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寧夏有什麼二本的好大學
我就是寧夏人,坦白的告訴你,寧夏沒有什麼二本的好大學。
不知道為什麼你對自己這么版沒信權心,定了這么低的目標,
如果你只是想呆在寧夏的話,就考寧大吧。
寧大近幾年發展還不錯,地位也與日俱增,可以考寧大的法律和中文系。
當然,你把目標定得再高一些就更好了。
有句話叫「不要遷就自己做一個普通人,否則你會連普通人都沒得做。」
也許說這句話不太合適,但我真心希望你不要妄自菲薄。
B. 寧夏的一本和二本大學都有哪些
一本: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
二本:北方民族大學,寧夏師范學院
C. 青海和寧夏的二本院校有哪些
青海的有:青海師范大學,青海民族學院
寧夏的有:寧夏師范學院,寧夏醫科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第二民族學院)
D. 寧夏有什麼較好的二本大學
寧夏大學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是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和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建於1958年,1997年12月,原寧夏大學與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並;2002年2月,又與寧夏農學院合並,組建了新的寧夏大學。
在5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弘揚 「不怕困難,不畏風寒,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沙棗樹」精神和一代代寧大人 「艱苦創業、負重拼搏」的傳統,勇於創新,開拓進取,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十五」期間,學校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合並辦學、「一省一校」重點建設、對口支援、省部共建等有利時機,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的「重點建設寧夏大學」和「努力把寧夏大學辦成高水平大學」的決策,奮力拚搏,加快發展。在博士學位授權點、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國家級精品課程等諸多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辦學水平、辦學層次、辦學質量不斷提高,辦學條件、辦學環境大大改善,總體實力顯著增強,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較好實現了「補歷史欠賬、抓當前建設、打未來基礎」的工作目標,為學校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現有三個校區,佔地面積2307畝,校舍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另有教學實驗農場1695畝。在校教職工2700餘人,專職教學科研人員13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佔50%,碩士、博士學位人員佔68%。17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6人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工程」,1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人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學校面向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5000餘人,研究生2300餘人,少數民族預科生1482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學生14000餘人。
學校設有23個學院。現有九個學科門類中的68個本科專業,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各類科研機構38個,各學科領域實驗室93個。其中,能源化工(天然氣轉化)重點實驗室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北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實驗室為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西夏學研究中心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公開出版學術期刊4種,其中《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為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確定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1995年成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西北地區寧夏主節點。學校固定資產11億元。
「十一五」期間,學校以「211工程」立項建設為契機,按照「內涵與外延相結合,以內涵提升為主」的思路,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進一步增強服務社會能力,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奮斗。
校長:何建國
地址:寧夏銀川西夏區賀蘭山西路489號
院系:
【人文學院】
【政法學院】
【外國語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數學計算機學院 】
【物理電氣信息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資源環境學院】
【農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
【土木與水利學院】
【教育學院】
【體育學院】
【音樂學院】
【美術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部】
【民族預科教育學院】
【成人教育學院】
【遠程教育學院】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新華學院】
211工程
2008年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宣布寧夏大學將列入「211工程」第三期進行重點建設,成為全國第一個列入三期建設的大學。劉延東對面臨新的歷史機遇的寧夏大學寄予厚望,並提出了6點要求。她說,要樹立大局意識,在服務中彰顯價值,在貢獻中實現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要樹立責任意識,既要加強宏觀思考和戰略研究,又要著眼關鍵環節和重點突破,更好地承擔起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工作方針的責任。要樹立質量意識,把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作為中心任務,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要樹立特色意識,把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把潛力進一步展現出來,把寧夏大學建成一個有區域特色的、專業特色的高水平大學。要樹立機遇意識,以 「211工程」三期建設為契機,把學校的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要樹立創新意識,在人才培養和辦學模式上進行新的探索。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是國家民委直屬的唯一一所設在民族自治區的民族高等院校,座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佔地面積65萬多平方米,累計建築面積達24萬平方米。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是一所新型民族院校,始建於1984年,1994年正式掛牌。全院目前共有學生7000餘人。學科門類涉及理、工、經、管、文、法、史等7個門類。現有電子與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經濟管理、文化旅遊管理、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法律、音樂舞蹈、藝術設計、材料科學等十三個系和社會科學部、民族預科部。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金融學、旅遊管理、漢語言文學、英語、法學、歷史學、音樂表演、藝術設計等28個本科專業。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中國少數民族史、應用數學、計算機應用技術三個碩士點。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開展研究生教育,兼顧成人教育、遠程教育。
1997年以來,學院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堅持以人為本、艱苦奮斗,面貌有了巨大變化。在校生規模由1000餘人發展到現在的7000餘人,來自全國32個少數民族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85%,民族地區的漢族學生佔15%。教職工隊伍由280人發展到現在的700多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128人。校舍面積由3萬平方米發展到20萬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積6萬平方米。教學設備由80多萬元增加到5000多萬元。2000年,學院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的合格評估。並在當年,被授予「全國綠化400佳」的榮譽稱號。
學院設有金融研究所、歷史文化研究所、社會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新技術研究所等7個科研機構,承擔了包括國家863計劃、國家軟科學項目等在內的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科研項目。《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作為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民族學類專業期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學院在建圖書館建築面積達2.4萬平方米,設有電子出版物、多媒體等現代化閱覽室,全館實現電腦輔助自動化管理。計算機校園網採用千兆乙太網交換技術構造網路主幹,與Internet、中國教育信息網實現連接。學院建有分析測試中心、數學建模、過程式控制制、PLC、EDA、網路技術、金融工程、會計模擬等30多個實驗室,其中粉體材料與特種陶瓷重點實驗室、生態系統建模及應用開放研究室為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
建院以來,學院面向陝西、青海、新疆、西藏、寧夏、山東、河南、河北、湖南、廣東、內蒙古、重慶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收了32個民族的學生,為西部地區培養出了大批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他們在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在鞏固民族團結,開發、建設邊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院創建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文化建設,即「以人為本、自強不息的一種理念;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一種精神;嚴格、創新、高素質的一種模式;從我做起,從小處做起的一種作風」。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人才市場對人才培養傳統模式提出了挑戰。為適應發展,迎接挑戰,97年以來,學院按照穩定規模、優化結構、淡化專業、加強素質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路,堅持以人為本,深化教學改革,大力推進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更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逐步探索出符合民族高等教育規律,適合民族學生特點的辦學模式。
學院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工程」,通過院內選撥培養、院外引進、兼職兼聘等多種形式加快重點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教學骨乾的培養,吸引「名師」為我院教學、科研和師資培養服務。學院還制定了引進兩院院士、特聘教授、優秀學科帶頭人、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誠招天下英才。
學院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先後成立了7個研究所,組建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學術群體,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提高整體科研和學術水平。97年以來,先後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軟科學項目,取得突出成果。部分研究項目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引起國內同行專家的關注。
近年來,學院不斷擴大院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學術交流、人員交流、合作研究、學術資料與信息交流的活動逐年增多。學院常年聘請一些國內外學者來院任教、講學。為發展民族教育和傳播民族文化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學院自1997年來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現已有來自美、日、韓等國的留學生在本院學習、生活,並順利通過了中國漢語水平高等考試(HSK)。為保證教學質量,學院針對留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培養手段,精心選用教材、選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配備高水平的教師授課,確保留學生教學質量。
目前,在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學院繼續保持著健康向上的發展勢頭,校內充滿著活力與生機。跨入新世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學院將不斷總結經驗,繼續探索和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有效地為我國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民族教育新體制、新機制,繼續探索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搶抓歷史機遇,深化教學改革,加快學院發展,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多學科協調發展,規模適度,特色突出,具有較高的學術聲望與教育質量,學風校風特點鮮明,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的綜合性民族學院。
E. 寧夏的一本和二本大學都有哪些
寧夏的一本就只有寧夏大學一所,二本的有北方名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寧夏理工學院,寧夏師范學院
F. 寧夏二本大學有哪些
關注
以下學校在陝西有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計劃,其中有985、211,還有一內本容、二本。可以保證一本及以上是全的,二本基本是全的。個別學校整不明白到底是三本還是二本,就沒列入,供參考:
首都師范大學 中華女子學院 天津師范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山西大學 沈陽師范大學 沈陽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師范大學 佳木斯大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杭州師范大學 寧波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淮北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海南師范大學 西南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延安大學 咸陽師范學院 陝西理工學院 西安文理學院 青海師范大學 寧夏師范學院 石河子大學 新疆師范大學.
G. 寧夏的一本和二本大學都有哪些
一本有兩寧夏大學
二本有北方民族大學
寧夏醫科大
寧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