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公立私立 > 美國幼兒園公立私立

美國幼兒園公立私立

發布時間:2020-12-08 07:36:47

① 中美兩國幼兒園教育方式之比較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處:
橫向激勵與縱向發展
中國的兒童教育,表揚與批評為慣用的教育手段,教師喜歡採用橫向比較法,如利用小紅筆、小紅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勵孩子,看誰表現好。當糾正孩子不良行為時常常採取表揚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樣的方式。美國教師則不同,一般對孩子不表揚也不批評,理由是:批評了你的孩子會刺激你的孩子,表揚了你的孩子會刺激其他的孩子,他們注重兒童自身的縱向發展而避免對兒童進行相互比較。
集體精神與發展個體
中國人強調個人服從集體,個體要與集體保持一致,如果出現不一致則需要調整自己的行為。美國人強調個性差異,教師總是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與能力安排活動。目的是為了使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別於他人的獨特個體。
穩重聽話與活潑好動
中國人在評價孩子的性情時,「穩重聽話」是一大優點,「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國人中形成共識。學校教育強調秩序井然,用各種規章來約束孩子的行為。美國人喜歡孩子富有孩子氣,小學和幼兒園的課堂上允許孩子隨便說話,甚至相互打鬧,美國人總覺得中國孩子在課堂上太死板,沒有生氣。
強調自製與突出自主
中國教師總是鼓勵孩子在盡可能長的時間內專門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養兒童的恆心、耐心,他們多強調兒童自我意識的社會性發展,多引導兒童逐步學會適應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國教師常常鼓勵孩子在一段不長的時間內從事多項活動,以期培養孩子的靈活性、創造性,多注重兒童自我意識自然發展,多鼓勵兒童自由且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肯定結果與重視過程
中國人重結果與技能的掌握;無論學習什麼,為求學深學透,無論干什麼,力求完美無缺。美國人重過程與能力的增減,他們注重孩子的參與意識,孩子們自由選擇的機會多,教師還極力鼓勵孩子自由發揮、自由創造,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概括地說,中國人力圖使兒童發現社會存在,創造環境使兒童學會怎樣長大成人,兒童是被動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幫助指導下成長。美國人力圖使兒童能真正作為孩子,兒童是主動的,富有創造的,自我實現是兒童自身的自然與發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條件即可。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較:
今天,國際競爭日益激烈,而這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素質的競爭,是人才培養的競爭。我們知道,人才培養的首要陣地是家庭,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才的競爭是父母育兒能力的競爭。所以,世界各國在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視家庭教育這一環節。雖然家庭教育在我國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界的極大關注,但是時至今日,我國不少家庭的教育仍存在著誤區,它甚至成為一種頑疾,嚴重地影響著青少年一代良好素質的形成。因此,借鑒其他國家在家庭教育中有價值的實踐,對走出我國家庭教育的誤區將有很好的啟發和警醒作用。本文試圖通過對中美兩國家庭教育相關方面的比較,分析形成兩國家庭教育差異的原因,進而提出對我國家庭教育改革的啟示。我們不能斷言美國家庭培養的人就是理想中的現代人,但他們國家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成分;恰恰是我國家庭教育所缺乏的。因此,美國家庭教育的一些實踐,能為我國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鑒。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結果比較
不同的教育目的、內容和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教育結果。我們可從中美兩國家庭教育結果的比較中略見一斑:
一般而言,美國的兒童、少年從小就表現出以下特點:性格傾向積極,遇事鎮定沉著,能與人和諧相處,開朗、膽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敢想、敢做,具有創新精神;自立能力強,社會活動能力強,有作為社會成員獨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氣,他們18歲開始不依靠家庭,多數打工補貼自身的消費需用;具有適應市場經濟的頭腦,他們從小就參與「當家理財」,學會一些推銷、與顧客溝通的能力等「經營之道」,實踐使他們深知錢來之不易,從而養成了精打細算、勤儉度日的習慣。一句話,美國孩子的特點就是非智因素成熟,能力強,能較為順利地適應社會。
而中國的兒童、少年,乃至大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亞於美國孩子,但是往往在性格上表現出消極傾向:做事被動、膽怯,依賴性強,人際交往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識,不太會「當家理財」,獨立生活能力差。一句話,缺乏適應社會的能力。中國孩子的這些個性和特點,恐怕是與我國傾向於「學歷教育」有很大關聯,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學校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讀,不讓孩子在風雲變幻的社會里摸爬滾打。
現代社會更能接納哪一種教育結果呢?社會發展的動因是人的能動性、創造性,要求人性的充分解放。伴隨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將越來越關懷人性的發展,人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所以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有活力的、全面的人。顯然,美國家庭教育更能培養個性張揚、有創造力、生存力的「人」,而中國家庭教育培養的是「守規矩」、「會讀書」的所謂的「才」。這是中國家庭與學校「合作」進行「應試教育」的結果,這種教育的結果將嚴重影響我國青少年的身心素質。因此,中國家庭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過程比較
從家庭教育的結果反觀家庭教育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教育雖然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父母的素質也參差不齊,但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同學校教育一樣,也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其中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動的出發點、歸宿點,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都是依據目的確定的。
1、教育目的的比較
家庭教育目的制約了家庭教育的方向,決定其總體效果,所以家庭教育目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決定中美兩國家庭教育差異的根本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家庭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一旦目的確定,教育內容、方式都據之選擇。那麼,美國和中國家庭教育的目的,或者兩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有什麼差異呢?
美國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這個目的的期望值不高。「社會人」不是一種飄渺的理想,而是一個平實、易操作而又寬泛的要求。所以美國父母能較為輕松地對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個性中積極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讓子女實現自我價值,就算達到目的,也並不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標如高學歷、好職業,但事實上,這樣的教育卻產生許多「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應,天才產生在不經意中。另外,在這個目的的指引下,確實能培養子女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存的能力。看看各個階段的美國孩子:他們從小就獨立睡;當會行走時,就自己玩耍,很少父母抱著玩;再大些時,就有自己的空間,房間內的擺設、布置和清理全由小孩負責;他們從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有償服務,如做清潔、幫人看小孩、送報紙等,到了高中或大學後就勒工儉學,換取生活費。
相比之下,我國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有出息,有個好職業,一生能在順境中度過。首先,這個目的的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強,因為「有出息」、「好職業」、「順境」不是一個一般的目的,較難實現。出於這個目的,中國父母特別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對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專心、安靜地坐下來讀書、學藝,卻忽視孩子的天分,限制他們的創造力,結果為了培養所謂的「人才」反而扼殺了天才,產生許多「有心栽花花不發」的效應。而且由於很少考慮孩子的性格、社會適應能力、公民意識等問題,即使學業成績好,將來也未必能順利地立足社會,有時候,還會使父母的期望完全落空。
2、教育內容的比較
有什麼樣的教育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內容。美國家庭教育內容豐富,注意讓孩子在體力、認知、語言、社會性、情感上獲得和諧發展,可稱之為「素質教育」。在促進體力的增強上,重視開展幼兒戶外活動、體育鍛煉,如在庭院里盪鞦韆,野外遠足等;在認知的發展上,重視訓練孩子的各種感官,注意開拓孩子的文化、審美視野,孩子的學習興趣,如父母到圖書館借閱圖書或學習時,喜歡帶上孩子,讓其受周圍環境的熏陶,萌發學習的願望;在社會性的培養上,教育孩子自我服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要求孩子學會具有與同伴合作、分享、互助的行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導孩子欣賞音樂、美術、舞蹈、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如帶孩子到美術館、博物館觀看各種展品,鼓勵孩子參加藝術創作活動,讓孩子親身接觸、體驗大自然的奧秘,如帶孩子到森林公園旅遊,海浪中游泳、攀登岩壁等。
中國的家庭教育內容雖然也可以分為德、智、體、美幾方面,但往往是當孩子進入了學齡期(有的甚至在學齡前期)就開始將智育放在壓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內容出現不平衡的傾向。在體育上,中國的家庭保證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營養,保護孩子的安全,注意疾病的預防與治療,與美國對比起來,這種教育是一種防禦性的、靜態的、消極的保護,溫室培育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在智育上,向孩子傳授知識、技能,如為孩子購置各種知識性、趣味性的讀物,訓練孩子朗讀、書寫、計算等技能,當孩子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後,家庭教育出現學校化傾向,父母監督學習、檢查作業、購買習題集、實行題海戰,應付永無休止的考試;在美育上,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一技之長」的重要性,因而盲目培養孩子特殊藝術才能,如把孩子送入繪畫班、歌舞班學習,聘請家庭教師教孩子學拉小提琴、學彈電子琴等,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一方面無視孩子的興趣,另一方面由於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費用,往往對孩子的要求過高而增加了他們的負擔。
相比之下,美國的家庭教育內容相對豐富和科學,而我國家庭教育的內容狹窄,不夠科學。比如家庭教育中的體育,中國的父母往往比較在意孩子的體形、體態這些體育中低層次的內容,重視保證孩子的營養、注意疾病預防,卻容易忽略體能鍛煉,孩子的戶外運動少,多呆在家裡看電視,肥胖症增多。智能可以分為實能和潛能,實能即實際能力,即你知道什麼,掌握什麼知識和技能。我國家庭教育忽略的是技能,如動手能力、協調能力、生活技能、勞動技能、工作技能等等,而美國在社會性的培養上特別重視這些技能,在他們看來,這些技能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我國的家庭教育在智育上忽略了一部分實能的同時,更加忽略的是潛能,潛能分為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表面上我國父母很重視知識的學習,空際上只注重認知能力中的低層次部分,這部分可以應付考試,但始終不能構成未來社會的創造力量。《全國青少年創造培養系列社會調查》中問,如果發現孩子在拆裝鬧鍾,家長會有什麼反應。40%的家長對孩子「訓斥」、「警告」,48%的家長以「不耐煩」、「不屑於」或「敷衍」的方式對待,可見我國父母對創造力培養的認識還需要提高。相比之下,美國家長在認知發展上就注意培養孩子的多方面興趣愛好,重視對創新精神的培養,美國許多專家不主張過早地讓孩子死記硬背一些他們並不理解的知識。孩子放學回家後,中國父母問孩子的第一句話多是:「老師教你的知識記住了嗎?」,「今天得了多少分?」,而美國父母第一句則問:「今天你向老師提了什麼問題?」,「今天的課有意思嗎?」。這就反映了中美父母對智能的不同理解。
3、教育方式的比較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內容的具體措施和手段,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和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風格習慣、歷史背景緊密聯系,而且受教育目的制約。反過來,能不能恰當地選擇並創造性地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關繫到家庭教育目的的實現和內容的完成。
一般而言,美國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為主,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權,把孩子當作是一個獨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員相待,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而中國家庭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相對欠缺,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與父母平等的人來尊重。
美國家庭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現在:(1)孩子在家裡有發言權、參與權,美國父母鼓勵孩子「保留意見」、「固執」、「不聽話」,允許孩子「不聽話」主要是指思維上的「不聽話」,據美國心理學家托倫斯研究發現,創造力高的孩子特點之一就是淘氣、處世固執。(2)美國孩子有選擇權,美國父母在孩子的認知能力有了初步發展時,就很重視讓孩子自己去進行選擇,作出決定,他們可以選擇游戲、圖書,長大了自己選擇朋友,自己選擇職業、自己選擇婚姻對象、結婚時間。美國父母不會代替孩子選擇,他們主要是引導孩子怎樣進行選擇,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後,給孩子信心,鼓勵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觀察」。(3)美國父母如朋友,他們可以平等的交流,關系比較密切。(4)美國父母尊重孩子的隱私。
中國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現在:(1)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較少有發言權、參與權、中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規矩、服勸導、不要有異見。正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從小灌輸要聽大人的話的思想,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像愛因斯坦自稱的『離經叛道』,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培養出守業型人才」,「但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2)中國孩子的選擇權、自主權較小,許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願去辦或由父母包辦代替。(3)中國父母在家庭里往往以權威出現,因此與孩子的距離較遠。(4)中國孩子的隱私常常受到侵害,書包被搜查,日記被偷看,行動被跟蹤。
美國父母主張開放式教育:(1)重視實際鍛煉,強調在實踐中培養孩子,而不是說教。美國人認為,凡是孩子的事情都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提高認識、積累經驗、掌握技術、增強能力、培養興趣特長,增強自信心和責任心。可以說,美國父母「給孩子開門的鑰匙」而不是「替孩子開門」。(2)看重玩耍游戲,美國人認為玩才是孩子這個年齡段最重要的事。在美國,孩子進行各項興趣活動、體育活動的時間都比較充裕,活動場所到處都有。父母經常利用節假日、周末帶領孩子外出遊玩,在玩的過程中開發智能如感知、想像、判斷、推理和人的交際和情緒的調節等。
中國父母多是封閉式教育:(1)以說教為主,輕視實踐活動的重要作用。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就是讀書,連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都由父母包辦,導致許多中國孩子學了許多知識都沒用,走上社會後就什麼也不會。(2)戶外活動少,因為中國孩子從早到晚有學不完的功課做不完的作業,被功課壓得喘不過氣來;有時即使想活動一下也很難找到好場地。
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現為一種寬松教育,優點很多:首先,有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寬松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條件,在高壓下孩子的創造精神將受到壓抑,只有在平和、愉悅的家庭氛圍中才能激發孩子對知識的興趣。而創造寬松的環境,必須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其次,有利於健康人格的培養。孩子在家有發言權、參與權、選擇權以後,主動性強、自主意識強、膽子大、有自信心和責任心。另外,親情關系和睦使孩子願意把秘密告訴父母,父母也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這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而專制的教育方式表現為一種管束教育,壓抑創造性,束縛了個性的發展。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原因分析
同是現代社會,同樣有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為什麼美國家庭教育和中國家庭教育有以上的差異?綜合來看,造成不同教育的原因是:
首先,歷史背景的差異。
美國是一個歷史比較短的移民國家,舊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在多元文化、思想價值觀的影響下,能夠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發展的約束較少,因此,他們更多的具有冒險和創新精神。而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同時所受舊有的約束也較多,特別是封建小農意識長期的影響太深,文化價值觀上多是比較內斂和保守的,缺少冒險精神和創造意識,順從、聽話教育被從小就灌輸著,相對而言,在整體上也缺少一種接受新思想的環境。
其次,經濟形態的差異。
美國生產力先進,商品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生存壓力小,而且美國是個「能力社會」,用人機制健全,勞動力流通自由,跳槽機會多,所以美國人擇業觀開放,職業選擇面寬。美國父母認為孩子將來只要能在社會上立足生存,職業是不分高低貴賤的(當然要合法)。另外,「商品經濟使生產關系總處於躁動不安的變化之中」,職業更換不斷,所以父母不企求子女一生順境。因此,美國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育「人」,更為宏觀、寬泛,以不變應萬變。而中國經濟落後,生存壓力大,是個「學歷社會」,行業流動性差,所以中國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都壓在某種職業上,選擇面窄。中國父母認為學業成績好,找到好工作,求得一生安穩,是一個人最好的出路。因此,中國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成「才」(「才」就是學業成績優秀,能考上好學校,能獲得高學歷)。
再次,社會條件的差異。
美國經濟條件好,社會養老保障健全。父母不認為養兒就是為了防老,自己老了可以進養老院,無後顧之憂。因而把孩子培養到18歲,並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有責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盡到了自己的義務,完成了養育孩子的任務,孩子將來的路如何走,全靠他自己去奮斗,將來能否光宗耀祖陞官發財,父母考慮並不多。而中國則由於經濟條件比較差,社會養老保障不健全和一些舊有的觀念問題,對孩子的教育從個人養老或個人榮譽面子角度考慮得比較多,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來看待,要孩子知恩圖報,因而在教養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不少家長把打罵孩子看作是家庭內部私事,任何人無權干涉,更談不上法律約束了。
最後,文化傳統的差異。
1、價值取向不同
美國人重個性,價值取向是以個人為本的個體主義,注重個人利益,崇尚個人發展,實現自我,這是美國文化核心。美國一個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民主的社會,每個公民習慣地琢磨一個很小的目標,那就是他自己。在家庭中,個人是本位,個體具有最高價值,不依賴他人存在,獨立於家庭關系中。所以在美國家庭中,父母傾向於把自身與孩子看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自我」包括父母自我和子女自我。首先,子女自我價值的實現顯然要尊重子女的意願、興趣和愛好,因人而異,美國父母比較重個人生活享受,平時決不會為了孩子而放棄去聽音樂會、看電影、跳舞或約會。
中國人講共性,有整體至上的價值觀,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中國人認為人的確立方式是在「二人」對立關系中生成的。從古至今,「自我」這個概念總是與他人相伴而生,個人的價值只有在與他人的關系中才得以體現。在中國家庭中,父母喪失自我,也不尊重子女的自我,我國父母喪失自我的表現就是存在嚴重的「親子一體感」,父母把孩子視為自身價值的延續,將孩子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和人生的希望,具有和孩子不可分割的一體化感覺。這樣父母會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興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設計孩子的未來,所以中國父母的期望相對於孩子的能力是過高的。
美國重個性,中國講共性的價值取向是有其經濟背景的。美國在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結構中,充滿活力的商品經濟過早排斥了自然經濟,獨占鰲頭近百年。個人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相對獨立,個人只有提高自我、擴展自我,才能在商品經濟競爭中立足和發展,所以養成了重視自我的傳統。而中國自然經濟延續數千年,中國人習慣性地束縛在土地上,個人失去了獨立發展的條件,幾十年的計劃經濟也未能讓中國人擺脫依賴性。個人的發展常需要「走關系」,對個人的評價是通過與他人的比較進行的,所以喜歡融入集體,以免被孤立。
2、思維風格不同
美國人是理性主義,美國的家庭教育推崇以理性的基本原則對待家庭成員和家庭事務。美國父母多是把撫養教育孩子的義務,與對社會應盡的義務一樣看待,這是超越個人的立場,而不是完全從家庭本身或父母自身的利益來看待家庭教育。既然他們認為撫育子女是義務,也就不圖養兒防老,不圖回報,自己老了進養老院是一個人應有的歸宿(當然,這些中國人視為不道德的做法源於美國的社會保障機制和文化習慣)。
中國人是情意至上,我國的家庭教育以人倫為基礎,以情感情理為法則,來處理家庭人際關系。我國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從個人養老或個人榮譽面子角度考慮子女教育,在無微不至的父母愛憐中隱含著較為濃厚的「投桃報李」的私情。由此說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國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情遠勝於美國,往往把家庭教育目的功利化。
四、結語
本文是對中美兩國家庭教育作一般性的比較,兩國家庭教育中肯定存在著個別的特殊性,而且,事實上與中國比較,美國家庭教育中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比如過於放任造成兒童青少年諸多社會問題;過於理性,使孩子對贍養老人的責任感較為缺乏;過於重視「樂學」,使得兒童青少年學習水平下降等)。顯然,本文並不是要全盤肯定美國的家庭教育,也不是要全盤否定中國的家庭教育。筆者試圖通過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較分析,引發對我國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思路:
1、教育目的——變「成才」教育為「成人」教育。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從總體而言,美國家庭的教育目的,更能產生創新人才,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可否認,我國的家庭教育在「應試教育」的氛圍中出現了誤區,教育目的短期化、功利化,扼殺了不少天才。要改變現狀,需要家庭內外的努力。宏觀上講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競爭的加強,人們擇業觀的開放,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將會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而這種綜合素質事實上就是最基本的「成人」教育。將「成人」作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會使我國的家庭教育走出誤區,使得青少年的成長更切合自身及社會發展的需要。
2、教育內容——變「片面」教育為「全面」教育,目前的家庭教育,由於教育目的是「成才」教育,造成在教育內容方面的誤區就是智育壓倒一切。這樣的教育,會使孩子片面、畸形地發展,成為只會「死讀書」人,這樣的人將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因此,確立了「成人」教育的目的,在家庭中,父母應當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要提高綜合素質,就必然要變片面的教育為全面的教育,尤其不能忽略潛能、道德、性情的培育。
3、教育方式——變「管束」教育為「寬松」教育,變「封閉」教育為「開放」教育。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家庭中,父母對子女往往權威大於民主,這樣的教育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現代社會應該提倡「寬松」教育、「開放」教育。

② 美國幼兒園 幾歲

三歲就可以上

③ 請熟悉美國幼兒教育的人告訴我,在美國,當幼兒園老師需要哪些資格

並告訴她,還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喜歡。孩子的所謂喜歡,我們可以理解為「友好嗯,作為孩子的角度我希望你讓孩子在情感上有自由空間,但是需要稍加引到!

④ 美國的幼兒園教育教什麼

http://wenku..com/link?url=-nfjcO4EVc6ai8JqIR7b63s-LzqV2LBbJsdPPT5X7tiwzT7s_Cw8lk58bUvwAr1jJkG這里有詳解(*^-^*...)

⑤ 小孩不會英文,能去美國上幼兒園嗎

可以的,很多赴美生子的父母也帶上大寶上幼兒園,小孩子一般身體語言能懂,所以沒關系,即使說中文有時候也是不懂的呢

⑥ 美國第一所公立幼兒園建立於哪一年

美國的學前教育 。 19世紀美國幼兒教育;美國第一所公立幼兒園是由著名教育家哈里斯和布 洛在聖路易斯市的德斯皮爾學校共同創建的。 到1878年,該市已有公立幼兒園53所,1903年 達到125所,隨後,其他各州紛紛效仿,大力發 展公立幼兒園,一些私立幼兒園也逐步被納入 公立教育系統。 到1901年,...全美公立幼兒園達2996所,私立則為 2111所。到1914年,幾乎所有美國大中城市都 建立了公立幼兒園系統,這類幼兒園一般附設;於地方公立初等學校,作為初等教育第一階段。

⑦ 教學有什麼特色呢為什麼叫美國幼兒園呢

呵呵 美國幼兒園很好的 網路「石家莊美國幼兒園"就出來了 什麼 都能看見 贏在起點「美國幼兒園」採用半天全英文浸入式環境,半天全漢語互動式環境,給孩子們提供全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延伸。把英語和漢語語言當作語言工具去學習語文、數學、科學、科學實驗、美術、舞蹈、音樂、感統、演講演示等,注重團隊合作,情景...模擬和學前評估,過程評估等能力提升,逐步建立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思維能力。 所有課程採用全球最受家長和孩子喜愛的高科技多媒體互動白板,以孩子們酷愛的動畫形式,融入學科知識,並按課程分別配有標準的美式發音和純正的普通話播音,讓孩子們情不自禁的主動點擊、觸摸、拖拽和互動,最大程度提升孩子們的認知興趣和能力轉化。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玩中用、在用中學,初步感知知識、遷移知識、鞏固知識。養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在無意識活動中輕松愉悅的實現自然習得,獲得與其語言潛能、思維和表達能力最匹配的「雙語語言」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能力等。

⑧ 美國公立幼兒園對中國幼兒園有什麼借鑒的地方

可以學習其鼓勵學生發言、表現,同時多用一些益智玩具,開發幼兒的思維

閱讀全文

與美國幼兒園公立私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