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慶魯能新城的學校指標還有用不據說巴蜀小學和中學都要改成民辦的,是不是真的啊
巴蜀中來學和巴蜀小學都是市教自委直屬的公立學校,怎麼可能改成民辦的?
但是魯能巴蜀中學和巴蜀書院(魯能巴蜀小學)的性質是巴蜀中學和巴蜀小學的分校,從法律上來說是民辦的,但是師資都是巴蜀本校的。魯能巴蜀和一中大學城分校,南開融僑這些是一個性質的。如果你真的要糾結於魯能巴蜀是不是民辦,我告訴你,是,但是從師資和教學來說,和巴蜀本校無區別。平時考試拉通排名,高三的時候本部和魯能的都在金科,拉通排名後,重新分班。
❷ 中考指標生到底是怎麼規定的啊
一些好的高中會分配一些指標生名額給某些初中 ,該初中得到指標生名額的學生可以在該高中錄取。線下十到二十分內免擇校費錄取。
比如說某中學分了三個指標生名額給某初中,於是該初中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報X中學的指標生。
最後中考分數出來後 把所有報某中指標生的學生的成績排名 取前三高的學生得到指標生名額 ,這三個學生在某中錄取線下十到二十分內都可以免擇校費被錄取。
學生可根據中考成績報考相應的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專、中技、中職等。其中以報考普通高中為主。中考要考慮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後繼續學習的潛在能力,普通高中教育還是基礎教育的范疇。
❸ 民辦學校老師有編制指標嗎
1、沒有。民辦學校老師沒有編制指標。
2、編制主要是針對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民辦學校不受編制指標的限制,民辦學校可以根據財力和工作需要自主確定職工人數。
❹ 私立學校考試成績是比指標生的少20分嗎
實際私立學校,也是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想要有多幾個考上好大學的,所以有很多的私立學校也是有分數限制的,但也要看他能招收多少人,如果實在招不夠名額,分數低的很多的人也可以,並不是比指標生少20分。
❺ 私立初中有資格享受優質高中指標嗎
不一定
以下幾種情況初中升高中時不享受「指標到校」錄取資格:
內1、初中擇校實行一次容性認定,凡初中階段有過擇校經歷的學生,即使以後轉回本學區學校(包括民辦),初中升高中時均不享受「指標到校」錄取資格。
2、借讀生借讀期間擇校的,以後戶口遷入大連,初中升高中時不享受「指標到校」錄取資格。
3、初中本學區學生在升入初三之前,如果因家庭住址改變而造成「兩證」發生變化且學區已改變的,家長應持戶口簿、房屋產權證等證件到學校及所在區教育局辦理轉學手續。如果繼續留在原學區內學校上學,該生在初中升高中時將不享受「指標到校」錄取資格。
4、民辦初中和十五中按照招生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實行一次性招生,招生結束後從大連地區再轉入民辦初中的學生,初升高時不享受「指標到校」錄取資格;在民辦初中和十五中就讀後再轉出的學生,初升高時不享受「指標到校」錄取資格。
5、大學附屬中小學原則上只招收本單位職工子女,因生源不足需要擴大招生范圍的,徵得市教育局同意,可在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劃定的學區內招生。在以上招生范圍之外的學生,初升高時均不享受「指標到校」錄取資格。
❻ 私立學校老師從教11年了,有編制,但還是初級。怎麼辦
從教11年,還是初級職稱。這個的確很悲催了。職稱意味著工資高低啊,工資意味著生活水平啊。
初級職稱是沒有指標限制的,中級和高級職稱有指標限制。
話說回來,政府和學校要業績。總得拿出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指標。盡管有些不合理,但也有人認同。何況已經成了事實,你又怎能改變?
所以,還是平時多做准備。認真工作、多寫總結材料、提高思想覺悟、定期向上級匯報情況,積極向組織靠攏。說不定哪一天就輪到你了。
❼ 民辦初中足否有指標到校
1
初中的指標到校政策解讀
第一點:指標到校政策只限於報考重點高中和示範性高中的考生,對
無望考重點的學生沒有作用。一般高中報考不受指標到校政策的限制。學
習一般的孩子,家長不必為這個政策煩惱。
第二點:借讀生可以報重點高中的公費統招(必須借讀一年以上)和
擇校。
第三點:擇校生只能報考重點高中的公費統招和擇校。學區內就讀的
學生享有指標生待遇,可以報考重點高中的公費統招,指標和擇校。
補充:目前市內共
12
所重點高中:
1
中,
8
中,
11
中,
12
中,紅旗高
中,
20
中,
23
中,
24
中,
48
中,遼師附中,育明高中,理工附中,
36
中。
以後還會增加。
基本上,
每所學校平均招生平均在
500
人,
(只有個別重高
招生少)
12
所學校能招
6000
人左右。基本佔了市內考生的三分之一。
第
四
點
:
2011
年
指
標
到
校
占
公
費
指
標
的
70%.(
占
招
生
總
數
的
49%,1*70%*70%=49%),
今後的趨勢是進一步提高。
第五點:重點高中招生時,分為兩種學生。一種是公費生,一種是擇
校生(一般叫自費生)
。公費生學費一般是一年
1500
元。自費生為一年
1
萬元。普高自費為一年
6000
元。以
2011
年中考為例,在重點高中的招生
中,公費生占招生數的
70%
,
500
人的
70%
是
350
人。自費生為
30%,
即
150
人。其中,公費生中又分兩種:統招生和指標生。比例為
3:7.
即統招生為
350*30%=105.
指標生為
350*70%=245
人(也就是
500
人的
49%
)
。
第六點:
2012
年,政策變化,擇校生由
30%
降為
16.67%
,
500
人中由
原來的
150
人減少到
93
人。統招生由公費中的
30%
降為
25%
,由
105
人降
為
104
人。指標生有公費生中的
70%
提高到
75%
,即
500*83.33%*75%=313
人。由
245
人增加到
313
人。今後還會進一步提高。
這樣來看,
重點高中的招生數一目瞭然,以
2012
年中考為例,
所招的
500
百名學生中,有
104
個統招生,有
313
個指標生,有
93
個自費生。
先說這
104
個統招生,這是高中第一批次錄取的學生。換句話說,他
初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
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2
們是所有報考這所學校考生中的前
104
名。這些考生中即有在本學區上學
的的指標生,
也有擇校的學生,
還有外地借讀的借讀生。
誰的分數考得高,
誰就上。很公平!
接下來就要錄取
313
個指標生了。大連實行指標到校政策,就是指這
一檔的學生。按照所有重點高中指標到校的總人數(大約是
313*12=3756
人)與全市在本學區就讀學生相除得到一個數值。再與各校本學區就讀學
生的比例相乘得出各校的指標到校人數。打個比方,如果一所每個年級有
200
名學區生(擇校和借讀的學生要刨除)的學校,基本就能分到
60
個指
標。
比如一所中學恰好分到
60
個指標的話,
那麼這所學校的指標情況基本
就是每所重高都是
5
各指標(在重點高中招生數一樣的情況下適用,個別
重點高中招生少,比如招
300
人,那他分到各校的指標就少)
。
12*5=60.
即
24
中
5
個,
8
中
5
個,育明
5
個等等。要是
59
各指標,其中會有一所
重點高中的指標就可能是
4
個,其他的重高的指標都是
5
個。很平均。
這一檔的錄取,擇校的學生就吃虧在此!
!
!
比如,你的孩子是個擇校生。在考一所高中時(假定
24
中)排在報考
24
中的考生中排在
105
名。
(成績很高)但是遺憾的是,您的孩子暫時不
能錄取!因為從
105
名開始,往後的
313
個名額全是給指標生的。那您的
孩子只能等這
313
個成績低於他的孩子們公費錄取完,才能作為自費生中
成績最高的學生被錄取,
此時,
擇校生才能與學區生、
借讀生參與這
93
個
擇校名額的競爭,而且還要花
3
萬元學費。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之前錄取的公費學生里一定有比他成績低許多的
學生被錄取。
最低的有可能要比您的孩子低
35
——
40
分。
即您孩子如果是
603
分的話,那指標生中就可能有
568
分左右的學生被公費錄取!
指標政策規定:享受指標到校的學生,在報考重高時,最大限度允許
降低
30
分錄取。
(這究竟是啥意思呢?)
假設一所初中有
60
個指標。那麼只要在本學期上學的學生都是指標
生。
200
多個學生,到底誰能享受到指標生的待遇呢?
3
應該是考試成績能達到重點高中水平的學生。
(能不能達到可參考往年
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
。剛才說了,假定所在初中有
60
各指標,
12
所重點
高中各給分了
5
個。
24
中
5
個,育明
5
個。
。
。
。
。那麼,在報考時就看自己
孩子在本校想考某所重點高中的學生里的排名。比如孩子在學校所有報考
24
中的孩子里排名第五。
(按平時成績估算的排名)那這個孩子能不能享
受指標呢?答案是不一定!您孩子考第五,而考第一第二的孩子自己考上
了統招
(進入前
105
名)
不佔指標。
那您孩子在去
24
中的
5
個指標中就排
在了第三名!
(更有把握了!
)
即使這樣也未必能考上。
假定
24
中統招線為
613
分(第
103
名的成績)
。而你孩子學校考
24
中的前幾名學生的成績為:
614,
613,601,591,581,575,568.
您孩子排在第
5
名,
581
分。應該說,前
兩個自己考進統招,不佔指標,你孩子在
5
個指標中,排第
3
名。一定能
考上嗎?答案是可能沒考上,因為政策規定:指標到校的分數線,各個初
中學校各不相同,
按照規定
(
同一重點高中錄取的不同初中學校的指標生最
低分數差控制在
35
分以內)
,也就是最低(差)學校的指標分數線,和最
高(好)學校的指標分數線就應當可以差
35
分。指標到校,最大可以降低
35
分錄取。假定那所最好的學校有
2
個名額
.
(比如有些熱點校本學區人
數少,學區尖子有多,那麼這兩個占指標的學生就從
613
分開始錄。他兩
都是
612.5
(假定)
.
這所好學校就被確定為最高學校的指標分數線。即
612.5
就成為其他學校參照錄取的標准。降
35
分的標准線就確定為
612.5
—
35=577.5
分。
(假定,也可能最好學校的標准線會更低一些,但絕不會
低太多,就在一兩分之間)你家孩子低於這個成績,所以未被錄取。這所
初中公費考上
24
中的只有
603,611,601,591
四名同學。指標用了
2
個
(
601,591
)
。其他三個指標被收回了!指標到校生錄完後,沒招夠
245
名
指標生呀?因為有許多學校因學生分數不夠
,
被收回了。假定
24
中招收的
指標到校生中只錄取了
250
名。
還剩了
63
個學生名額咋辦呢?擇校的學生
也甭想占這樣的便宜!又出來一個新名詞——指標統調。指標生(
313
名)
包含兩部分:指標到校和指標統調。剛才說到還剩
63
個名額收回了咋辦,
4
進行二次分配即指標統調。舉例,學校不同,學生分數也有差異。你孩子
在學校到
24
中指標中排第三名,
581
分,未被錄取。但另一所學校的一個
學生也是指標生,
考了
595
分,
但他在本校到
24
中指標中排第十名
(假定
該校也只有
5
個指標)
,
未享受本校指標,
但他分高,
在統調中就可能被錄
取!
換句話說,
這
63
人怎樣錄取呢?就是在所有未被指標錄取的學區就讀
的學生中,重新排序,由高分到低分一起錄取
63
個學生(不分學校,不再
指標到校了,而是指標到市了)
。
現在
24
中錄完了兩部分考生。統招生(
104
名)
,指標生
313
名(指
標到校生
185
名,指標統調生或叫做指標到市生
63
名)下面就是
93
名擇
校生了。
這裡面有三部分人,
學區生和擇校生和借讀生競爭。
(和統招一樣)
這里有一部分高手,比如那個
105
名的擇校的學生。他們因為擇校喪失了
指標到校的機會,只能在自費里被錄取。剩下的就是正常排在
300
——
500
之間的孩子了。
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
自費的分數線普遍比指標到校和指標統調要高,
主要原因是這部分里擇校的學生多,競爭激烈。而且越是好的重點高中,
這種現象越明顯。
2012
年小升初的家長,提醒你們一下:
這屆學生,三年之後考上重點高中的比率要發生變化(報紙已報道,
教育局也已確認)
,自費生由今年的
16.67%
壓縮為
0
!公費將由
83.33%
上升為
100%
。其中指標到校比率目前已由去年的
70%
上升為
75%
。最大
降分由去年的
30
分調整到達到
35
分!三年後會進一步提高(最高可能
達到
90%
,省里要求每年增加
5%
)
。假使不提高,仍然是
75%
,那麼指標
生將占重點高中招生數的
75%
。這就意味著有大批的小升初擇校的學生
將來都可能失去上重點高中的機會!另外,借讀的學生有可能也享受指
標,
有可能有一部分學生會享受保送生政策。
(這兩項政策正在研究中)
。
總之教育均衡化趨勢不可逆轉,請家長們謹慎擇校!
❽ 在本縣上的私立學校高考算指標生嗎
算是的
但是你的孩子要有學籍,那就可以
❾ 私立學校教師有編制嗎怎麼評職稱
私立學校是沒有編制的,檔案掛靠在當地人才流動中心。而公立學校教師有編制,檔案放在教育局或人事局;享受的是公費醫療;退休之後享受財政退休工資。
❿ 戶口在沈陽市蘇家屯區現在就讀鐵西私立學校,中考准備報考蘇家屯三十中學,可以享受指標到校嗎
應該不可以吧,指標貌似是分配到蘇家屯各初中的,在外邊上學的好像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