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公立醫院還是存在編制
公立醫院有兩種編制,一種是正式的人事編制,還有一種是人事代理編制。雖然在去年已經有風向說要取消公立醫院的編制,但是取消了以後仍然保持了事業單位的屬性,無論是待遇還是其他方面都沒有受到任何的沖擊,總體來說還是和以前一樣。
根據最新的消息來看,公立醫院的編制其實沒有被取消,只是國家已經在研究以後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的人事管理的銜接方法,實際上並沒有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的這個情況,只是國家一直在進行。目前為止有部分醫院成為了試點,比如非常著名的華西醫院,如果你是深圳人的話,可能就會知道在今年深圳的醫改已經開始取消編制了,轉而成為合同制用工!
B. 公立醫院即將取消事業編制,對於醫生來說有什麼好處
我覺得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在各方面都有頗多好處。
第一,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的話,國家財政對它的補貼將減少,極大程度上緩解了國家財政壓力。
第四,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的話,對於醫院也是有很大好處的,醫院可以更加靈活的主動引進人才,以前的話醫院招聘醫生是根據自己編制名額來進行的,所以經常導致醫院需要的沒辦法招收,但取消事業編制後,人才就可以得到利用,而且,醫生失去了體制的保護,可以對那些屍位素餐的人進行打擊,在內部將會形成一股競爭的風氣,對於醫院的發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最後,總結一下,國家減少職業的限制,當然就是為了國家,機構以及個人更好的發展啦,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呀。
C. 請問醫院編制是什麼意思是需要考試才能成為正式編制內的職工嗎
醫院編制的意思:在醫院里有編制的正式員工。
在醫院里有兩種,一種是有編制的正式員工,還有一種是沒有編制的合同員工,二者在福利待遇,工資水平上都有很多差別。沒編制的醫院人員相當臨時工。
成為正式編制內職工是需要考試的。
在編,就是你已經納入了該單位的人事編制,就相當於正式員工。在編人員,就是指有編制的人員。例如在事業單位和銀行,員工可能會有在編和非在編的區別。
(3)公立醫院改革編制擴展閱讀:
現行的醫院編制制度起源於1978年的《縣及縣以上綜合性醫院組織編制原則(試行草案)》和2006年發布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准指導意見》,規定「醫院人員編制確定原則基本上是按床位定人」。
編製成為政府管理公立醫院的一種手段。政府通過核定醫院編制,並根據編制數量給予財政撥款,監管和保障公立醫院發展。
然而,由於政府投入不足,「定編定崗」帶來的不公平現象和管理弊病日益凸顯。一方面,有編制人員和沒編制人員同工不同酬,編制外人員在基礎工資、養老保障、職稱評定等方面是「二等公民」待遇。
多少意氣風發的醫學畢業生,削尖腦袋都要去公立醫院,公立醫院因此集聚了最優質的醫療資源。醫生成為「單位人」,流動性差,多點執業改革進展不暢,民營醫院招不到好醫生。人們為了找到好醫生看病,想盡辦法往公立醫院跑,加劇了看病難。
事實上,隨著公立醫院發展加快,大部分公立醫院的編制難以滿足需要。在很多醫院里,護理、醫技、行政、輔助等崗位非編人員已佔一大半,甚至存在部分醫生是非編人員的現象。受限於編制數量,很多醫院招不進核心人才,或是無法給予更高的待遇和更大的發展平台。
由於編制有限,財政補助也無法再增加,其對醫院的監管、保障作用微乎其微。醫院主要收入已不靠財政補助,而是轉向從患者身上賺錢,使看病變得越來越貴。
時至今日,編制管理成為一塊「絆腳石」,阻礙著醫療界人才的自由流動,妨礙符合行業特點的醫務人員薪酬制度形成,不利於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公立醫院難以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服務質量得不到保障,看病難看病貴頑疾久治不愈。
眼下,公立醫院改革進入深水區,取消編制是必然趨勢。2011年3月,《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發,明確公立醫院屬於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即「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
日前,人社部宣布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這意味著公立醫院將進入無編制時代。
取消編制不代表取消財政補貼、醫務人員待遇降低。從國際經驗看,財政對醫療機構的補償不一定通過編制給付,而可以通過購買服務來實現。我國醫保對醫院的補償已佔了大頭,政府可以通過醫保對公立醫院進行補償。
從深圳的做法看,政府按照服務質量、數量、患者滿意度等給予補貼,醫生得到合理的報酬,待遇不會降低。取消編制之後,醫生們的天地更廣闊,沒啥可怕的!
D. 醫院取消編制了嗎
據報道,近日《深圳市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出台,深圳的公立醫院將不再實行編制管理,社區醫療服務機構診療量佔全市醫療服務機構總診療量的50%以上……
公立醫院的搞編制,問題出在哪裡?大的問題不說,小的就是妨礙專業人才的正常流動,「編制」造成的巨大成本,加重了患者負擔、財政負擔。長期以來,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分立的「雙軌制」,不僅使民營醫院在醫保等方面受到嚴格限制,甚至兩種醫院的醫生也不平等的,民營醫院往往被隔絕於主流的醫學人才流動之外。這種背景下,「多點執業」改革,也只是對「雙軌制」打的補丁。這次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將釜底抽薪地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有「編制」就有冗員,就有「因人設崗」,就有真正的人才聘不進來的問題,最終導致幹活的人少,吃皇糧的人多,這些成本最終是要轉嫁到患者頭上,或者由財政來埋單。
取消行政級別,打破編制,促進人才流動,本就是改革30多年一以貫之的議題。這個議題是多年一議再議的事。之前可謂「喊破嗓子」,但推進得並不順利。這是因為公立醫院是有行政級別的事業單位,醫院的領導本身就是「官」,醫院領導和官員的身份是可以隨時做「切換」的。這種「管辦不分」的醫療衛生體制,極易產生「管制俘獲」,即監管者與被監管者形成合謀,改革當然推進得不順利。
談這次深圳去行政級別改革,必須關注改革的大背景。一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公立醫院作為第一批事業單位去行政級別的改革對象,也是理所應當的。二是,去年年底,養老金並軌方案獲通過,機關事業單位將實行與企業相同的養老保險制度,因為養老雙軌制的式微,「編制」開始變得不那麼吃香,給改革留下了操作空間。三是,今年4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強調,公立醫院是中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
所以,深圳的這次公立醫院的去編制改革,堪稱天時、地利、人和,改革大環境、小環境都有了,事業單位改革探路、養老制度並軌、公職人員收入陽光化,「上頂下托」,為公立醫院改革留足了空間。
應該看到,這次的去編制化改革是一個「增量改革」,對既有人員還是採用了「老人老辦法」的措施,這也符合一貫的改革智慧。但是,「開弓就沒有回頭箭」,這種「老人老辦法」還是在公立醫院內部搞了「雙軌制」,所以只有通過更廣泛、更深入的醫療改革,才能有效填平其中鴻溝,保住既有改革成果,否則又會產生新的遺留問題,導致整個改革的失敗。
E. 涉及幾千萬人的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該不該改革
如果不能夠改變命運,我們又為什麼要讀書呢?如果讀書真的無用,為何千百年來都是全球的主流呢?讀書這條路本身走的時候已經改變命運了。
如果讀書改變不了你的命運只能夠說明你不夠努力,如果讀書改變了你的命運那麼你真的足夠幸運!
給你們說一個故事吧,曾經有兩個成績差不多的小姑娘,都剛剛經歷完中考,分數線都很巧合的過了定向師范要求的分數線。女孩A的家庭富裕,但是卻因為母女之間關系不太好,於是她的媽媽想讓她報考定向師范。
(定向師范要求中考分數高,但是學費非常少,之後學小學教育,國編教師,不學高中課程,包分配,學習五年之後直接工作!)定向師范省錢,但是可以看出來之後就是為了工作的,可以說是沒有讀好一些的普高考大學來的有前途。
於是女孩A被媽媽說服了,自己也想著可以不用讀高中那麼辛苦了,出來就可以直接掙錢了!
而女孩B的家庭條件就沒有那麼好了,但是父母都希望她能夠更有出息,於是父親努力工作培養她,女孩B也希望能夠努力讀書,考上大學,雖然當初中考的成績並沒有女孩A好,進的班級也只是一般!
女孩A之後為了方便讀書,借住在女孩B的家裡,自己日子過得很輕松,爸媽給的零花錢也不少,看著女孩B每天都那麼辛苦的讀書,有點欣喜自己當初沒有選擇高中這條路,但也有點憂傷,因為女孩B的媽媽對女孩B太好了,而自己的媽媽對自己卻沒有那麼關心。
日子過得很快,女孩A閑暇之餘也去找了一份跳舞的工作,一個月一千多的工資,自己讀書也不用花太多,也省下不少。女孩B依然辛苦,成績也就一般,但是也過了一般大學的分數線。
三年之後,卻有了大的不同。因為定向師范對知識文化的要求太低,於是女孩A的很多學識卻並沒有很大的長進,也只拿著這點工資,之後等待包分配的工作,可以說前途已經被安排好了,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而自己的因為怕苦,很多東西都沒有什麼長進,光輝停在了中考的那刻。
女孩B不夠努力,但是也考上了大學,面對更寬廣的大學,更多的機會,她成長的很快,高中讀的書,學的知識都成為了生活中與人交流的資本,也成了處事的能力。
到了大學,為了把自己發展得更好,看書,看各種更好的素材和新聞成了她的日常。
一年之後,一起回家過年的時候,不光是穿著打扮,氣質,還是學識眼光,上了大學的女孩B都更勝一籌,這時候女孩A開始落寞了,想著當初是否自己沒有堅持走大學這條路是錯的......
看完這則故事,我們別深究主人公到底是誰,但是想想,讀書有時候給我們帶來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嗎?其實我們更要懂得如何活學活用,更要懂得如何把自己充盈起來再去面對這個更加豐滿的世界。不要沉浸於眼前的苟且,要想著遠方還有更好的!
顯然這個故事之中A的止步不前,和看著眼前的小利決定了她如果不改變,始終只會是瓮中之鱉,如果B沒有面對更寬廣的世界,或許早就死在了中考不如A的痛苦面前。
所以讀書真的沒用嗎?那可能真的是你......沒用吧!
F. 我是一個公立醫院,有編制的小大夫,如果辭職的話是不是編制就沒了,
1、編制是醫院管理人員的一種改革前方法,是醫院的管理方式,和辭職沒有關系。內
2、在編人員辭職是公容職人員辭職,不在職人員是非公職人員辭職。
3、在職人員辭職,就有一個在編人員名額空缺,單位可以補充一名公職人員,非在編人員不能補充公職人員名額。
4、在編人員辭職要寫辭職書,並且經過單位以及單位的上級批准;非在編人員醫院批准辭工書即可。
5、在編人員辭職以後其人事關系轉入人事局或勞動局,非在編人員不用。
6、在編人員辭職書遞交以後,根據情況或許會延遲一段時間批准,非在編人員30日內即可。
G. 醫院取消編制後,原來有編制的人該怎麼辦
如果醫院真的取消編制,當地政府有關部門一定會有相關的處理措施,以保證編制人員的基本利益。最近有消息稱,國家有意對醫院進行改革,取消編制,到2020年底就要改革完成。這個消息是真是假還不確定,但是一時之間弄得人心惶惶,特別是醫院編制人員更是擔心自己的未來。醫院取消編制,那麼原來那些有編制的人都將怎麼樣呢?
另一種處理方法就是,在取消編制改革完成之後,有編制的人員全部都改為企業合同制,這樣的話醫院可以很容易的完全改為企業,對政府來說負擔壓力將會變小,對醫院工作人員來說也相對更為公平。但是根據以往經驗,這種處理方式並不容易推進,會引起群眾不滿。所以最終可能還是會採用第一種方式,這也要看當地政府具體怎麼想。
H. 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實行人員備案制,是不是意味著不管什麼學歷的進去都是人員備案制,同工同酬門檻降低
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實行人員備案制,是不是意味著不管什麼學歷都是人員備內案制,同工同酬容?
公立醫院實行備案制改革,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員都實行備案制,同工同酬。
1.關於備案制的范圍:根據相關政策規定,根據縣級醫院功能、工作量和現有編制使用情況等因素,科學合理確定人員編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制訂和完善編制標準的基礎上,探索實行縣級醫院編制備案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所以,公立醫院並不是取消編制,而是在編制的基礎上,部分崗位探索實行新的備案制。
2.關於薪資問題:相關政策規定,提高醫院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醫務人員待遇。加強人員績效考核,健全以服務質量、數量和患者滿意度為核心的內部分配機制,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工同酬,體現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值。收入分配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幹、作出突出貢獻等人員傾斜,適當拉開差距。嚴禁把醫務人員個人收入與醫院的葯品和檢查收入掛鉤。所以,在薪資待遇這方面,並非簡單的同工同酬。