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有哪些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行業的政策
國務院關抄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10〕13號
四、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
(十四)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發展醫療事業。支持民間資本興辦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等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轉制改組。支持民營醫療機構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險定點服務。切實落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稅收政策。鼓勵醫療人才資源向民營醫療機構合理流動,確保民營醫療機構在人才引進、職稱評定、科研課題等方面與公立醫院享受平等待遇。從醫療質量、醫療行為、收費標准等方面對各類醫療機構加強監管,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
2. 你好,民營醫院可以在抖音通過認證嗎
您好,目抄前抖音號暫時不開放對醫療機構的企業認證服務,不管是公立還是民營的醫院都不能進行抖音企業認證,如果要開放也會是先開放公立醫療機構的企業認證服務,之後才會考慮開放民營醫療機構的企業認證服務吧。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採納!
3. 醫院屬於國企 還是事業單位
公立醫院目前屬於國家投資營利性醫院,理論上屬於國企。目前已經去政化,不再是事業編了。
公立醫院的牌子上都表明衛生部或衛生局直屬/附屬什麼的,或者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什麼的,醫院分3個等級,一級是社區醫院,二級是縣級的醫院,三級是市級的醫院,每級裡面還分甲乙,三甲醫院是最好的。
4. 醫院是私辦的還是國家人民醫院
大部分帶人民醫院字樣的都是公立醫院,但也有些地方改革了,成了民營資本。
5. 非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區別
民營醫院(Private hospitals),是指非政府公辦的,具有私人性質的醫院。民營醫院大部分是由社會出資以營利性機構為主導所辦立的衛生機構;也有少數為非營利機構,享受政府補助。
6. 民營企業包括公立醫院嗎
當然不包括了,公立醫院是非盈利性醫療機構,連企業都談不上。
7. 醫院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
醫院有私營和國有的,如果醫院的上一級單位是企業還是衛生局,如果是衛生局就是事業單位。私營的話就是企業的,醫院就不是事業單位。
鄉鎮衛生院、縣市人民醫院和中醫院屬於差別撥款事業單位。婦幼保健院(醫院)、皮膚病防治中心、血吸蟲病防治站、防疫站屬於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醫院的正式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其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由國家事業費開支及單位收入組成。事業單位一般由國家設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但不是政府機構。
(7)公立醫院允許民營資本擴展閱讀:
高級崗位:
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具備較長工作年限、較多工作經驗及較高業務水平的工作人員。一般負責主管和引導相關專科的臨床工作、科研等。
中級崗位:
主治醫師:本科畢業5年以上尚未獲得副主任醫師的工作人員,具備一定工作經驗和業務水平,能主導本專科基本工作,並能培訓和指導下級醫師。
初級崗位:
住院醫師:醫學本科畢業1年至5年以內的工作人員。
8. 有何法律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公立醫療
如果公立醫療機構沒有改制的需求,民營資本也不能強行進入業已存在的公立醫療機構。
國務院新《三十六》是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醫療市場的。所以你可以成立民營醫院!
9. 公立民辦是什麼意思
公立:公即公家,政府,國家,與私相對。立即建立、創立、設立、開辦、內創辦、主辦。公立即政府開辦的。容
民辦:民即老百姓、個人、私人,民間,與公相對。辦與立意思相同,建立、創立、設立、開辦、創辦、主辦的意思。民辦即民間開辦的。
公立是指國家政府開辦的事業單位,如公立醫院,公立學校(包括小學中學大學)。公立也稱公辦,如公辦醫院,公辦學校。公辦企業一般稱呼國有國營,叫國有企業,國營企業,不稱公立企業,公辦企業,公立醫院公立學校一般也不稱呼國有醫院國有學校,這是稱呼上的習慣問題。
民辦有時是私立的意思,如民辦醫院,民辦學校,私立學校,私立醫院。
民辦可以為民間團體開辦,民間集體開辦,與私立又有些區別。
民辦可以稱呼企業,民辦企業。
民辦企業、民營企業、私有企業、私營企業又是有細微區別的,民辦企業是民間團體或民間集體開辦經營的企業。民營企業可以是民間團體或民間集體開辦經營,也可以是小型國企民間承包或租賃經營。私有企業是私人開辦私人經營的企業。私營企業可以私人開辦私人經營,也可以是集體企業私人承包或租賃經營。
10. 2011年衛生部對民營企業開辦醫院有哪些優惠政策
一、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准入范圍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基本標准》等相關規定,適當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准入范圍。要及時公開醫療機構建設規劃信息,允許社會資本參與新建醫療機構的競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由社會資本舉辦。
二、合理確定非公立醫療機構執業范圍
非公立醫療機構可以根據功能任務和醫療服務需求,合理設置診療科目。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予以核定和批准,不得進行限制。
三、充分發揮非公立醫療機構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非公立醫療機構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在建立分級醫療、上下聯動的醫療服務體系工作中,要注意發揮非公立醫療機構的作用,支持其與基層醫療機構以及公立醫療機構建立轉診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四、吸收非公立醫療機構專家加入相關管理組織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行業學會、協會在組建專家委員會、質量控制組織以及醫院評價等組織時,應當從依法執業、誠信服務、規范管理的非公立醫療機構中吸收相關專家參與。在制訂行業標准、技術規范等工作時也應當吸收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師參加。
五、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承擔社會責任
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積極參加支援社區、支援基層等工作。對於符合條件、具備能力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申請承擔政府指令性任務或開展公益活動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予以支持。
六、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加強臨床專科服務能力建設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的指導,將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的統一規劃,使其與公立醫療機構具有相同的申報和評價機會。同時,積極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專科服務能力。
七、做好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
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准入管理方面,要對非公立醫療機構予以同等對待。根據規定及時審批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准入申請,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適宜醫療技術,並加強對其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管理和指導。
八、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業務指導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業務指導,及時向其傳達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定,並開展相應培訓工作。要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及時了解、掌握醫療衛生領域的各項政策和管理要求,引導其依法執業、科學發展。
九、充分發揮行業學會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指導和監督作用
鼓勵有一定水平和公信力的行業協會、學會,在其職責范圍內開展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指導,並協助政府部門做好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管理工作。
十、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
要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執業行為的監督管理,將其納入醫療質量控制與評價范圍。在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三好一滿意」等活動時,應當要求非公立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監管要作到制度化、常態化,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要注意樹立依法執業、誠信服務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典型,打擊違法執業、欺騙患者的行為,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