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公立私立 > 公立转换农历

公立转换农历

发布时间:2020-12-30 07:29:45

⑴ 农历与阴历怎么转换的

朋友,农历(又称旧历、古历等)与阳历的转换,因设计闰月等的处理,很麻烦,还么有找到一个通用的转换公式,一般人可以通过查表(例如相当多的手机就有此功能)。现在给你以下参考资料:

一,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二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
很多人都一直在找换阴阳历的公式。我也尝试过。曾读过「高平子」天文前辈所着「学历散论」了解古历的变更和阴阳历的缺陷。才知道由於月球转动的不稳定不规则,确定无公式可寻。这也是古代中国每百年必改历的原因。
阴历最大的问题是在如何置闰。好像不难,因为阴历基本法则如下:
* 月朔日即是初一
* 月以中气得名
* 以包含雨水中气月为正月,即是「寅」月
* 月无中气者为闰月,以前月同名

如果,日月转动循还有规则的话, 推演一套阴阳历转换的公式并不难。问题在有时一个太阴月比一个太阳月还要长。如此一个太阴月就有可能包括两个中气。此双中气月后的阴历月名就全部乱掉了,直到下一个「假」闰月后才调整过来。
一般人接触到的阴阳历是民用历法,它是政府颁令的以东经120度计算的历法或称中原标准时间或北京时。如果,我们用不同时区、不同经度为子午线来重新计算阴阳历,民用历法的置闰法则出了很大的问题。不同时区的闰月可能落在不同月。换言之,在一百年内,任何两个时区的闰月顺序模式是会不相同的。
高平子前辈书中提到了「历理置闰法」。如果应用历理置闰法到不同时区,则所有不同时区的闰月都落在相同月。如此不同时区、不同经度的阴阳历置闰之问题就消失了。民用置闰和历理置闰的不同是:
* 在民用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则该阴历月包含那个中气。
* 在历理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月朔日时间必须在中气时间之前,则该阴历月才包含那个中气。
简言之,民用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历理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时、分、秒。由此可知,没有精确的太阳和月亮的时间数字,阴历的闰月可能会排错了。
基於这些理由,我着手寻找天文公式计算精确的太阳和月亮在纬度的时间。当年没有网路,发了大半年於美国南加州各大图书馆及大学,找寻答案。1993年出版了「中美天文万年历」一书。书中精确的天文日月时间只从1900到2010年。因恐2011后时间误差超过一分钟,不够精确,不敢印出。今年2002从网路资讯,确定太阳和月亮时间的精确度后,百忙中重新整理资料,提供给需要阴阳历转换公式的朋友。
整理出的太阳和月亮时间数字是从西元1年到2246年。有历理和中国民用两套历法。数字内容清清楚楚的看出民用历法的敝端。例如,从西元1600年到2246年,民用历法双中气的阴历月有22个,历理历法只有5个。民用历法甚至在2033、2128和2242年中,三个月之间居然跑出两个双中气;换言之,三个月中多出两个「假」闰月。前后12个阴历月中有三个闰月,闰月的去留造成许多学者的讨论和困恼。历理历法在此三年中,却没有发现到双中气阴历月。闰月的去留只要把双中气月后的「假」闰月取消,则历理历法近乎於完美。
由此可知,民用历法问题很大,应该废除。上次阴阳历重大改历在1645年,已经超过350年。随着天文科学的进步,中国阴阳历应该使用较精确的历理历法。免得后代子孙再浪费时间讨论置闰去留的问题。
阴阳历应用在八字算命、紫微斗数、农民历、遁甲历最多。很多人不知道排八字只用阳历而不用阴历。发了许多时间在研究阴阳历的转换。其实八字只使用太阳中节气,和月亮没有任何关系。紫微斗数则需要阴历日期去排命盘。美国时区的阴历日期有一半和中国时区的阴历日期差一天,因为时差超过12小时;初一就可能在不同日之故。有位在加拿大职业算命的朋友,精通八字和紫微斗数,研究其女命盘。八字论父母,合情合理。斗数父母宫,看不出自己影子。后来,在中美天文万年历一书发现了「差一天」之解答。
曾有一位退休博士用了近三十年找寻阴阳历的公式,问遍两岸各大天文台,得不到答案,直到发现中美天文万年历一书。最后,希望我重新整理的中国阴阳历的天文数字和原始程式,能给有求知欲於阴阳历转换方法的读友一个答案,以免得不到答案而遗憾终身。
中国阴阳历的天文数字和原始程式用简单英文阐述,
请从下述 Chinese Lunar Calendar 进入。
--------------------------------------------------------------------------------高平子 Kao Ping Tse”1888-1970〔是中国近代最有成就的天文学者之一。他没有接受正规的天文教育。凭着对天文的酷爱,自己研读天文书籍。因为他对天文的贡献,在他的百年冥诞,月球的一个环形月坑以他的名字为名。位置在月球东经87.6度,南纬6.7度, 直径34公里,为国争光。

三,查表转换
http://www.enterdesk.com/wnl.html

⑵ 请问:如何换算中国农历

很遗憾。因为公历(现在用的是格里历,以前还曾用儒列历)和中国农历都不是严格按一个公式计算得到的,所以两个历法没有直接的公式。

试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而不利用许多像万年历一样的数据(尽管可以简化),就达到公农历转换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能见到的所有公农历转换的软件,都存有多少不等的一些年份的历法数据。

这些数据之中,最重要的是农历的每月天数。因为农历是阴阳历,阴历部分(按月相编的部分)决定月日,阳历部分(按太阳高度编的部分)就是节气。节气基本上是与公历直接对应的,可以较容易的推算;但月相周期与地球公转的关系相对复杂,一般都需要天文观测数据授时,所以农历每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没有简单的公式。
至于公历和农历的置闰,倒都有一定的方式推算,并不困难。

如果只是天文数据,其实都还是可以算的——因为天文周期十分稳定,我们只要严格地按天文周期推算就可以了。可是还有更为麻烦的一点,就是公历和农历这些历法,并不是完全严格地按照天文上的实际周期进行的,还有许多人为的因素。最著名的就是罗马皇帝几次修改2、8等月份长短,以及儒列历中因计算不准确而人为地去掉了十天等事。中国农历也有因为古代天文观测不准确造成的政府颁布的历法与天象不吻合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观测的精度)。所以这两部历法都是与一个时期社会有关的东西,也就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

⑶ excel中如何能将日期由公历转换为农历

Public Function NongLi(Optional XX_DATE As Date)

Dim MonthAdd(11), NongliData(99), TianGan(9), DiZhi(11), ShuXiang(11), DayName(30), MonName(12)
Dim curTime, curYear, curMonth, curDay
Dim GongliStr, NongliStr, NongliDayStr
Dim i, m, n, k, isEnd, bit, TheDate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
curTime = XX_DATE

'天干名称
TianGan(0) = "甲"
TianGan(1) = "乙"
TianGan(2) = "丙"
TianGan(3) = "丁"
TianGan(4) = "戊"
TianGan(5) = "己"
TianGan(6) = "庚"
TianGan(7) = "辛"
TianGan(8) = "壬"
TianGan(9) = "癸"
'地支名称
DiZhi(0) = "子"
DiZhi(1) = "丑"
DiZhi(2) = "寅"
DiZhi(3) = "卯"
DiZhi(4) = "辰"
DiZhi(5) = "巳"
DiZhi(6) = "午"
DiZhi(7) = "未"
DiZhi(8) = "申"
DiZhi(9) = "酉"
DiZhi(10) = "戌"
DiZhi(11) = "亥"
'属相名称
ShuXiang(0) = "鼠"
ShuXiang(1) = "牛"
ShuXiang(2) = "虎"
ShuXiang(3) = "兔"
ShuXiang(4) = "龙"
ShuXiang(5) = "蛇"
ShuXiang(6) = "马"
ShuXiang(7) = "羊"
ShuXiang(8) = "猴"
ShuXiang(9) = "鸡"
ShuXiang(10) = "狗"
ShuXiang(11) = "猪"
'农历日期名
DayName(0) = "*"
DayName(1) = "初一"
DayName(2) = "初二"
DayName(3) = "初三"
DayName(4) = "初四"
DayName(5) = "初五"
DayName(6) = "初六"
DayName(7) = "初七"
DayName(8) = "初八"
DayName(9) = "初九"
DayName(10) = "初十"
DayName(11) = "十一"
DayName(12) = "十二"
DayName(13) = "十三"
DayName(14) = "十四"
DayName(15) = "十五"
DayName(16) = "十六"
DayName(17) = "十七"
DayName(18) = "十八"
DayName(19) = "十九"
DayName(20) = "二十"
DayName(21) = "廿一"
DayName(22) = "廿二"
DayName(23) = "廿三"
DayName(24) = "廿四"
DayName(25) = "廿五"
DayName(26) = "廿六"
DayName(27) = "廿七"
DayName(28) = "廿八"
DayName(29) = "廿九"
DayName(30) = "三十"
'农历月份名
MonName(0) = "*"
MonName(1) = "正"
MonName(2) = "二"
MonName(3) = "三"
MonName(4) = "四"
MonName(5) = "五"
MonName(6) = "六"
MonName(7) = "七"
MonName(8) = "八"
MonName(9) = "九"
MonName(10) = "十"
MonName(11) = "十一"
MonName(12) = "腊"
'公历每月前面的天数
MonthAdd(0) = 0
MonthAdd(1) = 31
MonthAdd(2) = 59
MonthAdd(3) = 90
MonthAdd(4) = 120
MonthAdd(5) = 151
MonthAdd(6) = 181
MonthAdd(7) = 212
MonthAdd(8) = 243
MonthAdd(9) = 273
MonthAdd(10) = 304
MonthAdd(11) = 334
'农历数据
NongliData(0) = 2635
NongliData(1) = 333387
NongliData(2) = 1701
NongliData(3) = 1748
NongliData(4) = 267701
NongliData(5) = 694
NongliData(6) = 2391
NongliData(7) = 133423
NongliData(8) = 1175
NongliData(9) = 396438
NongliData(10) = 3402
NongliData(11) = 3749
NongliData(12) = 331177
NongliData(13) = 1453
NongliData(14) = 694
NongliData(15) = 201326
NongliData(16) = 2350
NongliData(17) = 465197
NongliData(18) = 3221
NongliData(19) = 3402
NongliData(20) = 400202
NongliData(21) = 2901
NongliData(22) = 1386
NongliData(23) = 267611
NongliData(24) = 605
NongliData(25) = 2349
NongliData(26) = 137515
NongliData(27) = 2709
NongliData(28) = 464533
NongliData(29) = 1738
NongliData(30) = 2901
NongliData(31) = 330421
NongliData(32) = 1242
NongliData(33) = 2651
NongliData(34) = 199255
NongliData(35) = 1323
NongliData(36) = 529706
NongliData(37) = 3733
NongliData(38) = 1706
NongliData(39) = 398762
NongliData(40) = 2741
NongliData(41) = 1206
NongliData(42) = 267438
NongliData(43) = 2647
NongliData(44) = 1318
NongliData(45) = 204070
NongliData(46) = 3477
NongliData(47) = 46
NongliData(48) = 1386
NongliData(49) = 2413
NongliData(50) = 330077
NongliData(51) = 1197
NongliData(52) = 2637
NongliData(53) = 268877
NongliData(54) = 3365
NongliData(55) = 531109
NongliData(56) = 2900
NongliData(57) = 2922
NongliData(58) = 398042
NongliData(59) = 2395
NongliData(60) = 1179
NongliData(61) = 267415
NongliData(62) = 2635
NongliData(63) = 661067
NongliData(64) = 1701
NongliData(65) = 1748
NongliData(66) = 398772
NongliData(67) = 2742
NongliData(68) = 2391
NongliData(69) = 330031
NongliData(70) = 1175
NongliData(71) = 1611
NongliData(72) = 200010
NongliData(73) = 3749
NongliData(74) = 527717
NongliData(75) = 1452
NongliData(76) = 2742
NongliData(77) = 332397
NongliData(78) = 2350
NongliData(79) = 3222
NongliData(80) = 268949
NongliData(81) = 3402
NongliData(82) = 3493
NongliData(83) = 133973
NongliData(84) = 1386
NongliData(85) = 464219
NongliData(86) = 605
NongliData(87) = 2349
NongliData(88) = 334123
NongliData(89) = 2709
NongliData(90) = 2890
NongliData(91) = 267946
NongliData(92) = 2773
NongliData(93) = 592565
NongliData(94) = 1210
NongliData(95) = 2651
NongliData(96) = 395863
NongliData(97) = 1323
NongliData(98) = 2707
NongliData(99) = 265877
'生成当前公历年、月、日 ==> GongliStr
curYear = Year(curTime)
curMonth = Month(curTime)
curDay = Day(curTime)
GongliStr = curYear & "年"
If (curMonth < 10) Then
GongliStr = GongliStr & "0" & curMonth & "月"
Else
GongliStr = GongliStr & curMonth & "月"
End If
If (curDay < 10) Then
GongliStr = GongliStr & "0" & curDay & "日"
Else
GongliStr = GongliStr & curDay & "日"
End If
'计算到初始时间1921年2月8日的天数:1921-2-8(正月初一)
TheDate = (curYear - 1921) * 365 + Int((curYear - 1921) / 4) + curDay + MonthAdd(curMonth - 1) - 38
If ((curYear Mod 4) = 0 And curMonth > 2) Then
TheDate = TheDate + 1
End If
'计算农历天干、地支、月、日
isEnd = 0
m = 0
Do
If (NongliData(m) < 4095) Then
k = 11
Else
k = 12
End If
n = k
Do
If (n < 0) Then
Exit Do
End If
'获取NongliData(m)的第n个二进制位的值
bit = NongliData(m)
For i = 1 To n Step 1
bit = Int(bit / 2)
Next
bit = bit Mod 2
If (TheDate <= 29 + bit) Then
isEnd = 1
Exit Do
End If
TheDate = TheDate - 29 - bit
n = n - 1
Loop
If (isEnd = 1) Then
Exit Do
End If
m = m + 1
Loop
curYear = 1921 + m
curMonth = k - n + 1
curDay = TheDate
If (k = 12) Then
If (curMonth = (Int(NongliData(m) / 65536) + 1)) Then
curMonth = 1 - curMonth
ElseIf (curMonth > (Int(NongliData(m) / 65536) + 1)) Then
curMonth = curMonth - 1
End If
End If
'生成农历天干、地支、属相 ==> NongliStr
NongliStr = "农历" & TianGan(((curYear - 4) Mod 60) Mod 10) & DiZhi(((curYear - 4) Mod 60) Mod 12) & "年"
NongliStr = NongliStr & "(" & ShuXiang(((curYear - 4) Mod 60) Mod 12) & ")"
'生成农历月、日 ==> NongliDayStr
If (curMonth < 1) Then
NongliDayStr = "闰" & MonName(-1 * curMonth)
Else
NongliDayStr = MonName(curMonth)
End If
NongliDayStr = NongliDayStr & "月"
NongliDayStr = NongliDayStr & DayName(curDay)

NongLi = NongliStr & NongliDayStr

End Function

将上面这段代码保存在模块中,就可以用公式
=nongli(A1)
调用了。

⑷ Excel 中阳历日期如何转换成阴历日期

1、电脑打开Excel表格,列好日期。

⑸ 在EXCEL中怎样把公历转换成农历

在EXCEL中把公历转换成农历的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WPS中EXCEL为例做演示。

1、在电脑中打开需要操专作属的EXCEL表格,如需要将A1的日期转成农历,如下图所示。


⑹ 怎样国历转换农历 方法

每月初一叫做朔,最后一日叫做晦。农历十五或十六或十七叫做望,望的后一天叫做既望 所以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并不在同一天。农历的基础是「回归年」和「朔望月」。「回归年」是太阳接连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即365.2422日(365日5小时48分46秒)。「朔望月」是月球接连两次朔(新月)或两次望(满月)相隔的时间,即29.5306日(29日12小时44分3秒)。
由于12个「朔望月」只有354.3672日,跟「回归年」的365.2422日相差超过10日,把相差累积起来便成为闰月。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时代,中国历法便采用十九年七个闰月的安排

但中国的农历和西藏的农历以及韩国的农历计算方法不一样,一般要相差一二天。

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 九日(大月为三十日)。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4×4+10.6(1+1)+(31+28+31+30+7)-29.5n
=204.2- 29.5n
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

⑺ 公历农历转换

回历、公历、农历的换算
(128 × 365+31)日÷ 128年= 365.2421875日/年
可见共置闰精度远高于现代的公历。
2.换算中一日误差之订正
《历法丛谈》以回历1387年为例,求算合公历之年月日。
解1:1387 × 0.970224+621.5774=1967.278088年
0.278088年 × 365.2422日=101.569日公历累计日数为101.57日可视为4月11日或4月12日。究竟是哪一日,当依两历在公历4月11日或12日间所具有同一的星期序数以订正。
依回历岁首星期序数计算公式:
[(138-1)×131+164] ÷30=6057,余20
6057÷7=865,余 2
故回历1387年元旦为星期2。(表)
<img src=/wenxian/lunwen/images/00-2-p129.gif>
按公历自1583年元旦(星期六)至1967年4月11日,共历:
1967-1583=384年,在这384年中依格列高利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加一闰日的规则共历93个闰日,又1967年元旦后一日起至4月11日又需加 100日,则
(384 × 365+93+100+6)÷ 7=140359+7=2001,余 2余2即星期2,故回历1387年元旦在公历1967年4月11日。
因公历计算星期日数采用数据较多,计算时难免有所遗漏,现引人公历日期与星期推算表阿),供参考。
应用此表查找公元1967年4月11日星期序数步骤如下:
先在本表年份表前二位数字栏目中,查到19二字所在的位置;
再在年份表后二位数字栏目中查到67二字所在位置,自19二字处平行右移,67二字处垂直下移,二者在英文大写字母栏目中相交于字母G处;
再自月份表栏目中查到4月,自4月所在位置平行左移,查到G在4月栏目所在位置;
自日期栏目查到11日所在位置,自此位置平行右移,使与4月份栏目G在星期表相交处知为星期二,结果与回历计算所得相同。故知回历 1387年元旦确为公历1967年4月11日,而不是12日。
在换算中所得公历日数常多于31日,甚至常在200—300日或更多,需要将此数化为该年的月日时,可用下列两表。

表3 公历月份及其累计日数
<img src=/wenxian/lunwen/images/00-2-p130.gif>

三 公历换算为回历

将回历换算为公历的算式移项,整理,即可得到公历换算为国历的算式
(公历纪年一621.5691)÷0.9702=回历年月日(儒略历)……………………………………………(5)
(公历纪年一621.5774)÷0.970224=回历年月日(格氏历)…………………………………………(6)
无论回历换算为公历或相反,大体都有一日之差,以星期序数订正时,回历换算为公历,以回历的星期序数为准;相反,以公历的星期序数为准。

四 国历或公历换算为中国农历

1.回历换算为农历
仅管中国农历各年在年内月数日数都不是一个相对的稳定值,给回历与公历换算为农历上带来较多的困难,但仍然可以换算。中国农历为阴阳合历,在月份上与回历同属太阴历,惟回历每月以见新月为一月之始,其日约迟于农历合朔(初一日)1—2日乃至3日,因此只要查清二者在月份上关系,便可将回历换算为中国农历。马以愚先生称:“回教纪年及斋戒之月,均依太阴历。中国昔用夏正(即农历),有闰之年,年为十三月。故斋戒之月,遇闰则连退。如今岁斋戒值夏正之九月,岁逢闰,改岁当以八月为斋。”[8]故若求得积年及所历大阴历的月数,即可依农历十九年而有七个闰月的规律,将农历换算为回历,其日当有l——2日之差。
计算举例:已知西域鲁穆马依泽公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应召人华编修《应天历》,并将伊斯兰天文传人中国,他的事迹已收人《中国伊斯兰网络全书》[9]与《中国回族大词典》[10]等,被列为伊斯兰与中国回族之大事。据《怀宁马氏宗谱》记载,依泽公应召人华时年已四十,生于回历勒比阿立勿里月(拉比尔·奥沃勒月,即回历三月)第二十日,故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五月初十日。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八月十三日奉旨授世袭候爵兼司天监。求依泽公生于公历与农历的年月日。

⑻ 公历和农历是如何换算的

公历和农历之间是不能换算的,二者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没有特殊关系可以查询,只能分别计算。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公历别称公元、西历、西元等,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公历是一种平均太阳历,只有回归年,不管朔望月。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因此,平均每4年便会少大约1天的时间。

因此,公历规定每4年里有1个闰年,将这一天加在天数最少的2月,故闰年的2月有29天。实际操作中为了方便,规定凡是能被4除尽的年份(末尾有两个0的要被400除尽),皆为闰年。如1996,2000等皆为闰年。

农历也是“阴阳历”,又称为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和阴历一样,在19年里中设置了7个闰月。不过和阴历不同的是,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这就导致了农历和阴历的起始月份不一样,阴历是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起点,而农历是按24节气来划分的,也就是说立春是农历的起点。

(8)公立转换农历扩展阅读

阳历

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阴历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的一种历法。

因朔望月较之回归年易于观测,远古的历法几乎都是阴历。但是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所以,需要设置闰月,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

阅读全文

与公立转换农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