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教學中的真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
1、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轉型,由於社會、家庭與學生的個性差異,基礎教育階段出現了一大批「問題學生」,為了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和上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才,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工作已經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要思考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看到,能否更好地實現「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直接關繫到素質教育能否真正體現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關繫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局和社會綜合治理的成果能否得到鞏固。本課題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對我校「問題學生」通過問卷、心理咨詢、師生座談、舉辦專欄等形式進行研究。在工作實施中,我們按照教育規律辦事,一手抓研究,一手抓轉化,循序漸進,抓反復、反復抓,一定會抓出實效,一定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本課題的主持人擁有多年的管理經驗,組織能力強。參與教師均是一線教師,研究水平高。課題組成員均參加者過「十五」期間各級各類課題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學校有一定的教學設備、各類資料和充足的經費來保障該課題的實施。
2、市內外研究現狀
如何轉化「問題學生」,這一課題由來已久,20世紀80年代以來市內外許多學校在有關教育科研人員的指導下,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問題學生」已產生了新的變化,相應的方法和對策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本課題通過研究「問題學生」的特徵、成因和類型,必將會探索出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適應新形勢的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與途徑。
3、課題的界定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在學習、思想或行為方面存在偏差的學生,表現為厭學、違紀、打架,甚至偷盜。「問題學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受不良的社會風氣侵蝕,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通過學生內部的心理活動即身心發展過程中各種消極因素惡性膨脹,逐漸形成所謂雙差生或後進生的,現在的稱謂應該是「問題學生」更為合適。
問題學生雖然在學校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他們能量大,輻射面廣,是集體中的消極因素,常常拖班級的後腿甚至影響學校聲譽。他們一般精力充沛,活動能力強,處事機靈膽子大,重感情講義氣,要教育好他們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細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問題學生有存在的必然性、客觀性和普遍性,因此,廣大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分析問題學生的心理成因,並以相應對策矯治,這樣不但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二、實驗假說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轉化「問題學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假如通過這一課題的實施,我校確立了以「愛」為中心,以「典、線、面」(典是典型教師,線為班主任為主線,面為全體教師)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倡導班主任、任課教師樹立「轉變一個差生比培養一個優生更光榮」的觀念,建立「問題學生」幫教制,一定會使我校教職工不斷克服轉化「問題學生」中所遇到的困難,增強做此項工作的自學性;一定會調動各方面因素,形成合力做好這項工作;也一定會做到「問題學生」的徹底轉化並能健康發展;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更符合學生成長的實際,學校的辦學質量也會不斷提高,成為有很高聲譽的育人搖籃。
三、實驗目標
1、科研目標
通過課題的實施,能總結出「問題學生」的特徵、成因和類型,探索出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適應新形勢的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與途徑,拿出一定的經驗來。
2、工作目標
使教師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得到顯著提高,「問題學生」身心和精神面貌得到根本改變。
3、育人目標
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轉化「問題學生」,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重新點燃他們奮發向上的火花,讓問題學生能夠戰勝自我、自立自強,融入到大家庭中。
四、實驗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是一個集教育政策與法規、師德建設和教育藝術等具有現實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統工程,主要分以下內容:
1、問題學生存在的現狀分析研究
2、問題學生的診斷研究
3、問題學生的轉化對策研究
4、問題學生轉化的個案研究
5、問題學生的跟蹤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