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844年,在法國設立第一所託兒所的是誰
幼兒教育機構的產生和發展(一)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的誕生 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培爾被世界譽為「幼兒園之父」,是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福祿培爾認為,教育能發揮幼兒內在的生命力,懷著這樣的教育理念他在德國布蘭肯堡創辦了一個「保姆養成所」,為了保姆們有實習的場所和對象,他集合了村裡40名6 歲以下的幼兒,同時成立了一所「游戲與作業教育所」。1840年5月的一天,福祿培爾在村裡的山丘上散步,站在山頂上向下遙望,看到金色的夕陽和樹木上點點的新綠,他突然大叫:「有了!就把它叫做兒童的花園(Kindergardnen)吧!在這個花園里,幼兒不會受到壓抑,他們可以得到自由的成長,而保姆就是施肥的園丁。」從此以後,福祿培爾把他的幼兒教育機構正式命名為「幼兒園」。在他的幼兒園里,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通過他特別設計的玩具── 「恩物」來學習,並得到體力、語言、認識、想像力、創造力等多方面的發展。福祿培爾創建的幼兒園是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幼兒教育機構。之後,幼兒園的名稱被全世界普遍採用,許多幼兒園也很快在歐美各國創立起來。(二)幼兒教育機構的發展 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現代社會文明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力大大提高,世界性的競爭加劇。各國為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普遍重視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的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開始為全社會所認識,從而幼兒教育機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國外幼兒教育機構的發展(1)幼兒教育機構數量的增加隨著現代化生產的發展,幼兒園數量增加很快,尤其是入小學前一年的教育。如法國、日本、美國、蘇聯等的幼兒園普及很快,人園率都在90%以上。不過,由於世界各國經濟水平、教育政策、文化傳統、生活習慣等的不同,幼兒人園率差別較大,幼兒園發展速度也不同。(2)幼兒教育機構的多樣化為適應普及幼兒教育的需要,為適應現代社會家長的各種需求,幼兒教育機構越來越多樣化。由私人、國家、團體、企業、教會等開辦了各種托幼機構,在結構、規模、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相互競爭,促進了幼兒教育機構向著形式多樣化、功能多樣化、組織多樣化、教育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如除了全日制、半日制的機構之外,還有許多入托時間靈活機動的幼兒教育機構,美國的假日兒童中心、蹦蹦跳跳室,英國的游戲小組等都是這種適應性很強的機構;辦園目的也五花八門,有實驗性的、示範性的、家教性的、病殘兒童診斷治療的、訓練某種技能的,等等。各派幼兒教育理論百花齊放,有不同教育主張的幼兒園,如福祿培爾式、蒙台梭利式、皮亞傑式幼兒園等紛紛出現。(3)師資質量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這是幼兒教育機構發展的重要標志。由於教師水平的提高是高質量教育的重要條件,因此師資質量就成為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世界各主要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都將幼兒教育師資提高到了大專以上水平,並實行專門的教師資格制度。同時,教師的教育價值觀的進步,使尊重幼兒,保障幼兒權利,讓幼兒全面發展而不僅僅只是發展身體或智力,成為世界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這一切使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有了根本的保證。2.我國幼兒教育機構的發展(1)我國近代第一所幼兒園的誕生我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所幼兒教育機構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創辦的湖北幼稚園(1904年清政府將其改名為武昌蒙養院)。當時民族危機深重,救亡圖存的呼聲響遍中國大地,一些先進人物紛紛向西方尋求救國的真理,西方的教育制度成為他們學習的重要內容。在戊戌維新運動的推動下,「效法西洋、倡辦西學」成為潮流,對幼兒實行「公教公養」的主張也隨之被提了出來。為了滿足民眾變革的要求以維護封建統治,清政府湖廣總督創辦了「湖北幼稚園」。之後又在長沙、北京、上海相繼成立了蒙養院。當時的這些幼兒教育機構完全抄襲日本,顯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點。(2)舊中國的幼兒園教育的發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由於內外戰火不斷,政治動亂,經濟停滯,政府根本不重視幼兒教育,導致幼兒教育發展極為緩慢。據統計,1947年全國僅有幼稚園1301所,絕大部分都附設在小學或師范學校內,分布在沿海大城市。而且,幼兒園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銳抨擊的那樣,害了三種大病:一是外國病,二是花錢病,三是富貴病,幼兒園完全成了外國文化侵略的工具和富貴人的專用品,勞動人民是不可能享用的。可喜的是在這一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抗日民主根據地和解放區里,出現了一批適應戰爭環境和解放區、根據地政治經濟特點的各種類型的托幼組織,如邊區兒童保育院和托兒所等,成長了一支新型的保教人員隊伍,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以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幼兒教育事業奠定了良好基礎。另外,有一批具有愛國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幼兒教育家,批判封建主義的幼兒教育,反對幼兒教育的奴化和貴族化,積極提倡變革並躬行實踐,創辦了為平民子女服務的幼兒園。如陶行知先生的「鄉村兒童團」,張雪門先生的「北平香山慈幼院」等就是這樣的機構。然而,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他們的主張沒能徹底實現,不過他們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成為了我國幼兒教育的寶貴財富。(3)新中國幼兒教育的發展①歷史的轉折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國家從帝國主義手裡徹底收回了教育權,幼兒教育也以老解放區教育經驗為基礎,借鑒蘇聯經驗,進行了整頓、改造和發展。首先在辦園方向上,舊型幼兒園逐漸轉為向工農子女開門,為國家建設服務,讓普通勞動人民的子女成為幼兒園的受教育者。幼兒園在教育幼兒的同時,極大地解放了婦女勞動力,成為支援國家建設、為工農服務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從此,保育教育幼兒、方便家長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成為我國幼兒園的雙重任務。其次,在教育思想上,新中自幼兒教育改革舊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批判舊教育中存在的封建、買辦、崇洋的思想,廢除了宗教色彩的內容與活動,學習當時蘇聯先進的幼兒教育理論和經驗,為建立新教育打下了基礎。另外在教育目標上,提出新中國的幼兒園要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對幼丸進行初步的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使幼兒的身心「在人小學前獲得健全的發育」(1951年政務院《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在這一目標指導下,幼兒園具體的教養目標、各年齡班的教育任務等也都重新進行了規定。②曲折起伏的前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幼兒教育雖然有起有伏,但總體是向前發展的。「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中,幼兒園數量大增,1965年的幼兒園數量比1950年增加了10倍,幼兒園教師隊伍也基本建立起來;幼兒園教育的各項規章制度大體確立,一個社會主義幼兒教育的新體系基本形成。不過在發展中因為經驗不足,也走過不少彎路。如學習蘇聯的經驗時,犯了生搬硬套的錯誤;批判舊教育思想時,把合理的部分也一起否定了;1958年的大躍進中急躁冒進,盲目發展幼兒園,造成大起大落,等等。「文化大革命」中,我國幼兒教育遭到了最嚴重的破壞。在這場歷時十年的大浩劫中,幼兒園教育被「左」的路線統治,廣大教師受到批判打擊,幼兒身心發育受到摧殘,教育、教學完全陷入混亂。1976年10月,黨中央撥亂反正,掀開了我國歷史的新篇章。我國幼兒教育在經過了這一嚴峻的考驗之後,也以更成熟、更堅定的步伐,開始進入新的發展歷程。(4)幼兒教育在改革開放中騰飛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改革開放,幼兒教育機構的發展也出現了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①受到人口與經濟兩大因素的制約,我國幼兒教育要滿足人民的需要顯然不能僅僅依靠國家,也不能僅僅依靠正規的幼兒教育機構。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入,幼兒教育機構的發展從計劃經濟下的單一辦園模式中解放出來,路子越走越寬,使人園幼兒大大增加,其發展趨勢是:由國家、企業、機關辦園,轉向各種社會力量辦園,特別是農村、個人、法入團體等積極辦園;農村幼兒人園率不斷提高,據1992年的統計,農村學前班幼兒數已佔幼兒人園人數的60.7%;靈活多樣的非正規幼兒教育形式的作用日益增大,如近幾年在河北、內蒙古、甘肅、貴州等省區出現的幼兒活動站、游戲小組、巡迴輔導班、草原流動幼兒園、「大篷車」流動服務組等,在動員家庭、社區、傳播媒介參與幼兒教育上,顯示出越來越強的生命力。②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為恢復和發展幼兒教育,首先恢復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幼兒教育領導機構,其次,教育部制定頒發了一系列撥亂反正的文件,如《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1979),《幼兒園教育綱要》(1981),《關於進一步辦好幼兒學前班的意見》(1986)等,使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重新明確了幼兒教育的方向。1989年6月,國家教育委員會為了加強幼兒園的科學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制定頒發了《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草案)(1996年6月正式施行)。《規程》在總結我國幼兒園教育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拉開了改革的帷幕。《規程》不僅明確地規定了幼兒園的保教目標、任務,而且用專門的章節對幼兒園教育從原則到活動的組織、教育的形式、方法等作了規定。《規程》中充分體現了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十分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以及幼兒園教育工作的規律。1989年8月,為了加強幼兒園的管理,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了《幼兒園管理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國務院批准頒發的第一個幼兒教育法規。該條例用法規的形式規定了幼兒園的任務、管理以及保育教育工作,並明確了各級地方政府在幼兒園的發展、管理等方面的責任,使我國幼兒教育管理從此跨入了法制化軌道。2001年7月,我國教育部頒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它就《規程》中有關「幼兒園的教育」這一部分內容做出了更為具體的規定,在《規程》與教育實踐之間架起了過渡的橋梁。這些法規的頒布與實施,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幼兒教育科學化、規范化的進程。
B. 法語介紹法國的幼兒園教育體制
En France, l』école maternelle est destinée aux enfants des classes de toute petite section (à內 partir de 2 ans ou plus, selon les secteurs) jusqu'à la grande section. Gratuite et facultative, elle scolarise en 2012, 11% des enfants de 2 ans et la quasi-totalité des enfants de 3 à 5 ans. Elle constitue un élément important systè容me écatif français et se donne pour but d'assurer l'éveil et la socialisation des jeunes enfants.
C. 一個月5000的工資,你能滿足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收入是49575元,平均下來每個月差不多是4231元,如果你是在私營單位就業,那麼每個月5000元的工資水平,算是中等以上水平,已經超過了全國的平均線;而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收入是82461元,平均下來每個月差不多是6871元,如果你是在非私營單位上班,那麼每個月5000元的收入屬於是托後腿的那類人。
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發布的另一組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月入10000元以上的群體,佔比3%,全國月入5000-10000元的群體,佔比13%,全國月入2000-5000元的群體,佔比46%,全國月入2000以下的群體,佔比38%,如果按照這個數據計算,在結合當時的人口數量來看,那麼月薪超過5000元以上的人數就高達1.8億左右。根據2018年個稅調整時的數據顯示,個稅起征點調整到5000元,納稅人數從1.87億人降至6400萬人,如果按照納稅人群來看,那麼月薪超過5000元的人就只有6400萬左右。
但是我們知道不是每個人或者說每家公司都會真實的把員工的收入上報,按時納稅的,特別是還有廣大的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這些人很多月收入也是超過5000元的,所以從這些數據上來看,全國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人大概在6400萬-1.8億人之間。那麼這個數據算不算多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另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16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有8.9億人左右,占總人口的64.3%,如果在扣除掉一些沒有收入的學生、嬰幼兒、無業和失業人員,那麼實際的就業人員可能就只有7億左右,所以月薪5000元對比全國的就業人員來講屬於是中等偏上水平了。
D. 法國的家教方法有哪些
「感性」教育
法國幼兒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的感性教育上,培養出了眾多的藝術家和科學家。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們首先是尊重幼兒,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1)尊重幼兒人格
孩子犯了錯誤,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責孩子。但是在法國,大部分父母總是先問事情原因,問問孩子當時是怎樣想的,對孩子就像對大人一樣。聽完事情經過,父母才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
對剛過1周歲的孩子,他們也採取對話的方式進行教育。他們從來不逼孩子做這個做那個,或者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他們明白讓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2)創意感性教育
法國被稱作是熱愛藝術的國家,他們的幼兒教育都是圍繞著感性教育,教育的重點放在對孩子進行音樂美術指導上,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兒園全部課程的80%以上都和美術教育有關。
法國的幼兒園很重視培養孩子把感覺到的和看到過的表現出來的能力,所以,他們更重視參觀和旅行之後的活動。這樣的原則在文學教育方面也是一樣的,他們讓孩子把所讀到的畫出來。在地理、音樂等其他的科目中,也盡可能地使孩子們通過聯想找到感覺,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個性,培養了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這就是他們進行的感性教育。
「寬松」教育
「給孩子寬松的環境。多給他們一點自由。」這是法國家庭教育專家們從成功與失敗的家教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我們不無啟迪。
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家庭「望子成龍」的願望與有些中國人相比並無二致,他們常常給孩子安排一系列課外課,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因此而加重。一位叫科爾內的家長反省說:「我的女兒卡爾尼剛剛5歲,她從托兒所回來後,每周還要上三次業余課:星期二學舞蹈,星期三學體操,周末學滑冰。後來我發現她累得不願從冰上站起來,才決定停了這些課。讓她喘口氣。」
法國的教育學家們指出,孩子們學的課程越多並不意味著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許多業余課程不僅使家長們的錢包變癟,還消耗掉孩子大量的精力。只有有了寬松的時間和空間,孩子才能進發出創造的火花。如果要求他去做太多的事,會使他產生厭煩的心理。為了使孩子將來能較好地融入社會。引導他學會合群比學會某些技能更重要。因此,家長要盡可能帶小孩去公園遊玩,鼓勵他與同齡的小朋友進行交往。
為此,在巴黎的街心都給孩子們留出一些空地來,或當旱冰場,或作自行車練習地,或用來搭建滑梯、鞦韆板等,孩子們在那裡玩得非常開心。
專家們認為,擴大孩子們的自由活動空間,是培養孩子興趣、發展個性和開發智力的有效途徑。
E. 法國學前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您好!法國實行的是普惠性的學前教育體制,在法國,學前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范疇(義務教育階段為6歲~16歲),但卻是是初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法國對3歲~6歲幼兒實施非強制性的免費教育。所謂「非強制性」是指家長有權決定是否讓幼兒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但年滿3歲的幼兒家長只要有需要,政府及公立幼兒園就有責任讓幼兒接受免費教育。
在法國,年滿3歲的幼兒家長可直接向當地政府部門注冊登記,由該部門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分配到學區的指定園所,如果家長想選其他公立園,則必須經過政府部門嚴格的審核,一般來說沒有特別充分的理由不能擇校。在公立幼兒園,家長只需要承擔幼兒的午餐費、校外託管費等非常有限的費用(月均60歐元左右),而這部分費用主要用於支付校外託管人員工資(法國幼兒在園時間為8:00—16:30,放學後有專人負責看管沒有接走的幼兒,這些人具備相應的資質,被稱為「啟動活動的人」)及組織幼兒外出時的所需設備費用等。
幼兒入讀私立學校則需要家長向學校提交申請,學校有權決定接受與否,通常由校長通過約談家長以及綜合考察再決定是否錄取。私立學校的學費每月大約300歐元--600歐元不等,這些費用主要用於維護校舍和宗教教理教育,而所有維持學校運轉和教學工作的費用都由國家和市政府或地區行政機構負擔。
在法國,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其教育都必須遵照國民教育部制定的《教學大綱》展開,但課程內容以及教育教學的方法、手段則由教師決定和自主編制。私立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除了大綱所要求的內容外,還會增加一些內容。因此,盡管私立學校費用較高,但很多家長還是願意送幼兒去讀私立學校。一方面私立學校辦學有特色、教學內容相對豐富,另一方面公立學校教師有時會因參與罷工等社會活動而影響教學。
F. 幼兒園英國,法國,德國,美國英語教案怎麼寫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專意圖、完成教學任務屬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G. 當老師是去公立學校好,還是去私立的好
我覺得對於不同的學校各有優勢吧,從本質上來說公立的學校有編制,在一些工資福利的保障上還是比私立學校強很多的。而在評職稱等一些問題上也有保障,退休以後的生活也可以無憂無慮。但是作為私立學校,雖然工資很高,教師待遇也很好但是競爭非常激烈,因為上課的時間有時候會很多,課程也會很滿,所以在私立學校還是很累的。
因此如果你的水平夠高想去鍛煉自己一下私立學校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如果你想慢慢來的話在公立學校多一些積淀也不錯,但是無論怎麼樣都要對學生負責,好好地教書育人培育祖國未來的棟梁。
H. 幼兒園以法國文化為主題怎樣布置牆面
試試四維星軟體,能快速展示效果圖的軟體
I. 在法國上幼兒園:為什麼每年每個班都換老師
〔小故事1〕 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 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麼?」 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 老師故作驚訝的說:「只有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默想〕 你看到的是什麼?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是否只有看到別人身上的黑點;卻忽略了他擁有了一大片的白板(優點)?其實每個人必定有很多的優點,換一個角度去看吧!你會有更多新的發現。〔小故事2〕 有二個婦人在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別提了,真是不幸哦!」這個婦人嘆息道:「他實在夠可憐,娶個媳婦懶的要命,不燒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不帶孩子,整天就是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那女兒呢?」「那她可就好命了。」婦人滿臉笑容:「他嫁了一個不錯的丈夫,不讓他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辦,煮飯、洗衣、掃地、帶孩子,而且每天早上還端早點到床上給她吃呢!」〔默想〕 同樣的狀況,但是當我們從我的角度去看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一看,或換個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會有更多的愛。〔小故事3〕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柱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請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請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請求他幫助我,教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默想〕 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 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天天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 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一隻蜘蛛和三個人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只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只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讓失去變得可愛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隻,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功者善於放棄,善於從損失中看到價值。▲ 司機考試 ▲某大准備以高薪僱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後,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於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錄取了第三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和誘惑較勁,而應離得越遠越好。▲ 獅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 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 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
J. 去法國幼兒園參觀有什麼適合表演的節目
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