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學生必讀的國學名著有哪些
駱駝祥子》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繁星·春水》
《魯濱遜漂流記》
《格列佛游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
《童年》
《昆蟲記》
《愛的教育》
《名人傳》
《朝花夕拾》
《初中生必背優秀詩文(課標指定篇)》
標準的12本......
㈡ 中小學國學考級點如何申請
一、以向有這種考級資質的單位申請,比如全國中小學教育研究學會考級委員會,她們有中小學的奧數、作文、國學、英語考級,也有美術、舞蹈等方面的考級。具體要去她們網站看看。
流程是
二、申辦流程
1、申辦單位向主辦單位提交申請材料:
(1)文化藝術考級定點機構申請書,內容包括申辦單位主要業務以及具備相應的人員、資金、場地和設備等考級條件的文字說明;
(2)申辦單位準確清晰填寫並提交由主辦單位統一規制的《文化藝術考級定點機構情況登記表》,並在左上角申辦單位名稱處加蓋公章;
(3)申辦單位提供法人單位法人證書(副本)復印件、有效場地使用證明復印件、法人代表(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和考級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各一份。
2、在收到申辦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後10個工作日之內,主辦單位答復是否設立全國文化藝術考級定點機構。
3、主辦單位與申辦單位簽訂合作協議,並為申辦單位提供授權書和其他相關資料。
㈢ 如何當下中小學課堂的國學教育現狀
(一)、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思想是中國幼兒教育界的主流思想,他們雖然也認為幼兒教育應該有別於小學教育,但是兩者沒有本質差別。幼兒園就是簡化版小學。不可否認,傳統教育模式在教學的規范性、實踐性和效果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以河南為例,占據主導品牌地位的幾乎都是隸屬於學校的附屬幼兒園,其中包含很多民辦學校的幼兒園。他們具有資源優勢,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區域,幼兒園的品牌影響和認可還取決於該園的歷史淵源和特殊地位。傳統教育模式里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是從屬地位,優秀導師和學生悟性制約教育效果,這已經成為阻礙傳統教育模式發展的無解難題。 (二)、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全球影響力、教育理論的系統性與可操作性、教育效果的顯著性,促使蒙台梭利成為對中國幼兒教育影響最大的西方幼教專家,她揭示了一個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教育的幼兒世界。蒙氏教育法帶有強烈的個人烙印,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杜威、克伯屈等大教育家的嚴厲批評。它的理論基石—形式訓練理論—早在19世紀下半葉便被證明有缺陷。但同時,蒙氏教育法獨特的教學效果又使得它大受父母的歡迎,它強調知覺發展、動手操作、注意力培養,是讓兒童自由選擇,促進優化的有效學習模式,但在語言發展、個性培養和想像力塑造方面則沒有顯著提升。因此,蒙氏教育「中國化」需要長期扎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三)、早期教育 諸如愛嬰、寶貝等早教中心,以西方早教專家的系統理論為依託,利用豐富多彩的早教形式,在中國開創了0-3歲全新的嬰幼兒早教高端市場。特點:高利潤、低成本;經營模式簡單化和市場的高速發展;連鎖經營促進規模化。他們資本雄厚,手握資源,成為幼兒園市場競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但是未來軟肋恰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早教模式,早教理論和實踐活動缺乏有效論證,教育形式過於商業化,教育過程過於取悅家長,教育效果無從考證。早期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均沒有脫離傳統范疇。如果不克服簡單、浮躁、輕率的教育態度,他們註定會成為幼教市場的邊緣角色。 (四)、雙語教育 國人對英語的狂熱和外教資源長期短缺將是雙語教育高成本的根源。南京一家收費十萬/年的貴族幼兒園打得就是外教牌,利用全天候外教、中外混合班、游戲化教學、大型表演劇等吸引高端市場的家庭。把握嬰幼兒的語言敏感期,有效促進外語能力發展,這是具有旺盛市場需求的教育目標。雖然語言氛圍是嬰幼兒最優的成長模式,但是高昂的外教成本讓它成為不可能的教育選擇。如何擺脫成人學英語模式,建立適合嬰幼兒外語語言發展的可行的低成本學習模式,這是幼兒教育界努力探索的教育課題。 (五)、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是美國立法實施的教育模式,也稱天賦教育,精髓就是自我教育,它是利用學生的自身天賦結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加速個體發展的教育思路。天賦教育沒有強迫教育,也沒有放任教育,是一種順其天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它承認個體差異,主張平等和個性。教育平等是通過倡導用不平等的教育對待天資不同的學生而實現,個性化教育其實就是精英教育。日本千葉的天才幼兒園、北京八中少兒班、中科大少年班等與美國天賦班的教育模式極為相似。中國民營學校要想改變公立學校的主導地位,只有在教育領域掀起革命風暴,占據教育制高點,才有機會從根本上改變自身處境。
㈣ 中學生應該了解那些國學知識
身為08級班的語文課代表,我可以很明確地補充一下,那就是:凡封建思想者不讀,其以孔子為主要代表。凡有新興趨向者益讀,其以莊子、孟子及馮夢龍、李汝珍、曹雪芹一派。凡為中國國學之精髓者益讀,其以歌、詩、詞、曲為主幹。當然,這並不代表孔子之學說皆為糟粕,而其它皆為精華。只是孔門一派含金量太小,而含毒量過大,故不建議翻閱。推薦閱讀如下:(書名號略) 三韜 六略 莊子(南華經) 孟子 墨子 孫子兵法 史記 世說新語 三國志 菜根譚 官場現行記 小說:明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全傳、西遊記、金瓶梅 清小說-鏡花緣、儒林外史、隋唐演義 、紅樓夢、七俠五儀歌以詩經、曹操的東門行為主 詩以李白、杜甫、李賀、杜牧、李商隱為代表的唐詩表及以陸游為代表的宋詩 詞以李煜、蘇軾為代表 曲以楊果、鄭光祖等為代表古文以古文觀止為佳品這是文學方面的。人文科學方面還有很多,不一列舉除文學方面,中國書法、中國畫、中國武術、中國戲劇、中國皮影等無數項目都是中國國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中國不朽的精神文明遺產。而適宜我們學習繼承的國學必須符合一點,即思想積極,反對壓迫,反對剝削,不為那些地主階級編造剝削人民的借口。
㈤ 中國有哪些經典國學適合中學生學習
首推《論語》《大學》《中庸》其次《古文觀止》《唐詩、宋詞專》
其中《論語》《中庸》其屬實要有一些人生閱歷,才來的深刻,才更好理解其中內涵。
但是,我認為《唐詩300首》是中學生之必讀。
能有閱讀國學的想法是好事,但要切記,這些都是建立在完成自身學業的基礎上,而後才要涉獵的領域,望你滿意!
㈥ 中學國學課教案範文
《論語》學而第一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1——1.4
教學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學觀;
2、把握《論語》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手法。
學習要點:
1、孔子的思想主張;
2、《論語》的思想內涵;
3、學習孔子的語言、行文、修辭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孔子介紹
二、經典誦讀
1.出示原文內容:
1.1子曰(1):「學(2)而時習(3)之(4),不(5)亦說(6)乎?有朋(7)自遠方來,不亦樂(8)乎(9)?人不知(10),而不慍(11),不亦君子(12)乎?」
1.2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8)?」
1.3子曰:巧言令色(1),鮮(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為人謀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不習乎?」
2.教讀詞句。
3.聽讀音像材料。
4.三最法誦讀原文。
三、經典故事
四、經典哲理
1.教師簡述孔子本章思想內涵。
2.初知大意。
1.1
【譯文】
孔子說:「認真地學並按時練習,這不是令人高興的事情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共同切磋學問),不也是很快樂的事情嗎?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別人所了解,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行的君子嗎?」
【評析】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於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了解。
1.2
【譯文】
有子說:「一個人如果能踐行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的美德,而喜好觸犯上級的,這種人很少。不願觸犯上級,卻喜好造反的,這樣的人從來沒有。領導者治國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樹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產生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評析】
有若認為,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對於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時代,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餘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基礎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系,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時宗法制社會的道德要求。
孝悌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系。自春秋戰國以後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個顯例。他們把道德教化作為實行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錮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對民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影響。
1.3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學說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現之一就是孝與悌。這是從正面闡述什麼是仁的問題。這一章,孔子講仁的反面,即為花言巧語,工於辭令。儒家崇尚質朴,反對花言巧語;主張說話應謹慎小心,說到做到,先做後說,反對說話辦事隨心所欲,只說不做,停留在口頭上。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別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力戒空談浮言,心口不一。這種踏實態度和質朴精神長期影響著中國人,成為中華傳統思想文化中的精華內容。
1.4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出主意,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及時的溫習了呢?」
5、【評析】
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講的自省,則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時代,社會變化十分劇烈,反映在意識領域中,即人們的思想信仰開始發生動搖,傳統觀念似乎已經在人們的頭腦中出現危機。於是,曾參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辦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論語》書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因為它特別強調進行修養的自覺性。
在本章中,曾子還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疇。忠的特點是一個「盡」字,辦事盡力,死而後已。「盡己之謂忠」。「為人謀而不忠乎,是泛指對一切人,並非專指君主。就是指對包括君主在內的所有人,都盡力幫助。「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疇,不止用於君臣關系。漢代以後逐漸將「忠」演化為「忠君」,這既與儒家的忠有關聯,又有重要的區別。「信」的涵義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內容是誠實不欺,用來處理上下等級和朋友之間的關系,信特別與言論有關,表示說真話,說話算數。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
五、經典背誦
學生背誦,小組檢查,教師抽背。
六、經典應用
說說學習體會,教師總結。
㈦ 中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篇目
國學經典當屬孔子的《論語》啦,唐詩,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的詩,宋詞 蘇軾,辛棄疾,岳飛 的名篇。特別是那些名篇像《論語》、《蜀道難》、《滿江紅》最好能夠背誦,熟讀於心。
㈧ 適合中學生誦讀的國學經典有哪些
《論語源》
《三字經》
《幼學故事瓊林》
《千字文》
《唐宋詩舉要》或《唐詩三百首》
《史記》《左傳》
《古文觀止》
是公認的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國學經典著作。功底較深的可以試著閱讀《莊子》
參考文獻:http://blog.sina.com.cn/calenla28
㈨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初中國學班怎麼樣
應該是可以的,不過最好自己親自去考察一下,這樣比較清楚。
㈩ 適合中學生朗誦的國學經典詩文
《荀子.勸學》 不錯,符合你的需求 ,給你一段感受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回之於藍而青於藍;冰答,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左應為「車」,原字已廢除)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