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辦學校跟民辦學校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1、民辦院校是由社會集團,集體,及個人投資,自負盈虧是國家高等教育體系有益補充的一種教育體制。 公辦是由國家撥款輔助的我國教育體制中的主要形式。
2、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招生的區別:
公辦學校招生是由各當地教委抽取建檔線以上,直接進入高等院校學習深造 ,而民辦院校則是在高考生進入高考期後,由本校派人直接到各地招收學員,各個學校由於各自的差異,因此在招生時選拔學生的方法也不同。
簡單來說,公辦學校由於是國家撥款,所以對工資的需求不高,所以對學生的關心程度也會低於民辦學校,而民辦學校的工資是只能通過學費來發放的,所以為了更多的學生入學,他們的教學肯定會更傾向於學生
1.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 學校是培養人才,傳授知識的地方。從培養人才的層次上,可分為小學、中學、高等學校;從是否直接培養職業技能來看,可分為普通學校和職業學校;從組織形式來看,可以分為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如培訓中心、培訓部等。民辦學校和非民辦學校則是從辦學主體上來區分的。民辦學校有三個明顯特徵: 1.舉辦人不是國家機構; 2.資金來源於非國家財政性經費; 3.面向社會舉辦學校,也就是面向社會招收學生和學員,服務於不特定的群體和公民個人,而不是只招收某個團體、企業、行業、系統和特定群體的人為學生或學員。 凡是符合上述三個標準的,屬於民辦學校。 從現實情況來看,民辦學校的舉辦者主要有:公民個人、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集體經濟組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從資金來源渠道來看,有個人自籌資金、個人智力投入(無資金投入)、個人和企業的投資、集資或入股以及捐資等。對於一個特定的民辦學校來說,資金來源並不完全是單一的,可以是個人、集體、企業資金的混合。同時,非財政性經費並不排除國有資產的注入。 3.「公辦民營學校」(private manage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系指政府設立學校,委由民間團體經營的意思。所以,它與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之經營型態不太相同;可視為介於半公半私的一種學校組織。 「公辦民營學校」理念的興起,可說是對於公立學校績效不滿的一種反動,認為政府投入大量的教育經費,卻看不到學生學習的效果,紛紛要求學校經營必須有所革新,以提高其營運績效。事實上,公立學校常常受到政府諸多法規和行政科層體制的束縛,使它很難適應社會變遷有所調適,進而展現其績效,為改變此一現象,於是有人主張必須從整個學校經營型態革新著手,方易奏效,「公辦民營學校」的想法,也就在這股革新的潮流產生了。 「公辦民營學校」的嘗試,最早可追溯於1991年,美國一家私人營利公司一教育另類公司(Ecation Alternatives, Inc., EAI)開始在佛羅里達州(Florida)達地郡(Dade County)的邁院密灘(Miamic Beach)一所公立小學實施。一般而言,「公辦民營學校」主要有四種模式。 管理合約:系由教育行政機關與民間團體簽訂合約,雙方分別就經營目標、經費、時間、條件、內容、方式、學生評量等方面達成協議,民間團體依據合約來經營學校。這種方式,政府負責負擔教育經費,經營權操之在私人手中,民間團體以其本身經營能力賺取管理費。 民間承包:系由民間團體向政府承包合約,定期向政府繳交承包費,並由民間團體自負學校盈虧責任。 BOT:系指建造、營運和轉移(Build, Operate & Transfer);亦即政府提供土地,民間團體負責興建,興建完成之後,政府以特許方式交由民間團體經營一段時間,以作為其投資報酬,經營期滿之後,民間團體將其學校資產和設備轉移給政府。 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系指政府特別允許教師或家長經營的學校。亦即,由一群教師或家長提出學校經營企劃書,經過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審核通過後,即可成為特許學校,可以免受許多教育法規的限制,學校可依其需求遴聘人員和彈性使用經費,所以它是一種政府負擔經費,教師或家長經營的學校。 「公辦民營學校」可說是教育民營化的一種措施;也是一種另類學校,可以提供家長多元選擇機會,的確有其價值。但是民間團體是否願意投資到不易見到成效的特殊教育,導致造成另一種教育機會的不公平。此外,萬一學校經營失敗,影響到學生受教權益,又如何加以彌補呢?亦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3. 什麼是公立學校什麼是私立學校
公立學校在教師聘用上,要經過教育部門批准,或者由教育部門直接招聘,然後再選擇具體的學校和崗位,公立學校教師一般都是編制教師。私立學校用人機制靈活,由學校自行聘任使用。
4. 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區別是什麼
一、生源不一樣
私立學校開辦初期,沒有名氣,沒有口碑,沒有信任度,生源都是公立學校撿剩的,所以,只要交錢基本都能上;私立學校機制靈活,通過幾年或多年積累,名氣有了,口碑有了,信任度很高了,招生的門檻越來越高,光有錢是進不去的。
就像公立學校教學質量存在有好有壞、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一樣,私立學校根據自身實力的差別、開辦時間的長短,情況可能更嚴峻。
這方面,如果就公辦、私立一概而論,沒有任何意義,按平均也沒有意義,因為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最終只能給孩子選擇一個適合的好學校。
二、學生管理模式不一樣
1、公辦學校注重共性管理,按成績一刀切,無差別對待所有學生;而私立學校強調個性化管理,注重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
2、公辦學校以走讀為主,學生的有效睡覺時間6小時左右;私立學校寄宿制為主,孩子的作息時間固定,有效睡覺時間將近10小時:早7點前起床,晚9點左右息燈。而遊走於公私邊緣的某水中學,實現軍事化管理,學生晚休時間不足6小時。
3、手機管理。私立學校對手機的管理明顯要嚴謹一些,每周只有個別時間段學生可以使用,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玩多長時間,都是規定死的,開放時間一到,手機馬上收回統一管理。公辦學校對手機的管理要寬松的多,一般學校要求不讓帶手機,學生若要帶手機,學校會要求家長與班主任簽訂孩子使用手機的書面協議或承諾書。
4、私立學校學生在吃飯、路上等方面無謂消耗的時間更少一些。
三、生師比不一樣
生師比就是學生與老師的比例,公辦學校的生師比,小學15,中學19,私立中小學的生師比穩定在13左右。有意思的是,公辦學校越好生師比越高;而私立學校則剛好相反。
生師比的實質就是,一個老師平均關注幾個學生。
四、有效學習時間不一樣
公辦學校每天學生的有效上課時間為8節課,私立學校9-12節課(小學低年級9節課),私立中學普遍都是每天10-12節課。
五、老師的心態不一樣
公辦學校的教師隊伍穩定,進出難度大,人員流動性小,缺少危機感,壓力來自於非工作方面,工作時間短,學生下課老師下班,老師平均收入低,收入水平差別不大,多干少干、干好乾壞結果差不多,請假基本不影響工資,平時上班各干各的,工作好壞更多取決於個人的責任心。個別老師存在為增加收入在外補課賺錢的現象。
私立學校教師隊伍流動性大,危機感強,工作壓力大,人員進出頻繁,但機制靈活,收入高低差別大,平均收入幾乎是公辦學校的兩倍以上,頂尖老師一年收入幾十萬,收入與教學質量、受學生歡迎程度、學生管理、出勤、工作時長等掛鉤。因此,私立學校的老師,只要把學生管理好,成績提高,收入自然水漲船高,老師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校外補課賺錢,相反的情況,卻是私立學校人手不足,其他學校的老師有到私立學校兼職的。
六、以教學質量衡量學校的好壞是片面的
國家大力推動的素質教育,落實到學校,就變成了學習成績的評比,由於高考分數的虹吸效應,育人方面缺乏更加具體明確的實施規范和高考錄取標准,就細化得維度較低,按學生遲到早退曠課、著裝、儀表、禮貌、課堂發言、個人成績給班級爭光、個人成績名次的升降、打架吵架、團結同學、助人為樂等幾個維度,來記錄學生的操行成績;以留學方向為主的私立學校,因為國外大學錄取學生對學生個性性格、雙語演講、交流談判、撰寫報告、社交、情商、自理能力、生存能力、清潔衛生、社會實踐、動手能力、人際關系適應性、義工服務、業余愛好等方面的綜合要求,在學生人格、個性的塑造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七、師生關系不一樣
公立學校,因班額普遍較大,老師除了講課,很少有時間與每個學生深度溝通,達不到知彼知己、因材施教的目的,老師更多的是以長者的身份發號施令,通過樹立權威性達到傳道解惑的目的,與老師關系順暢的,基本以成績好的學生為主,成績差的學生,與老師關系對立的較多。而成績排名措施,讓學習不好的學生顏面掃地,自尊全無,破罐子破摔的現象很嚴重。學生認為老師是拿國家錢的,你培養教育我是理所當然的,對老師的付出很少有感恩之心。
私立學校,學生與老師有兩重關系,一方面,學生家長拿錢讓孩子讀書,屬於平等的消費者心態,另一方面,老師不把自己當長者,盡量拉低自己的身姿,使自己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無話不談、平等的朋友關系。老師盡最大可能籠絡學生,讓學生親近自己,喜歡自己;否則,一個不招人待見的老師,在私立學校是沒有存在價值的,因為他會得罪學生,得罪送錢給學校的學生家長。
以上這些關系,從不同層面決定了學生對老師的態度。
5. 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有啥區別
其一、教育理念來不同。民辦學源校為了生源,往往是拚命提高的學生的成績(有些家長會說,這不是好事,其實不然),而公辦學校多數執行教改的方針,側重於能力的培養。
其二、辛苦程度和付出不同。民辦學校有晚自習、加班都是常事,暑期大都還有招生任務,有的還要下到農村發傳單,當然好的學校如淮安外國語學校的普通教師則不需要招生
其三、教師收入差距太大。民辦教師付出是公辦的兩倍不止,收入則不及公辦教師的二分之一。如外借傳民辦教師高則完全不同,以老牌民辦東方雙語和公辦魚鉤為例,基本上相同年齡段的普通教師,公辦年薪38000-48000,民辦則18000-25000。如果將住房等算進去,好的公辦就更占優勢了。
其四、公辦教師有保障,民辦教師則隨時下崗,退休後只能拿養老保險,公辦教師是退休工資、還有不一樣的醫療保障。
其五、公辦青年教師基本上靠關系路子,民辦教師基本憑實力進校。公辦教師科班之間出生的水平差距不大,學生遇到差教師,會影響一輩子;民辦教師則不會有太差的老師,但是由於社會閑雜人員和被開除的存在,所以有不少禽獸混跡在民辦,需要留心。
6. 公立私立學校的區別
一、出資方:
1、公立學校是由政府財政撥款。
2、私立學校是指由私人或私立機構投資,由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批准,
二、規模與設施:
一般而言,公立學校的數量和辦學規模都遠遠超過私立學校,而且,學習費用相對較低,教學設施較為完善。
三、編制
大都數公辦學校是歸省教育廳管的,屬於事業單位,私定學校沒有編制。
(6)公辦校是私立學校嗎擴展閱讀
私立學校辦學弊端:
由於私立學校在我國時間不長,加上我國當前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政府包辦教育的格局並無明顯的改變,民辦和私立學校在生源、師資和辦學經費等方面都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從事基礎教育的私立學校,可分兩類:
一是人們所說的那種「貴族學校」,由於其收取超常的高額學費,其服務對象僅限於極少數「大款」,一般工薪階層根本不敢問津,更不用說普通社會居民。
另一類被人們稱之為「平民學校」的私學。或是辦在城鎮,以無城鎮常住戶口及進城經商的工人和農民的子女為主要服務對象;或是辦在農村公辦小學服務半徑以外的邊遠地區,名為學校,實為教學點。
由此可以看出,這兩類學校都遠離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居民,創辦伊始就存在著生源問題。特別是「貴族學校」的服務對象的問題更大,已經引起各方面的非議。
又如私立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學生的學費和不穩定的社會捐助,一般都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而難於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甚至有些私立學校開辦幾年至今,仍蟄居於租借的校舍之中,而無屬於自己的教育場所。
7.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有什麼區別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區別在於創立機構、資金來源、生源的不同:
1、創立機構的不同
私立學校:由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創立的學校,
公立學校:指以國家政府或地方政府資助創立的學校。
2、資金來源的不同
私立學校:私立學校資金基本全部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
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則是要靠自籌,辦學經費主要是來自個人,家長交的學費等。
3、生源的不同
私立學校:公立學校生源會按區域就近原則劃分,生源充足且有保證。
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有經濟實力的,沒經濟實力的,不同層次,不同背景的家庭組合在一塊。
8. 民辦學校和公辦的學校區別是什麼
民辦學校和公辦的學校區別有以下幾點:
含義:公辦學校由政府財政撥款。一般而言,公立學校的數量和辦學規模都遠遠超過私立學校,而且,學習費用相對較低,教學設施較為完善。不僅如此,有些國家的公立學校提供免學費教育,如德國、瑞典、義大利、法國等國家。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
優點:公辦學校學習費用低;享受的國家的相關政策扶持。;規模大。民辦學校面向全市招生,公平競爭。老師比較有責任心。
缺點:公辦學校重點班招生不透明,很難捉摸;需要買學區房,或交高額擇校費。民辦學校學費貴。
9. 「民辦學校」是什麼意思與「公辦」的區別是什麼
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民辦院校和公辦院校的根本區別就是辦學的性質不同。
1、資金來源不同
公辦學校是由國家政府部門舉辦的學校,學校資金基本全部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而民辦學校則是要靠自籌,辦學經費主要是來自企業等。
2、規模、師資不同
一般而言,公立學校的數量和辦學規模都遠遠超過私立學校,而且,學習費用相對較低,教學設施較為完善。公立學校師資:相對穩定;私立學校師資:流動性大。師資力量上有些民辦院校的確不及公辦,但是少數非企業性民辦院校則不同。
3、硬體設施保障不同
其實每個學校硬體環境都會有所不同,從硬體設施上來說公辦院校的確要優於民辦的院校。但是一般來說公辦院校關於實踐設備的配備就不及民辦院校了。
4、學生來源不同
公立學校的學生就近入學,一般讀「通學」(走讀);私立學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五花八門的有經濟實力的不同層次的家庭,學生一般是住校,實行"封閉式管理"。
5、信譽上的區別
現在國家鼓勵民辦院校,從政策、財政和學院榮譽獲得上也給與一定的幫助,尤其是最近國務院會議中央領導提出大力發展和支持民辦教育,民辦院校的生存空間雖說是在不斷地增加。但是相比較公辦的就遠遠不及了,為了博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民辦院校必須有一個好的信譽保證。
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究竟哪個好,這個問題是不能一概而論的。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辦學的目的都是為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可用的人才。
10. 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的區別是什麼呢
1、資金來源的不同:
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都是經過相關部門批准才成立的學校,兩者間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資金來源不同了。公辦學校是國家撥款,大部分辦學經費都是來自政府;而民辦學校則是要靠自籌,辦學經費主要是來自企業。
2、招生方式的不同:
公辦學校招生是由各當地教委抽取建檔線以上,直接進入高等院校學習深造,而民辦院校則是在高考生進入高考期後,由本校派人直接到各地招收學員,各個學校由於各自的差異,因此在招生時選拔學生的方法也不同。
3、辦學主體的不同:
民辦學校是由民間資本為主體辦學的,其法人代表為最大股份持有者;公辦學校由國家出資辦學,其法人為代表國家機關來管理學校資產者。
4、管理模式不同;
公辦高校實行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書記實際上成為學校一把手。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由區/縣教育局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主要領導權力在當地教育局手中;而民辦學校是由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際領導權力在大股東的手中。
5、行政體制不同:
公辦學校由於是國家單位的下屬機構,所以其在編工作人員均擁有國家的事業單位編制,並享受國家幹部待遇;民辦學校由於是民間機構辦學,因此沒有編制,像一般企業一樣自負贏虧、享受一般企業職工的待遇。
6、辦學條件不同:
由於我國的公有制體制,所以公辦學校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民辦學校相對就比較有限。但在一些基層的中小學和幼兒園,由於規模不大,且辦學者重視,常常會擁有比同類公辦學校更好的條件,當然學費也相對更高。
(10)公辦校是私立學校嗎擴展閱讀:
我國的民辦高等院校一般都是由院校所在的省、市、自治區的教育廳或是教委主管,而公辦高等院校則是由院校所在的省、市、自治區級政府主管,這也是兩者的區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