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公立私立 > 去行政化公立醫院

去行政化公立醫院

發布時間:2020-12-12 23:21:34

① 去行政化的定義

高校的行政化:行政部門對於高校的管理過多過細,大包大攬。在學校里是以一個權利為中心,而不是以學術為中心。
行政化不僅是一個習慣的問題,行政權力往往還代表真切的利益和話語權。去行政化的精髓,不僅是取消行政級別,更在於規范行政權力,督促權力恪盡職責、恪守邊界。
6月6日頒布的我國第一個中長期《人才規劃綱要》,再次提到備受關注的「去行政化」問題: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傾向,取消科研院所、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據新華社6月6日電)在近兩萬字的綱要中,媒體顯然對這一條情有獨鍾,很多報紙和網站都把它單獨拎出來,置於頭條位置。
「去行政化」,在今年兩會期間和教改規劃綱要公布時,曾激起激烈的討論。多數意見都認為,過度行政化已經成為諸多教育問題的總病根,必須盡快革除。不少大學校長也直言,並不在意學校和本人的行政級別;但也有一些高校中人對此持保留意見,認為在泛行政化的社會環境下,高校無法單獨去行政化,否則將面臨無法與社會接軌的尷尬。
此次,《人才規劃綱要》從建立科學的人才管理制度、人才選拔制度出發,重申去行政化。可見,過度行政化現象不僅在大學存在,而且在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也廣泛存在,已經影響了我國的人才戰略。綱要中明確,事業單位都要摘除「官帽」,表明中央在這一問題上已有了共識,並開始向過度行政化宣戰。
不過,去行政化的方向雖然正確,但「無法接軌」的擔憂也非常現實。統一取消行政級別或許容易,但去行政化卻非一日之功。
首先,長期形成的「學而優則仕」、「官本位」的思想基礎依然深厚,很多人還喜歡以「官位」和「級別」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哪怕離行政權力很遠的部門,也熱衷往官本位上靠。以至於最不應該行政化的學術和科研單位,也愛上了官位。很多專業技術人員也喜歡在名片上印上「相當於正處級」,還有人推導出院士相當於什麼級別、主任醫師相當於什麼級別,真不知道是對學術的抬舉還是矮化。其他諸如奧運冠軍「集體當官」等信息,也在不斷強化這種社會思維。
最關鍵的,行政化不僅是一個思維習慣的問題,行政權力往往還代表真切的利益和特權。在高校、醫院或科研單位,行政權力不僅掌握科研項目、經費分配,還可以判定學術水平的高低。行政權力一家獨大,缺少制衡,整個社會自然要按照行政的邏輯來運轉。
其實,行政權力原本不應該成為一個「貶義詞」,大學等單位一刻也離不開行政管理。之所以要去行政化,是因為行政權力超出了一定邊界,在所有領域都成了支配力量,這樣的趨勢很可怕。權力如果越界,不受制約,缺乏規范,就會放棄自身的服務職能,明火執仗謀取私利,甚至會成為傷人的猛獸。
《人才規劃綱要》指出,改進人才管理方式的主要任務,是規范行政行為。因此,去行政化的精髓,不僅是取消行政級別,大家肩膀一般齊,更在於規范行政權力,督促權力恪盡職責、恪守邊界。同時,在學術領域,還要建立一套獨立於行政權力之外的評價體系,讓學術按照自己的標准分出高低,以其對人類的貢獻贏得尊重。這樣,學術才能擺脫行政權力的束縛,「去行政化」才能獲得有力支撐。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孫霄兵28日在「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制定、核准高等學校章程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步驟。東南大學副校長林萍華表示,章程制定有利於解決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交織、行政權力泛化等問題。
事實上,中央和政府對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改革早有要求。1985年我國就提出「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都明確學校等事業單位「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許多教師都是持美國綠卡或國籍的「海歸」,但國家對公派出國規定必須持公務護照才能報銷,一張「綠卡」就卡住了教授們的國際交流;沒有行政級別就沒有事業編制,也沒有養老金,需要給工作人員發一種事業年金,但這一制度還沒有得到上級批准……

② 醫院屬於什麼類型的事業單位醫院的行政工作人員的編制難進嗎

醫院是治療和護理病人的機構,也兼做健康檢查、疾病預防等,是由專業分工的醫內院職員通過醫學容檢查、檢驗、治療等設備提供醫療及患病休養服務的一種醫療機構,其服務對象為覺察或認可自己心理上或生理上有嚴重問題的疾病患者、傷者和接受分娩的孕婦等。
醫院(Hospital)一詞是來自於拉丁文原意為「客人」,因為一開始設立時,是供人避難,還備有休閑,使來者舒適,有招待意圖。後來,才逐漸成為收容和治療病人的專門機構。
現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項日內瓦公約,正式承認三種戰地救護識別標志,即紅十字、紅新月、紅獅與太陽。1982年,紅獅與太陽標准被取消。武裝部隊醫療部門,在戰地服務過程中,使用這類標志標明所屬的醫療器材、人員、車輛、船隻、飛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不得隨意受攻擊。

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實行人員備案制,是不是意味著不管什麼學歷都是人員備案制,同工同酬

取消編制,實行人員備案制,學歷低的是不會要的,但工資不會因為改制而有太多改變,只不過人員相對比較自由。

1、公立醫院一般就是屬於第三種,即部分財政撥款單位在,待遇上醫院編制內人員除了有財政撥款的工資還有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保障體系,也就是所謂「三金五險」,此外,還包括醫院收入的績效工資,而非編制人員只有醫院自收自資的工資和績效工資,效益好的也會給繳納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就沒有了。

2、受制於沒有編制,很多醫院為了留住人才,對新聘用制人才實行同工同酬,」據去年實行編制備案制的濟寧市一家三甲醫院院長介紹,沒了編制的束縛,醫院在用人方面從過去的單向選擇變成雙向選擇,用人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權,這也倒逼醫院加強管理,為臨床核心人才提供更好的發展平台,留住人才。

3、備案制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一種創新的管理方式,它比合同制好,比聘用制稍差,但是待遇來說和事業編制是沒有區別的,以醫院為例,理解為新的一種編制,就是浮動編制,在醫院名額是你,但是人事網查不到你的名字,不具體到個人,隸屬醫院。

(3)去行政化公立醫院擴展閱讀

始於2006年的中國新醫改,終於大盤落定。作為新醫改最艱難的一環,公立醫院改革將先試點積累經驗然後推行。民營醫院,支持民營資本辦醫、政府購買醫療服務等舉措,將和管辦分離等爭議不大的內容,共同出現在方案。

長期以來,中國公立醫院「管辦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現有的編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詬病。公立醫院行政化色彩濃厚被認為是阻礙醫改的一大問題,「去行政化」則被廣泛認為是醫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然而由於該項改革牽涉利益眾多,也亟待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多地的推進速度緩慢。

近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稱,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這一表態意味著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已成定局。

與多地依舊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徑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確提出新建市屬公立醫院不再實行編制管理,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

④ 去行政化是屬於什麼管理方法

去行政化,簡單地說,就是淡化行業、職業或某項工作的行政色彩,盡可能地突破行政內的束縛,容突出行業、職業的主導地位。

流程再造是典型的去行政化管理模式。 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面向顧客滿意度的業務流程,而核心思想是要打破企業按職能設置部門的管理方式,不是以行政管理為中心,代之以業務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管理過程,從整體上確認企業的作業流程,追求全局最優,而不是個別最優。

⑤ 什麼是事業單位去行政化

目前正在進行全國范圍的事業單位改革。改革之後,所有保留事業性質的單位回,將只能從事公答益性質的工作。你所說的去行政化即是改革的目的之一。現在很多事業單位都有行政職能。改革後,所有保留的事業單位將不再具備行政職能。原先所有的行政職能將被上級主管機關收回。

⑥ 國葯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下轄新鄉5所醫院,是公立醫院改革的方向嗎

雖然醫院管理公司有醫院的投資方----新鄉市人民政府參股,但是醫院管理公司與下轄醫院是服務合同之間的關系,沒有產權紐帶,因此就不存在法律意義上整合重組區域醫療資源的性質。公立醫院的改革方向是管辦分離、公益商業分離、事業與企業分離,去行政化、走市場化、法治化的道路。

⑦ 怎樣理解「去行政化」

去行政化,簡單地說,就是淡化行業、職業或某項工作的行政色彩,盡可能地突破行政的束縛,突出行業、職業的主導地位。

我國第一個中長期《人才規劃綱要》在提到改進人才管理方式的時候,有提到去行政化的問題:

1、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傾向,取消科研院所、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醫療等事業單位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

2、建立與現代科研院所制度、現代大學制度和公共醫療衛生制度相適應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健全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人事制度。鼓勵地方和行業結合自身實際建立與國際人才管理體系接軌的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

(7)去行政化公立醫院擴展閱讀:

各個政府單位在去行政化上的改進:

一、事業單位去行政化

1、進一步明確事業單位的職能定位

要去除事業單位行政化,必須進一步明確事業單位與政府機關、企業三類組織形態的職能定位,將相互交叉的職能剝離歸位:將政府職能中對於事業單位和企業微觀管理的職能剝離出來,分別還給事業單位和企業。

將事業單位承擔的政策制定和監管的職能還給政府,將事業單位提供的不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產品和服務交由企業提供。通過職能剝離歸位,使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三類組織的職能更加清晰明了,按照各自的職能定位履職盡責。

2、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

政府機關向事業單位分權,退出對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事業單位要通過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承接政府機關下放的決策權和管理權。法人治理結構主要內容包括:決策監督機構,事業單位對公共服務的質量、數量、品種等擁有話語權,其代表在理事會中要超過半數。

3、建立有效的問責機制

政府分權的過程還必須是問責機制建立的過程,要使政府對事業單位的分權到位、徹底,必須對下放的權力進行有效的問責。在問責機制中,事業單位作為下放權力的承接者和公共服務主體,是必須接受問責的責任人,同時必須設立問責人,賦予其問責的權力。

並建立問責人對責任人法定的問責關系。此外,須明確問責的范圍和標准,通過有效的問責機制,確保下放的權力用於提供公共服務,確保事業單位公共服務的基本價值取向

二、大學去行政化

1、校一級應該設立學術委員會

按照《高教法》的規定,校一級應該設立學術委員會,那麼院一級也應該設立相應的教授委員會,而校長和院長是不能出任該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的。學校學術資源配置權力,應該交給學術委員會或教授委員會這類機構。

2、大學的行政管理必須適合大學

而不是將社會上的行政管理移植到大學。現在有些大學校長被任命前或是在行政系統或其他系統,從來沒有在大學工作過,當他走上校長或黨委書記崗位,就會把他之前的工作理念移植到大學,造成學校工作行政化趨向。

從這個角度上看,比「去行政化」更關鍵的是大學校長要職業化。

三、國企去行政化

1、將國企高管納入行政系列管理

人的行為都要追求最大化利益,可以有效促進行政效率。這里的利益不單指貨幣收入,也包括行政職級。給國企定行政級別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助於政府與國企的幹部交流。

2、有助於政府與國企的幹部交流

若國企行政級別被取消,高管沒有對等的級別,無疑就堵住了國企與政府交流幹部的通道。以後國企高管進不了政府;政府官員也進不了國企。如此老死不相往來顯然對政府與國企皆不利。

3、完善治理結構

讓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混合,通過投資多元化改組董事會。國企由國家控股不能含糊,但控股要分絕對控股與相對控股。對國家安全與自然壟斷領域的國企,國家應絕對控股;對其他國企,國家只需相對控股

⑧ 醫院屬於國企 還是事業單位

公立醫院目前屬於國家投資營利性醫院,理論上屬於國企。目前已經去政化,不再是事業編了。

公立醫院的牌子上都表明衛生部或衛生局直屬/附屬什麼的,或者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什麼的,醫院分3個等級,一級是社區醫院,二級是縣級的醫院,三級是市級的醫院,每級裡面還分甲乙,三甲醫院是最好的。

⑨ 醫院是國企單位嗎

公立醫院目復前屬於國家投資營制利性醫院,理論上屬於國企。目前已經去政化,不再是事業編了。

公立醫院的牌子上都表明衛生部或衛生局直屬/附屬什麼的,或者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什麼的,醫院分3個等級,一級是社區醫院,二級是縣級的醫院,三級是市級的醫院,每級裡面還分甲乙,三甲醫院是最好的。

參考資料:

取消編制

長期以來,中國公立醫院「管辦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現有的編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詬病。公立醫院行政化色彩濃厚被認為是阻礙醫改的一大問題,「去行政化」則被廣泛認為是醫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然而由於該項改革牽涉利益眾多,也亟待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多地的推進速度緩慢。

近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稱,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這一表態意味著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已成定局。

與多地依舊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徑不同,深圳

⑩ 事業單位如何去行政化

事業單位行政化的根本原因在於行政分權不到位、不徹底,要去除事業單位行政化,必須聚焦於政府對事業單位的分權,關注政府下放了哪些權力?誰來承接下放的權力?這些權力以什麼形式下放?下放後的權力是否得到有效的監督?當前要去除事業單位行政化,應當從以下方面思考:
進一步明確事業單位的職能定位。當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之間的職能依然存在交叉,有些政府機關忙於微觀事務的管理,干預了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運行,同時忽視了監督管理職能,履行自身職能時出現越位、缺位;有些事業單位既承擔政府機關的政策制定和監管職能,又從事具體公共服務的生產和供給,既當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對其他公共服務主體形成不公;還有些事業單位同時提供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容易形成二者之間的利益輸送,挫傷了企業主體的積極性。要去除事業單位行政化,必須進一步明確事業單位與政府機關、企業三類組織形態的職能定位,將相互交叉的職能剝離歸位:將政府職能中對於事業單位和企業微觀管理的職能剝離出來,分別還給事業單位和企業;將事業單位承擔的政策制定和監管的職能還給政府,將事業單位提供的不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產品和服務交由企業提供。通過職能剝離歸位,使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三類組織的職能更加清晰明了,按照各自的職能定位履職盡責。
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政府機關向事業單位分權,首先是下放決策權和管理權,退出對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事業單位要通過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承接政府機關下放的決策權和管理權。法人治理結構主要內容包括:決策監督機構,主要組織形式是理事會,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對象是公共服務的直接消費者,對公共服務的質量、數量、品種等擁有話語權,其代表在理事會中要超過半數;管理層,理事會的執行機構,由事業單位行政負責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員組成;事業單位章程,是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載體和理事會、管理層的運行規則。在法人治理結構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和業務發展各項制度,形成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活力。

閱讀全文

與去行政化公立醫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