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電.氣等後勤保障滿足醫院運行需要。嚴格控制與降低能源消耗。有具體可行的措施與控制指標。
各個地方都是按照行業統計數據來的,比如醫院,按病床數和門診數作為基數,水電氣的消耗,再根據城市的平均值統計,每個醫院可對照平均值,制定自己的節能指標,所以控制指標是按行業現狀統計得來的
『貳』 醫生抱怨醫院不願收病人是怎麼回事
年底別生病!醫生抱怨醫院不願收病人, 稱要嚴控耗材。
年底別生病?2017年底,在知乎和醫療自媒體上,多地醫生抱怨說,醫院年底沖指標,限制使用醫療耗材,甚至不願接收病人住院,盡量減少手術。
國家衛計委2016年全國財務年報數據顯示,公立醫院的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葯品收入)消耗衛生材料29.08元。而衛計委的目標是,到2017年底,城市公立醫院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葯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叄』 剛開始尿酸很高,後來吃葯尿酸降到一百六,前些天去別的醫院檢查尿酸有407.7,一直嚴格控制飲食,肉
高尿酸未必痛風,痛風也未必高尿酸
痛風源自高尿酸,但並不是說有高尿酸就一定會有痛風,只有當血液中的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並引起滑膜炎症時才導致痛風的發生,事實上,只有約 10% 的高尿酸患者才會發生痛風。
反過來也一樣,由於痛風的致病因素復雜,不少患者在痛風發作時,血尿酸水平可能還在正常范圍之內,這時可不要迷信於檢驗結果而耽誤了對痛風的及時治療。
高尿酸不只會誘發痛風
尿酸是「嘌呤」在人體的代謝終產物,高尿酸對人體多個組織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過高的尿酸沉積在骨骼、關節處,會引起痛風;沉積在腎臟會引起腎病、誘發腎臟功能衰竭;高尿酸還會大大提高發生多種代謝相關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對於痛風患者,尿酸「正常」還不夠
按照國際標准,尿酸的正常范圍是:男性 < 420 μmol / L、女性 < 360 μmol / L。但是,對於痛風患者,把尿酸控制在這樣的「正常」范圍是不夠的,最新指南建議把痛風患者的血液尿酸水平長期穩定於 300 μmol / L 以內,這樣才能促進痛風石的溶解,有效預防痛風發作。
沒引起痛風的高尿酸也需要治療
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議由來已久,但目前學術界已經基本統一意見:不管一個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過了 520 μmol / L,就應該進行降尿酸治療;如果這個人還合並有糖尿病、慢性腎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那麼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范圍,即使沒有痛風發作,也需要啟動治療。
痛風急性發作期也可以使用降尿酸葯物
長期以來的觀點均認為,如果在痛風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葯物,可能導致關節內痛風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結晶沉積在組織中加重炎症反應。因此,「痛風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葯物」幾乎已成為痛風治療中的金科玉律。
但是,2012 年《美國痛風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葯物「保護」下,急性期降尿酸治療並非禁忌。緊接著,2013 年中國《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治療的專家共識》也認可了這一觀點,認為不需要等到痛風急性症狀緩解兩周後,而是可以立即開始降尿酸治療。
對於這一「有悖常理」的前衛觀念,臨床醫生普遍還是傾向採取保守態度。畢竟,老觀點由來已久、深入人心;而新觀點也還需要更多循證證據,它更大的臨床意義在於,對在服用降尿酸葯物過程中出現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可以據此無需停止降尿酸治療。
痛風患者單純飲食控制遠遠不夠
人體血液中的尿酸,80% 來源於自身嘌呤代謝、只有 20% 來源於食物攝取。所以,靠單純的飲食控制對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多數只能下降 10% - 20% 或 70 - 90 μmol / L)。因此必須依據病情合理選用葯物。
不少患者由於擔心「葯物副作用」而拒絕服葯,這屬於典型的「因噎廢食」。
只要科學、規范地用葯,發生葯物罕見並發症的風險並不比出門遭遇車禍的可能性更高,誰會因為害怕車禍就成天宅在家裡呢?
高尿酸和痛風的治療不能完全依賴葯物
應用降尿酸葯物後,有些患者便自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可以在飲食上大快朵頤。
然而,「大不了再多吃片葯唄」,這樣的想法不僅錯誤而且危險。
對於痛風這樣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低嘌呤」飲食是治療的前提和基礎。不在源頭上減少「嘌呤」攝入、單靠葯物根本無法控制病情。而由於飲食無度導致尿酸明顯升高,不得不增加葯物劑量,這大大提高了葯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高尿酸患者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百年經典老葯,應用范圍非常廣泛。
但是,小劑量阿司匹林會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泌,被認為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誘因。以前,對於痛風但需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醫生往往建議停葯。但新的觀點認為,對於已經發生痛風的患者,阿司匹林所起的負面作用其實非常微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這對於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比如,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危害而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者的痛風患者,大可不必停葯或換葯。
手術並不能根治痛風石
痛風石是尿酸超過其飽和度而析出的白色晶體,好發於關節伸側、肌腱和骨突表面。通過服用降尿酸葯物、保持尿酸 < 300 μmol / L,可以減少痛風石。
但手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尿酸水平居高不下,痛風石切除後還會復發,而且手術切口難以癒合,易誘發感染。所以,除非痛風石巨大,或影響關節功能、壓迫神經,一般不主張通過手術切除。
總之,高尿酸和痛風,發生率高,危害性大,事關健康安全,不可不察。然而,和很多常見疾病一樣,網路流言當道,謬誤甚囂塵上,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不花功夫時間勘別真偽,想找到靠譜的知識,並非易事。
『肆』 為什麼醫院要嚴格控制嗎啡、杜冷丁之類的強鎮痛葯物的發放
癌症病人晚抄期,由於癌細襲胞的擴散,會使病人產生極大的疼痛感。而嗎啡和杜冷丁之類的天然或合成葯物,能起到顯著的止痛作用。從人道主義出發,為了減輕這些病人的痛苦,醫學上規定允許使用嗎啡或杜冷丁之類的鎮痛針劑。但由於葯物的發放存在著流入社會為吸毒者所用的可能,同時癌症病人也有治癒的可能,用多了會上癮,將來癌腫消失,脫癮便是一種痛苦的過程。因此國家衛生部門對這些葯物的處方權及發放有著極嚴格的規定,嚴防葯物流入非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