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現在私立學校的學生不好管理
現在學校的學生不好管理:現在的小孩自尊心強,好奇心大,不是管專不住,是管的方法屬不對。
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的區別:
投資者不同,公立是國家投資的,私立是個人或者集團投資的。多數來說,私立比公立的貴一些。因為私立的沒有國家給的經費,全靠收費,還得剩下一點有點利潤吧。
讀小學,不必考慮私立小學,近的就好,安全,便於與老師聯絡,利於家長和老師一起教育孩子,對孩子好。 中學和大學,就該另外考慮了。
❷ 私立學校管理制度如何
這個沒有標準的,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管理規范,報名前可以通過一些論壇里了解學校基本信息,包括資質辦學時間,教學質量,以及其他的各項指標 有時間一定要實地考察,每一家選好的學校都要實地考察。
❸ 怎麼樣抓好民辦學校的教學管理
(一)掌握正確的教學方向
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在教學中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以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武裝學生,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加強素質教育,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及時提出調整專業、教學計劃、課程的措施,改進教學方法。
(二)堅持以教學為主的原則
以教學為主,是學校長期教育實踐的經驗總結,反映了學校工作的客觀規律。堅持以教學為主,教學質量就提高,教育事業就興旺。要堅持以教學為主,必須提高校長、教師以及全體工作人員對教學在學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明確教學是關繫到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現培養目標的大事,關繫到學校存在和發展的大事。特別是校長,要從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中集中主要精力和時間去抓教學管理工作。
(三)認識教學的基本規律
教學的基本規律是教學規律中高層次、具有普遍性、起主導作用的規律。一般包括以下幾條:教與學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規律;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規律;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相互促進、統一發展的規律,教書與育人相統一的規律等。
(四)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二者相互依存。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主動性才能推動教學過程不斷向前發展。通過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採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掌握所學知識,提高技能,認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五)加強常規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
各級學校都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進行教學,建立各種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使教學工作有章可循,並按照要求進行教學檢查與教學評估。制訂教學、學習、實習、實驗、軍訓、課外活動及其他社會實踐活動計劃並組織實施,不得隨意更改教學計劃和停課。要正確處理教學與其他工作的關系。
(六)掌握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如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原則,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原則,量力性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等。
(七)制定招生計劃、編印招生簡章、刊登招生廣告、組織招生工作
自主招生是社會力量所辦學校的顯著特點,生源不僅是學校的財源,亦是實施教學的主體。每個學校只有保持適度的在校學生規模,才能開展教學活動。因此,規范、組織、實施好招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管理工作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八)嚴格學籍管理
學籍管理是一項經常、具體、細致的工作,量大面寬。社會力量所辦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實行寬進嚴出制度,淘汰率高,流動性大,搞好學籍管理尤為重要。學籍管理一般包括制訂學生人學與注冊、成績考核、升級、留級、轉學、退學、休學、考勤、獎勵與處分、畢業、結業等有關管理規定及辦法,並將各項制度的實施落實到位,堅持檢查、考核和評比。
(九)其他教學管理
做好圖書、資料、教具、設備、儀器以及教學檔案的管理工作等。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改善師生生活,為教師安心教、學生安心學提供保證。
❹ 淺談如何提高學校管理的有效性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對教育、對學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巨大壓力。最近,國家出台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國家今後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與目標。在這樣一個新的形勢下探尋學校管理的有效性問題顯得尤為必要與緊迫。如何提高學校管理的有效性?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一、建章立制,依法治校,讓管理規范化 首先,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教育方針,遵守《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規,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中小學管理規范、管理制度》等上級規范要求。 其次,一個有效管理的學校,必須建立健全嚴格而又規范的管理制度,發揮制度的約束和規范作用。作為學校至少要建立這樣幾塊制度:從大的方面說,有教育制度、教學制度、後勤制度。從小的方面說有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班子管理;有班級管理、年級組管理、教研組管理、備課組管理;有財務管理、安全衛生管理、校產管理、檔案管理等。通過制定一系列制度,讓全體師生做到遵守制度,按制度辦事。這樣學校的管理才會規范化、有序化,學校的各項工作才會有條不紊,齊頭並進。 二、責任到人,關注細節,讓管理精細化 制度的制定或許比較容易,但是關鍵是落實。「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將精細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領域,用於學校管理是必然趨勢。 精細化的管理需要在整體目標確定的前提下,再進一步細化學校內部各部門、組織的職責,需要健全管理網路,明確責任到人。比如學校的水、電、衛生,實驗室、功能室、電教室,校園網路、後勤保管等都要落實到具體人頭,明確各自職責,而且有專門領導進行對口指導與監管,定期檢查、考核,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我想,只有做到時時有人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責任到人,分工明確,才有可能產生巨大效應。 精細化管理還要從小處入手,要把「小事做細,細事做精」。記得有位小學校長說過:「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風逐潮,不需要不斷的花樣翻新,而是需要一種可貴的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原銅陵市教育局局長、現教育廳金燕副廳長也多次強調「細節決定成敗」,教育我們在學校管理中要注意細節。 三、遵循規律,理論指導,讓管理科學化 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科學是把管理的規律性提示出來,形成原則、程序和方法,對管理者管理活動予以普遍性指導,使管理成為理論指導下的規范化的理性行為。加強管理的科學性,就是要求眾在管理活動中要不斷發現與摸索管理的規律性,按照管理的規律來辦事,在科學的管理理論與原則的指導下,開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如管理理論中著名的「二八原則」告訴我們:20%的因素往往決定事物80%的結果。舉例來說,80%的銷售額是源自20%的顧客;80%的電話是來自20%的朋友;80%的總產量來自20%的產品;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二八原則」給我們的啟發主要是在工作中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關鍵人員、關鍵環節、關鍵用戶、關鍵項目、關鍵崗位。要善於抓主要矛盾,善於從紛繁復雜的工作中理出頭緒,把資源用在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上。 四、以人為本,和諧共進,讓管理人文化 良好的教育群體是搞好學校工作的保證。「和諧」是學校管理群體的靈魂。首先要創設和諧的、寬松的學校工作環境,滿足教職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其次是在和諧的氛圍中加強領導班子的建設,在班子內發揚民主作風,形成團結和諧的良好風氣。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職工,創造條件強化教職工的參與意識,實行科學的民主管理,滿足教職工當家作主不斷進取的精神需要,增強教職工主人翁的責任感,有效地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再次,領導還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體貼教師。做教師工作時注意精神激勵,提倡奉獻精神,對思想要求進步、品行端正、工作熱情高的教師,加強培養,及時吸收到黨內來。重視青年教師的工作,大膽使用,大膽培養。大力改善教職工的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滿足教職工的物質需要。最後,要重視教師工作能力、效率和結果,給予教師正確、全面、客觀的評價,以滿足教師的自尊心、榮譽感、成就感的需要。這樣才能形成融洽的干群關系,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增強學校凝聚力和號召力。 五、更新理念,勇於探索,讓管理創新化 當今社會正處於知識經濟時代,對於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教育承擔著培養未來人才的艱巨任務。中小學校長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往往決定著一所學校的辦學走向。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校長行使管理的主動權越來越大,校長的觀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決定著學校的發展和進程。要想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創新,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做到:轉變在觀念上,落實在管理中。因此,校長要站在時代發展的最前沿,大膽進行觀念創新,及時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了解課程改革信息,把握時代脈搏,經常進行「加油充電」,真正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校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質量觀和評價觀。當前首先應該轉變校長的教育觀念,使自己的觀念符合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教育質量觀、學生觀和教師觀等方面,真正達到觀念創新,與時俱進。只有具備以上這些現代人的觀念和素質,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才能增強全面駕馭學校的管理運行。 ⒂昧己玫男T拔幕
❺ 私立學校的管理
多年來,人們公認我國現行教育管理體制存在政府「統得過死」的弊端。為此,輿論界不斷發出教育行政部門「放權」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呼聲。在此期間,也曾有不少「放權」舉措出台,問題是至今仍未跳出「一放就亂,一亂就統,一統就死,死而再放」的怪圈。可見,問題的症結不僅在於政府放權,還在於政府把權放給誰,怎樣保證「放而不亂」?多年的教訓表明,教育行政體制改革若沒有相應的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措施配套,很可能落空。
在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中學和小學先後實行的學校行政制度有:校務委員會制(1949-1952)、校長責任制(1952-1957)、共產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58-1963)、地方黨委和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63-1967)、學校革命委員會制(1967-1978)、共產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1978-1984)、共產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84),以及校長負責制。這種演變過程,一言以蔽之,是經歷在名副其實的校長負責制與名不副實的校長負責制之間長期徘徊之後,長期定格於校長負責制。
「校長負責制」彷彿是1952-1957年間「校長責任制」的同義語。不過,其中也可能有微妙的差別。「校長責任制」意味著校長對委以責任的上級部門承擔的責任,而「負責人」的含義近於「領導人」。只是這種差別甚微,可以不計。不過,這也不只是一個用語問題。因為盡管所有學校都少不了有「校長」崗位的設置,而在不同國家,校長的身份卻不盡相同。關於這個問題,容後再議。
自然,「校長負責制」作為一種學校行政制度,不限於校長職責的設定,還包括相應的學校內部不同管理層級職能的劃分。說到我國行之已久的校長負責制,其實,它實質上是「一長制」。有一句格言,叫做「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它至今仍廣為流傳,正由於它是這種校長負責制恰當的注釋。
我國學校管理制度的沿革,雖然證明「一長制」的校長負責制是我國特殊的教育歷史的選擇,問題在於為了變革現行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把權下放給誰?如把權下放給校長而無完善、有效的學校自我管理與監督的機制與其配套,其結果究竟是「一放就活」還是「一放就亂」,勢必取決於校長的人格,取決於校長的「好」與「壞」,而關於校長的選擇,學校中的芸芸眾生又無權過問,只能訴諸教育行政長官的決斷。正由於這種格局不甚可靠,才使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學校管理體制」與「學校行政體制」似乎是同義語,其實,這二者是用不同視角看待同一問題。後者是行政學、法學概念,著眼於學校系統的結構與管理許可權的劃分,前者是管理學的概念,著重考慮的是學校系統的管理功能。盡管它們屬於不同時代不同國度兩種不同的學校管理價值取向,倒都是考慮學校管理問題不可忽視的視角。這里依從我國習慣,權且稱為「學校管理體制」。
涉及我國現行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自然宜從實際調查入手,而在實際調查之前,不敢妄言。這里所能做到的,充其量是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歷史的比較的研究,揭示有關學校管理體制問題的主要層面和種種可能的選擇,權作這方面調查與研究的參考。
所謂「學校管理體制」,主要指的是學校內部行政權力主體的構成、各級行政權力主體之間管理許可權的劃分的制度。無論是行政權力主體的構成還是行政權力的劃分,都可能有不同的選擇,從而顯示出不同學校管理體制的區別;同時,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又同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相關。一定的學校管理體制,首先是教育行政權力主體與學校行政權力主體之間權力分配的結果。
一定的學校管理體制對實現學校管理功能的影響,最為深刻,最為持久。因為個人在既定的體制面前往往無能為力,而一種舊體制的變革與新體制的建構,卻抵得上無數個人努力的結果;然而學校管理體制即使有效,仍不意味著學校管理功能的自然實現。不過,這里只討論學校管理體制問題。
私立學校(Private School)是指由私人或私立機構投資,由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批准,教育和政府的結合,解決更多側重於教育公平問題的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在我國境內的所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都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的教育教學標准和保證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培養德、智、體等幾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都必須堅持的辦學方向。但是,部分私立學校的辦學方向卻有悖於此。因為私立學校強調升學率,整天抓文化課教學,忽視學生的能力和特長的發展以及培養,說嚴重一點,這就是抹殺學生的天性和純真的心性和創造力。例如,對極少數私立學校,尤其「貴族學校」來說,究竟誰能享有受教育權,完全取決於金錢的力量。正象人們所評論的那樣:「校門八字開,無錢莫進來。」又如在教學內容方面許多私立學校往往片面強調熱門科目,而對諸如政治、道德、歷史等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有關的科目和內容相當輕視,甚至根本就不開設;再如在培養目標上,有些私立學校口頭上稱按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人才,而實際上卻是以非常奢侈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造就著一批「小貴族」。
如有的私立學校校長和教師的職責與義務不明,都是校長做主,雖然有時說講民主,可最終還是校長一言堂。缺乏必要的制度管理;又如有的私立學校沒有應設的董事會組織,其黨、團和學生會、少先隊等組織也不健全等,即使有,也是形同虛設。
❻ 心理學,,談談你對學校管理的認識和體會
管理心理學就是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或人的行為,也叫行為科學。詳細分析了管理心理學主要從三個層次來研究「人」,分析「人」:一是個體層次;二是群體層次;三是組織的層次。吳教授還指出,一個領導者要熟悉基本的心理學原則,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學校管理的主體是人,客體也是人,正確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是學校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學是一門需要思考、研究和發現問題的學科。管理不僅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實踐;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在學校管理活動中,教師處在特殊位置。作為一名中層領導,不僅要了解教師的心理、想法,更要准確的把握教師的集體心理,管理的第一要素即是管人,通過尊重教師、關心教師、激勵教師來改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工作效益。同時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創造親密的關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系才能使我們心理健康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 在學校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中,學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對象和被管理者,又是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因此,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懂得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原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懂心理學的教師不是好教師。因此,了解和掌握學生管理的心理規律,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書育人,我們不僅僅是教書,更要育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通過學習,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每一位優秀、成功的領導者,都應該是業余的心理學家。作為一名中層領導,不僅要學好管理心理學,更要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注意把管理心理學知識應用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努力奮進,在人生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❼ 淺談學校內部教育管理的幾點做法
人本管理是現代管理的核心。作為學校,教師是首要的管理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因此,對教師的管理在學校管理工作中顯得非常重要。新形勢下學校管理的中心是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促進師生的發展為最終目的。《現代中小學教育管理教程》曾指出「學校管理是指學校的管理者通過組織協調全體師生員工,充分發揮人力、才力、物力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校內外的有利條件,高效的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的活動過程」。在當前的學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怎樣做才會讓學校上檔次、上水平呢?我本人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或許對提高學校學理水平有一定幫助。
一、營造寬松、和諧、愉快的的組織氛圍,創設愉悅和諧的心理時空。
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既要服從學生認知和身心規律,也要服從於教師的身心規律,使教師以飽滿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健康和諧的心理走進課堂。要讓教師「愛校如家」首先要使集體具有「家」的溫馨。同時集體要成為充滿活力的組織,個人目標的實現要最大限度地與學校的發展結合起來。為此,學校必須建立和制定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有序、科學,是學校管理應該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師對民主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他們是不喜歡領導盛氣凌人的訓斥和簡單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歡領導不負責,讓教師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們希望和歡迎領導能以民主的作風為學校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環境,使大家心情舒暢,和睦共處,自我約束而又自我完善。
(一) 尊重。學校領導與教師的關系在學校中,只是分工的不同,每個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為學校領導學會尊重,不僅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尊重,更是管理人文化的思想基礎。尊重,意味著信任、理解、關愛、平等。所以,要善於尊重和傾聽別人的意見,不自以為是,要博採眾家之長,全面客觀看問題,不偏聽偏信,善於與人合作,遇事多商量,不獨斷專行。在實際工作中,學校領導要把教師放在第一。領導以教師為本,教師才能以學生為本,以工作為本,從而形成良性互動。因為教師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他們既要承受特殊職業所賦予的巨大的心理壓力,也必須承受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壓力,他們需要獲得人性的關懷和自身的發展。所以,我們首先在管理中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在學校管理上,堅持校務公開制度,凡是應公開的內容都向教師公開,使教師心裡明明白白;堅持傾聽不同的意見,甚至是反對的意見,念人之功,容人之過。同時,我們引導教師確立「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識,幫助教師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學會與人和睦相處,心理相容,為自己贏得良好的人際環境。
(二) 信任。教師往往把得到他人的信任視為人格的尊重。因此,學校領導應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不要中必躬親,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放手讓教師大膽地干,只在教師需要領導出面幫助時,才「過問」。在班級集體建設、教研組建設等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放手讓教師去做,使他們在獲得信任滿足的基礎上,激發起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
(三) 民主。讓教師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從而激發其對工作、對學習、對學校的熱情,使之更好地為學校發展貢獻力量,如果一味地依靠強制約束,只能使教師消極地接受管理,對於提高管理效能很難奏效。所以,學校必須把教職員工看成學校管理的主體。一是充分發揮學校教代會、教育工會的職能作用,學校的發展規劃、重大決策均在教代會上由教師代表表決通過並在廣大教師中宣傳達成共識,最後形成決議。二是教師參與落實學校規章建立的過程,如《學校工作制度》,學校可拿出一個大框架讓教師參與起草,再組織討論修改,然後成文。
二、以人為本,科學管理。
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共同點的都要管理人、財、物,都要效益;不同點是學校的主要矛盾是教與學的矛盾,所要的效益是教育質量,而企業的效益是資金的積累。學校的所有幹部,教職工都是校長的管理對象,而又都是管理的事實者,立足與發展他們的能力作用,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長,著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核心。
1.嚴於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校長的權威來自於自律,而不是來自於權力。
一所學校,不管規模大還是小,師生數量多也還是少,但不能因小而放鬆管理,特別是校長的自身管理更要嚴於教師和其它基層領導,只有這樣,才能有說服力,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帶動廣大師生實現教育目標,創出最佳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
2.以誠待人
作為管理者要經常和班子成員及教師談心,互相溝通,以誠懇的態度,充分肯定他們的長處和優點,也推心置腹地實事求事的指出他們不足,他們也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向校長敞開。這樣,天長地久,增進了相互間的了解,實現了共勉,工作中的配合也會更加默契。
3.關心教師生活,想他們所想。
每個教師都有著積極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每個人都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所成就,這種事業和責任感無論對個人和學校,對孩子及家庭,還是對國家和人民都是好事。作為學校的校長就應該對他們有所了解,知道他們提供方便,心甘情願地為他們解決困難,為他們的生活分憂,為他們在學歷提高、晉級評優等提供條件。
三、 加強對各年齡段教師的培養和管理。
一個學校的活力在於年輕教師,他們富有朝氣;一個學校的發展在於中年教師,他們正當壯年;一個學校的成功在於老年教師,他們更有經驗。三者之間,缺一不可。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人力,開發出他們的積極性。
(一)年輕教師是教育事業的希望所在。他們的精神風貌、政治、業務素質、能力結構狀況等,將直接關繫到今後學校的發展,關繫到整個教育大計。我們必須珍惜現有的年輕教師資源,切實加強幫助他們適應,使他們更快地進入「教師角色」。學校必須明確地向他們提出要求和任務,讓他們了解教師工作的性質、特點、要求和努力方向,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教師的基本素質,行為規范等。對年輕教師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只是看不慣而指責,而應該加以循循善誘,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之逐漸走上正規。教導處、教研組要側重幫助他們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通過以老帶新,組織集體備課,鼓勵年輕教師鑽研教育理論,探討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年輕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從而使他們更快地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中老年教師是學校不可忽視的群體。多年的教學生涯使他們具有扎實的教學技能、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強烈的責任心,但是在學校工作中,最容易忽視他們。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應當這樣做:首先,年級組長、學科帶頭人,讓他們成為學校各管理層中的一員。一個學校是由多個年級和學科構成的,學校的各項工作都要落實在各年級和學科中,在我們的年級組長和學科帶頭人中總有部分是中老年教師,讓他們參與學校的管理,為學校的發展積極地出謀劃策,同時,他們也能及時地傳達學校的管理舉措,組織安排本組教師落實各項工作,每學期的教師工作都是先由年級組長,學科帶頭人考核,再由學校考核。這樣就增強了中老年教師的責任意識,擔當起了管理職責,真正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中。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年近八旬的於漪老師的自勉之語。若我們的中老年教師要真正擺脫職業生活的困擾,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因為只有學習,中老年教師才能在「智如泉涌」中打開一扇扇干凈而透明的窗,點擊經驗,激活智慧,不斷提升教育生活的品質,在內在尊嚴的覺醒中實現經驗向智慧與思想的轉化,從而獲取行走教育的巨大財富。為使中老年教師「永葆青春」,學校領導為他們組織各類培訓,給他們「充電加油」,使他們的思想和理念與時代「合拍」,跟上快速發展的時代潮流,及時獲得課改的最新動態和前沿資料,從而應用於教學改革實踐。
健康,成熟的人格是健康心理的最高體現,教師的人格修養應當以健康的心理為基礎,而健康的心理又依賴於身體健康。正如古羅馬諺語說:「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體魄」。我們應當認識到這一點,學校應當組織開展「健康的體魄,從這里起步」的體育鍛煉活動。黨、政、工聯合抓,由工會具體負責。措施落實在工會,活動落實到教師,考核落實有制度。休閑之餘,教師還可以三、五一堆,四、五一群,在一起說說學生,拉拉家常,增進同事間的感情。每個教師都沉醉於自己喜愛的活動中,各有所樂。在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時心靈得到凈化。
四、抓好基礎教育,創學校特色
基礎和特色好比兩個翅膀,只有兩個翅膀都硬了,學校才會騰飛。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提出高大遠的要求,必定會拔苗助長。目前,成人寫字水平不高就是因為小時基礎沒打好。夯實基礎,就是圍繞「身體鍛煉好,行為習慣好,文化基礎好」這三個方面,分解出許多具體要求進行訓練。針對學校班容量大,學生浮躁等情況,當今,尤其要加強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齊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不能放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不能放鬆。在任何時候,都要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如果在小學階段,應該讀的沒有讀,應該看的沒有看,應該做的沒有做,那將是學生終身的缺失,終身的遺憾。我們要為學生的終身負責。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寫字、學會讀書、學會唱歌、學會做操、學會掃地、學會負責、學會合作、學會探究」。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講究科學,要按照規律辦學,掌握和遵循教育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教育與青少年身心發展相適應的基本規律。從本校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人雲亦雲,不趕時髦,扎扎實實做好基礎,為學校特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是一項最經常、佔用時間最多、涉及面最大、內容最廣泛的活動。課堂教學猶如一日之餐,實施素質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零食補。因此,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擾,咬定青山,自始至終,突出教學工作的地位。課堂教學時,堅決反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漫無邊際,使教學抓不住教材重難點,要求教師平時課堂教學要有新意,不要總是老一套。在課堂教學上,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建立新型的教學關系和師生關系,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彼此相互討論交流,重視合作方式的學習。為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提高教學授課水平和教學效率,我們對教學常規檢查、質量檢測、校本研究、骨幹及課改典型教師的培養、教師的基本功、各種教學活動及競賽活動等常規性的內容進行有效實施。
五、建立完善的約束、激勵機制。
教師的個性是復雜的,具有多重性的特點。教師不是被動的機器,教師具有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但是,教師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並不等於他在任何情況下都毫無例外地實現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實際上,教師是受復雜的社會關系和多變的社會環境影響和制約著的。教師不僅受自我意識的控制,而且還受本能、慾望、情緒、直覺等到非理性因素的支配。教師不僅需要歸屬於學校集體,而且又有自己的個性和個性自由。這些又決定了教師不能完全自我指揮和自我控制。因此,對教師的管理,實行過分嚴厲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不能沒有一定的控制措施,正確運用控制手段也是確有成效地實行對教師管理的不可缺少的方法。約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縱自己,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我們在約束的同時要從激勵著手,爭取人心,寓約束於激勵中,教師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時,才會自覺遵守規章制度。
總之,學校管理工作要重視人本管理。這樣,對教師的管理才能獲得成功。也只有對教師的成功管理,才能發揮、調動起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❽ 想讓孩子去私立學校讀書,他們的管理怎麼樣
一般來說私立學校管理還是比較嚴格的,因為他們要抓學生的升學率,所以你孩子去還是可以的。
❾ 如 何 管 理 私 立 學 校 的 學 生
嚴,方可與其他學校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