国,16-18岁之前必须在学校就读。现在许多州要求必须就读到18岁。有些州只规定必须就读到14岁。学生可以进入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或家庭学校就读。在多数公立和私立学校,教育分为3级水平:小学、初中和高中。
在联合国的一个21个国家的教育索引中,美国得分为99.9,排名世界第一。7660万学生在16个年级就读。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有520万人(10.4%)在私立学校就读。
在该国成年人口中,有85%达到中学毕业,27%获得学士学位以上学位。根据2002年美国人口调查局统计,大学毕业年收入平均为45,400美元,超过平均水平10,000美元。该国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98%。
❽ 美国和欧洲那边小学中学都是几年,都是义务教育吗
从免费公立教育的角度看,美国的义务教育是9年到14年不等。
如果从必须受教育的年限看,是9到12年不等
❾ 美国义务教育免学费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1920s,范围扩展到全国,年龄5-18岁(个别州不同)都应入学。除了一些杂费,教育费用从税收中提取。
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贺拉斯曼(1796-1859)等人成为重要的推动者,贺拉斯曼因此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公立学校运动最初发生在初等教育领域,其主要特点有:第一,建立了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第二,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强迫入学的年龄与入学时间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进而逐步延长;第三,采用免费教育的手段,促进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公立初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国师范学校的发展。到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进行主要是在中学,公立学校实行免费的原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美国公立学校的大量建立,不仅奠定了美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基础,也成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端,1852至1853年,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相继发布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法令,给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打下了基础。
公立学校的大量开办,客观上要求更多的师资,刺激了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1839年,马萨诸塞州开办了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代表了美国东部师范教育的特点,即受德国师范教育的影响,是一所专门培养公立小学教师的职业性学校,注重传授教学法的应用技巧;1853年,伊利诺州创办了美国第一所私立学校,代表了美国中、西部师范教育的特点,即对师范生的阶级限制不太严格,学校很受重视,教学中不只注重教学法,还要求教给学生比较全面的使用知识。美国中西部对师范教育的重视与要求以及注重师范性和学术性的不同主张,都反映了美国师范教育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后来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中,一直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❿ 美国是否有义务教育
二战以后,美国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
美国教育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除政府拨款、学费外,社会捐赠、学校服务社会的收入也占有很大比例。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国家,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教育的责任多在州与地方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对教育政策的制定、经费的投入负有直接而重要的责任。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主体是地方学区
美国的农村指乡镇。美国对教育按学区进行独立管理,学区是各州内为管理、监督、检查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而划分的特别专区,州政府授权学区委员会管理学区内的学校教育。学区的设置在城市大体与市相当,在农村大体与乡镇相当,不过两者的界限不一定完全相符。但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为教育而划分的区域被统称为学区,并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在美国,教育是各州的保留权力。中小学教育行政权属于各州而不是联邦。而在美国的实际教育制度中,州又将中小学运行的管理权交给地方学区。因此,在美国,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管理责任和投资主体在基层地方政府即学区。学区拥有独立征税权,财产税一度成为学区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也较大。
州政府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最大财源
二战后,在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相互作用下,美国农村以学区投资为主、过于分散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趋势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加大了对地方学区财政拨款的力度。1979年以后,这一趋势进一步发展,州政府对学区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开始超过学区征收的财产税,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最大财源。
义务教育地区差异较大
综观美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现状,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联邦与各州之间在控制和反控制方面诸多的矛盾和戒备,影响了在教育投入方面许多问题的解决,包括投入的规模和特别扶持政策等。第二,由于各州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城乡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第三,由于义务教育的投资渠道是多方面的,投资水平与程度是不标准的、起伏不定的,这给地方乃至学校的预算决算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第四,由于美国义务教育经费很大比例是由学区承担的,而学区教育经费来源又主要是依靠本地区居民的财产税,因地区贫富不平衡而出现的资金差异和民众负担成为实际的困难和问题。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e/2006-03/10/content_4286043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