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西醫匯通思想是怎麼形成的
呵呵,中西醫匯通到現在還做不到,一些搞西醫的高高在上,自以為自己就是科學的代言人。而且搞中醫的人也大部分自甘墮落,根本沒有個中醫的樣子。
② 這幾本書籍是什麼名稱
《金匱要略淺注補正》
本書為清代著名醫家唐宗海所撰。唐宗海推崇陳念祖《金匱要略淺注》,但對陳氏註解尚有缺誤深以為憾,遂對陳書予以補缺正誤,並加以發揮。唐宗海為名噪一時的中西醫匯通派代表人物,他以中西匯通的觀點詮釋補正該書,在溝通中西醫學方面做了大膽嘗試。
作者簡介:
唐宗海,清末醫學家(1847-1897年)。字容川。四川彭縣人。少習儒,後因父病,乃留心醫學。光緒十五年(1889年)進士。亦以醫聞名。見識廣博,治學提倡「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學而能取長舍短。」為早期試圖匯通中西醫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著述有《中西匯通醫經精義》(又名《中西醫判》、《中西醫解》、《中西醫學入門》)兩卷(1892年)。認為西醫與中醫互有優劣,主張應「損益乎古今」,「參酌乎中外」,其觀點對此後中西醫匯通者影響頗大。曾著《血證論》八卷(1884年),提出止血、消瘀、寧血、補血四大治血證原則。葯物學專著有《本草問答》兩卷(1893年),書中論及本草學理論,比較中西葯學之異同與短長。另有《金匱要略淺注補正》九卷(1893年)、《傷寒論淺注補正》七卷。以上五書合稱《中西匯通醫書五種》。另著《醫學見能》四卷(1873年)、《痢疾三字訣》、《醫易通論》、《醫易詳解》各一卷(附《醫案類錄》)以及《醫柄》、《六字方證中西通解》等。
參考:網路。
③ 【求】醫學合作夥伴。我是上海中醫葯大學學生。為了真心學醫。謝謝
雖然我達不到要求但還是祝福你能夠心想事成
④ 匯通快遞能不能送到遼寧中醫葯大學杏林學院
有點懸吧,但杏林學院還是不錯的,但也說不準,希望你能考上完了自己的心願,當時我有個朋友想去那都沒去了。不然你服從調配吧,到學院了,交點錢或者怎麼著得再轉
⑤ 我有一套光緒年間的。中西醫匯通五種12冊能值多少錢
光緒年間的中西醫匯通五種12冊,真品常見版式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5000左右;不過也有特殊品種版式。
⑥ 簡述中國近代醫學史 急~~~
有專門的中國醫學史教材,是按時間順序順下來的,你找本教材看看就行了,這個很容易解決的,
⑦ 郭誠傑的中西匯通,法古創新
郭老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他認為中醫發展受多學科的影響,故業醫者版必須心存廣博之知識,權除精通中醫外,還應熟悉掌握現代醫學、哲學、史學、文學、地理等方面知識,才能在學術上有所發展和創新。認為中醫臨床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特點,以證型為核心,確定相應的治法,遣方用葯選穴。而西醫的診斷技術,可補中醫四診之不足;臨床應重視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的有機結合,乳腺炎、男性乳房發育症、乳房結核、乳痛症、周圍性和中樞性面癱等病的診治均是如此。
尤其是乳腺增生病,乳房腫塊是其重要特徵,其性質雖屬良性,但部分可癌變,臨床應先辨西醫之病,明確腫塊性質,以防誤診而失治、誤治。中醫對乳房腫塊統稱「乳癖」,其意范圍較廣,而辨證方能切中本質,郭老通過臨床實踐,結合中醫辨證原則和特點,在國內首次將本病分為肝鬱、肝火、氣血雙虛和肝腎陰虛四型。辨證選穴施治,取得了良好的近、遠期效果。郭老將中西醫兩者有機結合,既發揮傳統中醫特色,又具現代科技手段與技術,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⑧ 中西醫匯通派的簡介
中國傳統醫學因受西洋醫學影響而出現的融合中、西兩種醫學的流派。所謂西專醫學模式是西方(歐洲)屬傳統醫學向近代科學尤其生物科學匯通形成的生物醫學模式,實應稱之為近代醫學,隨著現代科學與技術尤其系統科學、生物信息技術等進展,現代醫學又形成了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接近中醫學的綜合思維模式,從而誕生了匯通中西醫學的現代系統醫學與個體化、轉化醫學等。
⑨ 中西醫匯通派的人物代表
唐容川是中西醫匯通派較早的代表,他認為中西醫原理是相通的,中西匯版通主要是用西醫印證權中醫,從而證明中醫並非不科學。即使西醫的生理解剖學有自己的特點,但也超不出《內經》范圍。 因此雖然唐氏也說 :「 西醫亦有所長,中醫豈無所短」,但實際上並不能真正中西匯通。朱沛文認為中醫「精於窮理,而拙於格物」,西醫「專於格物,而短於窮理」。中醫的弊病是玄虛,西醫的弊病是僵固。在具體方法上他主張中西匯通要通其可通,存其互異。惲鐵樵認為西醫重視生理、解剖、細菌、病理、病灶的研究,中醫則重形能、氣化及四時五行等自然界變化對疾病的影響,中醫可以吸收西醫之長,與之「化合」。但結合的基點是以中醫為主。他還認為中醫停滯不前的原因是囿於《內經》,必須超過古人,不以《內經》為止境,才能超過古人,吸收西醫之長,繼續發展。張錫純以中西匯通思想應用於臨床,其特點是中西葯物並用。他認為西醫用葯在局部,其重在治標,中醫用葯求其因,重在治本,二者結合,必獲良效。他的探索,對臨床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