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列哪些屬於我國公立醫院管理體制主要存在的問題
我國公立醫院管理體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現行產權制度不明晰,政府管理職能錯位,醫院缺乏經營自主權
現有的公立醫院產權制度是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產權結構,產權分別隸屬於行政主管部門和主要企事業單位,醫院不具有法人產權,在現實中形成了政府產權。正是由於政府產權的存在,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衛生行政部門既辦醫院又管醫院,醫院缺乏經營管理自主權和靈活性。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這一現象仍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政府對醫院管理進行直接干預,隨意性過大,管理調控錯位、越位,依法行政力度不夠,加上行政管理能力和經濟能力的限制,難以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衛生行政部門仍是對醫院事務大包攬;領導班子的配備全部由上級組織部門負責,要求院長對全院工作負責,但院長又無權選擇副職。此外,政府作為醫療機構的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導致了政府部門社會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運營職能不分,在治理醫療服務市場失靈方面政府管理職能缺乏力度,甚至嚴重不到位;同時,因政府在醫療管制方面的滯後,也造成了衛生資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影響了衛生服務的公平和效率。
2、融資渠道單一,醫院補償機制不健全,醫療費用增長過快
我國公立醫院一直使用內部融資機制,其補償渠道包括政府財政補助、醫療服務收費和葯品差價收入。改革開放以來,為促進衛生事業發展,各級財政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不斷增加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但各級衛生部門均普遍反映政府財政補助相對不足,政府籌資比例在衛生總費用中比例也急劇下降,衛生資源使用效率也呈現低下狀況,國家大量投入形成的醫療資源過分集中於大部分公立醫院,要麼表現為一些大醫院的高端設備和基礎設施建設,要麼流失於體制性損耗。醫療服務收費方面,我國實行的是壓低服務價格的供方籌資政策和「以葯補醫」的衛生補償政策,醫療收費中不設勞務收入,大量技術勞務價格長期低於成本,基本醫療服務收費標准受到政府物價部門的嚴格控制,沒有隨社會經濟發展進行及時調整,只對一些應用新儀器、新設備和新開展的醫療診治服務按成本制定收費標准。
3、委託--代理關系下存在的行政管理不力
我國現行公立醫院治理結構存在的是一種委託--代理關系。委託--代理關系是一種契約關系,在這種契約關系下,委託人授權代理人為實現委託人的利益而從事某些活動,為了防止代理人利用委託人的授權從事有損於委託人利益的活動,就需要設計一種機制或合同,給代理人提供某種激勵,使之按有利於委託人的目標努力工作。委託--代理關系廣泛存在於一切組織和一切合作性活動中,存在於組織的每一個管理層級上。
在我國,國家和公立醫院管理者之間是一種委託--代理關系,委託人即國家作為出資者對公立醫院的資產享有財產終極所有權,通過任命代理人即醫院經營者經營公立醫院,並促使代理人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作為委託人的衛生行政部門,沒有公立醫院財產的所有權,所以面對與醫院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缺乏收集信息的積極性。而在對醫院經營者的監督方面,由於經營績效的難以測量性,就應當使監督者享有剩餘索取權,否則缺乏監督責任心和效率。
㈡ 我國公立醫院管理體制主要存在哪幾方面的問題
目前,公立醫院是我國醫院體系的主體,它是由國家興辦的具有公益性的醫療機構。我國現有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並發展起來的,隨著醫療衛生市場改革的推進,公立醫院原有體制的缺陷凸現,現實運行實踐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不能夠適應經濟轉軌過程中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及加入WTO之後愈加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加強對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問題的研究,對於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深化公立醫院的管理變革,提高公立醫院的綜合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文以國家醫療衛生市場改革的深入作為研究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的參照系,立足於我國的現實國情,從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出發,首先,闡述了我國醫療市場、醫院管理與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的關系;回顧了我國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了現行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產權制度不明晰,政府職能缺位;醫院補償機制不健全,行政管理乏力;非職業化管理;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其次,對美國、英國、德國和新加坡等幾個有典型代表意義國家的醫院管理體制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研究,提煉出這些國家醫院管理體制改革成功模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最後,在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經驗。。。
㈢ 2019年公立醫院實行新會計制度,2018年資產負債表中的非財政補助結轉,轉入新賬套哪個新科目
轉入非財政補助結余—累計結余里
㈣ 聚焦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三大焦點是什麼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印發《關於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完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三大焦點:
提高醫生收入是否會導致醫療費用上漲?
根據指導意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慶、四川、陝西、青海、寧夏等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各選擇3個市(州、區),除西藏外的其他省份各選擇1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進行試點。
采訪了解到,一些地方在薪酬改革實踐中,並未增加患者的醫療自付支出。數據顯示,2015年,成都市新都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務人員平均工資較2012年增加13%;而該院的「葯佔比」較2012年下降6.87%;抗菌葯物采購價格平均下降56%,共實現葯品讓利1527萬元;門診、住院患者次均費用分別為131.17元、5557.89元,均低於成都市區級公立醫院平均水平。
調整後的醫療費用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㈤ 將逐步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嗎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25日公布。《意見》提出,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含中醫葯管理部門)負責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發揮醫保對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的調控引導與監督制約作用,逐步將醫保對醫療機構服務監管延伸到對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從嚴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准和大型醫用設備配備,嚴禁舉債建設和豪華裝修,對超出規模標準的要逐步壓縮床位。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10%。
醫療改革道路還很漫長,相信醫療改革一定會讓老百姓受益!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對於大陸地區公立醫院的分級制度是怎樣的
《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89年11月29日)
㈦ 事業單位制度改革後,各醫院的性質會是什麼
事業單復位制度改革後,各醫制院公私分立
醫院的性質分為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
分為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公立醫院由國家撥款,支出從國家撥款中使用,收入上繳國家。私立醫院完全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國家會讓各級行政單位都保留一所以上公立醫院(各省市縣鄉都保留),這些醫院的財務運營將列入國家財政計劃,人員工資也有財政撥發。其他的原有的部分公立醫院會改制為私營,以減輕政府負擔 。
㈧ 公立醫院是否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醫院應執行《醫院會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