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6年贵州高考加分是怎么回事
从2015年贵州省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奥赛、科技创新大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等鼓励性加分分值由20分降至5分,体育特长加分由10分降到5分,烈士子女、少数民族、侨眷等照顾性加分政策不变。
(一)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下列4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2014年12月31日前已经获得相关加分资格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采取过渡办法,加分项目暂时予以保留,加分分值降为5分,2018年起全部取消。具体为: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六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六名的。
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经省教育厅专项资格认定合格的。
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
4.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
(二)国家保留和完善的全国性加分项目
对教育部提出保留和完善的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我省意见,执行国家规定,加分分值不变,适用范围不变。具体为:
1.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增加10分。
3.烈士子女增加20分。
4.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增加10分。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增加20分。
(三)取消和调整我省地方性加分项目
我省地方性加分项目有3项,分别是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侨眷高知子女。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侨眷高知子女加分项目和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保留农村独生子女加分项目,加分分值不变,加分范围只适用于我省省内高校招生。具体为:
1.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增加10分。
2.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3.侨眷高知子女,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因此项加分为省人大立法,待相关法律程序办理后执行。
B. 2016贵州省考排名,乡镇公务员考试成绩176分可以进面试吗
1、2016贵州省公务员和选调的排名还未公布;
2、6月1日停止查分后,陆续会公布排名;
3、预计6月2号、3号出排名,建议关注中公贵州考试信息网进行查询。
C. 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科目有哪些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预计在2016年3月份,笔试时间预计4月初,考试科目是行测和申论,笔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面试~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D. 截至2016年,贵州省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_______年左右。
省名:云南省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人口:4158.9万人(1997年末户籍总人口)省会:昆明市地理状况: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7°31′39〃~106°11′47〃和北纬21°8′32〃~29°15′8〃之间,与中国贵州、广西、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为邻,并同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海拔高低相差极大,地貌类型多样,气候类型复杂,气温垂直高差异常显著自然资源:云南省土地资源丰富,是中国土地面积较大的省区之一,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达16亩左右,但由于山高坡陡,耕地所占比重很低。云南省还拥有相当面积的林地,但分布不均衡,且水域面积小,利用率低。云南草山和草场共2.3亿亩,但分布较散。此外,云南地质现象复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着“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加之云南地貌、气候多样,其野生动物品种居中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风景秀丽、野生动植物繁多的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经济:1997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1644.2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2052.1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93698万(美元);财政总收入为150.42亿元;粮食产量为1272万吨。山区、边疆、多民族三位一体及其表现形态的复杂多样,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及人口具有一系列显著特征的基本方面。受人口重负的制约,云南省属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人均经济实力最弱的省区之一。人民生活:1997末统计,云南省共有社会劳动者222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为53.5%;全省职工工资总额达2190800万元,全省职工保险福利费用合计达27934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75.50元;职工平均工资为7037元;城镇居民年平均生活费收入为4927.18元。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为1982元;每万人平均拥有病床数15.49张、医务人员14.43名。文化教育:1997年末统计,云南省共有高等院校26所,在校生57400余人,教师7690人;中等学校2603所,在校生700余人,教师102535人;小学23724所,在校生4837100人,教师189129人。从60年代至今,云南省人口总体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每10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有所增加,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遍提高,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有较大发展。二、人口状况1.人口规模与分布据统计,1997年底云南省户籍人口为4158.9万人。云南省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东密西疏。中部纬向带密集,南部、北部稀疏;坝区密集,山区、半山区稀疏。区域人口以及各县人口分布也不平衡,城镇密集,乡村稀疏。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类型也多种多样。造成以上特点的原因除了云南特有的地形地貌外,还有其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口因素。此外,云南省还是一个多民族省份,1990年人口普查表明,云南境内共有51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千万的三个省(区)之一。2.人口发展历史回顾建国以来,云南省的人口过程既与全国有一致性,又具有山区、边疆、多民族特征,同时,不发达经济条件下的人口特征在云南表现得十分明显。从1949-1990年,除个别年份外,云南的人口总量一直处于递增状态,净增人口的绝对量逐年加大,到80年代初达到顶点。40多年间,其升降起伏的阶段性十分清晰,以人口总量增长速度描述,可概括为“高速-停滞-超速-高速-平稳”这样五个阶段。与全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相比较,云南人口过程则相对迟缓。其人口过程发生实质性的、有计划地发展是从1979年开始的。此后,人口增长速度的升降跳跃随年代推移逐渐平缓,显示出政策的逐步稳定和人口发展的逐步适应,“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稳定型人口再生产格局已经确立。3.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从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四次人口普查,云南省的人口性别比一直呈逐渐升高之势,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已超过100,以后一直在100以上并逐步上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云南省总人口性别比为105.67,其构成仍在正常范围内。但不同年龄组、地区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性别构成存在一定差异。1997年,云南省4158.9万人口中,0-14岁组人口有1133.8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7.26%;15-64岁组人口有276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6.5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57.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19%。总负担系数为50.26%;少儿负担系数为40.96%;老年负担系数为9.29%。4.人口生育水平及变动趋势云南省自80年代以来妇女生育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低龄组生育比重增大,分年龄组的峰值生育率从1981年的262.96‰下降为1989年的234.21‰,生育年龄相对集中。1997年,云南省人口出生率为20.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91‰。根据四种方案预测,云南省育龄妇女未来总和生育率还会下降,但下降速度将慢于80年代。由于60-70年代末长达17年的生育高峰的影响,未来出生人口还将受到育龄妇女人口群的极大冲击。但不论哪个方案,从90年代中期起,未来一个时期之后出生率也将呈下降走向。预计到2000年,云南省总人口将达到4240万人;2010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4613.08和4874.43万人,到2040年以后才逐步趋降。5.人口死亡水平和预期寿命从1953年起,云南省人口死亡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死亡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则与全国是一致的。1990年,云南省人口死亡率为7.92‰,1997年为7.91‰,可见近年来云南人口死亡率处于稳定中稍有波动。其特点是,死亡人口的年龄分布重心向高年龄组移动,婴幼儿死亡率迅速下降,分年龄死亡率曲线从“U”型向“J”型转变。但全省死亡率存在着地区、城乡、民族、性别等差异。其原因在于云南人口年龄构成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1990年,云南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4.55岁,比1981年的61.62岁提高了2.93岁,主要是由于少儿死亡率下降引起的。但平均预期寿命同样存在着地区、城乡、民族以及性别差异。6.人口婚姻状况及家庭规模与类型从80年代以来,云南省15岁及以上人口的早婚现象已普遍减少,20岁以前未婚率普遍提高,分年龄的男女未婚状况变化不均衡,且男性未婚率明显高于女性,各年龄组未婚人口均呈现男多女少,未婚人口性别比为两头低中间高,终生未婚率较低,且男性高于女性,全省总人口的未婚率有所下降。1997年,云南省3025.1万15岁及以上人口中,男性为1522.3万人,女性为1502.7万人,其中未婚男性为377.5万人,未婚女性为251.7万人;初婚有配偶男性为1024.8万人,女性为1055.6万人;再婚有配偶男性为46.7万人,女性为45.6万人,;离婚男性为16.4万人,女性为14.5万人;丧偶男性为57.0万人,女性为135.3万人。从家庭规模和类型来看,近20年来,云南省总人口的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总户数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迅速分化并增长,因而家庭户户均人口规模也日趋缩小。但家庭户平均规模的存在城乡、地区、民族差异,少数民族家庭比汉族家庭规模大。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乡家庭平均规模和构成也将日趋接近。从家庭户类型来看,全省家庭以二代户居多,三代及以上崐户家庭仍占一定比重,且家庭户类型城乡差异显著。总之,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家庭逐渐增加。1997年,云南省家庭户规模为户均3.95人。7.人口老龄化状况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云南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达到成年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67%,此后逐步向老年型迈进。随着人口控制的继续及长寿水平的提高,云南省老年人数量和比重还将增大,预计到2008年左右,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477.0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42%,届时云南省将进入老年型社会。8.人口文化素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表明,全省人口总体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与1964年人口文化程度相比,26年来全省人口文化程度发展了巨大变化。每10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都有所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均有所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有了较大发展。1997年统计,云南省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达46.5万人,高中文化的达220.9万人,初中文化的达799.0万人,小学文化的达1844.0万人。但是,云南省人口的文化素质还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应切实抓好15-44岁青壮年的扫盲工作以及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杜绝新文盲的产生。9.人口迁移与流动1990年普查结果,1985-1990年5年间,云南省际人口迁移量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按由多到少排列,仅占第20位,而云南省总人口排第14位,迁移人口量明显偏低。在全部迁移人口中,省际迁移为53.18万人,占总迁移量的42.07%,属于省际迁移比重较高的省区之一。其中外省迁入25.43万人,迁往省外27.74万人,迁出大于迁入,净迁出人口2.31万人。在省际迁移中,各个大的地区之间差别很大。西南地区是迁入云南人口最多的地区,其次是中南和华东,迁入人口最少的是东北地区。省内迁移仍是人口迁移的主体部分。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经济活动,男性更倾向于经济型迁移,而女性则更倾向于社会型迁移。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云南省流动人口为90.7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1%。云南省人口的迁移与流动表现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许多特征,与东南沿海及内地省区有较大差距。随着西部地区开放步伐的加快,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的扩大,云南省的人口迁移与流动必将加快扩展并表现出新的特征。10.人口与资源环境从耕地状况来看,云南省已成为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尽管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土资源组合不合理等关系,不少地区仍有“水荒”之患,加之近年来水资源污染范围扩大程度加重,进一步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草场退化,牧场日益缩小,自然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人为乱捕滥杀,许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此外,尽管粮食总产持续上升,但人均占有量却徘徊不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粮矛盾十分尖锐。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植被和土地资源遭破坏,能源供应紧张,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许多地方水质、大气污染严重,生态平衡趋于失调,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程度、受害面积都有增大趋势。11.少数民族人口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数居中国第二位,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千万的三个省(区、市)之一。1990年普查结果,全省少数民族共52种,人口达1235.81万人。由于民族种类繁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化、宗教派别等也种类繁多。婚姻家庭形式多样,人口发展和人口类型的基础也迥然不同。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具有多样性和变化发展,其格局越来越向散居和交错杂居的方向发展。少数民族出生率和妇女生育率高于全省汉族以及全国平均水平,而整体文化素质却低于全省以及全国水平。家庭类型以二代户和三代户占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的职业构成较汉族落后,但其向现代经济要求方向的转变则比汉族快。三、计划生育工作1.第一阶段(1954-1966年)。这一时期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是在部分城市进行一般性宣传和避孕指导工作,并开始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关注和城市多子女家庭的欢迎。后由于“大跃进”的影响而停顿下来。2.第二阶段(1962-1966年)。1962年省卫生厅确定以昆明、个旧2个城市为重点进行计划生育试点工作;1963年省委、生人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执行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的意见》等文件,将计划生育工作列入3年过渡阶段的6项任务之一,各级医疗、卫生部门也积极行动,计划生育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取得成效。后期由于“文革”干扰,计划生育工作再度停顿。3.第三阶段(1971-1976年)。这一时期云南省同全国一样,省、地、县各级相继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配备了人员,开展试点工作,研究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与措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省人口出生率从1971年的38.11‰下降到1976年的31.83‰。4.第四阶段(1977年-现在)。这一阶段是云南省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发展阶段。全省各地计划生育机构进一步充实,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从城市到乡村,从内地到边疆,工作逐步推开,并明显提出少数民族也要实行人口控制,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人口出生率从1976年的31.83再度下降到1990年的23.60‰。1997年,云南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至20.82‰。近年来,云南省按照中央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方针,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有利于边疆稳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从机构到队伍,从管理到服务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增加的情况下,连续五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1997年,又全面完成了年度人口控制计划,顺利实现了“三为主”三年规划目标,系统开展了“三结合”试点,积极规划并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的两个转变,进一步加强了机构队伍建设,强调扶贫与计划生育结合,计划生育系统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呈良好的发展态势。自70年代以来,云南省的计划生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果按照1971年云南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30.09‰计算,1990年全省总人口将增加到4554万人左右,比1990年实际统计数字3730.6万人多出823.4万人;如果按照1976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4.00‰计算,到1990年总人口也将增加至4114万人,比1990年实际统计数多383.4万人。由此可见,云南省自1971年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至1990年,全省少生人口800余万人,从1976到1990年少生人口近400万人,平均每年少增加人口近28万人。这一成绩为云南省人口与经济、社会的良性、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为“九五”和21世纪的人口发展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人口环境。
E. 2016贵州省煤矿矿长b证考试时间
在行业低谷期力推煤炭整合,贵州期待用最轻的阵痛完成转型升级的国家任务,但整合之路涉及多方利益,政策几度更替,对策也层出不穷。
贵州省能源局主管煤炭整合的官员毫不避讳地说,“这是触及灵魂的事。” 入冬以后,“西南煤海”贵州的1700多座煤。
F. 2016贵州省盘县红果总医院护士招聘
总医院在干沟桥,不在红果。
G. 2016年贵州省人大有杨震在里边上班吗
09-1999、镇长候选人,安徽和县人; 2004年2月 和县县委办副主任、镇长(副县级); 2014年9月 和县县委常委; 2007年1月 和县乌江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党组成员; 2011年11月 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科员; 2008年3月 和县乌江镇党委书记、党史研究室主任; 2001年12月 和县政府办副主任、人大主席。1964年10月出生、人大主席候选人,工学学士,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入党; 1999年3月 和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常务副县长; 2007年8月 明确为副县级。 1985年7月 安徽大学毕业分配至和县公安局秘书科工作; 2007年3月 和县乌江镇党委书记、外联办主任,历任办事员.09省委党校政治学专业研究生学习)、人大筹备组组长; 1993年10月 和县公安局秘书科副科长、副县长; 2005年3月 和县招商局局长、110报警指挥中心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1996年6月 和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其间:1996; 2011年1月 和县历阳镇党委书记(副县级)当涂县委常委 常务副县长霍更生 中共当涂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霍更生 中共当涂县委常委; 2015年6月中共当涂县委常委; 2005年12月和县乌江镇党委副书记
H. 2016年一本大学在贵州招收理科生多少人
上一本线的有37000左右,考虑到是按计划数大概120%划的一本线,最终大概招35000左右的学生,比去年增加10000左右。
I. 贵州省事业单位2016年医疗保险交费计算
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年限不够,补交对应年限的款项各地规定不同,大部分地区是由个人补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