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西医汇通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呵呵,中西医汇通到现在还做不到,一些搞西医的高高在上,自以为自己就是科学的代言人。而且搞中医的人也大部分自甘堕落,根本没有个中医的样子。
② 这几本书籍是什么名称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本书为清代著名医家唐宗海所撰。唐宗海推崇陈念祖《金匮要略浅注》,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以为憾,遂对陈书予以补缺正误,并加以发挥。唐宗海为名噪一时的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他以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该书,在沟通中西医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作者简介:
唐宗海,清末医学家(1847-1897年)。字容川。四川彭县人。少习儒,后因父病,乃留心医学。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亦以医闻名。见识广博,治学提倡“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为早期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述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两卷(1892年)。认为西医与中医互有优劣,主张应“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其观点对此后中西医汇通者影响颇大。曾著《血证论》八卷(1884年),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治血证原则。药物学专著有《本草问答》两卷(1893年),书中论及本草学理论,比较中西药学之异同与短长。另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九卷(1893年)、《伤寒论浅注补正》七卷。以上五书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另著《医学见能》四卷(1873年)、《痢疾三字诀》、《医易通论》、《医易详解》各一卷(附《医案类录》)以及《医柄》、《六字方证中西通解》等。
参考:网络。
③ 【求】医学合作伙伴。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为了真心学医。谢谢
虽然我达不到要求但还是祝福你能够心想事成
④ 汇通快递能不能送到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有点悬吧,但杏林学院还是不错的,但也说不准,希望你能考上完了自己的心愿,当时我有个朋友想去那都没去了。不然你服从调配吧,到学院了,交点钱或者怎么着得再转
⑤ 我有一套光绪年间的。中西医汇通五种12册能值多少钱
光绪年间的中西医汇通五种12册,真品常见版式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0左右;不过也有特殊品种版式。
⑥ 简述中国近代医学史 急~~~
有专门的中国医学史教材,是按时间顺序顺下来的,你找本教材看看就行了,这个很容易解决的,
⑦ 郭诚杰的中西汇通,法古创新
郭老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认为中医发展受多学科的影响,故业医者版必须心存广博之知识,权除精通中医外,还应熟悉掌握现代医学、哲学、史学、文学、地理等方面知识,才能在学术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认为中医临床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以证型为核心,确定相应的治法,遣方用药选穴。而西医的诊断技术,可补中医四诊之不足;临床应重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有机结合,乳腺炎、男性乳房发育症、乳房结核、乳痛症、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等病的诊治均是如此。
尤其是乳腺增生病,乳房肿块是其重要特征,其性质虽属良性,但部分可癌变,临床应先辨西医之病,明确肿块性质,以防误诊而失治、误治。中医对乳房肿块统称“乳癖”,其意范围较广,而辨证方能切中本质,郭老通过临床实践,结合中医辨证原则和特点,在国内首次将本病分为肝郁、肝火、气血双虚和肝肾阴虚四型。辨证选穴施治,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效果。郭老将中西医两者有机结合,既发挥传统中医特色,又具现代科技手段与技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⑧ 中西医汇通派的简介
中国传统医学因受西洋医学影响而出现的融合中、西两种医学的流派。所谓西专医学模式是西方(欧洲)属传统医学向近代科学尤其生物科学汇通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实应称之为近代医学,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尤其系统科学、生物信息技术等进展,现代医学又形成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接近中医学的综合思维模式,从而诞生了汇通中西医学的现代系统医学与个体化、转化医学等。
⑨ 中西医汇通派的人物代表
唐容川是中西医汇通派较早的代表,他认为中西医原理是相通的,中西汇版通主要是用西医印证权中医,从而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即使西医的生理解剖学有自己的特点,但也超不出《内经》范围。 因此虽然唐氏也说 :“ 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中西汇通。朱沛文认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医“专于格物,而短于穷理”。中医的弊病是玄虚,西医的弊病是僵固。在具体方法上他主张中西汇通要通其可通,存其互异。恽铁樵认为西医重视生理、解剖、细菌、病理、病灶的研究,中医则重形能、气化及四时五行等自然界变化对疾病的影响,中医可以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但结合的基点是以中医为主。他还认为中医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囿于《内经》,必须超过古人,不以《内经》为止境,才能超过古人,吸收西医之长,继续发展。张锡纯以中西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其特点是中西药物并用。他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其重在治标,中医用药求其因,重在治本,二者结合,必获良效。他的探索,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