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私立學校是如何提升孩子成績的,與公立學校有什麼差別我國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私立學校做大做強是必然,收費高有其合理性。學校建設投資,高薪聘請版優秀教師,這都是私立學權校老闆自掏腰包,收費能和公辦學校相比嗎?既然能享受公辦學校的義務教育,很多家長為何寧願出高價將孩子送進私立學校?一句話,這就是社會對私立學校辦學理念和教育質量的認可。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私立學校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他們的責任感、進取心、敬業精神,都是公辦學校教師所不能比擬的。說到這里,可能有些公辦學校的教師不會認同這一觀點,但是必須承認,私立學校的教師若不爭強好勝,若沒有可圈可點的業績,那就會丟掉飯碗。試問公辦學校的教師會有這種危機感嗎?請人們對私立學校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責備,畢竟,是選擇私立還是公辦學校,主動權都掌握在學生家長手中,也就是您自己的手中。
⑵ 未來發展民辦中小學,利潤如何
未來孩子越來越少。
⑶ 私立學校以後的前景如何
私立學校的老師也是有發展前景的。
不過這種前景的范圍不廣。
有沒有發展前景還要看自己的思維程度。
⑷ 民辦學校未來會逐漸倒閉嗎
當然不會,不過民辦學校面臨著機遇也有挑戰,我以嘉興市為例具體分析如下:
民辦教育發展的未來前景 教育需四輪驅動
政府投入不斷加大,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越來越好;公辦學校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民辦學校教師的待遇不再具有優勢……在家長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並且越來越多元的今天,嘉興市的民辦教育發展情況如何?需要怎樣助力?昨天上午,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專程調研了嘉興高級中學、嘉興秀水學院等嘉興市民辦院校,並對嘉興市民辦教育提出了建議和希望。
減輕政府17億多元
基礎教育經費負擔
據介紹,嘉興市目前共有民辦高校5所,在校學生32034人,佔全市高校在校學生總數的44.67%,全市民辦高校共有教職工近1500人。全市有民辦中小學25所(不包括新居民子女學校),其中民辦中等職業學校4所,民辦普通高中(獨立)6所,民辦初中、高中一貫制學校4所,民辦初中(獨立)5所,民辦小學(獨立)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全市民辦學校小學在校生4804人,佔全市小學在校生總數的2.05%;民辦初中在校生14335人,佔全市初中在校生總數的11.67%;民辦高中在校生15859人,佔全市高中在校生總數的22.08%;民辦中職在校生10333人,佔全市中職在校生總數的16.5%。全市民辦中小學共有教職工3053人,佔全市中小學教職工總數的9.72%。
全市還有民辦幼兒園124所,在園幼兒36633人,佔全市幼兒園在園學生總數的35.77%;全市民辦幼兒園共有教職工3385人,佔全市幼兒園教職工總數的38.2%。此外,全市還有新居民子女學校38所,在校學生3.67萬人,其中小學2.93萬,初中0.74萬;全市新居民子女學校教職工有1655人。
民辦教育既滿足了不同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不同需求,也極大地減輕了政府的負擔。根據財政預算內生均培養經費測算,僅基礎教育階段,全市民辦教育每年為政府減輕17億多元的教育經費負擔。
民辦教育有四個輪子
調研也發現,嘉興市民辦教育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如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並且實行免費教育後,民辦學校的發展空間縮小;各民辦學校在辦學規模、設施設備、師資隊伍等方面參差不齊,有的學校招生火爆、人滿為患,有的學校卻門庭冷落、師資流失,影響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在隨後的協商座談會上,市政協主席劉冬生綜合與會人員的意見後建議,民辦學校也要在新形勢下「轉型升級」,辦出自己的特色,亮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社會各界要給予民辦教育更多的支持,「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各界就好像民辦教育的四個輪子,只有『四輪驅動』,才能讓嘉興市的民辦教育駛進新的春天。」
⑸ 未來,民辦學校會逐漸被公辦學校所取代嗎
不會的,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是相輔相成的,民辦學校是公辦學校的補充。
⑹ 民辦高校的教師的前途
倆地方都別去。民辦高校上班課時很多工資不高,未來前途受到擠壓,沒啥發展。中小學?升學壓力大,你又不是升學輔導名師,你憑什麼去做課外輔導?沒人去聽啊~再者,國家也禁止教師私自辦輔導班。
⑺ 未來開民辦學校還有未來嗎
現今,民辦各類學校發展參差不齊,但總體呈逐漸向規范、高層次方向發展。
在我所生版活的地區權(東部沿海),民辦高校出現了優勝劣汰的趨勢,優秀的逐漸與公辦院校在縮小差距;較差的逐漸被淘汰,即倒閉。民辦小學、初中、高中累學校在朝著精英化、高端化、貴族化邁進,與公辦高校可以分庭抗禮。
但不可否認,民辦學校的發展在缺乏國家層面的資金扶持的同時,必須有充足豐厚的民間資本注入,否則缺乏上升的推力,在遇到瓶頸時,特別是遇到像招生困難現象情況之時。在決策的制定和近遠期規劃的落實方面,更需要民辦學校的發起者和領導者,具有領先甚至絕對超越國辦學校領導者的魄力和果斷。
民辦學校在中國應該是任重道遠,比如高校類,起初國家為了讓更多學生進入大學,在自身財力薄弱的情況下,鼓勵民間投入進軍高等教育,後來隨著時代發展,公辦院校擴招嚴重,中國適齡人口迅速減少,出現了生源競爭,導致民辦院校發展受阻,這種受阻情況的產生是突然的,也是民辦院校本身難以自我解決的。
但是,要看到西方私立學校的發展先行者,如今卻是風起雲涌,佔領著世界的一席之地。相信中國國內也會出現良性的變革,這當然需要領域內的革命者和謀略家,期待中...
⑻ 未來民辦中小學,會逐漸被義務教育所取代嗎
會的. 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會越來越普及
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出路
目前民辦教育的現狀,全國有10萬余所民辦學校,3000多萬民辦教育在校學生,其中義務教育階段900多萬,占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6%左右,高中佔10%左右,大學佔20%左右,學前教育佔40%左右,還有非學歷培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具體數字很難測算。
最近幾年來民辦教育的發展態勢:學校數降低了,和學生數的上升形成一個比較強烈的反差。這里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注意,就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出現了明顯的學生數增加和學校數減少的狀態。這樣的一個結合,表明存活下來的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他們的實力是增強的,而且也只有在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校均規模是遠大於公辦學校。除此以外,全部遠遠地弱於公辦學校。
如果換一個指標,我們會發現盡管它在每一個類別當中,民辦教育都持續增長,可是它的增長率是下降的,這個態勢非常明顯。小學如此,初中、高中、職業中學、大學都是如此。個別設有國際班、國際部或有比較明顯辦學特色的學校,不僅廣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而且學校發展前景一路看好;一些與公辦學校一樣追求高升學率的民辦中小學,反而發展狀況並不樂觀,甚至呈萎縮的趨勢。
上述數據證明:
1. 有特色的民辦教育市場空間很大。
2. 沒特色的民辦教育在走向衰落。
3. 一部分富裕起來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從小就受到條件更為良好的教育,願意出錢來上「貴族學校」。有需要就有市場。還有少數貧窮、偏遠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一時不足,也會出現一些低成本、低水平的民辦中小學,這些學校一時也難以一下子退出,一旦國家義務教育落實到了每一個角落,這些學校也就要去另謀出路了。
那麼,民辦學校要建立一個什麼特色呢?是提高教學質量嗎?是,但不僅僅是。跟在國辦學校後面亦步亦趨,從教材到教法完全照搬國辦教材,註定要失敗的,因為民辦學校要自己負擔房租、教師工資。在教育戰略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教學質量的空間是有限的,因為那隻能靠增加學生的訓練程度來提高教學質量,而學生的時間和能承受的壓力是相差無幾的。考試在達到中等就行了,中等以上的成績不是提高教學質量,而是過度競賽。過度競賽不是在培養孩子,是在殘害孩子。
那麼民辦學校要與國辦學校競爭,靠什麼呢?靠縮短學制!培養少年大學生。我們從五歲培養,九歲學完小學內容,12歲學完初中內容,14歲學完高中內容。也即9年學完13年的課程。這是我給民辦中小學做的應對義務教育的沖擊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