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醫院取消編制了嗎
據報道,近日《深圳市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出台,深圳的公立醫院將不再實行編制管理,社區醫療服務機構診療量佔全市醫療服務機構總診療量的50%以上……
公立醫院的搞編制,問題出在哪裡?大的問題不說,小的就是妨礙專業人才的正常流動,「編制」造成的巨大成本,加重了患者負擔、財政負擔。長期以來,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分立的「雙軌制」,不僅使民營醫院在醫保等方面受到嚴格限制,甚至兩種醫院的醫生也不平等的,民營醫院往往被隔絕於主流的醫學人才流動之外。這種背景下,「多點執業」改革,也只是對「雙軌制」打的補丁。這次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將釜底抽薪地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有「編制」就有冗員,就有「因人設崗」,就有真正的人才聘不進來的問題,最終導致幹活的人少,吃皇糧的人多,這些成本最終是要轉嫁到患者頭上,或者由財政來埋單。
取消行政級別,打破編制,促進人才流動,本就是改革30多年一以貫之的議題。這個議題是多年一議再議的事。之前可謂「喊破嗓子」,但推進得並不順利。這是因為公立醫院是有行政級別的事業單位,醫院的領導本身就是「官」,醫院領導和官員的身份是可以隨時做「切換」的。這種「管辦不分」的醫療衛生體制,極易產生「管制俘獲」,即監管者與被監管者形成合謀,改革當然推進得不順利。
談這次深圳去行政級別改革,必須關注改革的大背景。一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公立醫院作為第一批事業單位去行政級別的改革對象,也是理所應當的。二是,去年年底,養老金並軌方案獲通過,機關事業單位將實行與企業相同的養老保險制度,因為養老雙軌制的式微,「編制」開始變得不那麼吃香,給改革留下了操作空間。三是,今年4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強調,公立醫院是中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
所以,深圳的這次公立醫院的去編制改革,堪稱天時、地利、人和,改革大環境、小環境都有了,事業單位改革探路、養老制度並軌、公職人員收入陽光化,「上頂下托」,為公立醫院改革留足了空間。
應該看到,這次的去編制化改革是一個「增量改革」,對既有人員還是採用了「老人老辦法」的措施,這也符合一貫的改革智慧。但是,「開弓就沒有回頭箭」,這種「老人老辦法」還是在公立醫院內部搞了「雙軌制」,所以只有通過更廣泛、更深入的醫療改革,才能有效填平其中鴻溝,保住既有改革成果,否則又會產生新的遺留問題,導致整個改革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